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05866丛书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
编辑推荐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图书专享视频课 全真模拟试卷 专项资料及练习 精选申论范文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系列考前冲刺试卷申论(全新版)》由8套考前冲刺试卷组成,每套考前冲刺试卷均严格依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编写而成,涵盖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文章论述题五大题型,高度契合考试,满足考生复习备战需求。同时,试卷依据申论评分标准加入评分说明,提示要点之间的区别和分值构成,让考生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助力考生实现科学训练、全面提升。
目 录
李永新◎主编目录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一)——基层干部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二)——科技创新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三)——网红经济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四)——教育公平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五)——文艺精品创作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六)——非遗传承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七)——无废城市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八)——生态保护红线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二)——科技创新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三)——网红经济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四)——教育公平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五)——文艺精品创作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六)——非遗传承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七)——无废城市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八)——生态保护红线
适用于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
免费在线读
号证考准名姓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一)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B县是大山腹地的深度贫困县,走出偏僻的大山是无数青年的梦想。阿合尔以离家上大学那年,从县城到大学所在地,280多公里的路汽车开了9个小时。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让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振翅的山鹰。
每次学校放假回村,大家就围着他问这问那,充满了好奇。那时的阿合尔以,常为自己能通过奋斗改变人生轨迹而暗自欣喜。
2012年,阿合尔以即将大学毕业,一封来自老家P村的书信寄到他手里。原来,淳朴的乡亲们把他选为了村主任,请他回乡。在乡亲们眼里,上了大学、见过世面的阿合尔以一定有不一样的本事,让村子改头换面。
一边是繁华的城市和无限的可能,一边是闭塞的乡村和祖祖辈辈难以摆脱的贫困,乡亲们沉甸甸的信任让他彻夜难眠。
他想起了许多儿时的伙伴。“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除了重大节日,村子里总是暮气沉沉。没有年轻人的力量,村子怎么发展得起来?”最终,阿合尔以选择回乡,为故乡的发展注入年轻人的力量。
彼时的P村是全乡经济发展最落后的村庄,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全村96户412人中识别出贫困户63户309人。
刚刚走出校门的阿合尔以没有任何经验,尽管做梦都想着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但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庄,他有些迷惘。客观分析了优势和不足后,他决定先从解决影响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着手——一是水,二是路。
