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073546
◎据德文原版全译本。本套书均由著名德语翻译家依据德文原版全译,原汁原味感受原著魅力。
◎歌德爱情观全面展示,全面深入了解歌德的必读书。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青年歌德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原型的书信体小说。甫一面世,即风行欧洲,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并给歌德带来了世界性声誉。据说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也带着这本小书。
《亲和力》是晚年歌德的得意之作,是歌德根据自己58岁“高龄”爱上16岁少女的那场无望的爱情经历写就的,被称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姊妹篇”。本书被誉为其“*好的作品”之一,却因其表面内容的争议性和深层意蕴的不易解读(歌德宣称
“至少要读三遍”才能看清他藏在书中的许多东西)而被国人看轻。
◎《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另附歌德的四篇风格各异的小说,让您了解多面的歌德。
◎采用纯质纸胶版印刷,特种纸精美封面。制作精良,性价比高,可供读者反复阅读和收藏。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早年*重要的作品。小说描写了进步青年维特爱上了已经订婚的姑娘绿蒂,深感痛苦的他决定离开绿蒂,寄望从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污浊、鄙陋、压抑的社会环境又与他格格不入。在爱情失败、事业受挫、为世人唾弃的多重打击下,维特*后一次来到已经结婚的绿蒂身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本书除《少年维特之烦恼》外,另附歌德的四篇中短篇小说作品。其中有对男女爱情或严肃或轻松的探讨,也有诙谐幽默的寓言小品。在这些作品里,歌德或是一个冷静客观的叙述者,或是一个幽默戏谑的说书人,读者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歌德,领略文学巨匠的别样风采。
《亲和力》被称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姊妹篇”,同《少年维特之烦恼》一样,本书也是歌德根据自己的一场无望的爱情经历写就的小说,甫一面世,也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不同,《亲和力》是老年歌德的作品,多了冷静的叙述和理性的思辨,少了维特式的激情澎湃和痛哭流涕,但思想观念大大超前于它的时代,内涵深沉丰富,常读常新。
贵族青年爱德华和妻子夏洛蒂历尽波折方成眷属,然而爱德华的密友奥托上尉和夏洛蒂的养女奥狄莉的到来,使这个家庭渐渐起了分化:男主人和女客人,女主人和男客人产生了感情,他们痛苦地陷入道德与情感的冲突之中……
《少年维特之烦恼》
译 序
少年维特之烦恼
第一部
第二部
补 录
编者致读者
附:歌德中短篇小说
是谁泄露了秘密?
五十岁的男人
新美露西娜
危险的打赌
《亲和力》
第一部
第二部
歌德的书是应当读的。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歌德的作品,思想深邃,艺术完美,像不落的星辰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读歌德的作品,有别于阅读其他作家的作品,那就是:读其他作品可以不甚了解作家本人的经历和思想感情脉络,而读歌德的作品就必须比较清楚地了解歌德本人。因为歌德的每一部作品,哪怕是一首小诗,都是他一生巨幅自白的一个片段。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就当时的德国而言,正当封建主义逐渐没落、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时期。就世界范围而言,那正是大动荡、大变化、大发展的时代。正如歌德在1824年所说:“我出生的时代对我是一个大便利。当时发生了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大事,我活得很长,看到这类大事一直在接二连三地发生。对于七年战争、美国脱离英国独立、法国革命、整个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的覆灭以及后来的一些事,我都是一个活着的见证人。” 歌德把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初叶的时代特点结合起来,思考人生,观察世事,孜孜不倦地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文学创作活动,为人类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歌德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攻读法学,1771年8月获法学博士学位后返回家乡。1772年5月,依照父亲的建议,歌德到韦茨拉尔城做帝国最高法院的实习生。来到此地不久,他便结识了已与他人订婚的夏绿蒂•布甫。歌德对夏绿蒂的感情发展成疯狂的爱情。同年9月,歌德接受友人的忠告,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韦茨拉尔。后来得悉:韦茨拉尔城的一个熟人、公使馆秘书耶路撒冷,爱上了朋友的妻子,在绝望中自杀了。这一事件成了歌德1774年构思《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直接原因。随后,歌德仅用四周时间便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主人公维特是一名出身于市民阶层的青年。他来到了一个乡村小城,在一次乡村舞会上,结识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少女。他爱上了绿蒂。但绿蒂已与他人订婚。维特看出已不能赢得绿蒂,毅然离去,接受了充任公使秘书的职务。公使的迂腐鄙陋和官僚习气以及当时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给维特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他便辞去这项公职,应邀前往一位侯爵的庄园。然而在侯爵那里,维特发现自己的才能仍旧无法施展。爱情破灭了,等级森严的社会抛弃了维特,而维特也厌弃了那黑暗的社会。最后,在绝望中维特自杀了。
