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7124
《心灵地图》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150周之久。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在阴影中行走,它补全了我们失落的一角。
在本书的导读中,武志红老师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诠释。
我们从儿时起,就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人应该追逐光明、美好的东西,逃避阴暗、丑陋的东西。然而,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只蝴蝶,心灵之翼亦如蝴蝶之翼,飞翔时,两只翅膀会呈现出180度的对折,在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勇敢与怯懦之间折叠交替,看似矛盾重重,不可调和,实质上却舞动出了鲜活的生命图景。
所谓心灵地图,就是尊重心灵自身的习性,按照心灵的逻辑,而不是思维的逻辑前行。如果强行剔除心灵中的黑暗、绝望与怯懦,就如同折断心灵之蝶的一只翅膀,生命必将失去平衡。
而这本影响深远的书,将告诉我们如何在阴影中行走,它补全了我们失落的一角。
前言 心灵的沦丧 001
第一部分
按心灵的逻辑前行
第一章 通往内心的旅程 002
心灵地图 003
终极的治疗来自爱,而不是逻辑 011
阴影才是心灵最真实的部分 014
悖论,是心灵的本性 017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与心灵地图
第二章 心灵的原型形象——父性、母性、孩童 022
父性精神 030
母性精神 037
孩童精神 047
第三章 自恋:发现心灵的“另一面” 053
纳西索斯 055
自恋与心灵的多重形象 063
让生命开花 066
自 爱 070
第四章 爱情:心灵需要爱的悲伤 076
崔斯坦与伊索德 081
爱的失败、沦丧和分离 086
爱的阴影 089
群体中的爱 092
第五章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 097
嫉 妒 099
赫拉:嫉妒女神 106
嫉妒:妻子的基本属性 108
羡 慕 113
第六章 阴影:心灵力量之源 118
心灵的逻辑和语言 121
暴力和对力量的需求 126
施虐受虐狂 129
毁灭的黑暗天使 130
第七章 抑郁:生命的馈赠 137
萨杜恩之子 138
死亡的暗示 142
与抑郁妥协 144
抑郁的治疗力量 149
第八章 疾病:身体的诗歌 155
症状与疾病 158
疾病与身体的乐趣 163
疾病的心灵伴侣 168
身体与心灵 172
第九章 心灵与金钱 177
工作与大业 181
金 钱 190
工作中的失败 198
心灵与创造力 199
第三部分
精神生活与心灵地图
第十章 神话、仪式与精神生活的必要性 204
心理现代主义症 207
现代隐士 210
重新发现精神生活 214
日常生活中的神圣境界 217
神 话 222
仪 式 227
第十一章 心灵与精神生活 232
原教旨主义及其“解药”——多神论 235
正式宗教的心灵成分 243
心灵与观点 245
充实少年精神 247
信 仰 254
天作之合 259
第四部分
艺术与心灵
第十二章 世间万物皆有心灵 266
心理病理学 271
美:心灵的面貌 276
万物之灵的复苏 279
第十三章 艺术性的生活 284
梦:通往心灵之路 289
指引我们的精灵 296
心灵的艺术 299
导读 打开你的心灵地图
武志红
写下这篇导读前,我与几位同事分享了书中的一个故事——
备受人们崇敬的智者努里·贝,娶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娇妻。
一天傍晚,他比往常回家早了一些,有个忠心的仆人跑来向他报告:“您的妻子,我们的女主人,今天的举止有点可疑。
她一个人待在房里,守着一口箱子,那箱子原先是您祖母的,大得足以装下一个人。箱子里原本只有一些上了年头的刺绣,但是我敢说,现在里面一定多了什么东西。她不准我打开箱子查看,尽管我是您最年长的仆人。”
努里去了妻子的房间,她正坐在箱子旁,满脸郁郁寡欢。
“你能不能给我看看,箱子里究竟是什么?”他说。
“是因为一个仆人的猜疑,还是因为你本身就不信任我?”
“何必费心猜测话语背后的玄机,把箱子打开不是更简单吗?”努里问。
“那不可能。”
“箱子锁上了吗?”
“是的。”
“钥匙在哪里?”
