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0211364
《生活需要孤独感》
1.百万畅销书作家李思圆继《生活需要仪式感》之后重磅新作《生活需要孤独感》,写每一个心有孤独的人,让你远离外界的喧嚣,回归内在的沉静,看清自己。[人民日报]“十点读书”等大V多次转载。
2.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像一个孤独的孩子,总有那么一部分隐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别人走不进来,自己也走不出去。
3.孤独,不是寂寞,不是无人陪伴的顾影自怜,而是我们能独自安放好自我的灵魂,可以始之随遇而安,随处可居,可以随便活在哪一个,或好或坏的当下,而不觉痛苦,不觉哀伤,内心油然升起一种,饱满的,无须粉饰,也不需赘述的静意。
4.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状态,我们都需要直面自己的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对话、和解,成为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5.你的选择,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单是你的能力。孤独感增强了你对生活的掌控力,让生活呈现出某种与众不同的重要性,并给自己一个确定的当下。
《30岁前,你还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内容朴实、温暖——穿透大部分年轻人生活的诚意之作!
分享自我成长的心得,既有生而为人的成长故事,又有历尽岁月后的人生感悟。
★特点——在多个知识付费平台授课。
媒体资源丰富,经历和成就更能说服读者。
★实用励志——你现在的努力,是未来可以选择的权利。
作者以其丰富的经历和独具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分享自我成长的心得,将自己从一无所有到年入百万;从毫无背景、资源的95后年轻人,到备受推崇的新媒体写作、运营专家的经历和受到的教训进行深刻地剖析,帮助读者不再迷茫,告诫读者,梦想能达到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可以到达。
这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遇到的共同问题。
《即使生命如尘,仍愿岁月如歌》
★如同众多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讲述如何排解内心的迷茫,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这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遇到的共同问题。内容朴实、温暖——穿透大部分人生活的诚意之作!
★生活可以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告诉读者尽管现在有点难,但*好*真实的时光莫过于当下。无论好与坏,都让过去的过去,而未来的没有来,无惧也无忧。
《一切都是为你而来》
★1.内容独家——内容穿透大部分年轻人生活的诚意之作!成长是一座必须翻越的峻岭,但长大的时间是公平的,内心的轰鸣,我们都要独自面对。
★2.实用励志——现在因你而生,未来为你而来。分享自我成长的心得,帮助读者人群方向不再迷茫,告诫读者,生命中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你而来。
★3.名家推荐
畅销书作家摇铃铛、李思圆等联合推荐。
《生活需要孤独感》
我们一直害怕孤独,越是长大越是感到孤独。这个时代,孤独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孤独中,我们能更深刻的思考,学会独处,更透彻的了解自己,和自己对话。可以拥有一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毫无忌惮的任思维天马行空!
每个人都需要孤独,孤独是我们的*好的增值期和生命中*好的礼物。自律的*就是享受孤独。
《30岁前,你还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30岁前,你还有多少成功的机会》作者以其丰富的经历和独具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分享自我成长的心得,既有生而为人的成长故事,又有历尽岁月后的人生感悟。
吕白将自己从一无所有到年入百万;从毫无背景、资源的95后年轻人,到备受推崇的新媒体写作、运营专家的经历和受到的教训进行深刻地剖析,帮助读者不再迷茫,告诫读者,梦想能达到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可以到达。你现在的努力,是未来可以选择的权利。
《即使生命如尘,仍愿岁月如歌》
从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入手,用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历告诉读者,尽管现在有点难,但*好*真实的时光莫过于当下。无论好与坏,都让过去的过去,而未来的没有来,无惧也无忧。是适合大学生、上班族闲暇时阅读的生活指导书。
《一切都是为你而来》
木汁用极具个人特色的描述、正在进行时的方式,讲述那些经历成长阵痛的年轻人——在迷茫中寻找出路的自己;为了不让父亲失望,骗父亲说自己一模考了630分的高二学生……
没有人可以定义什么样的人才配昂首挺胸地活着。
思圆是个很自律、踏实、努力的女孩,也有不服输的灵魂。
——李尚龙
思圆是我的好朋友,她的勤奋和她的思想深度一样打动着我,从仪式感到节奏感,再到孤独感,你会发现这三部曲,逐渐从外到内的滋养你,让你在烦乱焦灼的日子中,看到微笑和温度。
——北辰
人不能总是热闹,否则会跟自己失联。思圆的文字,帮你理清世间纷扰,让你看见内在我。
——李月亮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我明白孤独生命常态,而我在思圆的书中却看到了她心中有高山和天空。
——廖宇靖
《生活需要孤独感》
生活需要孤独感
01 什么是孤独
你有感到孤独的时刻吗?大概答案,不言而喻。
究竟什么是孤独?字典里说,它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这个解释稍显复杂、专业和深奥,同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孤独就成为了消极的东西呢?