《少年维特之烦恼》于1774年秋季问世。它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的最大成果。作者以书信体小说的体裁,借维特之口,写出他在社会生活和爱情遭遇中的爱和恨,欢乐和烦恼。作品表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憧憬和苦闷,反映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转变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普遍要求。这是时代的呼声,是血泪和控诉,是对自由的号召。这部作品给歌德带来了世界声誉。
1775年,歌德应魏玛公国卡尔•奥古斯特公爵之邀前往魏玛。在魏玛公国,他曾先后担任枢密参事、枢密顾问和税务署的领导工作。1788年6月,歌德辞去一切政务工作职务,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一生辛勤耕耘,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逝世。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2500余首抒情诗和其他体裁的短诗,两部长篇叙事诗,八部重要诗剧和剧作,如《浮士德》《铁手葛兹•封•贝利欣根》《哀格蒙特》《塔索》《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岛》《普罗米修斯》等,四部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亲和力》《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三部自传体著作《诗与真》《意大利游记》和《随军征法记》等。
正因为歌德的业绩如此巨大,他才被称为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的主要代表。歌德不仅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和思想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学者,他研究过建筑学、矿物学、解剖学和颜色学、光学,写过许多篇自然科学论文,特别应指出的是他在1784年3月发现了人的颚间骨 。
因此,我们说,歌德的作品不可不读。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读者朋友们便可以进一步阅读歌德的诗歌和其他作品了。
读书吧,读好书吧!你会在读书中找到更多的乐趣,获得更大的教益。
关惠文
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我的心都溶化了,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泪水滴滴答答直流。我宁肯终生穷困,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水,吃树根,也要来体验一下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
——德国诗人 舒巴特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本什么作品呢?下任何定义都不能确切说出这本富有想象力的杰作无限丰富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简要地说,这篇描写炽热而不幸的爱情的故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
——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勃兰兑斯
我从来没有听人谈起什么像谈您这部小说一样的感情激动,一样的恐惧不安,一样的愚蠢荒谬。书店门前也从来没有过这么热闹拥挤,那情形简直就跟灾荒年间的面包铺一样。
——歌德友人写信语
《亲和力》这部小说的深刻和震撼人心之处 ,在于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由亲和力所注定的一大局限:就是婚姻的缔结即便并非被动的,也总免不了带有偶然性乃至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著名德语翻译家 杨武能
《少年维特之烦恼》:
八月十五日
千真万确,人活在世上,唯独爱情是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我觉得,绿蒂不愿意失去我,孩子们倒没有别的想法,他们只希望我每天早上都来。我今天去给绿蒂的钢琴调音,但事情没办成,因为孩子们缠着我,非要我给他们讲故事不可,就连绿蒂本人也要我给他们讲。晚餐时我给他们切面包,他们从我手里得到面包像从绿蒂手里得到一样高兴。同时我还给他们讲从天棚上冒出的两只手送饭给被囚公主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他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真叫我感到惊讶。我讲故事常常添枝加叶,等第二次讲时又把我添加的东西给忘了,他们听了立刻就说,上次讲的不是这样的,结果我现在就只好练习用吟唱的调子,一字不差地、毫不间断地朗诵故事。这使我领会到,一位作家在第二版时改动他的故事,即使从文学上看改得更好了,也势必有损他的作品。我们总是喜欢第一次的印象。人生来就是这样:最离奇的事情他也能信以为真,并且立刻记牢。谁想把它涂改或删除,谁就会遇到麻烦!
八月十八日
凡是使人幸福的事,又会成为不幸的源泉,难道必定如此吗?