她举起钥匙给他看,同时提出条件:“如果你把那个仆人解雇,我就把它给你。”
仆人被解雇了。努里的妻子把钥匙交给了他,自己则退出了房间。但很显然,她心中十分不安。
努里·贝思索了很长时间,然后叫来四个园丁, 跟他们一起借着夜色,把箱子抬到很远的地方埋了起来。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过这件事。
这个故事充满悬念,令人着迷。分享之后,大家交换了各自的感受。
一位同事说,她觉得夫妻相处就应该相互信任、彼此包容,而不该听信谗言、胡乱猜忌。
另一位同事说,他很想知道箱子里究竟藏着什么,他觉得故事的结尾太过理想化,这种事很难翻篇,虽然彼此嘴上不说,但心里一定是不快的,多少有些芥蒂。
还有一位同事说,那位智者心机很深,他让人借着夜色,将箱子抬到很远的地方埋了起来。如果箱子里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显示自己大度。如果真有一个情敌,他便就此杀死了情敌。
……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都很有道理,没有对错之分,皆是各自内心世界的流露。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这样的箱子——心灵的箱子,里面装着各种秘密。直接打开它是最省事的方法,但看似简单的路,或许会最难走,因为心灵有着自己的法则,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行打开,只会给心灵带来伤害。
对于心灵来说,感受比分析更重要,想象比现实更重要,记忆比计划更重要。在通往心灵的道路上,我们只能按照心灵的逻辑、而非思维的逻辑前行。人类为了追求深刻和统一,为了避免自相矛盾,很容易运用头脑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分级,而心灵运行和表达的方式则完全不同。心灵不是用来分析的,也无法用理性加以解读,心灵总是用迂回的方式,呈现转瞬即逝的意象,而故事就是心灵最喜欢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上面的故事中,智者努里不去打开箱子,就是遵循了心灵的逻辑,而同事们发掘出故事的多重意义,恰恰说明了心灵的丰富。如果我们一定要确立一个标准答案,人为地限制想象力,心灵就会枯竭,变得浅薄而苍白。
本书中,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如此形容心灵:就像一只飘忽不定的蝴蝶,她的目标不明确,方向不固定,路线不笔直,变幻莫测。摩尔将这种扑朔迷离的心灵运行方式,称之为“心灵地图”。蝴蝶这个意象本身就很能触动心灵,波兰诗人卡波维兹的诗《沉默的一课》中,也有着这样动人的句子:
当一只蝴蝶
剧烈地对折
它的翅膀
请将这当作一个沉默的呼唤。
蝴蝶扇动翅膀时,它的羽翼呈180 度的对折,而沉默与呼唤也是水火不容的对立。但正是这种对折和对立,展现出生命的真相。心灵之翼亦如蝴蝶之翼,总是在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勇敢与怯懦之间折叠交替,看似矛盾重重,不可调和,实质上却舞动出了鲜活的生命图景。
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让我领悟到世界是对折的,即当你看到一个人失魂落魄的时候,你也要想到,这或许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刻。《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因为思念小龙女而形销骨立,在沮丧到极点时,却施展出了绝世武功——“黯然销魂掌”。虽然这一武功招式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但在心灵的世界中却无比真实,诗人济慈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作“消极感受力”,被很多心理学家所推崇。比如,抑郁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感受,在抑郁的空虚感面前,人生的意义会彻底崩溃。但恰恰是这巨大的空虚和痛苦,可以带我们前往心灵最偏远的角落。弗洛伊德指出,在抑郁症发作期间,外在的生活或许一片空虚,但心灵中的工程却在全速进行。与此类似的是,多数人最大的优点,往往也是他们最大的缺点。
心灵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却又无比真实生动。
打开心灵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被认为“不好”的东西,或许自身很有价值;越是努力掩饰无知,我们就越显得无知;越是故作成熟冷静,我们就越是暴露出自己的幼稚;越是想充当大人,我们就越表现得像孩子。
世间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向人们展示心灵,而心灵最强大的力量并不是在光明中,而是在阴影里。畏惧中藏着无畏,醉梦中藏着清醒,不确定中藏着确定……如果我们不在阴影中去发掘力量,为我所用,就会反受其害。
恐惧、自恋、嫉妒、羡慕、抑郁……这些都是心灵地图中赫然标注的阴影,如果我们忌惮这些阴影,不敢进入其中,就只能忍受其折磨,无法享受心灵的快乐。唯有承认、接纳并紧紧拥抱阴影,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正如诗人济慈说:
失望,焦虑,
想象的挣扎,无论远近,全是人生;
这些都有美好的一面。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地图,按照这幅地图,我们进入阴影,又走出阴影,进入黑暗,又走出黑暗。在不断挣扎、重叠和穿越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开阔,更深邃,也由此拥有了鲜活、真实、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自己。以我为例,我跳入抑郁的深渊,又安然返回,这份难得的经历专属于我。不仅如此,在我身上,我所有的经历、故事、性格和命运,一切事情都打上了“武志红”的烙印,最终成为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自己。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而打开心灵地图,是其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列火车上,对所有人的故事都充满好奇,恨不得在一次旅行中,听完所有人的故事。故事承载心灵,在梦中,我对所有人的故事感兴趣,其实是我对所有人的心灵入迷。
