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361558
礼仪,是一种处世的资本,为什么穿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事,你总是比别人差那么一点儿?因为你的修养决定了你的高度,懂一点礼仪,是你前进路上的通行证。
本书分专题介绍了各种关于学生的礼仪知识,包括仪容、仪表与举止礼仪、课堂学习与课间活动礼仪、参加班级活动、文体活动和重要仪式的礼仪,与老师交往、同学交往的礼仪等。本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实用性的帮助。
绪章 学生礼仪塑造优秀青少年
一、学生需要从小注重礼仪学习
1 学生礼仪培养文明的新一代
2 文明素质与礼仪之风需要从小培养
3 学生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指南
4 学好学生礼仪,优化人生美化社会
二、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1 掌握学生礼仪的基本原则
2 学好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
3 学生培养礼仪修养的有效途径
章 仪容、仪表与行为举止礼仪
一、学生仪容仪表礼仪
1 追求协调、自然的仪容美
2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型
3 在校着装要规范,多穿校服
4 牢记着装的六大禁忌
5 恰到好处地佩戴手表与眼镜
二、学生行为举止礼仪
1 站姿挺拔,线条优美
2 坐姿端正,安安稳稳
3 行姿优雅,自然和谐
4 蹲姿典雅,切勿随便
5 手势规范,注意场合
6 微笑真诚,合时适度
7 举止文明,禁忌勿忘
第二章 尊重老师: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一、与老师日常交往的礼仪
1 尊敬老师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 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处理与老师关系的三项原则
4 提高素质,做老师喜欢的学生
5 见到老师,要主动地问候
6 进老师的办公室,要做到礼貌有加
7 每逢教师节,要主动真诚地祝贺
8 服从老师管理,不要顶撞老师
9 真诚地化解与老师之间的误会
10 千万不可产生对老师的敌对情绪
11 讲究方法,巧妙地向老师提意见
12 老师家访时,一定要热情礼待
二、把老师变成自己的学习教练
1 虚心求教,听从老师的教诲
2 勤学好问,从老师那里淘更多的金
3 灵活变通,听课要“因师而异”
4 诚恳地对待老师对自己的批评
5 虚心听取老师对自己的忠告
第三章 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礼仪
一、在课堂上上课的礼仪
1 提前准备,按时上课
2 上课要做到专心致志
3 遵守课堂秩序十分必要
4 课堂上应紧跟老师的思维
5 适应不同老师的讲课方式
6 勤于动笔,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7 改掉课堂听课中的坏毛病
二、参与课堂讨论的礼仪
1 课堂讨论有助于活跃思维
2 研究讨论有利于发挥创造性
3 问题讨论广开信息交流
4 自学讨论使交流更加富有成效
5 自觉地参与课堂上的讨论
三、下课与课间活动的礼仪
1 有序下课,不争不抢
2 上下楼梯,避免拥挤、奔跑
3 课间休息,积极地放松大脑
4 课间运动,消除上课疲劳
5 课间上厕所的礼仪
四、图书馆和阅览室学习的礼仪
1 穿戴得体,遵守秩序
2 安静为要,轻字当先
3 爱护书刊,文明阅读
4 及时还书,方便他人
五、和同学结成学习伙伴的礼仪
1 选择学习榜样,共同学习进步
2 在学习中积极地相互支持
3 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4 做好合作学习中的准备工作
5 如何善借、善学与善得
6 积极竞争对学习有着促进作用
7 同学间积极竞争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 与同学交往的礼仪
一、同学交往的礼仪
1 平等尊重,理解宽容
2 言语文明,以礼待人
3 相互谦让,团结友爱
4 遵时守信是交友的法宝
5 同学之间切莫攀比斗富
6 有借有还,才能再借不难
7 言谈有礼,友好辩论
8 情真意切,学会赞美同学
二、结交新同学的礼仪
1 调整心态,多看新同学的优点
2 加深了解,相互包容尊重
3 积极主动交往,避免心理排斥
4 时常微笑,热情帮助新同学
5 戒除骄傲,虚心向他人学习
三、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
1 异性交往是个体成长的良师益友
2 把握交往原则,建立融洽的异性关系
3 光明磊落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4 男同学应恪守异性交往礼仪
5 女同学应把握好异性交往准则
6 摒除异性交往的心理屏障
四、化解与同学的矛盾
1 与同学和睦相处的基本要求
2 及时化解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3 巧妙化解同学对自己的嫉妒
4 巧妙地消除同学对自己的挖苦
5 变他人的嘲讽为自己上进的动力
6 以坦诚化解与同学的矛盾
第五章 参加会议和团体活动的礼仪
一、参加会议的礼仪
1 准时到会,遵守会纪
2 专心地倾听和记录会上他人的发言
3 大大方方地在集会上讲话
二、参加团体活动的礼仪
1 参加兴趣小组应谨遵教师的指导
2 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协会要敢于创新
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举止得当
4 参加志愿者活动要注意自身形象
5 参加文学艺术社团活动应友好礼貌
第六章 参加文体活动的礼仪
一、观看文艺演出的礼仪
1 观看演出需要讲究着装
2 提前入场,中途不宜退场
3 适时地鼓掌,文明地喝彩
4 保持安静,尊重演员的劳动
5 约束自己的举止,保持剧场清洁
二、观看体育比赛的礼仪
1 观看比赛的着装应文明得体
2 准时入场,遵守入场规则
3 文明地使用手机,不影响他人
4 禁止使用闪光灯,不刺激运动员
5 向运动员表示敬意
6 掌握喝彩的时机,杜绝不文明喝彩
7 拉拉队要做到文明助威
8 不以成败论英雄
9 退场不要拥挤,有秩序地退场
10 遇到紧急与突发事件需要冷静
三、参加体育活动及比赛的礼仪
1 牢记比赛精神,坚持比赛原则
2 着装得体,准时参加比赛
3 尊重对手,不可弄虚作假
4 热心对待观众,礼貌地结束比赛
5 理智看待比赛结果,懂得颁奖礼仪
四、参加演讲活动的礼仪
1 做好演讲前的准备
2 撰写演讲稿
3 演讲前做好心理调整
4 注意演讲仪态以吸引听众
5 讲究与听众心灵沟通的语言艺术
第七章 参加典礼和重要仪式的礼仪
一、参加典礼活动的礼仪
1 参加开学典礼的礼仪
2 参加毕业典礼的礼仪
3 参加校庆典礼的礼仪
4 参加学校集会的礼仪
二、参加重要仪式的礼仪
1 参加升旗仪式的礼仪
2 参加入团宣誓的礼仪
3 参加成人宣誓的礼仪
4 上台领奖的礼仪
第八章 家庭与宿舍生活及就餐礼仪
一、家庭生活中的礼仪
1 孝敬长辈,尊重服管
2 理智地处理与父母的争端
3 给老人祝寿的礼仪
4 友爱同辈,与他们情同手足
5 走亲访友的礼仪
6 与邻里相处的礼仪
二、宿舍生活中的礼仪
1 遵守舍规,保证安全
2 时时保持宿舍卫生
3 和睦相处,尊重舍友
4 宿舍来客,礼貌友好地招待
5 尊重舍友隐私,不要干扰舍友
6 到其他宿舍“串门”也要知礼节
7 不在宿舍里吸烟、酗酒
三、学校餐厅就餐的礼仪
1 讲究用餐秩序,文明用餐
2 保持文雅的吃相
3 注意端好汤盘
四、在校外饭店就餐的礼仪
1 注重餐前的礼仪规范
2 正襟危坐,举止高雅
3 正确地使用餐具
第九章 出行与公共场所礼仪
一、出行与交通礼仪
1 行路:遵守通行的规则
2 骑自行车:严守交通规则
3 乘坐轿车:保持必要的风度
4 乘坐公共汽车:以礼貌待人
5 乘坐出租车:尊重与配合司机
6 乘坐火车:注重行为举止
7 乘坐地铁:约束自己的行为
8 乘坐轮船:与他人和睦相处
9 乘坐飞机:维护乘机安全
二、 公共场所礼仪
1 遵守公共场所秩序
2 在商店购物,体谅营业员
3 在医院就医,尊重医护人员
4 在医院探望病人时送去温暖
5 在校外公共图书馆,安静阅览
6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做文明的观众
7 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注重文明举止
三、外出旅游礼仪
1 游览旅游景点的基本礼仪规范
2 尊重旅游集体,注意个人形象
3 入住酒店时遵守规章制度
绪章 学生礼仪塑造优秀青少年
优雅的礼仪风度不是天生的,需要从小培养。对广大学生来说,校园和家庭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实际锻炼。因为要融入社会,与他人交往,都要求你必须讲礼貌、懂礼仪。
