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98088
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践行食物美学的书。
这本书不仅关于美食和餐桌,更关于日常生活,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于与爱,是作者对“食物美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解读、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其中五个章节的观点和内容都搭配以相关的食谱。撤了这些好吃好看的食谱外,也有餐桌布置、食物摄影、如何组织小聚会等实用性内容。
第一章 从食材开始感受食物之美 1
01 新鲜食材,带着阳光和泥土的气息 4
夏日西瓜沙拉 6
无花果紫葡萄沙拉 9
02 合适就好,不必迷信高级食材 10
奶酪焗南瓜土豆 12
番茄酱 15
烤时令蔬菜 16
咸蛋黄肉松面包 19
03 物尽其用,不要嫌弃丑食和剩食 20
丑苹果(苹果派) 22
XO酱 25
泡菜
26
五彩水果干 29
04 四时风物,藏在厨房里的山川湖海 30
怀柔栗子磅蛋糕 32
贵州花心薯配蜂蜜椰子酱汁
35
宁夏滩羊法式小切 36
05 美好食材,是美味也是责任 38
鹰嘴豆糊 42
香煎三文鱼配松子菠菜红糯米
45
牦牛酸奶思慕雪杯 46
06 温暖手作,每一种都是对生活温柔的爱 48
草莓酱 50
秋梨膏 53
糖火烧 54
第二章 那些绝妙的食材搭配 56
无花果×鹅肝 60
香橙×鸭肉 63
牛排×甜椒 64
番茄×水牛奶酪 67
芝麻菜×帕尔玛火腿 68
萝卜干×鸡蛋 71
鲜虾×牛油果 72
芦笋×培根 75
罗勒×松子 76
菠萝×鲜虾 79
第三章 好看和好吃一样重要 80
01 那些自带滤镜的食材 84
芥末鲜虾腌鲑鱼牛油果塔塔
87
樱桃小萝卜沙拉 88
无花果冻芝士蛋糕 91
烤朝鲜蓟 92
02 搭配出来的赏心悦目 94
牛排沙拉 96
贝果开放三明治 99
黄瓜青柠水果水 100
03 食材的花花世界 102
玫瑰坚果冰激凌 104
南瓜花椰菜浓汤 107
樱花布丁 108
康乃馨冰块配鸡尾酒 111
芝士南瓜花 112
第四章 营造食物的氛围 114
01 食器和生活的亲密关系 118
02 善用生活化物品布置餐桌 122
03 美食摄影有大学问也有小技巧 128
04 食物造型师:善用食物的魔术师 134
第五章 食物的仪式感 138
01 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 142
蓝莓松饼配阿萨姆红茶
144
芹菜饼配燕麦芝麻粥 147
鸡胸肉香菇三明治配咖啡 148
02 认真对待每一顿饭 150
腊味煲仔饭配黄瓜汤 152
佛卡夏面包配百香果汁
155
青酱烤鸡肉肠腰果披萨
156
03 一起下午茶吧 158
柠檬乳酪酱配黄油饼干与白茶
161
柚子茶配戚风蛋糕 162
焦糖香草冰激凌配浓缩咖啡
165
04 深夜食堂 166
龙利鱼排配虾仁薯条佐塔塔酱
168
烤牛肉丸配威士忌 171
火腿丁鸡蛋面配羊肉串
172
第六章 以食为由的相聚之美 174
01 和你一起吃饭真是太好了 178
02 那些适合聚会吃的食物 182
火锅 184
Tapas拼盘 187
羽衣甘蓝甜椒双拼咸派
189
03 如何举办一场小聚会 190
这些自然的色彩资材来进行工作。此外,我们也不必像艺术家和其他的设计师那样将色彩混合在一起才能获取某种需要的色彩。因为,他们的工作方式就是先要在头脑中有一个色彩印象,然后还必须借助其他材料才能再现出这个色彩,而我们花艺师则不必这么做了。
有一天,我读到一篇关于某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的文章。文章描写的是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内俯瞰巴黎的城市屋顶景观时,正巧看见窗外灰色的屋顶瓦片上停留着一只鸽子,傍晚的夕阳刚巧将红色的余晖洒满它的羽毛。于是,这个服装设计师精准地吸取了这个色彩印象,并在当天就将这个色彩运用在了一套晚礼服的设计之中。这真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才能。在我看来,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天生就具有能够吸收色彩印象的专项才能。他们精准地吸收周边环境的所有色彩,同时还拥有着能够将这些色彩再现出来的惊人天赋。私底下,我把这类人才称为“色彩的吸血鬼”。这是因为你必须足够敏锐,才能将这些彩色的画面精准地保存在脑海中,同时还必须拥有足够的技术与经验,才能切实将这些色彩运用在其他材料以及用于其他的设计作品之中。无论将色彩从头脑中还原的中间媒介是纺织品,还是整个空间、图片、衣服或者房屋,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都是将头脑中的色彩感知通过另一个中间媒介表达出来,或者说投射在另一个媒介之中。
在这里,我们花艺设计师则有别于其他行业的设计师:我们不必借用其他媒介材料来转换,因为我们就是直接地运用鲜花自身的色彩来工作的。花艺师和园艺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鲜花与植物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并且是以一种和谐友好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为此,我们也有必要训练自己吸收色彩印象的能力。对颜色的有意识的识别和定义,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我们专攻花艺设计,所以很自然地要更加专注于花草植物的色彩,特别是花朵的色彩,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花朵的微距照片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细致迷人的图像。
