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88026
内容简介
杨嘉莉*,王薇译的《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 回忆录)》讲述了一个苗族家庭从老挝丛林到泰国难 民营再漂洋过海移居美国的历程。作者以清新隽永又 不失机智聪明的笔调向我们述说了包括自己家庭在内 的海外苗族数代人跨国跨世纪的流散经历以及执着追 求美好家庭生活的心路历程。作品将个人历史与民族 记忆结合起来,折射了一个民族的命运遭遇,可以说 是30年来海外苗族辗转迁徙的史诗长卷。它还透过一 个美国苗族家庭颠沛流离的生命旅程展现出一个民族 的集体记忆,也为读者呈现了当代海外苗族群体对其 民族文化与民族身份的认同与焦虑。同时,作品中苗 族的各种民间传说和文化习俗也在作者婉转动人的讲 述中交替出现在读者眼前。
目 录
序言 寻求庇护 部分 天上的人 章 丛林漫步 第二章 敌军营 第三章 难民 第二部分 带酒窝的小女孩 第四章 班维乃难民营 第五章 第二次离别 第六章 帕那尼空赴美过渡营地 第七章 重回云中 第三部分 美国岁月 第八章 孕孕育生命 第九章 儿子的到来 第十章 闹鬼的八号工区房 第十一章 我们的旧房子 第四部分 梦归家园 第十二章 老虎来了 第十三章 准备 第十四章 再见,奶奶 第十五章 独自回家 尾声 美国苗族
在线试读
章 丛林漫步 他们一直生活的地方再也无法让他们感到安全了 。1975年,世人皆知的越南战争结束,美国对老挝苗 族,对那些居住在川圹山区的人,对我的父母给予了 保护。
1975年5月,越共政府掌握了政权,宣布要对那 些曾在战争中帮助过美国的苗人执行死刑,这场战争 后来被称为“秘密战争”。1975年5月9日,老挝人民 党报《高山巴特寮》宣称:“从根本上将苗族铲除, 是非常有必要的。” 巴特寮的共产主义士兵和他们的北越盟友们开始 渗入苗族的村庄,开始对苗人进行一系列有组织的暗 杀行动。那些苗人相信民主思想,反对越共统治。在 那期间,多达30000名曾经被美国中情局招募为特种 军的苗族男人和男孩被杀害,然而,他们残存的斗志 却保留了下来,并在他们的父母、妻儿、朋友和族人 心中得以延续。作为中情局历大的一次隐蔽行 动,“秘密战争”将一个民族的历史撕得粉碎,将他 们的生活撕得粉碎。随后,战争的血雨腥风又将这些 碎片吹散到世界各地。
到了1975年,苗族成员仍主要以妇女和儿童为主 ,这些身份低贱的人居住在零星散布的村落中。大多 数苗族男人在战争中死去之后,中情局会找到他们的 儿子,并让那些年仅十岁或十一二岁的男孩们去完成 他们父亲未完成的使命。在老照片中,男孩们又小又 脏的手中端着枪,有时脸上还会挂着灿烂的笑容。我 知道他们的母亲正守候在空荡荡的家中等候着他们回 来。1975年,很多苗人都期盼着和平的到来。
苗人知道美国人已经走了:曾经,那些美国飞行 员把飞机降落在简易的跑道上。他们身材高大,皮肤 白皙,在苗人的村子里四处闲逛,他们会说笑着去买 一些当地的食物,还会把糖果散发给小孩儿们。可是 有一天,他们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冲向云雾,飞过墨绿 色的山顶,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起先,苗人们还等待 着。但当屠杀开始,后一批男人和男孩失踪后,他 们明白了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
我的母亲当时只有十六岁,而父亲也才十九岁。
母亲梦想着自己能嫁给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并且能穿 上一身洁白的护士服。她幻想着有一天她能像自己在 省城看到的那个小姑娘一样,用敏捷的手指在打字机 上打字。而父亲则渴望拥有一个小型的养殖场,里面 有猪圈和马厩,鸡圈里的鸡咯咯地叫着,在他的脚边 活蹦乱跳。他们很年轻,并不认识对方,也未曾想到 自己日后的生活中会有彼此的存在。
