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30369
《国际私法入门笔记》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内容相对简洁,力求通俗易懂;二是强化中国国际私法的“戏份”,突出对中国国际私法法律规定的解读;三是为求“易懂”,书中多有范例示之,并结合中国案例,向读者展示:新时代,国际私法何以重要!
第一编国际私法总论
第1章国际私法概述
1.1国际私法的名称
1.2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1.3国际私法秩序与国际法律冲突
1.4国际私法的体系和价值
第2章国际私法的渊源
2.1国内法渊源
2.2国际法渊源
第3章国际私法的历史
3.1国际私法的萌芽
3.2法则区别说时代
3.3早期国际私法的成文化
3.419世纪的国际私法学说
3.5现代国际私法立法
第4章国际私法的主体
4.1自然人
4.2法人
4.3国家
4.4国际组织
4.5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几种制度
第二编冲突法
第5章冲突规范与准据法
5.1冲突规范的概念及类型
5.2连结点
5.3系属公式
5.4准据法及确定
5.5先决问题
第6章冲突法的一般问题
6.1识别
6.2反致
6.3法律规避
6.4外国法内容的查明
6.5公共秩序保留
第7章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
7.1合同法律适用概述
7.2合同准据法的确定方法
7.3消费者合同和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
第8章非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
8.1侵权行为概述
8.2侵权准据法的确定方法
8.3产品责任和人格侵权
8.4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第9章物权的法律适用
9.1物权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
9.2中国关于物权的法律适用
9.3国有化及其补偿问题
第10章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10.1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概述
10.2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第11章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
11.1结婚
11.2婚姻的效力
11.3父母子女关系
11.4离婚
11.5收养
11.6扶养
11.7监护
第12章涉外继承关系的法律适用
12.1法定继承
12.2遗嘱继承
12.3无人继承财产
12.4涉外继承的国际法制
第13章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13.1国际商事合同
13.2国际代理关系
13.3国际票据关系
第14章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14.1船舶物权
14.2海上运输与保险
14.3海上侵权
14.4共同海损
14.5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第三编国际私法条约与国际惯例
第15章国际私法条约的适用
15.1国际私法条约概述
15.2国际私法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15.3未生效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第16章国际惯例的适用
16.1国际惯例的概念
16.2国际惯例的适用方式
16.3国际惯例的效力
第四编国际民事诉讼
第17章国际民事诉讼概述
17.1国际民事诉讼
17.2外国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第18章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18.1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概述
18.2管辖权基础
18.3管辖权冲突
第19章国际民事诉讼中的送达
19.1域外送达概述
19.2《海牙送达公约》评介
19.3中国关于域外送达的立法与实践
第20章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取证
20.1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取证制度概述
20.2国际民事诉讼中取证的方式
20.3我国的域外取证制度
第21章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21.1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概述
21.2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理论依据与条件
21.3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第五编国际商事仲裁
第22章国际商事仲裁的概念和性质
22.1国际商事仲裁的概念
22.2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
第23章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23.1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概念
23.2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
23.3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23.4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准据法
第24章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律适用
24.1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概述
24.2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问题的法律适用
24.3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
第25章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25.1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概述
25.2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评介
25.3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承认与执行
附录:司法考试国际私法真题汇总(2002~2017)
总序
法学、神学与医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知识体系,其知识谱系的演变体现了人类文明与法治的进步。在我国,法学教育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与前瞻性的作用,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伟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人才保障。目前,随着我国法治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社会需要越来越多适应时代要求的法治人才,这对大学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已成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挑战。
法学教育的本质并非传授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培养一种综合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是一种职业,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专业化的职业,这个职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也有多元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培养像法律人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法律制度发生了新的变化,法律现象呈现日益综合化的趋势。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特定的法律问题,已经不能再局限于某一单一法学学科,而应以整体系统的法学教育为背景,通过综合的法律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法科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学习法学的理论精髓,并融会贯通。这也为法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法学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尤其是青年教师,站在教学第一线。青年教师入职后面对的挑战可能不是科研,而是教学。青年教师历经数十年的寒窗苦读、精耕科研,如何以最短的时间从研究者转换为授业者,是每一位初登讲堂者须完成的必修课。教学大纲的设计、知识点的选取、典型案例的收集、寓理论于案例的深入浅出等均是作为“初学者”的青年教师需要攻克的难关。初登讲堂者往往都是学富五车的博士,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生涯与科学研究过程,他们恐怕一时难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学的乐趣深入浅出地描绘给学生。
