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4436
白洋淀这个村镇的明丽景色,早晨晚上从野外吹来的那种水腥气味,小镇上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犁
★一书一座城系列,精选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以地域为线索,从凛冽洁白的呼兰河,到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从莲叶何田田的白洋淀,到长亭外古道边的老北京,画家跟随作家足迹,全幅彩绘,全景还原——把一座城装进口袋里,把一段文化记在心里,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美景,自然风情,城市风俗,巧妙融入八部经典文学作品中。
★每本书配图30余幅,水墨、水彩、版画等不同风格演绎经典作品。
★110*170小开本,单手可握,进口轻型纸,阅读无压力;封面采用皮纹布艺 精致烫银 创意镂空,展现每一部作品的城市风情。
★延伸阅读广度:书中附加“丹青笔记”“城市印象”“画家说”“名家评论”等栏目,增强对文学经典的理解,更深刻体会文学大师笔下的人文风情。
白洋淀这个村镇的明丽景色,早晨晚上从野外吹来的那种水腥气味,小镇上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犁
★一书一座城系列,精选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以地域为线索,从凛冽洁白的呼兰河,到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从莲叶何田田的白洋淀,到长亭外古道边的老北京,画家跟随作家足迹,全幅彩绘,全景还原——把一座城装进口袋里,把一段文化记在心里,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美景,自然风情,城市风俗,巧妙融入八部经典文学作品中。
★每本书配图30余幅,水墨、水彩、版画等不同风格演绎经典作品。
★110*170小开本,单手可握,进口轻型纸,阅读无压力;封面采用皮纹布艺 精致烫银 创意镂空,展现每一部作品的城市风情。
★延伸阅读广度:书中附加“丹青笔记”“城市印象”“画家说”“名家评论”等栏目,增强对文学经典的理解,更深刻体会文学大师笔下的人文风情。
白洋淀纪事》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和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孙犁并不是白洋淀人,他的老家是河北安平县,但他对白洋淀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过:“我在白洋淀一带生活过,那时我在安新县同口镇完全小学校教书,白洋淀边这个村镇的明丽景色,早晨晚上从野外吹来的那种水腥气味,小镇上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弃笔”从戎参加了革命,在延安窑洞工作时,孙犁非常思念故土。一次,从冀中去了一位同志,给他讲了白洋淀雁翎队的“荷叶军”和地道战的故事。他听了很受感动,立时激起了创作热情。他伏在窑洞的小油灯下,用粗糙的黄纸,写成了《荷花淀》这篇作品。文章意境优美,语言新鲜活泼,表达了冀中人民的爱国热情。不久,孙犁又写了《嘱咐》《芦花荡》《采蒲台》等反映水乡斗争生活的小说。这一组小说,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白洋淀人民的精神面貌写得很美,美的景色,美的人物,美的情操。
本书增加了“丹青笔记”栏目,画家和作家的灵魂对话令人动容;书后增录“名家评论”,孙犁好友、作家韩映山带读者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画家说”,梳理绘画心得,创作感悟,帮助读者更深刻理解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
目录
荷花淀
芦花荡
光 荣
嘱 咐
采蒲台
采蒲台的苇
芦 苇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渔民的生活
看 护
正 月
小胜儿
秋 千
山地回忆
吴召儿
村 歌
蒿儿梁
浇 园
种谷的人
纪 念
“藏”
碑
丈 夫
老胡的事
走出以后
邢 兰
家 庭
齐满花
张秋阁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帅府”巡礼
织席记
新安游记
山里的春天
战 士
投 宿
女人们(三篇)
识字班
在阜平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名家评论
画家说
序言
读书,也是读一座城
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学经典构成的,文学经典的生成和传承又依靠这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就是可以被重复阅读的作品”。然而,是否有兴趣有耐心反复阅读经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追求。当然,这尤其需要有志于做经典文学传播和传承的出版业人士做出努力。现在,中信出版集团推出这套丛书——“一书一座城”,使我眼前一亮,很有创意啊!让经典作品重新焕发出魅力!让经典作品可以被人们以新奇感来重复阅读。
文学作品都有时间地点,地点在乡村,那就会是关于一个村庄的故事;地点在城镇,那就会是一个关于城镇的故事。相对于城镇,往往小城故事多,因为来来往往的人,生活变化大。过去阅读文学作品强调读人物和故事,固然这是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基础,但让读者产生对地点、空间乃至一座城的感受,这无疑是一个很新奇的角度。这套丛书从现代的文学经典入手选择,选取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萧红女士的《呼兰河传》、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等,第一辑一共八本,后续还将继续出版别辑。
这就是把一本书的阅读和了解书中描写的一座城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一部经典作品,去认识一座城,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套书的显著特色就是有非常精美又有原创个性的插图,这些插图可以直观地帮助读者了解书里描写的生活,传达出书的意境。现在,小说和插图结合起来,更加有情趣了。看看作家怎么写环境,怎么写那些城里的街道、园子、店铺;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在那样的城里活动,与人相识相别,或爱或恨。那些特别有创意的插图使这些情境显得更加直观了,人物的面目形象更加清晰了。这样的阅读肯定会让作品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如果读了书又看了插图再去寻觅旧址,会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经典记录的历史已然消逝,原来满城春色,如今是另一番景象,甚至旧踪难寻。鲁迅《朝花夕拾》里写的绍兴小城,那个小小的百草园,可能会因为鲁迅故居被保存下来,但与鲁迅当年描写的园子,肯定相去甚远了。那老中医坐着轿子一晃而过的街道,早已是车水马龙。站在街头巷尾,想想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抬着轿子、穿着长袍马褂悠然而过的人们,会让人感到世事沧桑。沈从文的《边城》里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很明显,沈从文所写的“边城”当年名叫茶峒,现在被改名“边城”。沈从文当年的家乡凤凰古城,也因为沈从文名声大振,早已是旅游热点。这里选取的《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作品集,体现沈从文细致清雅的笔法,多有民间情趣野味。作品描写的是湘西的小城小镇的昔日生活故事,里面穿插着数十封他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记事与感受抒发都透着“无言的哀戚”。同样感人的当然还有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是作者童年少女时期的记忆,写城里当年那些生活习俗,人情世故,都显示出清新俊朗之气。相比较而言,老舍笔下的北京城就是一座大气的古都了。看着老舍写到的那时的西苑、海甸、燕京、清华、安定门、永定门、颐和园、雍和宫、“八大胡同”等等,如今这些地名倒都在,有些略有变化,有些也可辨认,但肯定没有了祥子打着赤脚就可以跑起来的街道了。百年的光景过去,街道两边已经是高楼耸立,万象更新了。可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又喜欢那些老城旧街,往事依稀最是引人遐思,那是人人皆有的怀旧情调,这也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有魅力之处。
书用文字留住那个时代的气息,让逝去的岁月活过来,让过去的人物能和我们交谈,让我们看到那些旧城古镇曾经是怎样的光景。我们的人生因此有了更丰富的阅历,长了许多见识,能够包容更多的事情,能够理解不同的人群。相信文学,它能告诉我们,生活不只是眼前的景象;它能教会我们懂得人生,懂得生活,懂得爱并向往善。
是以为序。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陈晓明
戊戌初冬
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茅盾
他那种寂寞冷清的状态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所期盼的,他是现代社会的一位“大隐”。他后半生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莫言
孙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的使命”。
——铁凝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
“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得很!”
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浮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