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4926
主编导读/1
徐朝阳:中国亲属法溯源·家制(1930)/1
胡长清:家制论(1936)/1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家族(1947)/18
芮 沐:新中国十年来婚姻家庭关系的发展(1959)/40
史凤仪:中国古代的家庭制度(1987)/52
张晋藩 林 乾:《钦定户部则例》与清代民事法律探源(2001)/81
石碧波:民法上的“家”
——兼论我国民法上“家”的二元结构(2003)/98
张中秋:家礼与国法的关系和原理及其意义(2005)/113
罗彤华:“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
——唐代户主之身份研究(2005)/128
俞 江:论分家习惯与家的整体性(2006)
——对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的批评/161
周子良:中国传统社会中“户”的法律意义(2010)/215
附录 家户法律传统专题研究主要论著目录索引/227
编辑部章程/245
征稿启事/247
注释体例/248
原序 从传统中寻找力量
出版发行《法律文化研究》(年刊)酝酿已久,我们办刊的宗旨当然与如今许多已经面世的学术刊物是一致的,这就是繁荣法学的教育和研究、为现实中的法治实践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理论的依据。说到“宗旨”两字,我想借用晋人杜预《左氏春秋传序》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即通过对历史上“旧例”、“行事”的考察,阐明社会发展的道理、端正人生的态度;记述历史、研究传统的宗旨就在于彰显复杂的历史表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大义”。就法律文化研究而言,这个“大义”就是发掘、弘扬传统法的优秀精神,并代代相传。
然而,一部学术著作和学术刊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只取决于它的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它是需要特色来立足的,需要用自身的特色力争最好地体现出宗旨。我们定名为《法律文化研究》(年刊)有这样几点考虑,第一,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宽阔的,不只局限于“法律史”,从文化的角度,我们要探讨的甚至也不仅仅是“法”或“法律”。我们的研究对象包括法的本身与产生出不同模式的法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考察法律的同时,要通过法律观察社会;在考察社会时,要体悟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特色之所在,以及这些特色形成的“所以然”。第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构成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主旋律。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往往是文化的标志,“法律文化”研究的重点是研究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法律传统及这些传统的传承;研究不同法律文化间的相同、相通、相异之处,以及法律文化的融合、发展规律。
因此,我们的特色在于发掘传统,利导传统,从传统中寻找力量。
在此,我们不能不对近代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误解作一辩白。
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界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其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近代以来,学界在比较中西法律文化传统时对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