其实在我看来,孤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种寻找自我的内心体验。
没人陪你吃饭,孤独吗?没人理解你,孤独吗?没人陪你走完这一生,孤独吗?请注意,这通通不是孤独。
因为有一种孤独,是你置身人群的孤独,你被所有人剖析的孤独,你没有独处空间的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你的内心感到自由,宁静,平和,它存在于一个虚空的状态,可以盛放一切,又能拿走一切。
就如诗人蒋勋所说: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也如词人林夕所形容的:大概,只是此刻,睡不着脑袋又运转不得,混沌地在酒店阳台上看着北京混沌的空气,浑浊的天空,昏蒙如暮色的清晨,不带任何的联想,无力气把视像延伸阅读,就一直呆呆地不知为何立通宵,这种无,再不能生有,彻彻底底的,无心无得无所为。
也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追求的是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
因为一个人内在越丰富,对外在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
孤独,是一种极高的精神状态,只有达到一定的智慧,修养和境界的人,才能坦然,从容,自在的拥有它。
02 人人生而孤独
每个人都是这个宇宙星辰上孤独的个体。
也许我们置身于人群,也许我们整日与热闹为伴,也许我们从不缺别人的陪伴和关注。
但人总会有一些时刻,有着无法与外人道的心境。在这个状态下,你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此时,此刻,你面对的是真真实实的自己。
但并非人人都可以坦然的接受,孤独这个伴随着自己一生的命题。
有的人会选择逃避,因为他们无法静下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也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决定。
而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孤独,甚至有的人,会刻意去创造孤独感,试图在这种情绪里,去找到迷失的自己。
记得《山河故人》里曾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又如《红楼梦》里,当宝钗念《寄生草》里的这一段: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到,赤条条无牵挂这一句,仿佛瞬间了悟到了什么。
当然此处,也为他后来的出家埋下了伏笔。
许多时候,越是热爱繁华的人,内心其实越是孤独的。因为他会感到害怕,害怕一个人,孤苦伶仃行走在这个世间,无人理睬,无人懂,也无人陪。
哪怕他们其实也会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但逃避孤独,仿佛成了他们可以缓解孤独的最好解药。
其实孤独是每个人的宿命,你赶不走也去不掉,甚至哪怕你一辈子与它做斗争,也未必可以成为一个彻彻底底不孤独的人。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必定孤独,或因为有人陪伴,所以圆满。
当有一天,你认识了到孤独的必然性,知道了孤独无处可逃,也无需逃,并且能与之达到,一种和解和相处舒服的状态时,也才算是真的成长和成熟。
《30岁前,你还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如果可以安逸,谁会选择颠沛流离
01
二十一岁,我得了酒精肝。
同事听见以后,都很同情地看着我,我笑着安慰大家说:“没事,又不是肾虚。”其实笑容的背后是逞强。
昨天公司请了一位中医来给我们检查身体,到我的时候,医生说我肝排毒不好,有点酒精肝,血液也有点粘稠。
那天我追着医生问了很多遍,“确定吗?一定吗?医生,我平常不怎么喝酒,怎么忽然就有了酒精肝。”
最后,医生很无奈地告诉我,我是因为经常熬夜导致的,肝是解毒的器官,肝脏排毒的时间是晚上二十三点到深夜一点之间,这个时间段我通常都在熬夜。
医生说,想要恢复没有别的方法,只能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觉。
医生说完以后,我查阅了很多肝脏排毒的信息。只要看到那种危害很大的信息,我都会选择性地忽略,安慰自己上面写得不真实,看到那种没什么特别危害的我都会收藏起来。熬夜的时候就会看一下,安慰自己没事。
