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62919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何谓分寸感?从浅了来说,分寸感就是距离。从深了来说,分寸感就是“度”与“道”的结合。
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就能在与人、与物、与自己、与生活的接触中找到“度”与“道”,找到幸福与安宁。这就是分寸感的力量,这就是物化的生命本来的尺度,这就是灵魂终需的平衡与和谐。
内容简介
分寸感与做作、矫情、虚伪无关,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方式,是对“度”与“道”的把握程度。整体而言,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无论对社会还是对整个世界,不做过分的事情,不做没有道理的事情,就是把握好了分寸感。
目 录
第 一 章 对自己的分寸感
你是个什么“东西”
自我核心价值的正确打开方式
给自己设一个“观念钟”
生活需要奖励,更需要惩罚
接收身体发出的信号
第 二 章 对亲人的分寸感
有一种爱叫分离
学会拒绝“我是为你好”
“孝”而不“顺”
打开自我的枷锁
别让热心群众“玩坏”你的人生
伴侣大于子女
与其打预防针,不如给大惊喜
第 三 章 对伴侣的分寸感
亚当和夏娃
开放与洞穴
亲密与情绪
浪漫与世俗
依赖与独立
赞美与批评
怀疑与信任
第 四 章 对朋友和同事的分寸感
与人相交,应淡如水
同事这件小事
别说你在开玩笑
好友&坏友
要朋友还是要钱,你自己选
你的付出不能没底线
第 五 章 对这个世界的分寸感
敬畏生活
你的心必须保持开放
有时又有节,才算好生活
生活需要分寸感
事缓则圆
愿你从最好的一步开始发力
前 言
序言:
何谓分寸感?
从浅了来说,分寸感就是距离。
孔子的学生子游有一句至理名言:“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在这里,决定“辱”与“疏”的关键就是与人交往的距离。
从深了来说,分寸感就是“度”与“道”的结合。
整体而言,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无论对社会还是对整个世界,不做过分的事情也就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就是把握好了分寸感。
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
把握好了分寸感,就可以无声无息地在生活、工作、婚恋、家庭、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胜人一筹。
《生活需要分寸感》是我独立完成的第四部作品,前后历时很长,其间也经历了不少的波折。
最初执笔撰写此书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出两本书,至少写一个剧本,至少写十二篇短篇小说。
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
当完成本书之后,我已经把上述目标一条一条地抹掉了。这并非是我失去了奋斗的锐气和勇气,而是在撰写的过程中逐步成熟,从而把握住了自己的能力与内心。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就能在与人、与物、与自己、与生活的接触中找到“度”与“道”,找到幸福与安宁。
这就是分寸感的力量,这就是物化的生命本来的尺度,这就是灵魂终需的平衡与和谐。所以,本书会告诉你,用一颗有分寸的心去观照世界,你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余生里,我们都成为一个有分寸感的人,幸福地活着。
媒体评论
免费在线读
你是个什么“东西”
中国人吵架有一句常用语:“你是个什么东西?”这话乍一听很粗俗,细想想却颇有深意。我们虽然很难用“东西”的属性来衡量一个活生生的人,但如果抛开死板的定义,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一、好东西VS坏东西
我有一位同学L几乎没什么大的缺点,相反,由于做人大方,她的人际关系很不错。
有一天,我们俩一起去一家半自助式水果店买苹果,店里的苹果根据价格分成几个级别,购买者可以自选装袋,然后结账时跟老板说一下自选的苹果是哪个价位的即可。
L在最高档的摊位挑了几个苹果,印象中应该是一斤7元左右,但称重的时候她对水果店老板说:“5元的。”
水果店老板诧异地看了L一眼,打开袋子瞅了瞅,说:“不是这个价格的吧?”
“就是5元的,我在那里拿的。”L指着那个摊位说。
店老板显然对自家水果的成色非常了解,他拿起其中一个苹果仔细看了看,说:“不对,这应该是7元的。”
这一幕让我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L“睁着眼睛说瞎话”。谁知,她一把把我拉过来,对水果店老板说:“她看见我拿的5元的,不信你问她。”
瞬间,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我感觉自己的脸一下就红了。一边是我的同学,等着我鼎力支持她;另一边是天地良心,我确实看到她是从7元摊位里挑的苹果。我想了一下,只能支支吾吾地说:“我也没有注意啊。”最后,苹果以一斤7元的价格成交了。
回去的时候,L一路上都没有给我好脸色,最后她还对我说:“想不到你是这么一个不仗义的人!”