自然界绝对没有哪一种花材,或者哪一朵小花是纯粹单色的。因为在多彩的花瓣下总会有一根绿色的花茎,总会有一个雌蕊,一个雄蕊,而花蕊通常都是最令人惊异的颜色。花瓣背部往往是较为暗淡的色彩,有时偏亮些,有时偏暗些,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同的颜色。花瓣上面还可能会有一些细细的线条和叶脉,这会产生类似于蜡染的效果,有时还会给花朵营造出带有不同颜色的光晕。叶片、花刺的颜色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们会为花朵创造出一个明亮欢快的,或者暗淡肃穆的背景基调。另外,盛开的花朵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变色。花朵越是绽放,花瓣的颜色也就越浓,而当花朵渐渐枯萎时,花瓣就会慢慢褪色,直至完全干枯变为浑浊的颜色。例如,玫瑰花蕾的颜色就比盛开的花朵要浅很多。另一方面,我们要观察从花朵边缘到花萼的色彩梯度变化,从中可以发现这种柔和的色彩渐变。本书的案例都是以一朵花的颜色为起点来进行描述和设计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篇都有类似这样的陈述:即,那种颜色之所以和这朵花相配,是因为这个颜色原本就存在于这朵花之中。
这种细致的色彩分析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但首先你要学会仔细观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有的色彩理论就毫无用处了。恰恰相反,去了解和掌握现有的色彩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作为花艺师,我们还是需要掌握关于色彩关系、色彩对比以及色彩调和的基础知识。所以,流行的色彩理论对于我们也是有用的。但是所有现存的色彩体系都是基于油漆或者油墨。它总是关于如何在具体的、光滑且均匀的平面上混合与应用色彩。这也是当我们花艺师在运用普通的色谱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它们与花朵的颜色根本不相配。当然这也并不完全是色谱的问题,而是因为事实上鲜花并不是单色的,花瓣也不是光滑的平面。阴影、透明度以及其他要素更会进一步影响到花朵的色彩,以至于普通的色谱很难在花艺领域内使用。
我们也需要为色彩命名。目前我们所熟悉的源自于时尚界的色彩名称都是图像化的名称,例如苯胺紫(染料)、奶油色、卡布奇诺色、勃艮第葡萄酒色。尽管这些名称听上去很美丽,我也深爱着它们,但是不管怎样它们还是不科学的。我们需要能够解释色彩组合成分的色彩名称。这也是为什么说瑞典的自然色彩系统(Natural Colour System,简称NCS)
是有帮助的,它以百分比的形式标出在一个混合色彩中包括哪两种基准色,此外还标出了彩色的含量有多高,以及相应的黑色与白色含量各有多少。在NCS色彩系统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展示出一种颜色在客观上是如何构成的,而不必诉诸于主观判断。
NCS色彩系统将绿色作为第四个基准色,我简直无法形容这让我有多么地高兴。绿色是我们的基本!
运用NCS色彩系统,我们就有可能创造出各种色彩关系,正如卡尔•福斯特(Karl Förster)在给出他的关于园林种植的建议时所提到的:“在种植某种颜色的花草时,如果不以另一种花草的颜色作为参考,那么就可能会失掉它的最佳特征。所以你应该遵循以下这个原则来进行园林的花草种植:即,‘下列植物各方面都能够很好地搭配,并且可以共结连理…’”。至于究竟是什么构建起了这些植物之间“新婚夫妇”般的密切关系,那正是本书所要阐述的主题内容。
陈可(艺术家) 艺术家与美食家的工作状态类似,静下心来面对手中的材料,无论它是颜色还是食材,浸润其中而至忘我,这就是生活中的艺术之“道”吧,这本书将会帮助你发现并实践它。
霍萍和李非的对谈
霍萍:你从事与食物有关的工作多长时间了?李非:2012年从第一个工作室开始,到现在已经快6年了,这6年其他的事儿都没做,就一直跟食物打交道。做酱料,做各种食物元素的研发设计等等。
霍萍: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做这些的?李非:家里人都是厨师,爷爷、爸爸、叔叔、大伯都是厨师,我从小就喜欢做菜,一直很想开一个小馆子做地道的北京菜。19岁的时候爸爸去世,那之后才有真正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因为想把对他的思念复原到食物上,通过食物表达对爸爸的思念。对爸爸的记忆都是他做的菜,后来我才明白,我这么喜欢做食物,无论是开餐厅还是做工作室,都是想还原对爸爸的记忆。