村里没有水源,村民们祖祖辈辈要翻越两公里的陡峭山路去水源地取水。从水源地引水到村组,最节约成本的方式是安装管道,至少需要铺设2000米。可即使村民投工投劳,仅购买管道也需要28万元。对于一个村集体收入为零的极度贫困村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阿合尔以先从乡里争取了1万元的支持,又找来家里亲戚担保,从商店里赊账买回了水管。
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也悄然改变。
“自从有了水,庄稼长得比过去好多了,我们也有条件养猪、养鸡了。过去几辈人没洗过热水澡,现在终于也能像城里人那样讲究了。”村民阿树子巫感叹,这个年轻的村委会主任还真有点本事。
可是,有了水还远远不够。虽然老乡们零星搞起了养殖,但没有路,东西卖不出去,村子依然脱不了贫。
P村有3个村民小组,组与组之间步行要走2个小时。山路陡峭,过去一组、二组之间不通车,村民进出只能走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生活用品全靠肩挑背扛。
2016年年初,村里来了脱贫攻坚工作组,带来了修路的好消息。从此,不管酷暑高温还是大雨瓢泼,工地上总能看见阿合尔以的身影。
阿合尔以幼年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2016年年底,母亲被查出癌症,在家保守治疗。阿合尔以白天在工地上奔忙,晚上回家照顾母亲。
2017年5月,路终于修好了。乡亲们穿着过年的衣服,兴奋地在平坦的道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更让这位年轻的村委会主任欣喜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一下子回来了好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
大伙凑在一起一商量,几个年轻人带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一起养羊。短短一年多时间,全村养起了1200多只山羊,种植6万多株核桃,建起造林专业合作社,开发9600亩荒山荒坡……
阿合尔以还牵头建起了村里的“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里不仅有书籍,还接通了宽带、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他邀请多位农技专家和职教老师来这里上课,使该村的“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发展技能的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基地已经开展了果树种植、嫁接、矿山机械设备操作、畜禽养殖等十多次实用技术培训,使全村50%以上的村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有力推动了该村经济发展。
2017年7月,P村的新寨项目建设进入最后阶段,阿合尔以的母亲却没有等到村庄旧貌换新颜,撒手人寰。
在工地上得知噩耗的阿合尔以悲痛得无法站立。可是,回家迅速处理了母亲的后事后,他又匆忙赶回了工地。
从那以后,他工作起来更不要命了。“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睡觉,睡着了就能够在梦里见到妈妈。她生病期间我没有好好照顾她,但她知道我做的事是为了父老乡亲,只要我能做好,她一定会原谅我。”
2017年,P村终于摘掉了贫困帽,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顺利脱贫。
如今的P村,用老乡们的话说,“羊子肥了,票子多了,日子好了”。
2签下军令状那天,野根利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扶贫产业”。
在N市举行的脱贫攻坚誓师动员大会上,这位来自E镇的党委书记和N市其他干部一道,在军令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力刚劲,神情庄重。
红色封面的军令状上,野根利总共要完成七项任务,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产业。
野根利一直把它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军令状结尾这句引人注目:“如若完不成任务,我将引咎辞职。”
他最放心不下的是镇里的V村。早年间,靠着给附近油气公司打工、送水,V村人的日子还算不错。但随着油价起伏,村里的光景也几番起落。没有产业,是V村的致命伤。
镇里几经调研,好不容易在沟沟岔岔中找了块背风、向阳的缓坡,准备建蔬菜大棚时,质疑声纷至沓来:“祖坟在那儿,迁坟多不吉利。”“盖大棚的钱谁出,投钱进去收不回来咋办?”“大棚种些啥,怎么种,卖给谁?”
急脾气的野根利耐着性子,一次次上门去做工作。村民声大了,他就递根烟,等人家消消气。今天说不通,明天再去。有时候,他干脆铺盖一卷,住到村民家里,往细里说,往心里说。他还租来几辆轿车,把村民带到周边的县区走了一遭,让他们“眼见为实”。
一座,两座,三座……看着大棚拔地而起,V村人的脱贫动力被点燃了,曾经被嫌弃的大棚如今成了宠儿,村民争着要种。
“群众心里没谱,党员不能泄气。这口气鼓了就不能松1工作笔记上,野根利寥寥数笔,道出心路。
