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76180丛书名: 无
1. 当代杰出的科学家、生物学界翘楚的求知故事,一段不懈探索的科学之路
爱德华·威尔逊是美国“社会生物学”的创立者、“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者,也是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杰出人文科学作家,他将毕生的科学探索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在自传中娓娓道来。童年的孤独与刺激的冒险、青年时代坎坷贫困的求学之路、与生物学巨人们的畅快交流——这是一个睿智老人的动情自述,也是20世纪生物学发展的历程,更是一个世纪美国社会变迁的缩影。
2. 博物学家如大自然的猎手,带你探索自然、分类物种
达尔文以后,很难再找到威尔逊这样执着探索地球物种的博物学家。威尔逊说:“在我的心中,我终生都是一个探索着的博物学家。”他带我们深入险峻高山和茂密丛林,用专业的眼光鉴别分类未知的物种,将博物学工作写成一部冒险故事。捕捉昆虫、搜寻飞鸟、鉴别标本,乃至创建百万种以上物种的“生命大百科”,都包含了他独特的心得技巧,在一位老练的科学人文作家笔下,生物知识实用而有趣。
3. 新版增添“生物多样性”的新进展,从关心自然,到关怀人类自己
威尔逊于哈佛大学荣誉退休后,致力于保护生物多项的公益活动,创办基金组织,并著书立说呼吁政府、媒体和科学界共同关注地球物种的生存危机。生物多样性在21世纪的前路如何?科学与人文学者应如何携手,关心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在内所有地球生命的共同命运?威尔逊将这些问题与思考,增补到自传的*版本当中,他对自然的深沉关切,一生都不会停止。
爱德华·威尔逊,他是当今世界美国蚂蚁研究翘楚,“社会生物学”理论之父,被誉为“达尔文之后博物学家的绝响”。在他的自传中,威尔逊用优雅风趣的文笔,将他跌宕曲折的人生经历,与科学家成长之路娓娓道来:他在大自然冒险中度过了孤独童年,天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心与亲近感;青年时代确定研究蚂蚁物种作为学术方向,首先要克服经济拮据的困境;与生物学同人一道探访西印度群岛,将岛屿上蚂蚁的生态分布尽数掌握;在哈佛教学期间,为进化生物学而与主流的分子生物学巨星们分庭抗礼……
在威尔逊的人生故事中,他冒险奋进、不畏风雨、热情达观,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崇敬,和地球所有生命的深沉关怀。他也带我们畅游缤纷的自然世界,教给我们观察生物的知识、技巧和趣味,繁忙的家蚁、凶猛的毒蛇、斑斓的热带飞鸟,都与威尔逊有着亲密互动。
书中不仅有对生态美景的动人描摹,也有和学术群星的交流。从DNA之父、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到杰出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再到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20世纪各领域科学家纷纷登场,威尔逊用调侃的笔调,回忆恩师挚友和学术劲敌,把学术八卦一网打尽。
这是一位终其一生探索自然的博物学家,将毕生经验献给有志于学的青年读者。他将带你见识科学的信仰和大自然的神圣殿堂。
第一部 南方之晨
第1 章 天堂海滩 002
第2 章 把小男孩托付给我们 016
第3 章 角落里的亮光 038
第4 章 神奇的小天地 055
第5 章 尽我职责 074
第6 章 亚拉巴马之梦 099
第7 章 猎 人 120
第8 章 南方再见 151
第9 章 进军热带 169
第二部 说故事的人
第10章 南太平洋巡礼 196
第11章 未知事物的形态 241
第12章 分子大战 268
第13章 麦克阿瑟与地理生态学 293
第14章 佛罗里达群岛实验 320
第15章 蚂 蚁 347
第16章 社会生物学的创立 377
第17章 社会生物学大论战 405
第18章 亲近缤纷的生命 434
后 记 447
致 谢 458
作者序:大自然,她不断变化着
物理学家维克托·魏斯科普夫(Victor Weisskopf)曾经说自己是身处乱世的快乐之人,我也一样,只不过,令我心醉神迷的并非核武器或耸动的高科技,而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密切观察自然界里细微而基本的变化。
“大自然”这个词对我来说,具有两层含义。在20 世纪初,人类还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想象成不凡的物种,是困在地球上等待灵魂或心智救赎的黑天使。如今,几乎所有相关的科学证据都指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既然已经生在这个世界上,而且还一步步参与了数百万年的生物进化,我们人类的生态环境、生理状况,乃至心灵状态,都和地球上其他生物密不可分。从这一层含义来观察自然界,大自然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20 世纪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依然相信地球资源丰饶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世界上最高的山还没有人攀爬过,最深的海也没有人探测过,更别提分布在赤道大陆上的大片原始丛林了。现在,我们早已绘制完真实的世界地图,而且也估算出日渐减少的地球资源:才经过一个世代的开发,人类就已经将野外世界破坏到足以威胁自然资源的程度,生态系统和物种目前正以6 500 万年以来最快的速度消失!
