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80735
第1章 我为什么要工作? 工作是人最有价值的行为第2章 开始你的工作吧 由“N-1”,建立合理的职业期许第3章 怎么开始我的工作? 五年计划和底线思维第4章 要学会“弹钢琴” 分类管理,最大化投入产出第5章 出了岔子怎么办? 管理风险,从容面对不确定性第6章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组织绩效,创造从容工作条件
你焦虑吗?你是否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普遍焦虑?焦虑不来源于发展速度或者生活质量,而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贫穷过,我们发展缓慢过,但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焦虑过。我们走到了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改革进入深水区,石头也越来越难摸。我们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期,下一段征程正待开启。这是我们阶段发展的彼岸,但已经接近于人类发展从未到达过的未知地带。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和体制,带领我们以超出理解的速度和巨量的人口到达了已知世界的边缘。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巨大的未知。因为从此,我们将会做全新的探索。一穷二白的年代我们研究“两弹一星”,我们艰苦奋斗,但我们并不焦虑。因为我们确信,它是可以被造出来的。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我们谨慎、犹豫、焦虑……人类,站在了理性与欲望的十字路口。理性告诉我们要回归本源,掌握人生的意义;而欲望,又驱动我们探索所有未知。我们迷惑并争论方向问题,于是焦虑……国际社会,大局稳定地发展七十多年,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担心发展止步,于是焦虑……我们的国家,经历七十年思想解放、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终于来到了繁荣富强的关键时刻,民族复兴不再只是理想,而真的触手可及了,自信中隐含着紧张。于是焦虑……企业,面临着互联网无边界的纷争或打劫;社会责任和创造利润的平衡面临拷问。于是焦虑……作为个人,在这个飞速变化的大环境下,工作是否面临更大的挑战?房子买过了吗?房贷还有多少?孩子的教育能否匹配你的期待?退休那天,到底能领到多少养老金?这一切问题让我们陷入焦虑。各种焦虑一层层传导并相互影响,于是我们身处的社会躁动了起来,这种情绪终究会影响到基础心态,造成我们在工作中的浮躁:沉不下心、蜻蜓点水、不分主次,往往手边一堆工作却思路混乱而无从下手。同时也造成我们生活中的凌乱:容易急躁,不能善待身边最亲密的人,以及用物质奢侈化来掩盖心态的失衡。最终尚未触摸到未来,反而失去了当下。这种描述也许把事情说得严重了,但这也确实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很多管理工具可以应用,但最终,是要从心态上解决问题。本书会告诉你这些焦虑的本源,我们清楚了问题存在于哪里,自然可以从容应对。当我们深入理解了人类、社会、企业、个人的发展规律,也终究会发现这些焦虑本身就是无源之水,是我们虚构的压力。一个国家民族能发展成什么样,是由每个人的选择决定的。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容工作,快乐生活,国家民族才能繁荣富强。人类发展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一个是人的心理。管理科学、技术实力,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比较容易验证和归纳。人的心态则较为复杂,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更为直接,需要用哲学思想来启迪和引导。
人生目标,九分计划
科学的目标设定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针对智力、学历、环境、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对他们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了解他们二十五年后的状况。该调查发现,大约3%的人有清晰的且是长期的人生目标,10%的人有比较清晰但只是短期的人生目标,60%的人只有一些比较模糊的人生目标,还有27%的人几乎没有为人生设立任何目标。在二十五年后,那3%有清晰的长远目标的人都成为各界精英和领袖;10%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成为所在领域的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只有模糊目标的人,成为平凡的大多数;而那些从没有为生活制定过任何目标的人,大多都生活得不如意,抱怨社会不公平。可见,订计划本身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是否有清晰的人生目标,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未来的生活状态。同时,如何订立目标也很关键。在这里,我们将个人的长期计划命名为“九分计划”。左宗棠曾说人生应该“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九分计划”以此为指导原则来确定人生目标。
择高处立,目标要远大
孔子曾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择高处立,就是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设定目标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持续努力的方向。因此目标要足够远大,才能让我们有更高的视野,更清晰的方向;即使我们受到现实环境的制约,而不能完全实现目标,也不至于一事无成或者一无所获。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远,他的才能和潜力就越能得到充分发展。
择高处立,就意味着眼光要长远,目标周期要相对长远。相反,目标周期太短会局限个人的视野,使得思考问题时过于受当下条件的制约,并且容易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退缩,轻易放弃目标。
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这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
“一万小时定律”。该定律是指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能坚持一万小时的练习,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一万小时意味着在十年内每天花费三小时在所设定的目标领域进行练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