我父亲的三哥赛伯伯是早逃进丛林的人之一。
他那时只有三十岁,从未上过学,只能说出自己的名 字,却不知道怎样把它们写在纸上。他并没有像王宝 将军的士兵一样在战场上打过仗。尽管如此,那些越 共士兵还是很快找到了他和他的兄弟们。
那是一天中午。一辆卡车行驶在尘土飞扬的路上 ,车上载着士兵,他们的手里都拿着枪。赛伯伯看见 他们来了,他看着家里那些忍饥挨饿的孩子们;他明 白,因为战争,因为老挝在战争中遭到了为猛烈的 轰炸,因为苗人无法继续在炮火中待在自己的房子里 和田地间(P3-4)
1975年5月,越共政府掌握了政权,宣布要对那 些曾在战争中帮助过美国的苗人执行死刑,这场战争 后来被称为“秘密战争”。1975年5月9日,老挝人民 党报《高山巴特寮》宣称:“从根本上将苗族铲除, 是非常有必要的。” 巴特寮的共产主义士兵和他们的北越盟友们开始 渗入苗族的村庄,开始对苗人进行一系列有组织的暗 杀行动。那些苗人相信民主思想,反对越共统治。在 那期间,多达30000名曾经被美国中情局招募为特种 军的苗族男人和男孩被杀害,然而,他们残存的斗志 却保留了下来,并在他们的父母、妻儿、朋友和族人 心中得以延续。作为中情局历大的一次隐蔽行 动,“秘密战争”将一个民族的历史撕得粉碎,将他 们的生活撕得粉碎。随后,战争的血雨腥风又将这些 碎片吹散到世界各地。
到了1975年,苗族成员仍主要以妇女和儿童为主 ,这些身份低贱的人居住在零星散布的村落中。大多 数苗族男人在战争中死去之后,中情局会找到他们的 儿子,并让那些年仅十岁或十一二岁的男孩们去完成 他们父亲未完成的使命。在老照片中,男孩们又小又 脏的手中端着枪,有时脸上还会挂着灿烂的笑容。我 知道他们的母亲正守候在空荡荡的家中等候着他们回 来。1975年,很多苗人都期盼着和平的到来。
苗人知道美国人已经走了:曾经,那些美国飞行 员把飞机降落在简易的跑道上。他们身材高大,皮肤 白皙,在苗人的村子里四处闲逛,他们会说笑着去买 一些当地的食物,还会把糖果散发给小孩儿们。可是 有一天,他们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冲向云雾,飞过墨绿 色的山顶,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起先,苗人们还等待 着。但当屠杀开始,后一批男人和男孩失踪后,他 们明白了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
我的母亲当时只有十六岁,而父亲也才十九岁。
母亲梦想着自己能嫁给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并且能穿 上一身洁白的护士服。她幻想着有一天她能像自己在 省城看到的那个小姑娘一样,用敏捷的手指在打字机 上打字。而父亲则渴望拥有一个小型的养殖场,里面 有猪圈和马厩,鸡圈里的鸡咯咯地叫着,在他的脚边 活蹦乱跳。他们很年轻,并不认识对方,也未曾想到 自己日后的生活中会有彼此的存在。
我父亲的三哥赛伯伯是早逃进丛林的人之一。
他那时只有三十岁,从未上过学,只能说出自己的名 字,却不知道怎样把它们写在纸上。他并没有像王宝 将军的士兵一样在战场上打过仗。尽管如此,那些越 共士兵还是很快找到了他和他的兄弟们。
那是一天中午。一辆卡车行驶在尘土飞扬的路上 ,车上载着士兵,他们的手里都拿着枪。赛伯伯看见 他们来了,他看着家里那些忍饥挨饿的孩子们;他明 白,因为战争,因为老挝在战争中遭到了为猛烈的 轰炸,因为苗人无法继续在炮火中待在自己的房子里 和田地间(P3-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