由于对自己闯下的祸事感到良心不安,我们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从地域的征服者转变为地球的管理者。在这样的第二层含义中,也就是在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存在和自然界是两码事的时候,大自然也一样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由于性情和专长的关系,我才得以一直密切观察这些变化。在我还是资历尚浅的小科学家和小博物学家的时候,我个人的世界观随同下列两个趋势而转变: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这门科学的从业人员能够自然养成”这个想法的没落。从童年到中年,我的个体发生(ontogeny)一再重复更巨大的种系发生(phylogeny)。与此同时,大自然也不断变化出新的风貌。
我的童年很走运,生长在保守的美国南方,在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中长大,却一点儿也没沾染上南方不好的社会风气。我在小小年纪就打定主意,将来要做名科学家,以便我能多多接近大自然。迷人的童年记忆未曾泯灭,但是它留存在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式的思想之流中。在我的头脑中,各种观念都不断变化,包括原先想象中的世界运作方式,以及我心目中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通过把这些封存的记忆都提取出来,我能更完整地了解自
己目前的思考方式,我也更能厘清自己信念中的核心因素。这样的厘清,不只是为了我自己,也为了你们,同时,或许也是为了增强说服力。
“自达尔文以来伟大的博物学家。在分子生物学占据压倒优势的今天,博物学家已成稀缺、古典、绝响。”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郑也夫
“在达尔文之后,还没有一个人对生态学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作者
“以生动优美的文笔,威尔逊不仅展现了作为天赋异禀的科学家的一面,也展现了亲切、热忱、雄辩的一面。”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
※ 媒体评论
“威尔逊是一位用诗意语言分析自然的大师。”
——《科学》Science
“一位智者的回忆录……混杂着孤独、幽默、好奇心与智识的活力,这位睿智老人的声音如此令人难忘。”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由当今蕞杰出的科学家写就的,迄今为止蕞优美的科学回忆录。”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第一部 南方之晨
第1 章 天堂海滩
在久远的记忆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或我们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完全是围绕着一组强烈印象建立起来的。
一只大水母“ 赛弗柔安”
就我个人来说,我7岁时留下的一个鲜明印象是:我站在天堂海滩(Paradise
Beach)的浅滩上,低头凝视水中的一只大水母。海水如此平静、澄清,水母身上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在我眼前,仿佛它是被装在玻璃瓶中似的。这种生物真是令人惊叹,完全不同于我原先对它的印象。于是,我尽可能地从水面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它。它那带有淡淡光彩的粉红钟罩上,分布着许多细细的红线,这些红线由中央向钟罩形身体的边缘辐射。钟罩形身体的边缘垂下一圈触手,环绕并稍微遮盖住里面的一条摄食管,以及其他的器官。
这些器官翻来翻去的,就好像湿漉漉的窗帘似的。对于这些位置较低的组织,我只能看到一点点。我想要看得更清楚些,但是又不敢涉得更深,只好把头凑得更近些。
如今,我知道这只水母是生活在大西洋沿岸的刺水母(sea nettle,学名为 Chrysaora quinquecirrha),属于钵水母纲(scyphozoan),而且还知道它是从遥远的墨西哥湾漂游到
天堂海滩的海洋生物。但是在当时,我完全不知道这些动物学方面的专有名词,只知道它叫作水母(jellyfish)。然而,这只动物是那么神妙,而“果冻般的鱼”这个讨人厌的名字是多么地不恰当,多么地贬损它。我早就应该轻轻呼唤它真正的芳名:赛弗柔安(scyph-o-zo-an)!想想看,我发现了一只赛弗柔安!对这次值得纪念的发现来说,这个名字合适多了。
只见它停在那儿好几个小时都不游开。当暮色低垂,我必须离去时,它身体下方那堆纠缠不清的东西,看起来似乎更深地伸入了黑暗的海水中。我不禁好奇:这到底是一只动物还是一群动物?现在我能肯定它是一只动物。而就在同样一片水域,还有另一种外形类似的生物,俗称“葡萄牙战舰”(Portuguese man-of-war)的僧帽水母,则是由一群动物紧密结合而成,各司其职,形成功能完整且和谐的生命共同体。
像这类事物,我现在能轻易列举出一大串,但是它们都不能和这只水母相提并论。它突然间硬闯进我的世界,来自我不知道的地方,产生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气氛,我只能想到下列字眼:“在深海王国里,一场诡异、神秘的即兴演出。”直到现在,只要我凝神回想,这只水母依旧能体现蕴藏于大海中的神秘与邪恶。
第二天早晨,那只大西洋刺水母不见了。1936 年的整个夏天,我再也没见到同样的生物。至于天堂海滩这个地方(近年来,我经常重游旧地),则是位于佛罗里达珀迪多湾(Perdido Bay)东岸的一处小村庄,距离彭萨科拉(Pensacola)不远,与亚拉巴马州隔水遥遥相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