礼仪看似只是一些细节,表现得失礼却能让你失去很多。青少年学生从小学习和掌握礼仪常识,不但能够使自己学会自尊自爱、尊师敬老,而且能够让自己从小懂得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日常行为更加规范,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使自己成为知书达理、真正适应祖国需要的人才。
一、学生需要从小注重礼仪学习
对于学生来讲,培养礼仪是人生中一门必修课。礼仪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矫正与规范作用。一个不懂得文明礼仪的学生,即使知识学得再多,其未来的人生也未必是完美的。因此,广大青少年学生,应当从小学礼、知礼、行礼,为人生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优秀人才。
1 学生礼仪培养文明的新一代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研习的必修课。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是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一部分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不尊重长辈、老师和其他同学,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若遇与他人有分歧时,不作丝毫谦让,导致难以融入集体之中。一些青少年学生与人相处时容易情绪冲动,动辄出言不逊、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他们对待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不是从积极的角度加以冷静分析,而是抱着逆反的心理不予配合。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从小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仪表、仪态方面美的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星,赶时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举止姿态,被社会称为是垮掉的一代、脑残的一代等等。
当前,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十分迫切和必要。普及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学生礼仪,将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眼,从检点自身的一举一动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并有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
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学生礼仪的教育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的
客观需要
我国的礼仪文化有着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几千年来的礼仪实践,在我国积淀了丰富的礼仪文化成就,并对世界文化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之继承并发扬光大。
◇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成长需要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为人处事是人生关键的一门功课。通过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训练他们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创造条件。
◇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适应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内在要求
当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大改革,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而德育放在首位。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又深寓着美育教育,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它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有高尚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礼仪提醒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2 文明素质与礼仪之风需要从小培养
对青少年学生的礼仪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为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孔子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意是说,一个人如果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社会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社会显得虚浮。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文明礼貌、礼仪修养是青少年应该特别注意养成习惯的件大事。我国古代礼仪教育特别强调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培养教育,他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姿,站有站相,坐有坐态。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人。”其中“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而“礼”则为“六艺”之首。
管仲所作的《弟子职》是我国部学生守则,被列为学生尊师礼节和学习、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
宋代教育家朱熹从教40余年,他编写了《小学》《蒙童须知》等教材,对少年儿童进行礼仪教育。
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三字经》,可以说是我国流传时间长、范围广、影响的一本礼仪启蒙教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中提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就是说,做儿女的,正当年少时,就要拜师访友,学习礼仪。
清代学者李子潜编写的《弟子规》则以学规、学则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从早到晚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书中写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其紧切。置冠服,有座位,勿乱顿,致污秽。……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忘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古人提出关于礼仪修养的这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大有裨益。
