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4168
唐代诗人张籍曾写过,“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茶与中草药,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药茶”发展至今,仍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改良,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不断推进,喜爱品饮药茶的人越来越多,本书介绍了50余种药茶制作方法及功效,皆由常见药材制作而成,且制作工序简便,是一本药茶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图书。每章引用古人关于该药材的诗词,供读者在闻香品茗的同时,享受诗词的文化熏陶,将药茶的功效发挥至*化。
本书目录仿照《本草纲目》的编次方式,分为草部、花部、果部、菜部等类别。书中每一种食养本草均以古代诗文为引,鉴赏诗词,体悟食养本草形意之美;其次进行中医养生功效解读;*后介绍本草膳食的制作方法。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医食养知识,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草食养方法的同时,接受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在鉴赏古诗中认识本草,在品味药膳中实践养生,既可以享受健康快乐,又能够提升生活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的本草食养膳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它对颐养健身有积极作用,但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本书由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陈永灿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团队通力合作,编著而成。书中所收载的本草、食材均为寻常之品,容易置备,方便操作,所搭配的药膳、药茶、药酒、药粥、药点、补汤图片也是团队成员自己拍摄的原创作品(除署名外),力求切合实用,开卷有益。
草部
甘草
滋味那瞒初偃月
甘草龙井茶
甘麦大枣茶
黄芪
初植防风种黄芪
黄芪红枣茶
黄芪杞菊茶
人参
灵苗此孕毓
人参碧螺春茶
人参枸杞子茶
西洋参
人形上品传方志
西洋参红枣茶
西洋参杞菊茶
白茅根
茅飞渡江洒江郊
茅根麦冬茶
茅根茉莉茶
藿香
被服纤罗采芳藿
藿香茯苓茶
藿香薄荷茶
香薷
几曲朱阑露花满
香薷蜂蜜饮
香薷双花茶
薄荷
茗饮浓斟薄荷芽
薄荷龙井茶
薄荷玫瑰茶
紫苏叶
可以成嘉蔬
紫苏乌龙茶
紫苏姜枣茶
夏枯草
莫认夏枯为益母
夏枯草决明茶
夏枯草菊花茶
小蓟
淡烟疏树碧氤氲
小蓟蜂蜜饮
凉血五汁饮
芦根
细水鸣芦根
芦根银菊茶
芦根青萝饮
决明子
黄花隐绿叶
决明子山楂茶
决明子绞股蓝茶
葛根
青烟万条长
葛根护肝饮
葛根竹叶茶
石斛
兰颖聚琳琅
石斛鲜汁饮
石斛洋参茶
花部
菊花
黄菊开时伤聚散
菊花陈皮茶
杞菊决明茶
西红花
玉碗盛来琥珀光
西红花降脂茶
西红花杞菊茶
玫瑰花
秾艳尽怜胜彩绘
玫瑰花蜜饮
玫瑰花枣茶
白扁豆花
带雨斜开扁豆花
扁豆花冰糖水
扁豆花陈皮茶
百合花
蕊极银丝满
清凉醒神饮
百合花洋参茶
代代花
枳花明驿墙
二花解郁茶
代代花陈皮茶
槐花
雨中妆点望中黄
槐花蜂蜜水
槐花夏菊茶
金银花
花发金银满架香
金银杞菊饮
金银柠檬水
谷部
麦芽
托身白云还故乡
麦芽普洱茶
麦芽山楂茶
果部
乌梅
累累青子缀枝丫
乌梅生津饮
乌梅陈皮茶
大枣
紫梨红枣堕莓苔
枣姜红糖水
枣杞洛神饮
山楂
绀红透骨油拳薄
山楂绞股蓝茶
山楂金银花饮
陈皮
密林耀朱绿
陈皮姜糖水
陈皮荷叶茶
佛手
味待露华滋
佛手枸杞茶
佛手养颜茶
龙眼肉
金丸雪魄赛玑珠
龙眼枣杞茶
龙眼竹叶茶
青果
纷纷青子落红盐
青果清咽茶
润喉青果饮
花椒
花椒麻住口难开
花椒红枣姜茶
花椒茉莉红茶
荷叶
水佩风裳无数
荷叶龙井茶
荷叶降脂茶
莲心
莲心知为谁苦
莲心淡竹叶饮
莲心茉莉花茶
胖大海
层层胀大如浮藻然
胖大海冰糖饮
胖大海甘桔茶
罗汉果
从遣山僧煮罗汉
罗汉果洋参茶
罗汉果开胃饮
木部
丁香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姜枣茶
丁香清新饮
杜仲叶
非杜仲不补
杜仲叶普洱茶
杜仲叶洋参茶
桑叶
五月鸣桑枝
桑叶银花茶
桑菊明目饮
桑椹
黄栗留鸣桑葚美
桑椹鲜汁饮
桑椹明目茶
茯苓
肤色状琼瑰
茯苓蜂蜜饮
茯苓枸杞茶
淡竹叶
吴酒一杯春竹叶
淡竹叶蜂蜜茶
淡竹叶银菊茶
枸杞子
青条覆碧甃
枸杞子菊花茶
枸杞子双花茶
布渣叶
消积食黄疸
布渣叶绿茶
布渣清火茶
沙棘
食之生津液
沙棘饮
沙棘茶
菜部
小茴香
芬馨瓮中复
小茴香红茶
茴香麦芽茶
生姜
新芽肌理腻
生姜红糖水
生姜陈枣茶
蒲公英
盖因风而来也
蒲公英柠檬茶
蒲公英玫瑰茶
灵芝
折秋华兮采灵芝
灵芝甘枣茶
灵芝参芪茶
虫部
蜂蜜
灵娥御之以艳颜
蜂蜜柠檬饮