作为法学职业教育的共同体,我们须认识到,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包括法学研究型人才、法律应用型人才、复合型法律人才等适应不同层次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为了形成知识、能力和实践之间的融合,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但是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通过法学知识的传授培养一种能力,用能力来解决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对于研究型人才,我们应训练其法学思维,启迪其独立研究和思考;对于应用型人才,我们也须培养其法律思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于复合型人才,我们要培养其综合性应用思维,扩展其法律知识面。
法学教育的载体和纽带在于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讲授,都依赖于课程的教材。传统的法学教材,植根于各学科基础理论,汇集各家观点,力求完整、全面地为读者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情况,归纳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诠释本学科的基本法律规范。但对于正在接受系统法学教育洗礼的本科生乃至硕士生等群体而言,存在一种“瓶颈”性的困境。因缺乏系统的法学知识,在各家学说与艰深理论面前,法学初学者往往会“望而却步”,期待一种通俗易懂的教材。事实上,法学是美妙而充满魅力的科学,如果有一本教材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学习中,直观了解法学知识的初貌,培养学生对深入学习本学科法学理论的浓厚兴趣,逐步引导其对这门学科开展探索,这必将是法学初学者的一种幸事。
此外,在信息化时代,法学初学者又须防范迷失于信息量过大而难以取舍、信息良莠不齐而缺乏甄别能力、知识的碎片化而难以形成法律思维等困境之中。事实上,法学知识和法律知识载体的多样化、新型化也给法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例如,如何为法学本科生的每门专业课选择正确、适量、重点突出、便于理解的教学素材,如何使教学素材的载体既小又大,即教材的页码少但有用信息量大;如何使教学素材的载体既简单又复合,即教材所载学科理论和法律知识的信息重点一目了然但功能多用,能够满足学科入门、理论体系的提炼、法律知识的串联、司法考试知识点等复合型功能需求。
可喜的是,法律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法学笔记系列”教材,这套教材由我国青年法学学者编写,突出教材的“笔记”特色。丛书编委均是具有长期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法学才俊。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竺效教授与我交流时提及这套新型法学教材
后,我开始关注这套教材的出版进展,也浏览了由他主编的第一本教材《环境法入门笔记》。我认为,这套教材的新意在于,将目标集中于引领法学初学者进入各个法学学科领域,使法学入门者能对各学科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其中重点,对各学科涉及的法律规定能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应用,借助该套教材,激发读者深入研习法学的兴趣。同时,也有望这套教材能为初入讲堂的青年教师提供较为高效的“教学入门速成课”。甚至可能成为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从其他专业转而从事法律实践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法学各学科法律实践的入门级“工具书”。
作为从事教学工作近三十年的法学教育者,看到这套新型教材的问世,感到欣慰与欣喜–欣慰于青年教师们能够想读者之所想,想后辈之所想,想学生之所想;欣喜于青年教师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日后有更多青年学者加入本套教材的编写,为本套教材的完善提出真知灼见,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不忘初心,致力于我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大元
2016年12月25日
序言
《国际私法入门笔记》一书,既是一本国际私法的入门教材,又力求成为一本易读且具有一定趣味的国际私法读物,也可成为律师处理涉外案件的实用手册。
长久以来,国际私法因为高冷和晦涩,一直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在获邀主编《国际私法入门笔记》后,我力邀国际私法学界的当红教授和青年才俊参与撰写这本教材,旨在聚众贤之智,集思广益,为国际私法的普及贡献智慧,并初步按章节分工如下:
何其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第1、2、17章;
宋 晓(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第3、4章;
乔雄兵(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5、6章;
向在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第7、8章;
杜焕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第9章;
张文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10章;
范晓亮(安徽大学法学院讲师):第11章;
孙尚鸿(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第12章;
张春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第13、14章;
杜 涛(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第15、16章;
刘 力(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第18、19章;
万 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20、21章;
许军珂(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第22、23章;
王承志(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24、25章。
教授们通常功力深厚,因此,对于惠赐的稿件,我针对性地进行了“瘦身”,删除了许多我自己都不忍心删除的理论阐述,充分地理解了“忍痛割爱”的含义。作为统稿人,我深深感谢各位撰稿人的信任,毫无保留地允许我“改动”他们的作品。
本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内容相对简洁,力求通俗易懂;二是强化中国国际私法的“戏份”,突出对中国国际私法法律规定的解读;三是为求“易懂”,书中多有范例示之,并结合中国案例,向读者展示:新时代,国际私法何以重要!
书稿编辑过程中,我在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张霞光、马方涵、蒋聪、张无忧、万钧、许偲、钱振球、刘桂强、陈泰铭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他们帮我收集和编辑稿件,并核查了文献和法条。特别感谢王佩瑶帮我核查了“司法考试国际私法真题汇总(2002~2017)”;感谢张霞光和马方涵宝贵的修改意见以及他们在核校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本书作为“入门笔记”,肯定存在诸多不足,恭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
何其生
2018年6月6日于北大陈明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