在N市,像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在沟沟峁峁间,组织村民盖起大棚、种上苹果、垒起羊圈,硬是把黄土高坡上的恓惶日子变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距离V村150公里外,Y村村支书董文奇有个特殊的习惯——只要出门就会随身携带一把剪刀,专门用来修剪果树。
不管是不是自家的苹果树,只要看见不合适的枝条他都要“动手”:衰弱的枝条要回缩,过密的小枝要疏掉……
“手不闲,剪刀不闲。”董文奇的妻子刘富明有时也嗔怪丈夫,“一年买剪刀的钱就花个没数。”
但妻子也明白,丈夫对树亲,因为每一棵果树都来之不易。
Y村早先只有两户人家种苹果,因管理不当,加上村远道险,并没有人上门收苹果。因此,看到县里驻村的干部和董文奇把苹果苗拉到村里,没人稀罕,更没人搭茬要种。
“有人说,种苹果还不如种洋芋。”董文奇回忆说,眼看着苹果苗摆在那里没人理,驻村干部都急哭了。
挨家挨户问过后,村民才道出心里话:“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下山都难,苹果咋往外运,根本不实际。”
没路先修路。董文奇开始带领村里人修路,全村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用40天就修好一段路,村民总算可以安全下山了。
但是要想让收苹果的车开上来,路还得接着修。董文奇开始到镇上、县上去“要项目”。“有次他生病晕倒后,睁开眼第一句就问我,项目批没批下来。”刘富明说。
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3条生产道路没几年就蜿蜒伸展到村里。紧接着,村里水通了、电稳了,村民的发展热情也高涨起来。
再过几年,遍地的洋芋花就变成了苹果花。如今一算账,村民们一个个满脸笑意。
脱贫攻坚以来,N市一共派出374万名干部开展联户包扶,1546个驻村工作队直插一线,1784名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山峦沟峁间、田间地头里、农家小院中,到处可见这些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
如果你曾在J村看见一个脚下步子很快、脸上总挂着笑容、皮肤黝黑的青年,那八成是31岁的驻村第一书记程涛。
提起驻村当第一书记的第一年,这位来自县会计事务管理局的年轻后生很不好意思:“刚到贫困户家拜访,就被主人下了‘逐客令’——‘你个小后生,能办成啥事哩’。”
群众不欢迎,他就一张笑脸相迎,贫困户不积极,他就带头做示范。短短一年间,村里的养鸡、地膜玉米发展起来了,老旧危房改造了,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曾经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也有了凝聚力。
贫困户逐渐开始把他当贴心人。谁家的母鸡下了蛋,打电话要给程涛拿去尝尝鲜,有的村民行动不便,干脆把银行卡密码告诉程涛,让他帮忙取钱。
见证N市脱贫,程涛感慨万千。
“驻村抓脱贫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党员的意义。”程涛说,“无论我在哪里,只要J村的老乡有需求,我一定想方设法帮大家。”
3X市S县有一村民杨某不符合低保条件,却享受9年低保待遇。2018年,群众根据S县“阳光村务”微信平台公示举报。乡纪委调查发现,杨某的儿子雷某是村干部,核查低保时故意隐瞒。最终,乡纪委给予雷某党内警告处分。
农村小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案件不是个例。2016年,S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信访举报76件,占信访总量的33%;处置扶贫、民生领域的“微腐败”线索194件,占线索总量的35%,处分村级干部51人,占处分总人数的57%。
“原因很简单,村干部权力边界模糊、用权随意、监管薄弱,群众监督信息不对称。”S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孙涛认为,村里原来的“村务公开”,有的公示栏被主动隐藏,拍照后撤掉;有的被风雨或调皮孩子破坏。另外,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不关注、看不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B县是大山腹地的深度贫困县,走出偏僻的大山是无数青年的梦想。阿合尔以离家上大学那年,从县城到大学所在地,280多公里的路汽车开了9个小时。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让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振翅的山鹰。
每次学校放假回村,大家就围着他问这问那,充满了好奇。那时的阿合尔以,常为自己能通过奋斗改变人生轨迹而暗自欣喜。
2012年,阿合尔以即将大学毕业,一封来自老家P村的书信寄到他手里。原来,淳朴的乡亲们把他选为了村主任,请他回乡。在乡亲们眼里,上了大学、见过世面的阿合尔以一定有不一样的本事,让村子改头换面。
一边是繁华的城市和无限的可能,一边是闭塞的乡村和祖祖辈辈难以摆脱的贫困,乡亲们沉甸甸的信任让他彻夜难眠。
他想起了许多儿时的伙伴。“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除了重大节日,村子里总是暮气沉沉。没有年轻人的力量,村子怎么发展得起来?”最终,阿合尔以选择回乡,为故乡的发展注入年轻人的力量。
彼时的P村是全乡经济发展最落后的村庄,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全村96户412人中识别出贫困户63户309人。