心灵不需要众口一词的雷同,只需要尊重内心的感受。你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份感受,每一次行动,都可能成为打开心灵地图的入口,从这里进去,穿过荒凉的沙漠、潮湿的洼地、恐怖的阴影,将一切连接起来,就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我”。
打开心灵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被认为“不好”的东西,或许自身很有价值。
—武志红
这本书迫使我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现实——一种更广阔而有意义的方式。它补全了我失落的一角。
——约翰·布雷箫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这本书确实感动了我,我猜它的力量和精神,可能比大多数心理学流传得还要长久。
——詹姆斯·希尔曼 荣格派心理学专家
读到它的那一刻你立即就会被它迷住,这是一本不能再完美的心灵读物,它让人觉得,在这个一切都几近匮乏的世界里,仿佛身处一座美妙的小岛。
——理查德·鲍里弗 Bookpage杂志
第一章通往内心的旅程
许多人定期同心理医生见面,反复谈论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情感伤痛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医生会据此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外乎童年时代的亲子关系、心中怨气的郁积、家中有人酗酒、小时候曾遭虐待等。无论采用什么疗法,目标都是解决这些核心问题,让患者恢复健康快乐。
跟随心灵则与这些疗法完全不同,它的重点在于看待日常生活的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而不是具体的心理问题。跟随心灵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它的目的不在于“矫正”某种瑕疵,而是“照料”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避免心灵沦丧。
跟随心灵的重点根本就不在于人格或人际关系,所以也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心理学范畴。关注周围的事物,重视家庭生活和日常作息,甚至留意平时的着装,这些都是跟随心灵的方式。五百年前,费齐诺撰写心理自助手册《生命之书》时,特别强调要仔细选择颜色、香料、油料、散步的地点和游览的国家,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决定,或许看起来十分琐碎,但日复一日积累下去,就会对心灵造成深远的影响。想到心灵时,我们总觉得它与大脑并存,所以本质上是内在的。然而古代的心理学大师却指出,我们的心灵与整个世界的心灵不可分割,二者都存在于构成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种种事物中。
所以说,跟随心灵并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目标不是让生活一帆风顺,而是令生活具备深度和价值。某种意义上,这比心理治疗更具挑战性,因为我们需要培养更有意义、更具表现力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一过程需要每一个人都发挥想象力。通常,接受心理治疗时,治疗师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病人只需要坦陈问题就可以了。跟随心灵则不然,我们必须全盘担起培养和塑造生命、增进心灵福祉的责任。
心灵地图
要想“跟随心灵”,首先需要我们遵奉心灵显现和运作的方式,了解心灵流动的方向和路线,读懂心灵地图。所谓心灵地图,就是尊重心灵自身的习性,以平和温暖的方式满足心灵的需求,按照心灵的逻辑,而不是思维的逻辑前行。
“心灵”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性质,是体验生活和认识自我的一种层次,牵涉到深度、价值、联系、心境和个人特质。在本书里,心灵并不是宗教信仰的对象,与永生不灭也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尽管“心灵”近在咫尺,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却很难用语言具体解释。正因如此,心灵地图也不像现实中的地图那样清晰可辨,一目了然,常常需要我们仔细聆听、感受和关怀,才能明白。比如,最近我们染上了什么瘾,做了什么特别的梦,心中有什么烦恼,等等,这些都是心灵地图中的图例和注记,时刻提醒我们,避免误入歧途。
心灵需要关怀,不需要剥夺。人们常常觉得,如果能摆脱困扰他们的东西,情况就会好转。他们可能会说:“我必须改掉这个习惯。”“请帮我摆脱自卑感,帮我戒烟,帮我脱离失败的婚姻。”身为心理医生,如果我遵照患者的这些要求,那我一天到晚都要忙着剥夺他们生命中的东西。但我并不觉得根除问题是最终目标,也不打算担任剥夺者的角色。相反,我努力让他们明白,在心灵地图中,这些“问题”是必要的,甚至是有价值的。
如果人们了解心灵地图,并按图索骥,生命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贫瘠不堪。不少人曾经以为痛苦和问题非常可怕,必须从生活中清除出去。其实只要敞开心胸,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心灵,你就能领会疾病中蕴藏的信息,懊恼中隐含的匡正,以及抑郁和焦虑暗示的改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