霍萍:用一种什么关系来形容你和食物?李非:食物是我的老师。到目前为止,我越发有这种感觉,我有很多感悟都是从做饭学来的。比如我花了很长时间练习和面,我的祖籍是山西,以前对和面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觉得很普通。后来我研究面食,一年四季,同样的面粉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我对待它的手法和它给我的反馈也是不同的。再比如疙瘩汤,同样的水量一次都放进碗里,但在冬天和夏天,同样的水量、同样的手法、同样大小的水流打出来的疙瘩都不一样。这和做人做事儿是一样的道理,你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霍萍:如何看待食物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李非:从食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举个例子,一个外地来的女客人在我们的工作室住了一段时间,我们一起买菜、做饭,一起分享制作食物。一开始我们对她的很多用餐习惯都看不惯,后来才知道她对厨房收纳、食材保存,甚至用餐礼仪完全没有概念。为了拉近距离,我们经常坐在一起聊天沟通,陪伴她一同学习和感受食物带给生活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了解对方,关系也更加亲密。离开时,她很感慨,这些年从来都不曾关注过家人爱吃什么,饭桌上冷冷清清。
霍萍:印象最深的一顿饭是什么时候,和谁,吃的什么?李非:我爸爸去世后第一年过年我做的第一顿饭。我妈在家哭,跟我说,每年过年都是你爸做饭,咱们今年过年没人做饭了。那是我第一次学着认真做一顿饭,以前从来没下过厨房。但那天我就在厨房里凭着我以前的记忆做出来了。红烧大虾、糖醋排骨,做得特别好吃。我和姐姐和妈妈一家三口一起吃了那顿饭。妈妈激动得哭了,那个时候我才觉得厨艺也是有遗传的。
霍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形容一下它的味道?李非:最喜欢吃白菜,白菜里有绿叶菜和根茎菜里都有的鲜甜味儿,放不放调料都好吃。我们家小院儿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锅塌白菜。切下来不要的白菜帮铺在锅的最下面,不放油,等白菜出水,再放一层白菜帮,再放叶子,会蒸出一碗白菜水。
霍萍:关于食物,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李非:在从事食物有关的工作中,希望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我很想做更多的健康调味料,也能教给大家更多快手的菜谱、更营养的搭配。每天吃自己做的食物,旅行的时候或去别的餐厅感受和体验新鲜的食物也是一种美好的感受。
李非:你从事与食物有关的工作多长时间了?霍萍:不到3年。但喜欢了很多年。以前只是看和关注,3年前才开始真正做。
李非: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做食物有关的工作?霍萍:应该是在报社上班的时候才开始认真思考“吃和食物”这件事情,那时候每天中午跟同事都会发愁吃什么,因为自己不做饭,周边的餐厅好吃又健康的不多,再加上那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所以我就想,如果以后能自己创业做事情,一定做跟食物相关的,这样首先能让自己吃得更健康。
李非:用一种什么关系来形容你和食物?霍萍:亲密但不健谈的朋友。我做饭的时候很专注,处理食材的过程就好像在跟它聊天,也是一种跟自己对话的过程,又没有任何压力,要是没处理好它,比如把某种菜炒糊了,我会跟它说对不起。
李非:如何看待食物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影响?霍萍:很多人要见面聊事儿,或者要处理问题,可能都会说,约个饭吧。其实往往这时候,约的不是“饭”,而是那个“时间”。这种时候吃什么并不重要,食物只是个媒介。通过吃饭这件事儿,可以短暂地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这个时间段,我跟你在做一样的事儿,而且吃的是同一个盘子里的食物。但是我比较喜欢那种认真的吃饭,这个时候,跟谁吃就很重要了。两个人边吃边聊,分享对于盘中食物的感受,吃饭时还是放松一些吧。
李非:印象最深的一顿饭是什么时候,和谁,吃的什么?霍萍:在西来禅寺的第一顿饭。去年4月我去成都西来古镇参加一个10天的禅修项目,纯素食,但不是那种清汤寡水的素食,非常丰富,每一餐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都搭配得非常好吃。吃饭时止语,饭前饭后都要供养祷告。那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你的生命里只有食物和自己,没有手机,没有聊天,没有任何打扰,嘴巴和心都在细细品味着每一种食物的味道,馒头是小麦的香气,胡萝卜香甜清新,白菜花是那种有点儿软又有点儿脆的独特口感,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特有的味道,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这顿饭也影响了我以后吃饭的习惯,吃得比较素,尽量专注地享受食物。
李非: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形容一下它的味道?霍萍:没有最喜欢的食物,禅修之后几乎全素食,喜欢一切健康的谷物,比如薏米、黑芝麻、核桃等。蔬菜和水果也都很喜欢。就是那种很自然的味道,让人有很强的幸福感。
李非:关于食物,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霍萍:进行更多关于食物的创作,无论是食物本身还是其衍生的东西,也希望对食物的这种热爱能践行到生活的每个方面。出去旅行或者去餐厅吃饭,既能好好享受那一餐,又能获得很多创作灵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