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119554
博济医院是岭南地区一家历史悠久、富于影响的著名医院。本书聚焦三十多位在博济学习和工作过的大师,梳理他们的生平,记述他们的事迹,彰显他们的精神,颇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吾之荣誉即忠诚
——记我国著名生理学家林树模教授
仁医
——记我国临床放射科奠基人谢志光教授
泽恩无声红杏林 光照有迹香橘井
——记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汤泽光教授
一代宗师
——记我国现代眼科学奠基人陈耀真教授
先生教我做医生
——记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钟世藩教授
致匠人
——记我国著名病理学家秦光煜教授
施尽风霜节 唯念报国恩
——记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白施恩教授
消灭血吸虫的战神
——记我国近代寄生虫学奠基人陈心陶教授
重剑无锋 厚德载物
——记我国神经精神病学奠基人程玉麐教授
民族魂
——记我国著名内分泌内科专家周寿恺教授
一半是诗人 一半是匠人
——记我国神经解剖学奠基人许天禄教授
一生奉献 大爱无疆
——记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司徒展教授
匹夫不可夺志
——记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孙明教授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记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许锦世教授
学问精处是苍生
——记我国消化内科创始人陈国桢教授
先生
——记我国著名眼科学家毛文书教授
营养学界的神雕侠侣
——记我国现代营养学奠基人许鹏程、龚兰真教授
绿叶成阴春去也
——记广东省神经病学奠基人黄兆开教授
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记我国肝胆外科创始人王成恩教授
带着中国心 筑起中国梦
——记广东省妇科肿瘤奠基人林剑鹏教授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记广东省骨外科奠基人何天骐教授
公道在人间
——记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邝公道教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记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江静波教授
他打下的每一束光 都照亮了未来的路
——记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徐秉锟教授
妙手仁心 敬天爱人
——记我国血管甲状腺外科创始人陈国锐教授
博爱遗广宇 松柏永垂青
——记我国著名放射学家郭广柏教授
一生堪慰报国情
——记我国中西医结合奠基人欧明教授
他的名字永远值得记取
——记我国传染病学家彭文伟教授
岁月只有刹那温柔
——记博济医院普外科创始人黄盈医生
斯文远去 懿德长存
——记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慧存教授
大医雨露 惠泽千秋
——记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曹绣虎教授
岭南杏林悲西去
——记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区庆嘉教授
前言
本书终于付梓,这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此书所记载的许多大师,一度丢失在岁月里。现在趁着光阴未散尽,把他们找回来,是笔者的幸运。随之归来的还有国家的荣耀,他们本就把臂同行。
本书共收录了曾在岭南医学院学习与工作过的32位大师的传奇故事,选择标准主要参考1956年国家高教部进行的在高校工作的教授定级。当时原岭南医学院被评为一级教授的有7位,二级教授9位,尚有何天骐、王成恩、许锦世等若干人被评为三级副教授。此次国家高教部的评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但评定过程亦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左右。实际上,一级教授与二级教授的治学能力相距不远。亦有相当一部分年资较轻的副教授与讲师,基础扎实、天资聪颖,在许多崭新的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尽管个别由于时代原因过早去世,并未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承认。在这一大批杰出学人的栽培和引领之下,在岭南医学院就读的学生们,也继承和发扬了其师长的意志与传统,许多能够随从时分,舒展精神,最终独立门户,蔚成家学。岭南医学院的继承者中山医学院就是在这一代又一代的创新更始之下,举起岭南医学的大旗,迄今猎猎飘扬,声威赫赫。
何为大师?光彩夺目的头衔与荣誉仅作参考,而非标准。大师的成就,要经得起古今中外贤哲的慧眼,只有把他们置于其毕生追求的学术序列当中考察,才能真正评价他们的贡献。这亦是成为大师的必需条件,名利只是学术追求的衍生物,想要获得更大的名利,必然需要淡泊名利。这是大师们给后继者作出的高远榜样,希望莘莘学子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拥有更无私的梦想,贴近更真挚的彼此,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从而让更多的人过上更有价值的人生。
按照尊师重道的传统,本书以大师们的出生年月排序。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非常多岭南医学院故人的帮助。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陈永正教授不以本书鄙陋,慷慨赐序和题写书名,笔者不胜感激之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唐勇副教授,从写作到成书,给予笔者极多宝贵意见,所谓古道热肠、云天高义,莫过于此!由于时间关系,尚有许多曾经为岭南医学院无私奉献的专家学者没有及时收录,笔者深以为憾,日后还会继续努力拾遗补阙!
感谢各位认真阅读本书的读者!