我国近代、现代史上也有许多伟大人物,在礼仪修养方面造诣很深,他们的作风、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都堪称为我们的楷模。例如,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的有风度的领导人之一,对于他多方面的良好修养,人们只能用“无与伦比”来赞美。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便特别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他把现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提出的“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作为规范自己言谈举止的座右铭。周恩来待人处世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他优雅的举止,极富魅力的气质风度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凡是与其接触过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他的风度、学识所倾倒。
礼仪提醒
对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从小就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在素质修养上得到极大提升,从而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3 学生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指南
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广大学生的学习进步与社会交往,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对每个学生而言,学习和遵守学生礼仪,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学生时代是学知识、爱锻炼、增长才干的基础阶段,从小在礼仪修养方面注重培养,就会为今后的人生奋斗积累宝贵的素质财富。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教育引导,不懂礼、不行礼、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日益加剧。在为人处世上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不遵守诚信等。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礼仪教育,促进广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前青少年教育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当代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未来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校学习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语言,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才能顺利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礼仪提醒
现实生活证明: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的人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
◇ 有利于解除学生的成长烦恼和心理困惑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人人都有成长中的烦恼,同时,他们对社会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如何与同学、老师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尽快地适应校园生活等现实问题。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在校期间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迅速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在校期间常会出现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那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既可以满足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通过学生礼仪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的各种礼仪规范的重要性,通过文明有礼的举止来反映出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是学习礼仪的目的之一。学生的礼仪素质,是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舆论中形成并巩固的。学生礼仪教育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礼仪帮助人们约束自我、尊重他人,自觉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与道德品质。所以,对学生从小就不断强化礼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谦恭礼让、懂得和谐共处,十分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4 学好学生礼仪,优化人生美化社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古人始终坚持这种理念:“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污言秽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对于美化人生与美化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
◇ 以礼仪规范人生,人生必然光彩
作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的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将会如沐春风,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孟德斯鸠曾说:“礼貌不仅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礼仪教育是培养造就未来人才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青少年如果从小就能懂得并且运用不同场合的礼仪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地与社会人群打成一片,使他们倍感亲切自然,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熟悉、理解和尊重,从而乐于接近和接纳你。凭着良好的礼仪素养,未来人生的门路可以更宽,朋友可以更多,在今后人生中就可以更有作为,这些是从书中难以学到的。所以说,礼仪本身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把特殊钥匙,能够较轻易地打开未来人生的成功之门,从而使自我的人生更加光彩。
◇ 以礼仪美化生活,社会洒满阳光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习礼仪的一个突出效果就是会使人变得平易近人,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充满乐趣。从校园生活来讲,如果每个学生都注重学习礼仪,一方面可以培养自我良好的品德行为,通过礼仪教育,从尊敬国旗、国歌开始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日常行为中按照学校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经过长期的熏陶,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可以树立学生的良好形象。讲礼貌,注意个人的仪表,穿着打扮和谐得体,会使男同学显得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女同学显得端庄活泼,朴素大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彬彬有礼,整个校园气氛将更加和谐、文明。