刚刚走出校门的阿合尔以没有任何经验,尽管做梦都想着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但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庄,他有些迷惘。客观分析了优势和不足后,他决定先从解决影响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着手——一是水,二是路。
村里没有水源,村民们祖祖辈辈要翻越两公里的陡峭山路去水源地取水。从水源地引水到村组,最节约成本的方式是安装管道,至少需要铺设2000米。可即使村民投工投劳,仅购买管道也需要28万元。对于一个村集体收入为零的极度贫困村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阿合尔以先从乡里争取了1万元的支持,又找来家里亲戚担保,从商店里赊账买回了水管。
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也悄然改变。
“自从有了水,庄稼长得比过去好多了,我们也有条件养猪、养鸡了。过去几辈人没洗过热水澡,现在终于也能像城里人那样讲究了。”村民阿树子巫感叹,这个年轻的村委会主任还真有点本事。
可是,有了水还远远不够。虽然老乡们零星搞起了养殖,但没有路,东西卖不出去,村子依然脱不了贫。
P村有3个村民小组,组与组之间步行要走2个小时。山路陡峭,过去一组、二组之间不通车,村民进出只能走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生活用品全靠肩挑背扛。
2016年年初,村里来了脱贫攻坚工作组,带来了修路的好消息。从此,不管酷暑高温还是大雨瓢泼,工地上总能看见阿合尔以的身影。
阿合尔以幼年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2016年年底,母亲被查出癌症,在家保守治疗。阿合尔以白天在工地上奔忙,晚上回家照顾母亲。
2017年5月,路终于修好了。乡亲们穿着过年的衣服,兴奋地在平坦的道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更让这位年轻的村委会主任欣喜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一下子回来了好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
大伙凑在一起一商量,几个年轻人带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一起养羊。短短一年多时间,全村养起了1200多只山羊,种植6万多株核桃,建起造林专业合作社,开发9600亩荒山荒坡……
阿合尔以还牵头建起了村里的“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里不仅有书籍,还接通了宽带、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他邀请多位农技专家和职教老师来这里上课,使该村的“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发展技能的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基地已经开展了果树种植、嫁接、矿山机械设备操作、畜禽养殖等十多次实用技术培训,使全村50%以上的村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有力推动了该村经济发展。
2017年7月,P村的新寨项目建设进入最后阶段,阿合尔以的母亲却没有等到村庄旧貌换新颜,撒手人寰。
在工地上得知噩耗的阿合尔以悲痛得无法站立。可是,回家迅速处理了母亲的后事后,他又匆忙赶回了工地。
从那以后,他工作起来更不要命了。“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睡觉,睡着了就能够在梦里见到妈妈。她生病期间我没有好好照顾她,但她知道我做的事是为了父老乡亲,只要我能做好,她一定会原谅我。”
2017年,P村终于摘掉了贫困帽,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顺利脱贫。
如今的P村,用老乡们的话说,“羊子肥了,票子多了,日子好了”。
2签下军令状那天,野根利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扶贫产业”。
在N市举行的脱贫攻坚誓师动员大会上,这位来自E镇的党委书记和N市其他干部一道,在军令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力刚劲,神情庄重。
红色封面的军令状上,野根利总共要完成七项任务,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产业。
野根利一直把它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军令状结尾这句引人注目:“如若完不成任务,我将引咎辞职。”
他最放心不下的是镇里的V村。早年间,靠着给附近油气公司打工、送水,V村人的日子还算不错。但随着油价起伏,村里的光景也几番起落。没有产业,是V村的致命伤。
镇里几经调研,好不容易在沟沟岔岔中找了块背风、向阳的缓坡,准备建蔬菜大棚时,质疑声纷至沓来:“祖坟在那儿,迁坟多不吉利。”“盖大棚的钱谁出,投钱进去收不回来咋办?”“大棚种些啥,怎么种,卖给谁?”