检查身体的当天晚上,我改稿到凌晨两点多。出了公司门,站在马路中央。前面是望京SOHO,后面是奔驰大厦,都是漆黑一片。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公司对面的房子。我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刚来北京的时候,准备和两个朋友在望京SOHO 附近合租。
那天晚上我们拉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各自发自己看到的房源信息,我找了很久,发现大部分都是押一付一。就在我准备把看到的最合意的租房信息(两室一厅,月租8000 块)发到群里的时候,就看到了他们发到群里的房源:13000 块一个月,押一付三。第一个月需要多付半个月的中介费和管理服务费,我打开手机的计算器,算每个人要出多少钱,算了很多遍,最后得出的结果是:20131。
过了一会我那个朋友说:“要不然就13000 的这个吧。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我说:“每个人需要20000 多啊……”
“没问题,我给我爸说一句就行了。”
“我也没问题,家里说了会给。”
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没办法找家里要,我只能靠我自己。
看着群里的对话很长时间,后来干脆把手机锁了屏,看着手机屏幕上映出的自己的样子。我忽然发现,原来我身后空无一人。
我不敢生病,不敢租贵的房子。我所有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02
我是我们公司稿子写得最多的一个,也是被毙得最多的。
昨天总监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怎么做到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强。不管文章改了多少天、多少版,被毙了以后,还是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断地写。
我想起了一个场景,有一天我们晚上聚餐,大家讨论到毙稿的问题,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为什么要做自媒体。
“也算是拼一把吧,万一最后不行了,还能回老家,反正家里有车有房,还能托关系找个工作吧。”
“是啊,做不好的话也没关系,家里还能安排出国。”
那天我们坐在同一张桌旁,我们吃着同样的菜,喝着同一个瓶子里倒出的酒,聊着同一个未来。
不,其实不是同一个未来。
他们的未来有很多选项:奋斗、出国读书、回家过安稳生活……而我的未来只有一个选项:奋斗、奋斗、奋斗。
我真的没有任何退路,没有父母当靠山,只能自己努力。
《即使生命如尘,仍愿岁月如歌》
练习生活,练习爱
01
回到乡下,我在屋后小巷散步时,遇见迎面而来的邻家伯伯,我随即与他打了声招呼。许久不见,眼前的他苍老了许多,看似平静的神情实则难掩落寞孤单之意,皱纹如靴白发两鬓生。
我朝他走来的方向看了一下,原来他刚刚去过那个地方。那是他几年前去世的妻子的墓地。
我至今还能忆起,他的妻子去世那天,他悲痛欲绝、号啕大哭的情景。可能说到这,你会以为这应该是一对感情很好很恩爱的夫妻。当另一半去世时,才会如此让他肝肠寸断。但恰恰相反,生活中的他很大男子主义,脾气暴躁,吹毛求疵,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妻子大发雷霆。而妻子是一个性格比较木讷、安静的人,家中的大小事务都由她操持承担。儿女在外面工作,这对夫妻就在老家帮忙带孩子,当然主要也是妻子在带。
我记得有一次他们因为做饭吵了起来。起因是他的妻子在煮饭期间,带孩子在屋外转悠了一下,可能没掌控好时间,米饭有些糊了。他回来发现后,就开始埋怨她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骂人的话也很难听。妻子偶尔也会回他几句,但只要一回他,他便骂得更凶,还翻旧账。我们隔着一堵墙都能听到他在院子里吼骂妻子的声音。
他自己平日里会把大把的时间用来搓麻将,每次都能听到他家传来麻将声和笑声,他在自家阁楼上也养了一些鸽子。经常能看到他家的阁楼顶上,飞出一群鸽子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太阳下山时又会自动飞回来。他的日子倒是过得悠闲自在,非常滋润,但他却把笑脸给了别人,把怨气与刻薄给了她。
那一晚,月亮爬上柳梢时,他们家又传来了刺耳的吵闹声。但仔细一听,那次的吵闹声却与平常不一样,还有断断续续的抽噎声。原来她身体不舒服,在痛苦地呻吟着,不停地嚷着痛。而这时候的他却仿佛变成了一个不知所措的小孩,带着哭腔一直问她:“你哪里痛啊,哪里痛,还痛不痛?我带你去看好不好?”