我突然被这句话给点醒了,意识到以后不能再跟L做朋友了。无论平时她对我有多好,无论平时她笑眯眯的有多可爱,但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不是我心目中一个道德品质良好的人该有的样子。
细想一下,这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在L的眼中,我不替她说谎就是“不好”,因为我们是朋友,她却全然没想过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好”的。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好,那么,当我反对她的时候,我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好。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这个问题可能很少有人自问过。实际上,这是我们衡量自我、把握人生发展分寸的第一大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出于对自我的袒护,我们都觉得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对的,一旦与别人的想法相抵触,那肯定觉得是别人错了——要么会想方设法地去纠正对方,要么会自我感觉委屈。
在这种自我袒护心理的作用下,我们往往步入歧途却不自知,最终变成一个并不那么“好”的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人生路上,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过于关爱,所以可能会用扭曲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将一切对自己不利的观念和行为都评价为“不好”的事情。
这种衡量方法非常可怕,它会导致我们变成一个“坏东西”,并让我们失去善良、正直、优秀的朋友,最终走进死胡同。所以,疼爱自己要有分寸,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好东西”——如果不是,别的都无从谈起。
二、有用的东西VS没用的东西
肖笑最近挺郁闷的,最近单位有一个活动需要五人赴外地参加,肖笑在七人的小组团队中一直是最受欢迎的,但这次无记名投票结束后,她却没有被选中。
“怎么会这样?肯定有人在背后捣鬼。”肖笑恨恨地说,“平时在单位,哪次季度的民意测评我不是第一?这次我的票数居然排最末,肯定是有人妒忌我在单位的地位,故意使了绊子。”
大家替肖笑感到挺惋惜的,但也都知道真实的原因并不像她想的那样,因为投票过程公平公正,而她没有被选中绝对是民意所在。
肖笑虽然脾气好、人缘好,却是办公室里最“没用”的一个人。她做事不牢靠,腿脚又不够勤快,尤其是学习能力比较差——同样的新工作方法,别人都已经熟悉并掌握了,她还停留在“啊,这是什么”的阶段。
以前,搞民意测评时肖笑的得票数高,那是因为她讨人喜欢——大家觉得她笨是笨了点,但人品好,就都选了她。但是,这一次不同——活动结束后,参与者要集体完成一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不想被拖后腿,肖笑自然就不会成为被选中的对象了。
这件事说白了就是:肖笑是个好人,但对于团队来说是一个“没用”的人。这样的人,平时大家都喜欢,但到了关键时候就会被放弃。
小说《白马啸西风》里有一句话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都不喜欢。”小时候,我会觉得这样说话很矫情,可是长大后发现,这是一句非常真切而深刻的话。因为,并不是一切好东西都是我们想要的。
上高中时,当地有一家服装店打折,所有粉色系服装全都3折出售。因为觉得款式新、质量好,我用压岁钱一口气买了好几件回来,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后来呢?我发现自己穿粉色衣服并不好看,所以那些衣服几乎没有穿过,有的连标签都没有撕掉就压在了箱底。所以说,衣服都是好的,但不是我想要的对我就没用。而我们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在做一个好人的同时,是不是也想去做一个有用的人呢?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做人做事都很和气,但在关键时候不能发挥作用。在机关单位里,这样的人尤其多,没事的时候你会觉得他特别好,但是真有重大任务交代下来,他们却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不知做什么才好。
这类人突破了“好东西”与“坏东西”这一级别,却跌倒在自我衡量的第二步上。
如今,当我们想正确对待自己的时候,一定要扪心自问:虽然我在努力做一个好人,但我是一个有用的人吗?如果是,那太好了,你要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争取越来越优秀。但如果不是,那你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过去自己都做了什么?未来又能做什么?
三、“东西”要看摆在什么位置上
大铭总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很厉害,但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大铭被分配做后勤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对年轻人的协调、沟通等各方面能力来说是一种考验。
但大铭对此不满意,他觉得自己被放错了位置,目前的工作完全配不上他远大的理想和高超的能力。他这样说:“以我的能力,做这样的岗位实在是大材小用——如果换个岗位,我一定能做得更好。给你们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像植物,在适合的环境里才能生长。我这个人的性格和天赋本来就不适合做后勤服务之类的事,能做好才怪呢!”
领导也慎重考虑了大铭的个人诉求,问他到底想换什么岗位,如果意向合适,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换。大铭早就看好一个岗位,说:“我觉得撰写公文很不错。我很了解国家政策,平时也在加强公文学习,能成为一个好的笔杆子。”
怀着“不能打击同志们工作积极性”的心态,领导将大铭安排到了企业文化宣传的岗位上来。可是,刚写了几天公文,他的问题就出现了——不仅打字速度慢,而且逻辑不通,病句也多。
在这种情况下,大铭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宏伟目标:“写公文其实并不是我真正想干的,我做这事是想全面了解公司的情况,而我真正的目标是想做好人事工作。人事工作不简单,需要综合技能,我恰好具备这方面的技能。”
领导估计是想展示大铭这么一个反面典型,于是痛快地将他调换到人事部门。
一个月的报表做下来,大铭这才意识到:原来人事部并不是光有权,还有很多表格要做,连绩效和考勤也要做。等快到月底考评的时候,报表还没有做完,大铭急得团团转。还好人事部总监有先见之明,早就已经做好了一份报表送上去,没让公司等着大铭的那点“工作成绩”。
最终,大铭被辞退了。所以说,对年轻人而言,在成长的路上,没有人会耐心地等着你一再试错。
其实,大铭并非没有能力,比如他的沟通能力很好,非常适合做业务拓展性工作,如果去业务部锻炼一下,今天他肯定能小有成就。但他偏不,一定要在不适合的岗位上再三挣扎,最后就成了一个无用之人,退回到自己是一个什么“东西”的最初层级。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高估或低估自己,且高估要比低估容易得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甚至可能比“功能”更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一块美丽的玉器放在壁龛里,那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会引来无数人的赞叹。但如果将其扔在臭水沟里,不仅得不到欣赏,还会被嫌弃。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做一个对万事万物有分寸的人,首先要对自己有分寸,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要摒弃对自我的偏爱,知道自己是不是“好东西”;还要结合自身的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东西”。最后再审时度势,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在最恰当的地方,成为一个摆在合适位置的、好的、有用的“东西”。
世间所有的事和物都逃不过一个框架,而这个框架就是“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