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58465丛书名: 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
《阅读雷加--一个作家的人生画传》以雷加的人生轨迹为主线,截取本人的自述、散文的片断以及友人回忆、报章的特写、访谈。正是通过这种多角度的感知与述说,传主一生的精神面貌、思想轨迹、个性魅力,得到了多方面的引证和全方位的展示,给人带来新颖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不忍释手的阅读效果。
雷加,魅力毕现(代序) 陈建功 第一章 山东移民后代 第二章 鸭绿江之子 第三章 少年的追求 第四章 青年流亡者开端文学生涯 第五章 延安岁月战斗生活 第六章 经历抢救运动迎接抗战胜利 第七章 奋战在工业战线上 第八章 创作《潜力》三部曲:《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蓝色的青榈林》 第九章 栉风沐雨紧追时代步伐 第十章 “文革”前后十年沉寂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时代歌者 第十二章 晚霞如画 第十三章 魂归鸭绿江 第十四章 斯人已往潇洒依然 附录 雷加著译系年 康平 刘甘栗
1.马锦忠《著名作家雷加的祖上身世》雷加的祖先世居山西洪洞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有刘姓兄弟按照官府的指派东迁至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今广饶县)北部黄石湾畔住下,面湾而居立村为黄石湾刘家。后来,刘氏兄弟之一刘福,因人丁兴旺,人多地少,弃其在黄石湾分的井田,率自己的子孙南迁至乐安县城以北的淄河、阳河、泥河三河汇聚又散流的水口旁定居,后称为散水口村,1940年改称三水口村。刘氏的这一支始祖刘福在散水口村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至四世祖刘钦,因村中人众土少,又西迁二里在淄河东岸一处高地居住。当时同去的还有一高姓,高、刘二姓来到淄河东岸立村定村名时,刘姓主张叫刘高村,高姓力主叫高刘村,最后两姓商定谁家先上了梁盖起房子,谁的姓在前。刘钦自认为家族人多,没当回事,但高姓家族没等天亮就约好族人和亲戚一起动手,一夜没合眼,天没放亮,就先于刘家上梁,并燃放了鞭炮。刘姓听到鞭炮响,从远处地边窝铺棚子出来一看,傻了眼,心服口服,于是按照高姓在前,刘姓在后,取村名高刘庄子。清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雷加的十三世祖刘九鸣为避淄河大水又同另外几户刘姓在淄河西岸定居,取村名小高刘庄。
2.雷加《我属于这条大河》我的父辈属于“闯关东”一代,祖籍就是山东广饶。今年(注:1987年)我头一次去广饶,它给我的印象是,既古老又年轻,既贫穷又富于诗意。
广饶过去属于山东青州府。过去的人说,这里一刮西北风,水就发咸,可见它与大海的呼吸相连。不久前,它还紧临大海,出土文物考证,这块土地又已十分古老了,大约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勤劳的人民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它又是老根据地之一,先后建起“四边”、“三边”、“二边”、“广南”、“广北”等抗日政权……早在“五四”之后,就有人在这穷乡僻壤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了。1925年春,在广饶县内延集和刘集两个村庄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它是全国最早的农村支部之一。这个党支部的存在既是不可思议的,更为珍贵的是这个党支部竟然保存下来一本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个版本。
广饶面临莱州湾。产盐之乡虽然仅次于莒州,但并不富有,它的北部更加贫瘠,农民只以打草、晒盐、捕鱼为生。……这里的土地确有些两样。这里已是大地的边缘,又是一条不安定的边缘。
海水挡在它的前面,大地和海水之间是一片滩涂。滩涂仅是缓冲地带,它不时出现,又不时湮没。它不定型,又年年向前伸展。……来到这里,远处海天一色,荒凉而又邈远,同时孕育着生命的节奏和浪漫的幻想。现在一幅真实的图画在升起,它像永世不欺的海市蜃楼一样,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就在这荒漠的滩涂上生长起来了。
3.雷加《不算传说》山东广饶过去有着辉煌的日子。
这里是孔夫子的故乡,它又是《孙子兵法》的诞生地。
据说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就是从这个港口,秘密传递过来的。据说,这本《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
解放战争几大战役,离不开胶东根据地的支援。
这里的担架队也是最出名的。据说当年抗日游击战,它的组织,它的活动方式,异于华北平原,又优于华北平原,各种战绩,有案可查。
总之,华北游击区早于东北游击区。这两个根据地联起手来时,那就是不可战胜的全国大进军的开端了。
今天,这里可观的景物也不少。
P3-6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