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使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温暖而充实的感情,这种感情曾经让我感到说不尽的欢乐,还把我周围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乐园,可是现在我却觉得它成了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虐待狂,一个四处追逐我的折磨人的精灵。
从前,我站在山崖上,眺望河对岸那些山丘间的丰饶峡谷,看到周围的一切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我看到从山脚到顶峰全被高大茂密的树林所覆盖,那些弯弯曲曲的峡谷全隐没在可爱的树荫中。平缓的小河,在沙沙作响的芦苇间流淌,傍晚的和风吹来,天边可爱的白云在河水中映出倒影。我听到百鸟在我周围啼叫,使树林里充满生气,千百万蚊蚋在夕阳的光辉中嬉戏飞舞,太阳最后颤抖的一瞥把鸣叫的蟋蟀从草丛里解放了出来。周围的嗡嗡嘤嘤的声音,使我的目光注视地面,苔藓吸取着我脚下坚硬的岩石的营养,而那顺着贫瘠沙丘向下生长的相互盘绕的灌木丛,向我显示了大自然内在的炽热而神圣的生命力。我把这一切包容在我温暖的心中,觉得自己无比充实,简直是飘飘欲仙,无穷世界的种种美好形象栩栩如生地在我的心灵里跃动。层峦叠嶂包围着我,深渊幽谷横在我面前,山间湍急的流水直泻而下,江河在我脚下奔流,森林和群山发出回荡的声响。我看见所有这些难以解释的力量,在地底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而现在,地面上和天空下,到处都拥挤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一切物种又以千万种姿态生存在世间。人则能够聚在一起,他们不仅为自己建造安乐窝,而且按照他们的想法统治广大的世界!可怜的傻瓜哟,你如此蔑视一切,因为你自己就这样渺小——从难以攀登的高山,越过人迹罕至的荒漠,直到不为人知的海洋的尽头,永恒创造者的精神到处飘荡,它为每一个能听到它的声音的微小生命感到高兴——噢,那时,我常常渴望借助头顶上飞过的仙鹤的翅膀,飞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彼岸,从万能上帝那冒着泡沫的酒杯里痛饮那暖人心房的生命的欢乐;哪怕在瞬间中,靠着我心中的有限力量感受一下创造一切的造物者的幸福。
好兄弟呀,唯有想起那些时光,我才感到愉快。即使我努力唤回那无法形容的感情并把它复述出来,使我的灵魂超越自我——我也会双倍地感到我此刻的处境堪忧。
好像有一个幕布在我灵魂的面前拉开了,于是,无限生命的舞台便在我面前变成了永远敞着的坟墓的深渊。这时,一切都在消逝,一切都像闪电一闪而过,能保持其全部力量的极为罕见。啊,一切都将被激流卷走,或沉没不见,或在岩石上撞得粉碎。你还能说“一切永存”吗?可以说,你和你的亲人无时无刻不在被蚕食,而你则无时无刻不是,或者说不得不是一个破坏者。最无害的散步也要伤害成千个可怜小虫的生命,一迈步就要毁坏那些蚂蚁辛勤修造的建筑,把一个小世界踏成一座彻底湮没的坟墓。就连世所罕见的大灾难,像冲走你们村庄的洪水,吞没你们城市的地震,都不能使我痛心了;使我伤心的,倒是这隐藏在自然万物中的破坏力,它所造就的一切,无一不侵害邻人,无一不损害自我。想到这里,我不禁迷惘不安了。我的周遭,是天和地,以及它们的创造力,但我所看到的却只是一个永远在吞食,永远在反刍的庞大怪物。
八月二十二日
这真不幸,威廉,我具有充沛的活动能力,却偏要我过不安定的闲散生活。我不能闲着无事,但我又什么也做不了。我丧失了想象力,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觉,书籍也使我讨厌。一旦我们失去了自我,我们也就失去了一切。我对你发誓:有时我真想成为一个短工,每天早上醒来,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期待、渴求和希望。我常常忌妒阿尔贝特,看见他埋头公务,我就想,假如我处在他的位置上,我该多愉快啊!我曾几次想给你和部长写信,希望得到公使馆的那个位置,你曾向我保证,我不会遭到拒绝。我自己也相信不会被拒绝。部长喜欢我已有多年,他早就建议我找一个工作了。我有时也真想这么做。此后,我再想到这件事,就会想起关于那匹马的寓言。那匹马对自由厌烦了,让人给它加了鞍辔,几乎被人骑垮。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亲爱的朋友,会不会是我的内心对改变自我处境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内心痛苦的烦躁?这种烦躁无处不在,对我紧追不舍!