序
黎孟枫
上溯152年,南中国广州城的珠江之畔,出现了我国第一所西医学府——博济医学堂,中国西医教育由此发轫。这个后来成为私立岭南大学中山医学院的博济医学堂,正是中山大学医学院最早的前身。自此以降,便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中国西医教育史了。152年来,历经国殇、国衰、国兴、国强之沧桑巨变,今天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已是中华大地上一所举足轻重的医学名校。
本书作者朱素颖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春声兄和刘志伟兄的博士生,近年来用心用力地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医学教育启蒙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期的史料,尤其是始于1835年的中国第一家西医院博济医院和始于1866年的中国第一家西医专门学府博济医学堂,以及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岭南大学医学院的历史。我非史学中人,无论个人所长还是职业经历均憾与史学无缘,但因我经志伟兄介绍与素颖讨论过几次博济和岭南医学院的历史,她便十分感激,要邀我作序,更将我与我治学所不可及的春声学长、志伟学长同列为本书要献给的对象。盛情难却,只好勉为其难接下这个我本不配的作序任务。
我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从2005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任职,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非常多的岭南医学院历史,既深感骄傲,又为这些光辉岁月尚未完整发掘、老一辈医学家和教育家们的贡献还没有被充分整理而倍觉遗憾。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医学教育机构之一,中山大学医科的学术教育传统主要来源于原私立岭南大学医学院、原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原广东光华医学院,其中岭南医学院的贡献占了相当大一部分。1956年,国家高教部进行了一次高校知识分子的工资职级评定,由此将教授分级。这是一次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评级工作,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地位、荣誉及价值,至今还常为高教同行所乐道。在这次评定中,中山医学院共有8位教授被评为一级教授,其中7位均来自岭南医学院;而15位二级教授中,也有9位是“岭南”人。有资料说,当时全国被评为一级教授的医学家不超过70人,有些省份连一位都没有。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岭南医学院的水平已不亚于若干当时更为世人所称道的国内一流医学院。在此还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据传闻,有年资高的二级教授原本定为一级,因名额不足,把荣誉和待遇礼让给了当时担子更重的年轻一些的教授。如确有其事,那真的是令人肃然起敬。前辈中山医人的这种胸怀和眼界,为中山医学院在新中国成立后17年间迅速成长为全国最著名的医学院之一,以及再往后的不断发展壮大,注入了难得的精神文化养分。
历史是人创造的,伟大的转变也经由人发生。名校之光的铸就,是因了一代代优秀学子和一批批名家名师。中大医科的名家名师榜上,镌刻着一大批前贤的光辉名字。岭南医学院诸师的故事和贡献,既是整个中大医科的灵魂和特质,又是各个学科发展的记录和介绍。生命是有限的,消亡不可抗拒,但是本书作者想要辛苦记录下的,是已经浸入中大医科血脉的精神和文化,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和磨难,那些让人一想起就热泪盈眶的师长名字,一直都在,已经成为中大医科的传统、象征和追求。
诸师的故事,许多距今甚远,但智慧再老迈也不会过气。顺境时,如何一鼓作气抓住机遇;逆境时,如何坚守初心不辱使命。诸师的治学从教行事立身之道,显示出他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和心理感受,这些都对中大医科的灵魂带来微妙而深刻的影响。如果能够体察到这种影响,或许可以窥见成为大医和大师的秘密。这或许可以成为医学生的一块敲门砖,我希望学生们能借它敲开医学的大门,唤出里面的人来。那个人就是他们自己。
一事精致,便可动人。素颖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岭南医学院历史,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她把“岭南”诸师的生平贡献整理出这么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为了增加可读性,素颖使用了较多的文学性语言,以飨大众读者。这或许是她在学术研究的周边所作的一点小探索。求实和创新都是中大的传统,虽然有时两者同挤一隅有些过于简单甚至略显幼稚,但适时加以鼓励,也可能利大于弊。此外,对日常生活中凸起部分的记录,窃以为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理解,对此我们且秉自在之心去评赏便是。我希望手上这本书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旧雨新知参与到中大医科历史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中去。中大医科以历史为荣,但不沉溺于历史的荣耀。历史让我们尊崇大师,学习先进,使新人承前启后,奋发上进,追求真理,继续将中大医科发扬光大。
是勉充为序。
自序
五千年中华,一百年医局。本书是“话说博济”公众号的合集,它讲述的是岭南大学医学院和曾在岭南医学院工作及学习的大师们的故事。
大学之道,是学问之道,是大师持身治学之道,亦是学生格物致知之道。有大师、大学问,才有大学、大学生。大师是学生的伏笔,学生是大师的呼应。岭南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博济医院始建于1835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西医院校和西医院,为中国近现代医学教育和近现代医学的滥觞,在其一百余年的历程中,无论蜿蜒曲折,学问的大河一直川流不息。本书提及或遗漏的大师们,都是通向河对岸的摆渡人,在颠沛流离中搭起一道道光彩夺目的人梯。他们不仅仅栽桃育李、救死扶伤,还深刻影响着岭南地区的思想内涵、气质精神,使得岭南医学及其人文关怀呈现出不同于过往的历史新知。
这是本书写作的初衷,它不过截取一段特殊时期里医学知识在岭南的流淌和发展,没有追溯缘起,更无法揭示最终的走向。但是写到的每一位大师、每一个故事,都是我对岭南医学院的一次深情回望。雪花再美,终将融化,但希望我拙劣的笔能够留下这些雪花起舞的身影,得以寄托我们的美好希冀。这样无论时光纵横多远,大师仍可不死,医学的薪火仍可代代相传。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歌颂教育家的书,特此献给陈春声、刘志伟、黎孟枫三位教授,这是他们思想劳动的结晶,亦希望能够为他们增加教育工作者的荣耀。所有的意图都在他们搭建的框架之下进行,只是学力不逮,未窥堂奥,不能忠实贯彻他们的学术思想。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本书错漏之处,概由本人负责,亦请读者慨言施教,本人不胜感激。
本书写作期间,得到众多领导、同事、朋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特别感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校友会对本书的全力支持!
致敬我的母校——中山大学!
是为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