急脾气的野根利耐着性子,一次次上门去做工作。村民声大了,他就递根烟,等人家消消气。今天说不通,明天再去。有时候,他干脆铺盖一卷,住到村民家里,往细里说,往心里说。他还租来几辆轿车,把村民带到周边的县区走了一遭,让他们“眼见为实”。
一座,两座,三座……看着大棚拔地而起,V村人的脱贫动力被点燃了,曾经被嫌弃的大棚如今成了宠儿,村民争着要种。
“群众心里没谱,党员不能泄气。这口气鼓了就不能松1工作笔记上,野根利寥寥数笔,道出心路。
在N市,像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在沟沟峁峁间,组织村民盖起大棚、种上苹果、垒起羊圈,硬是把黄土高坡上的恓惶日子变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距离V村150公里外,Y村村支书董文奇有个特殊的习惯——只要出门就会随身携带一把剪刀,专门用来修剪果树。
不管是不是自家的苹果树,只要看见不合适的枝条他都要“动手”:衰弱的枝条要回缩,过密的小枝要疏掉……
“手不闲,剪刀不闲。”董文奇的妻子刘富明有时也嗔怪丈夫,“一年买剪刀的钱就花个没数。”
但妻子也明白,丈夫对树亲,因为每一棵果树都来之不易。
Y村早先只有两户人家种苹果,因管理不当,加上村远道险,并没有人上门收苹果。因此,看到县里驻村的干部和董文奇把苹果苗拉到村里,没人稀罕,更没人搭茬要种。
“有人说,种苹果还不如种洋芋。”董文奇回忆说,眼看着苹果苗摆在那里没人理,驻村干部都急哭了。
挨家挨户问过后,村民才道出心里话:“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下山都难,苹果咋往外运,根本不实际。”
没路先修路。董文奇开始带领村里人修路,全村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用40天就修好一段路,村民总算可以安全下山了。
但是要想让收苹果的车开上来,路还得接着修。董文奇开始到镇上、县上去“要项目”。“有次他生病晕倒后,睁开眼第一句就问我,项目批没批下来。”刘富明说。
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3条生产道路没几年就蜿蜒伸展到村里。紧接着,村里水通了、电稳了,村民的发展热情也高涨起来。
再过几年,遍地的洋芋花就变成了苹果花。如今一算账,村民们一个个满脸笑意。
脱贫攻坚以来,N市一共派出374万名干部开展联户包扶,1546个驻村工作队直插一线,1784名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山峦沟峁间、田间地头里、农家小院中,到处可见这些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
如果你曾在J村看见一个脚下步子很快、脸上总挂着笑容、皮肤黝黑的青年,那八成是31岁的驻村第一书记程涛。
提起驻村当第一书记的第一年,这位来自县会计事务管理局的年轻后生很不好意思:“刚到贫困户家拜访,就被主人下了‘逐客令’——‘你个小后生,能办成啥事哩’。”
群众不欢迎,他就一张笑脸相迎,贫困户不积极,他就带头做示范。短短一年间,村里的养鸡、地膜玉米发展起来了,老旧危房改造了,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曾经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也有了凝聚力。
贫困户逐渐开始把他当贴心人。谁家的母鸡下了蛋,打电话要给程涛拿去尝尝鲜,有的村民行动不便,干脆把银行卡密码告诉程涛,让他帮忙取钱。
见证N市脱贫,程涛感慨万千。
“驻村抓脱贫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党员的意义。”程涛说,“无论我在哪里,只要J村的老乡有需求,我一定想方设法帮大家。”
3X市S县有一村民杨某不符合低保条件,却享受9年低保待遇。2018年,群众根据S县“阳光村务”微信平台公示举报。乡纪委调查发现,杨某的儿子雷某是村干部,核查低保时故意隐瞒。最终,乡纪委给予雷某党内警告处分。
农村小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案件不是个例。2016年,S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信访举报76件,占信访总量的33%;处置扶贫、民生领域的“微腐败”线索194件,占线索总量的35%,处分村级干部51人,占处分总人数的57%。
“原因很简单,村干部权力边界模糊、用权随意、监管薄弱,群众监督信息不对称。”S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孙涛认为,村里原来的“村务公开”,有的公示栏被主动隐藏,拍照后撤掉;有的被风雨或调皮孩子破坏。另外,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不关注、看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