蜂蜜番茄汁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的医学科学,也是中华经典文化的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要借古鉴今,守正出新,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将其以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广泛参与的形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实践和养成相结合,达到外化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于行、内化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于心的效果。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美食就有一种特殊情怀,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下了诸如“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等称赞美食的千古名词。如何能够使美食与健康两相兼得呢?食养本草的出现给美食带来了一次华丽的蜕变,如苏东坡寻得“茯苓饼”的配方并制作食之:“茯苓去皮,捣罗,入少白蜜,为,杂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已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既饱了口腹之欲,又能够益气力,退痔疾。又如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物,与饮食相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须精制”,使得本草膳食登上大雅之堂,专供皇家食用。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期望吃得有品位、吃得更健康,本草膳食便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中医药学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重视食养食疗,他在《备急千金要方》里写道:“食能排邪而安藏府,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廷栋言“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运用食物与本草药物配伍制成膳食,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目的。这些膳食将食养本草融入其中,便具有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还具备食品色、香、味、形的特点,它没有想象中药物的苦涩与克戕,只有独一份的清香与滋补,既增进人体健康,又令人回味无穷。
《经典文化与本草食养全民读本》中所选食养本草基本来自国家卫生部门认可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药食两用中药,根据其不同的特性,选取作为药膳、药茶、药酒、药粥、药点、补汤中的主药,形成六大类食养本草系列,分为六个分册,每册选取50种常用食养本草。通过挖掘本草书籍中有关食养本草的记载及古代先贤养生保健实践经验等,追本溯源,传承发展,充分展示食养本草的传统养生防病精华。
本书目录仿照《本草纲目》的编次方式,分为草部、花部、果部、菜部等类别。书中每一种食养本草均以古代诗文为引,鉴赏诗词,体悟食养本草形意之美;其次进行中医养生功效解读;最后介绍本草膳食的制作方法。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医食养知识,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草食养方法的同时,接受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在鉴赏古诗中认识本草,在品味药膳中实践养生,既可以享受健康快乐,又能够提升生活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的本草食养膳品是食品,它们有助调节阴阳偏颇,优化心身状态,改善人群体质,对颐养健身有积极作用,但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本书由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陈永灿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团队通力合作,编著而成。书中所收载的本草、食材均为寻常之品,容易置备,方便操作,所展示的药膳、药茶、药酒、药粥、药点、补汤图片也是团队成员自己拍摄的原创作品(除署名外),力求切合实用,开卷有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将继续做中医药知识普及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践行者,把中医药健康送进更多家庭,造福更广人群。
陈永灿
2019年2月19日
于杭州西子湖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