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328923
很多人可能以为,矿业是一个专门行业,要了解这个行业并投资不是易事。的确,世上很少成功是轻易得到的结果,但是投资这个行业也不一定需要去研读相关课程。本书将带你走进投资的世界,了解股票赚钱的方法。熟读这本书不代表一定赚大钱。但通过认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大大提升投资的胜算。
作者从“大矿业”的视角鸟瞰矿业投资机会,凭借其丰富的股票投资实践经验,为读者归纳梳理了详尽实用的投资技巧、选股原则、风险因素、分析方法等。全书从宏观经济规律入手,到商品供需的原理,再到矿业公司的分析,直至真实的矿业股投资案例的解读,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读起来畅快淋漓。
目录
序言一Ⅰ
序言二Ⅲ
序言三Ⅶ
前言Ⅰ
第一章
宏观篇
从罗马帝国通胀问题看黄金市场003
宏观经济周期与投资时钟理论010
全球经济千疮百孔的事实013
经济泡沫判断和市场前景预测018
为何金属市场具有投资价值030
需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最重要因素032
全球资源蕴藏量的现状038
哪些矿产资源最值得留意?043
从商品投资价格落后中挖掘潜在回报046
矿业股票基本知识049
第二章
技巧篇
如何寻找十倍升幅股059
投资首看管理层061
地域政治开发风险066
如何解读钻孔的好与坏070
蕴藏量大小、冶金调查、生产成本、矿的本质077
什么是矿业公司估值084
如何解读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报告088
如何为大型矿业公司做估值092
投资时要遵循的原则096
第三章
案例篇
选择勘探股案例—Great Bear Resources105
2017年最火的海外黄金勘探故事110
加拿大魁北克省意外之湖黄金资源争霸战121
2018年股价升了超过80%的金矿股之王133
Regulus能否重走Antares的成功之路?139
NexGen Energy ——铀资源中的皇者148
金矿巨企合并下的机会?157
非洲科特迪瓦的资源潜力丰厚172
矿业史上最大的骗局178
电池热潮相关原料和石墨烯182
加拿大黄金三角地带矿业投资的机与危204
蒙古国——巨大铜资源之都?217
矿区土地使用费和矿物流权益223
如何将公司市值从400万加元做到1.8亿?233
BHP入股小型勘探公司的启示
——James Bay会否成为下一个勘探热潮?245
第四章
实操篇
有潜力被收购的十大资源公司255
全球矿业公司主要上市市场267
投资者可经常留意的免费资讯网站270
后记273
序言一
我很高兴有机会为冈峰先生的书作序。
我与冈峰在行业交流中相识,但并没有过深度合作或共事,因此对彼此的了解是有限的。读着他的书稿,我却有神交已久的感觉。
国内有关矿业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基本上是关于技术的,关于投资的不多,关于境外投资的就更少了。国内矿业公司不少,但是没有境外意义上的已经发展成为矿业行业中的一个子行业的“初级矿业公司”。国内做矿的同仁不少,但是侧重于境外初级矿业公司的不多。从这几方面上说,我和冈峰有一些共鸣,这大概是读着他的书稿颇感亲切的原因。
冈峰在思考。贯穿了人类货币和金融史的黄金与白银是矿业的重要投资与研究对象,它们在人类社会的过去和未来的角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冈峰梳理了罗马帝国的通货膨胀现象,以及金银在其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冈峰在观察。矿业作为原材料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从事矿业投资则需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及其走向,相当程度上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冈峰用了相当的篇幅探究商品(commodities)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冈峰在实践。行业研究是宏观的,面对数以千计的矿业公司,股票投资和筛选则是极其微观的。如果没有相当的股票投资实践,书中很多细微的体会是很难写出来的,比如,股票是商品的杠杆版,投资技巧中的选股原则、风险因素分析等。
冈峰不是矿业“科班”出身,这一“劣势”恰恰使他得以游离于具体的技术细节之外,从“大矿业”的视角鸟瞰矿业投资机会。矿业作为一项生意,目的毕竟在于赚钱,而不仅仅是看石头。看得出来,冈峰对于矿业行业,尤其是初级矿业公司,充满了激情。研究、思考、投资矿业对于冈峰来说,已远远超越了工作或工作所需,而是兴趣和乐趣所在。
用已知探求未知,矿业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之美。想象一片生长着繁茂的大豆玉米红高粱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五十吨黄金,令人心潮澎湃。的确,每一座矿藏的发现直至开采都像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或者一幅色彩斑斓的拼图,其中的推理、假设、核实、论证充满了跌宕起伏,而其中的主角、配角和其他相干、不相干的“正面”和“反面”角色演绎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使矿业成了一个极具魅力的行业,也铸就了矿业人的矿业情怀。冈峰收集和探究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矿业是有思想的。这不是一个可以用模具复制出千千万万个同样产品的行业——每一座矿都有其独特的品格。不知有多少座矿,从找矿、开矿直至闭矿后的数十年间,局内、局外人和各路专家仍然在就其得失长短争论不休。
冈峰有着繁忙的全职工作,本书是他工作之余的额外收获。美中不足的是,本书似乎有仓促成书之感,如果能够对书中投资方面的诸多亮点和细微体会做进一步梳理、归纳,使之更加突出、明了,那就更好了。
我相信本书只是冈峰的试水之作,我期待着冈峰继续和读者分享无穷无尽的美妙的矿业故事和矿业思想。
《国际矿业风云》作者
薄少川
2019年1月
第一章宏观篇
从罗马帝国通胀问题看黄金市场
