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0068099
第一章 第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评传
一、“护国罗天”玄语崇祯
二、符瑞四十清廷示冷
三、修身养德体道立行
第二章 第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评传
一、博学神通广结道缘
二、撰序经篆规范科仪
三、“三山滴血”复兴道派
第三章 第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评传
一、进香五岳道气冲盈
二、《崆峒问答》方向是道
三、神仙通鉴红楼梦影
第四章 第五十五代天师张锡麟评传
一、例应入觐礼斗祈雨
二、雍正好道近垣灵通
三、遗疏托幼复归寰宇
第五章 第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评传
一、朝中势薄草野积厚
二、叔父署理法官支撑
三、御史弹劾天师降级
第六章 第五十七代天师张存义评传
一、祈雨立应晋正三品
二、整修府邸艰难维系
三、五雷法显悲命殇逝
第七章 第五十八代天师张起隆评传
一、奉旨袭教偶像入庙
二、接驾乾隆犹受恩礼
三、着意民间普施教化
第八章 第五十九代天师张钰评传
一、盛世转衰履道维艰
二、趋近民生移风易俗
三、仙道叙事普化信众
第九章 第六十代天师张培源评传
一、道隐危境衍扩民间
二、乱兵之中神印显灵
三、赤蛇游庭返真殆兆
第十章 第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最评传
一、教运迂曲使命尤重
二、佐父防剿孝亲祭祖
三、编订残卷重修祖业
第十一章 第六十二代师张元旭评传
一、静观风云昌明道教
二、搜求谱牒续残补缺
三、牒传道士广益信徒
第十二章 第六十三代师张恩溥评传
一、辗转磨砺发心维持
二、联合道众弘扬道法
三、浮海入台阐扬教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历代张天师中,第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可以算 得上是维系正一道脉,并 在明清改朝换代时期推演正一道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人 物了。透过他生存的特 定历史境域,体察他作为天师的生活世界,追踪他独 特的天师人格生成轨迹,就 可以发现,对他的这一历史角色定位,就正一道的发 展延续和历史演进而言,应 该是恰如其分的。他掌理道箓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统 管教务所作的道业奉献、 他修身养性所具的个人魅力,都充分地表明,他在正 一道的教史上,足以获得这 样一个层级的声誉。
张应京(?—1651),字翊宸,明思宗崇祯九年丙 子(1636)袭爵,顺治八年 (1651)掌理道箓。他继承天师之位时所处的历史情势 是:天灾人祸频频发生, 社会矛盾冲突重重,农民战争风起云涌,南明偏安软 弱无能,而大明王朝奄奄一 息,可谓气数殆尽矣!历史的发展,偶然中有必然, 必然中亦有偶然,势在必得 的满州贵族入主中原,取代明朝,亦是毋庸置疑、理 所当然的了。这就客观地使 得当时掌理道篆的正一真人、第五十二代张天师张应 京,被推置于明清之间改 朝换代的风口浪尖之上。可以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 历史时期,张应京乃至整 个正一道,都称得上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方面 ,张应京面对明朝一步步走 向衰落和灭亡的现实,不得不适应当朝统治者的心理 需求,竭尽所能地践履他 作为正一道嗣教真人的神职,极力维系本门与大明王 朝的关系;另一方面,清朝 入主中原之初,张应京从正一道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 出发,又不得不绞尽脑汁, 运用自己的生存智慧,慎重考虑张天师及其正一道与 清王朝新政权之间何以相 处的一系列问题:在新政权的统治之下,张天师及其 正一道将何处何存?怎样 才能适应新的统治者普遍的精神需要和信仰诉求,在 新政权的统治架构之下谋 求到一个最佳的弘教位置?怎样才能够率领教众,体 道立行,以提振正一道,最 大化地释放其影响信众、实施其社会教化的正能量? 这些攸关教派兴衰存亡的 难题,现实地摆在这位正一道真人面前,给他以极大 的精神重负和强烈的危机 感,也逼迫他不得不直面严峻的挑战和历史的机遇。
当然,张应京掌理道箓所 处时代这一政权转换时期的特点,也激发了张应京作 为嗣教真人的体道意识, 决定了张应京在正一道教史上,必定会成为这样的一 代天师:他极力做到审时 度势,以适应张天师及其正一道的角色定位,促使教 派在改朝换代中平稳过渡, 并且使之宜时适境地延续和演进。
一、“护国罗天”玄语崇祯 诚然,张应京之所以对于正一道发展举足轻重, 主要在于他处置教务所作 出的重要的道业奉献,但也还因为他体道的各种奇闻 逸事和他的神奇天师魅 力,在民间群众中造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崇祯十三 年庚辰,也就是1640年, 张应京作为第五十二代张天师入觐当朝皇上。为了大 明能够挽回颓败之势,明 朝的最后一任天子——崇祯皇帝,把一丝希望寄托在 张天师及其正一道护围罗 天的业法上,可以说,对张天师和正一道,他在内心 颇有敬重之意,在礼数上也 是颇为周详的。张应京人觐之时,恰逢皇子患病,因 此,崇祯皇帝决定让他为皇 子祈祷。为此,崇祯皇帝还特地亲自拜谒了正一道祖 天师张道陵坛位。在祖天 师坛位前,当皇上正欲行下拜大礼之时,张应京谦恭 地说:“卿祖正一道陵位在 人臣,礼不当拜。”意思是说,皇上贵为天子,而我 祖师张道陵只不过处在为人 臣子之位,皇上在礼数上还是不应该下拜的啊!崇祯 皇帝因他这一说,即就自 己行此下拜大礼的理由回应道:“卿祖道德高深,正 赖默赞元化,可晋封六合无 穷高明大帝,卒成礼。”你们祖天师的道德高深,其 位可晋封为六合无穷高明大 帝啊!所以一个俗世人君,对他行下拜大礼,终是礼 当可成的!不管是一种偶 合现象,还是有什么玄机在内,总之,据说经皇上大 礼拜谒和张应京天师斋醮祈 祷之后,皇子的病居然真的“旋即痊愈”了。因而, 对于此事,满朝皆称灵验,慨 叹不已。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