《亲和力》:
第一部
第十三章
在爱德华那面,情绪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他没有想到去睡觉,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解衣就寝。他上千遍地吻着文件的抄写稿,吻着奥狄莉用孩子般的怯生生的手写的开头部分,他几乎不敢吻结尾部分,因为他相信,他看到的是自己写的。“噢,这若是另一份文件就好了!”他暗中对自己说。这对于他是一种极好的保证,他那最高的愿望得到了满足。现在它就在自己的手中啊,尽管它会由于一个第三者的签字而遭到玷污,但他还是要一直把它拥在自己的心头。
下弦月升到了枝头,温煦的月夜诱人到旷野里去;爱德华到处乱走,他成了尘世中最不安静和最幸福的一个人。他穿越花园,这花园对他太狭窄了;他奔向田野,这田野对他太辽阔了。他返回府第,站在奥狄莉的窗下。他坐在那儿的一个台阶上。“墙和门闩,”他自言自语,“现在把我们分开,但是我们的心是分不开的,她若是站在我的面前,就会投入我的怀抱,我也会投入她的怀抱,这是肯定无疑的,除此别无其他。”他的周围是一片沉寂,无声无息,是那样的恬静,连地底下那些勤奋动物的掘土声都清晰入耳,它们在黑夜和白天一样工作。他沉浸在自己幸福的梦想之中,他终于入睡了,在太阳露出美丽的笑脸和晨雾散去之前,他一直没有醒来。
现在他醒了过来,发现自己是他的田庄上第一个早起的人。他觉得工人们来得太迟了。他们来了,可他觉得他们太少了,这项白天要做的工作太可怜了,满足不了他的愿望。他问,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来,人们答应他白天去找人。可就是再来一些人,要想加速完成他的计划,他觉得还是不够。忙碌不再使他感到喜悦。这一切要完成,是为了谁呢?应当修建道路,使奥狄莉走得舒服;在一些地方应安放椅凳,使奥狄莉能够休息。他忙于去建筑那所新的房屋,这要赶在奥狄莉生日那天完成。爱德华的思想和行动不再有节制了。去爱,去被人爱,这种意识驱使他毫无节制。所有的房间、周围的一切,他瞧着都变了样儿。他不再觉得自己是在自己的家中。奥狄莉的存在把他的一切都吞噬得干干净净。他完全沉溺入奥狄莉之中,没有任何别样的思考去提醒他,没有良知去劝阻他。他天性中被制服的一切,现在都如飞马脱缰,他的整个存在都涌向奥狄莉。
……
在此期间,夏洛蒂在内心中恪守她思考过和决定了的一切,上尉怀着同样的思想,坚毅地从旁对她加以支持。但正因如此,他们相互间的信赖更增加了。他们就爱德华的激情彼此交换意见,相互商量。夏洛蒂现在更多地去接近奥狄莉,更仔细地去对她进行观察。她对自己的心灵了解得越多,对这个少女的心灵就看得越透。她看到已无可救药,除非她把奥狄莉送走。
……
爱德华在此期间觉得障碍重重,处处受阻。他不久就觉察到了,人们把他和奥狄莉分离开来,使他难以单独和她交谈,甚至阻止他去接近她,除非有多人在场;他对此感到恼火,这样一来,其他一些事情也令他怏怏不乐。当他有机会和奥狄莉说上几句话时,他不只是向她保证他对她的爱,而且也抱怨他的妻子和上尉。他没有发现,由于他对工程的催促,钱已告罄。他严厉地责备夏洛蒂和上尉,说他们对事情的处理违反了他们的第一个协定。其实,他是同意第二个协定的,甚至这第二个协定还是他本人倡议和竭力促成的。
仇恨是有偏见的,而爱情的偏见则更大。奥狄莉也对夏洛蒂和上尉抱有几分冷淡。有一次,当爱德华向奥狄莉抱怨上尉,说他作为一个朋友在这样一种关系上做得不尽正确时,奥狄莉竟不假思索地说:“他对您不是那么诚实,这早就使我感到不快了。我听到有一次他对夏洛蒂说:‘但愿爱德华不用他的笛子来折磨我们!他吹得不好,这使听的人太难受了。’您能想象得出,这话使我多么痛苦,因为我是那样喜欢为您伴奏。”