罗马帝国,是历史上鲜有的鼎盛的帝国。在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版图西起西班牙,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罗马帝国的前身是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其后共和国爆发内战,直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 甥外孙屋大维(Octavian)“奥古斯都”(即皇帝)的尊号,结束了罗马共和国500多年的历史,带领罗马进入帝国的新纪元,而且维持了之后1500年的罗马君主制的局面。
罗马帝国的强大,在于透过军事侵略去获得资源。扩展帝国的版图代表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打开更广的贸易渠道,征服更多的民族代表获得更多的税收。特别是罗马帝国统治的前200年里,国家经济相对稳定,国家武力也比较强盛。可是问题慢慢出现了,拥有强劲的军队需要长期投入巨大开支,而且占领的地方多了虽然代表资源和税收也多了,但同时也代表开支会增加。那历代的罗马君王是如何算好这盘账的呢?一个曾经如此强大的帝国,其灭亡的原因跟经济有关吗?大家可以从这个曾光辉一时的大国兴衰的过程去看待现今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可以从历史经验来印证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
古代政府也玩货币贬值游戏
历代罗马帝王解决日益沉重军费负担的其中一个办法,便是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当时的罗马货币是便士(Denarius),一便士相当于一名工匠一天的工资,在屋大维时期每枚便士重大约4.5克、含银量高达95%。到公元117年图拉真(Trajan)时期(罗马国力最强盛时期),每枚便士的含银量下降至85%。到公元193年塞维鲁(Septimius Severus)时期,皇帝塞维鲁更是将每枚便士的含银量从81.5%,分阶段地降低至只有54%,而且不仅是含银量下降,每枚便士的平均重量也相应减少。每枚便士的含银量下降,是因为银是相对有限而且成本较高的资源。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各种开支,帝国采用更便宜的锡和其他金属去取代部分白银的比重。
大家可以从塞维鲁临终前对他两个儿子的遗言去了解罗马皇帝的一般想法。他说:“你们两兄弟要和睦相处,花钱去壮大军队,无视其他人。”塞维鲁死后,大儿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并没有与弟弟和睦相处,反而把他的弟弟杀了,但却听从塞维鲁的话,花钱去壮大军队。军人的工资在塞维鲁时期已经翻了一番,到卡拉卡拉时再涨50%,军人每天的工资由屋大维时代的225枚便士,到卡拉卡拉时已增加至750枚。那时候一年军费便从帝国早期2亿枚便士,增加至6亿枚便士。有人曾劝他节省军费避免沉重负担,但卡拉卡拉却说:“只要有强劲的军队就不怕没钱。”所以罗马帝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可以说是历代皇帝对军队的过度重视而造成的。
卡拉卡拉不但将便士的含银量下调至51%,而且每枚便士平均重量还降低至2克或以下。他后来还新增了一种法币——安东尼银币(Antoninianus)。一枚安东尼银币法定等于两枚便士,每枚安东尼银币含银量只有52%,但直径一般只是便士的1.5倍(其购买力也是便士的1.5倍)(图1-1)。
图1-1便士含银量变化图
罗马帝国的金币的含金量也持续减少。屋大维时期四十五枚金币等于一磅黄金,到公元238年马克西米努斯一世(Maximinus I)时已经贬值至七十二枚金币才等于一磅黄金。
虽然罗马便士的含银量一直都在下降,但根据大部分历史学家判断,通胀在帝国的前200年内其实并不明显,那时候每年通胀可能才1%~2%(除了第二世纪末,因为发生了瘟疫导致人口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那时候物价曾短暂翻了一番)。其中原因,相信是因为那时候罗马帝国国力强盛,民间大多能够接受罗马货币。
进入动荡不安的第三世纪发生恶性通胀
可是随着罗马帝国进入动荡不安的第三世纪,内战连绵加上外族入侵,令罗马帝国开始走上衰退的道路。从公元235年至284年期间,罗马有先后共26个人曾称帝。这些人物大部分都是军方将领,当中只有一个是自然死亡,其余人物不是死于战争,便是被部下刺杀。那时候罗马帝国内战不断,经济动荡,只要君王不让士兵屠城抢掠或给予军队的奖赏不够,便会遭部下刺杀,拥立新君。可想而知那时候,即使贵为君王也只能给予军队丰厚的报酬以安军心。罗马帝国受到敌人四方八面的入侵,加上连绵不断的内乱,皇帝又为了防止自己手下反叛,只能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而且进一步增加灌水量。
如果对古罗马币有研究,会发现在公元260年加利努斯(Gallienus)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皇帝之前(公元253—260年他与父亲同为皇帝,反映那时候国力衰退,靠一个皇帝管理已开始力不从心),罗马银币虽然含银量大降,但大部分银币的颜色还是银色的。可是在加利努斯统治的后期生产的银币质量已经明显恶化,有些颜色更呈现出黑色,这正是国力急剧衰退的象征。其实帝国问题早已深种,纵使加利努斯已做出数度改革,并且有些胜利战绩,但还是无力改变大势,帝国在他管治期间失去了大量领土和税收,自己的儿子更被叛将擒获并处决,最后自己也被部下刺杀。
至公元268年克劳狄二世取代加利努斯的时候,罗马便士的含银量只剩0.5%。由于罗马国力已经明显衰退,在世界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人民对罗马帝国的信任也不如以往,再加上历代的货币滥发和灌水,所有恶果终于一下子涌了出来,并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断,罗马帝国在公元258年至275年间,物价涨了1000%,而物价在公元200年至300年期间,更暴增了15000%!
这次恶性通胀并不是单纯商品的供需改变,而是货币的含金量减少和货币供应累积性大增,加上罗马币的公信力下跌而拖累了购买力。那时候连罗马帝国雇佣的外族士兵也只收黄金不收罗马币作为报酬,而人民一般会将含银量较高的旧币收起,让较劣质的货币流通在市场。社会通胀自然有增无减,而且经济体系受到严重破坏,交易形式从货币交易倒退回以物易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