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42735
内容简介
自201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经典翻译与宗教传播”“禅定思想研究”“戒律思想与实践”“菩提心思想与实践”和“佛性研究”等五届国际佛学论坛,集结论文成书四册,是为《禅定》《戒律》《菩提心》《佛性》。2016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佛学论坛以“佛教的因果思想研究”为主题,就佛教的因果概念、内涵、历史演变及现代价值等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讨。学界耆老新秀细究哲学与佛教诸宗经论,奉献十余篇论文结集成册,是为《因果》一书。该书总字数约25万,内容涵盖东西方哲学与宗教,总观大乘,贯通汉藏,深入经论,别裁儒佛,畅谈因果,实乃不可多得佛教思想盛宴。
目 录
●以十善为中心的佛教因果报应论――兼述《十善业道经》《十不善业道经》的善恶观
●说一切有部对佛教因果论之贡献
●论佛教因果思想的三次转向――以本生经为核心
●说一切有部俱有因概念的发展
●毗昙唯识二系因果抉择之异同管窥――以《阿毗达磨俱舍论》《成唯识论》为依
●佛教因果思想的瑜伽唯识机理
●佛国净土与因果――以《维摩诘经?佛国品》的注疏诠释为中心
●6世纪前《法华经》因果思想初探――前“智者时代”的争鸣
●中观学派的因果观――以吉藏《中观论疏》为中心
●吉藏《十二门论疏》释《观因果门》著作目的中的问题
●试论鉴真大师因果观
●《大乘起信论》的因果结构――兼谈牟宗三、吕潋的诠释
●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宗密因果观浅探
●从《原人论》看儒释因果观的差异
●《景德传灯录》中的因果问答
●“因果”与“无为”――对莲池大师对《五部六册》之批评的反思
●“因能变”说辨异
●大足石刻中的因果思想探析
●苦乐分殊:大足宝顶山8至20号造像组合考察
●敦煌歌辞与佛教因果思想
●部分目录
●说一切有部对佛教因果论之贡献
●论佛教因果思想的三次转向――以本生经为核心
●说一切有部俱有因概念的发展
●毗昙唯识二系因果抉择之异同管窥――以《阿毗达磨俱舍论》《成唯识论》为依
●佛教因果思想的瑜伽唯识机理
●佛国净土与因果――以《维摩诘经?佛国品》的注疏诠释为中心
●6世纪前《法华经》因果思想初探――前“智者时代”的争鸣
●中观学派的因果观――以吉藏《中观论疏》为中心
●吉藏《十二门论疏》释《观因果门》著作目的中的问题
●试论鉴真大师因果观
●《大乘起信论》的因果结构――兼谈牟宗三、吕潋的诠释
●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宗密因果观浅探
●从《原人论》看儒释因果观的差异
●《景德传灯录》中的因果问答
●“因果”与“无为”――对莲池大师对《五部六册》之批评的反思
●“因能变”说辨异
●大足石刻中的因果思想探析
●苦乐分殊:大足宝顶山8至20号造像组合考察
●敦煌歌辞与佛教因果思想
●部分目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