后来,120 救护车来了,停在了他家的门口,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车子开走了。他们家很快便又恢复了安静。但那一次的安静却让人感到不适。
接下来的三天,一直都没见到夫妻俩的身影,大门依然一直紧闭,没有任何声音。
第四天,终于有声音了,儿女也从外地赶了回来,但传来的消息却让人始料不及。原来她再也没有了气息,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平时身体就不太好,也患有好几种病症,只是在那一刹那发作了。更没想到的是,她会不告而别,走得那么快。
之后一连几天,都是他哭天喊地的声音。
后来,他也不去搓麻将了,孙子被儿女带走了。再后来,他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生活,偌大的房子空荡荡的。经常看到他在周遭逛悠,神情落寞,魂不守舍。她的墓就在他家附近,他每天都会去墓地看好几回,偶尔看到他蹲在那里默默地拔草,让人看了无比心酸。
以前我一直以为,他是不爱她的,因为在我们看来,他对她一点都不好。但自从他的妻子离开后,我发现原来他是爱她的,思念她的,只是爱的方式一点都不温柔。而今,她已经走远,想要对她好,却再也没有了机会。原以为这一生还能一起走很多路,蓦然回首就来到了生命的尽头,甚至来不及说再见,未免唏嘘。
不告而别,大概是生命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离别之殇了。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所以我们容易忽略对身边人好,容易忽略去好好珍惜爱护身边的人。但很多时候,命运无法把控,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命运砸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让你措手不及,来不及告别和思索。曾经熟悉的人和事,一转身就成了永恒的陌路,彼此之间再也没有了未来,过往的一切也只能停留在最初的记忆中。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理查德·帕克与派最后的告别那样:“到了丛林边上,他停下来,那一刻,我确信他会回头看我,他会顺下耳朵,他会吼叫,这样,他会为我们的关系画一个句号。但是他根本没有如此行为,他的眼睛直盯着丛林,然后,理查德·帕克,这位我备受折磨时的伴侣,让我生存的令人畏惧的凶猛的东西,他一越向前,就这样永远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
《一切都是为你而来》
第一批“00 后”已经秃了
最近有两个词特别火:油腻和焦虑。而且看起来油腻和焦虑都是属于中年人,或者经常自称“中年人”的“80、90 后”。
而“00 后”,在这些“中年人”的眼里充其量也就是没长大的小屁孩,是在QQ 空间、百度贴吧里发伤感文字、早恋的非主流,是可以因为芝麻大点的事情,就能打架斗殴的问题少年,但我今天不想说这些其他人对“00 后”的刻板印象,我想说的是关于“00 后”的焦虑。
是的,身为一个“00 后”,我和我身边的大多数人,无时无刻不在焦虑。
“00 后”焦虑的第一个原因,来自学业。
最大的“00 后”已经上大学了,说得准确点,就是已经大一了。
可能一些“80、90 后”觉得,现在不都提倡自主学习吗,“00 后”大学前的学业压力早就没有我们那时候大了。
你们真的太天真了,高三和初三的“00 后”,已经要被逼疯了!
普通高中每周上六天课,晚自习上到十点早就习以为常了,回家以后,你以为就可以轻松了?作业永远做不完,往年的区考、市考、省考题变着花样地做,做完这些,学校还自己出题给你做。
有多少学生回到家的时候就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但还得继续做作业到半夜二点,再定个早上五点的闹钟起来继续做。我高考那会就被写不完的作业逼疯过。
脱发已经不是“90 后”自嘲的专用梗了,很多“00 后”,头发也是一把一把地掉,小小年纪就快秃了。
高三已经没有人敢玩了。早晨七点到学校,就算是晚到了,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在埋头奋笔疾书,连呼吸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重点班,排名,家长会,早、晚自习,现在只要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所有的科目甚至都要分层授课,ABC 三个层次,A 和C 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也许有人会说,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呀。可是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啊!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诱惑啊!八九十年代可比现在无趣多了,学生除了学习好像也无事可做,自然就没有诱惑可言。而如今的社会,在学校门口都能遇见自称是韩国来的星探问你想不想当明星,这能比吗!
因为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的“00 后”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是之前几代人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啊。
有人觉得“出国党”就没什么压力了,他们不用高考,岂不是天天都是玩?说句真心话,“出国党”其实一点都不轻松。
先不说光是挑国家、挑城市、挑学校那一套了,就是托福、雅思、SAT 的考试,都能把人折磨死。学完课业上的内容还要抽出时间上补习班,差0.5 分都要一次次重考,你以为国际班就不用考试了?天天这个Quiz 那个Essay 的,学得头都抬不起来。
有些留学生的家境其实只能算中等,但每一次英语水平的考试都需要几千块,有的去外地考的人还要买来回的机票、火车票,这对一般家庭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他们每次都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考过,不然太对不起家里了。他们的压力更是大到你无法想象,有的甚至还因为考试而患了抑郁症。
“00 后”焦虑的另一大原因,来自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在学校找个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可以缓解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学校都有经常在一起的玩伴,可是等他们回到家以后还是能感到孤独,一种内心无法填满的孤独。
“00 后”焦虑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孤独感,为什么莫名其妙一个人就突然开始生气、难过,也不知道这种孤独还会持续多久。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