她刚一说完,她的神志业已悄悄告诉她,她应该保持沉默才对,但话已经说出来了。爱德华的脸色大变。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他恼火了。在他最心爱的需求上,他受到了攻击。他自知他有一种孩子式的追求,这样说绝没有丝毫的夸大。这种追求使他感到快乐和喜悦,朋友们该以爱护的态度对待才是。他没有想到,对一个第三者来说,用一种不成熟的才能去伤害他的双耳,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受了侮辱,十分气愤,他不能再对此表示宽恕。他觉得他摆脱了所有的义务。
同奥狄莉待在一起,看到她,和她悄悄地说点什么,这种迫切感与日俱增。他决定给她写信,请求她同他秘密通信。他把这个意思简捷地写在一张纸条上,把它放到写字台上。正当仆人进房给他烫发时,一股风把纸条吹落在地。仆人为了试试火剪的热度,通常都是弯腰从地上找一小块纸头。这次他拿起了这张纸条,迅速地把它夹住,它一下子烧焦了。爱德华发现了仆人的错误,把纸条从他手中夺了过来。随后不久,他坐在那里又写了一遍。可这第二次重写,笔下就不完全一样了。他觉得有某些可斟酌可思考之处,但他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在他能接近奥狄莉时,便马上把纸条塞到她的手中。
奥狄莉毫不延误地给了他答复。他没有读就把它放在背心的口袋里。当时的背心时兴短的式样,不便于装东西。纸条露了出来,落到地上,爱德华一点儿没有察觉。夏洛蒂看到之后拾了起来,用目光匆匆一掠,把它递给他。“这是你写的什么吧,”她说,“也许你不愿意把它丢失呢。”
他感到愕然。“她这是在装假吧?”他想,“她知道了纸条的内容。或许笔迹的相似使她弄错了?”他希望,最好是后一种情况。他受到了警告,双倍的警告,但是这些异样的、偶然的征兆——一种至高的存在通过这些征兆似乎在同我们交谈——却没有使他的激情理智起来。相反,这种激情一直把他引向远处,他对那些加于他身上的限制越来越感到不快。友好交往的兴趣不见了。他把心灵锁闭起来,当他不得不和朋友、妻子在一起时,他无法使自己早先对他们的爱慕之情在胸中重新萌发、重新活跃起来。他对自己进行了责备,可这种私下的自责使他不快,他试图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帮助自己,但是由于他缺少爱,这种幽默也就缺少通常所有的那种风趣。
夏洛蒂的内心情感帮助她克服了所有的考验。她意识到那是她的严肃的决定,去放弃一种如此美好的、高贵的爱慕情感。
她多么希望去帮助那两个人啊!她知道得很清楚,去医治这样一种痛苦,单靠一个人是不够的。她准备跟善良的奥狄莉谈谈这件事情,但是她不敢这样去做;她回想起自己的动摇,这阻止了她。她试图泛泛地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但这同样也适用于她自己羞于说出口的情况。她对奥狄莉做的每一个暗示,都返回到她自己的心上。她要提出警告,可她感觉到,她本人也正需要一种警告。
她不声不响地想把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可事情并没有因此好转。她有时说出一些暗示的话,但对奥狄莉不起作用;因为爱德华向奥狄莉证实了夏洛蒂对上尉的爱慕,使她确信夏洛蒂本人希望离婚,他现在考虑的是使离婚能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实现。
奥狄莉觉得自己完全无辜,怀着这样的感情她在通向自己最最希求的幸福之路上前进,她只是在为爱德华而活着。借助对他的爱,增强了她做任何善事的愿望,为了他的缘故,她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到格外喜悦,对其他人格外豁达,她发现自己是生活在地上的天堂里。
每个人能以自己的方式使日常生活继续下去。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什么也不想,他们四个人就这样生活在一起。一切都仿佛在正常地进行,即便人们都处在异乎寻常的、非常危险的情况之中,也还是继续这样生活下去,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