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544749
1.展现“精神分析之父”的心理世界,感受精神分析的魅力。
2传奇的一生,大起大落的生活,一本通俗易懂的名人传记。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自传,全书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天才的心路历程,也反应了作者家庭、教育和生活的全景。循着精神分析开创者的思想轨迹,再次体悟“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与我们戚戚相关的问题,重新发现弗洛伊德自身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精神鞭辟入里的解析。
导读:弗洛伊德的一生
弗洛伊德的特质和性格 / 3
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25
《梦的解析》 / 47
弗洛伊德的爱情与婚姻(一) / 61
弗洛伊德的爱情与婚姻(二) / 104
弗洛伊德自传
摸索、研究与催眠术 / 125
从催眠术到性因素 / 139
俄狄浦斯与精神分析 / 150
自由联想与梦的解析 / 164
精神分析的历史演进 / 174
游刃于医学之外 / 191
后记 / 1935年 / 203
附录:弗洛伊德生平大事年表 / 209
弗洛伊德的特质和性格
当一个人给自己亲近的人写传记的时候往往因为怕夹杂过多的个人感情而流于枯燥和乏味,但我不是这样,我总是很主动地询问弗洛伊德好友们的意见,然后把他们的意见综合考量,因为人与人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对于什么是弗洛伊德突出的特点这个问题,我在询问其好友时尤其关注这个问题,有一次我问了弗洛伊德后二三十年亲近也了解他的安娜这个问题,她毫不犹豫地说:“他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单纯。”琼·里维埃(John Riviere)也同意这个看法,认为单纯是“弗洛伊德有意义的特质”。我们应该认同安娜的观点,毫无疑问,弗洛伊德讨厌让生活变得复杂的东西,不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表现出来。比如说他全部的行头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三套内衣,哪怕是度长假,他的行李也是简单到了极致。琼·里维埃还注意到他的这一特质在工作中的表现,在弗洛伊德去世后,她在评论中这样写道:
不管他是否在进行分析,他的兴趣内容永远与众不同,永远那么简明扼要,这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以为他在兴趣背后还有其他什么目的,或者认为他这样热情地对待科学工作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身外的什么目的。在他的这种热情中存有的那份单纯可能就是弗洛伊德有意义的特质。他在专心于自己的研究时是那样的全情投入,以至于他本身仿佛成了一个研究的工具。他的眼睛敏锐而具有洞察力,不但保留着孩子般的天真无邪,还具有成熟的耐心和谨慎,更重要的是忘我的研究精神。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太小的、太平常的或者不干净的,这是他天真无邪的一面,而在某种时刻,浓眉下的那双锐利的眼睛又总能看穿事物的表面和突破现有的局限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有着一般人看不到的坚忍、缜密和决断力,而他冷静客观的怀疑精神曾经被误认为是一种愤世嫉俗和悲观主义。他的特质就好像是永不停歇的猎人和恪尽职守毫不懈怠的警犬的综合体,他对男女感觉行为的根源的发现和了解就是基于这种特质的结果。他坚忍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上坚定不移的诚实强有力地支撑了他的天赋,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神奇的想象力,终使他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从这段主题明确且例证丰富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她所感知的弗洛伊德的特质不仅突出也直指要点。其实仅从他的举手投足就时时能表现出这种特质来。弗洛伊德有着一种沉着稳健的风度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这是那些装腔作势、趋炎附势的人不能比的,他也非常讨厌那些拿腔拿调、阿谀奉承、虚与委蛇和勾心斗角,有人说他“高傲”“自负”,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弗洛伊德说话简单直接,直中要害,从不掺杂多余的话语。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够真正地为别人着想,除此以外他并不够灵活或者圆滑,所以有的时候陌生人会觉得他的态度不好,有种被冒犯的感觉,但我并不觉得奇怪。其实他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他基本上不会拒绝别人的拜访,即便拜访者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也一样会接待人家。
对于亲密的朋友,他也有轻松和平易近人的一面。他不是一个富有幽默细胞的人,但他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幽默,而且他喜欢引用有趣的格言、先人们的警语尤其是犹太人的轶事来评论事物,听起来不但不会觉得别扭,反而觉得他的比喻完美恰当。虽然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我们还是隐约觉得他性格中有一种冷漠,让人不敢轻易接近。
弗洛伊德总是很坚决地说只有他自己有权决定向别人显露或者隐藏多少自己的性格特点。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的做法有些,用“秘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有些完全没必要保密的事情他也守口如瓶。通常情况下,弗洛伊德不是冷漠和沉默的人,无论什么样的话题他都能自由并且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或多或少还是让人觉得他对自己性格方面的问题讳莫如深。实际上他讨厌任何关于他自身的问题,而且他从来不跟他的孩子们提起他年轻时的事情,所以他的孩子们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大部分是来自这本自传,对于他们来说,这类话题虽然没有被明令禁止,但确实是一种禁忌,他们也从没敢提起过。弗洛伊德中年时还常常会对我们提起他正在写的东西,但是在他生命的后二十年,连这方面的信息也变得守口如瓶,连亲密的朋友也不能例外,如果被问起,他也只是说时候到了自然就知道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能够在他身上看到一个反差很强烈的对比,一方面他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生活完全公开,另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爱情生活却从未透露半分,这是他杰出的地方,因为要把人生中纯洁、重要的感情生活隐藏起来就需要作太多的努力。
但矛盾的是弗洛伊德不是一个会为别人保密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不稳重。曾经有好几次他把本不该说出去的同事的私生活告诉我,当时我想他也许是心里放着这些惨痛的事情憋闷得难受才会把心里的包袱交给他完全信任的人来缓解一下心情。也许我的猜测已经接近事实,又或许是他要保守自己的秘密导致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他就用这种间接的缓解方式,以泄露别人的秘密的途径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有一次詹姆斯·斯特雷奇向弗洛伊德求救时,我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全是好话,也有我当时对他的了解,等等。之后某一天的早会之后,弗洛伊德竟然到隔壁房间把我这封介绍信拿出来大声地念给詹姆斯听。还有一次我早年的一位病人接受弗洛伊德的治疗,我把我认为用得着的一些秘密资料寄给他,那是关于病人偷偷使用吗啡的材料,在与材料一同邮寄的信上我特别嘱咐千万别让病人知道我给他资料的事情,那次他回信向我保证一定不会向第二个人透露,但不久之后我就收到那个病人的一封信,信中非常愤怒地抱怨我不应该把他的信息告诉别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