总之,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长期生活在礼仪习俗和文明环境中的青少年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礼仪的熏陶和约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文明有礼有教养的人。由此可见,开展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自我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开放,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和谐与温馨。
延伸阅读:
学礼仪才能好就业
据相关调查,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相反也有不少因礼仪“缺失”而落聘的。这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学生礼仪尽早加以普及与规范。梁启超有一句名言:“少年知礼则国家壮大。”当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有教养的人,都是从小进行学习和培养的。青少年学生学好用好礼仪知识,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按照科学的培养途径,知行合一,自觉实践,就会显著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和礼仪修养。
1 掌握学生礼仪的基本原则
学生礼仪,是指学生在校园交往和活动时应该共同掌握和遵循的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自觉遵守。
学生礼仪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平等待人、团结互助、敬老爱幼、尊重同学、尊师重教、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诸多方面。学好学生礼仪,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基本原则。
◇ 尊重他人
青少年学生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古往今来的人生实践都验证了一条重要的人生道理: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在今后走出光彩人生路。
◇ 遵时守约
遵时守约是指约会要事先发出邀请,不论是邀请方,还是应邀方,一旦答应,就应该按时履约,遵守时间,信守诺言。身为学生,要从小懂得,做人不能失信。一旦答应了别人,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做人与人际交往都要以信义为本,提倡“一诺千金”。特别是今天,在整个社会普遍缺失诚信的大环境中,遵时守约更为重要,不讲究诚信,就会污染了青少年学生宝贵的道德品质,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就不会有未来人生的进步。
◇ 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是指尊重交往对象,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公平对待,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应该因为交往对象与自己的好恶或关系亲疏远近而有所不同。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甚至歧视别人,都是不文明的无礼表现。这是学生礼仪中的基本要求。
礼仪提醒
一个人如果与人交往有亲有疏,对地位低的人表现出傲慢、冷漠,而对地位高的人曲意逢迎,这是不礼貌的突出表现。对待任何人都应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动友好,热情又有所节制。
◇ 宽容自律
宽容自律,是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豁达大度、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是现代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能理解人,才能做到宽宏大量。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咄咄逼人。
◇ 尊重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一个学校里,既有汉族的学生,也有回族的学生,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也要注意少数民族同学的习惯,如果在他们面前毫无顾忌,也是一种不尊重人、不礼貌的表现。学生礼仪的基本常识,就是要注意“入乡随俗”,尊重各地区、各民族、各个国家、各种人群乃至各个家庭的礼俗习惯。
◇ 和谐适度
和谐适度的原则,是要求使用礼仪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恰当处理。应用礼仪时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不卑不亢,热情大方,有理、有利、有节,避免过犹不及。分寸感是礼仪实践的技巧,运用礼仪时,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自律、敬人之意。因此,一定要做到和谐适度。
当代青少年,千万不要以为,学生以学文化为主,懂不懂礼仪无关紧要,专门学习礼仪更是多余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我们要不断加深对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提高了,学习礼仪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而不是额外的负担。总之,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人类需要礼仪,人类社会离不开礼仪,反过来说,也只有人类才懂得礼仪。今天,礼仪不仅是人类心灵之美的展现,也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在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
2 学好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
“人无礼不立,国无礼不兴。”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往往表现出个人礼仪素质的高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都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校学习期间要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 仪容礼仪的总要求:仪态端庄,自然大方
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或团徽。学生一般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参加集会、听讲时坐正立直。坐立时要头正颈直,上体与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时要抬头挺胸,上体、双腿与地面垂直。行走时要稳健,姿势正确,步幅适中,稳健有力。在楼道、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摇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待人接物,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 交往礼仪的总要求:待人热情,彬彬有礼
青少年学生培养礼仪,热情待人,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练习。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握手:是与人见面或离别时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祝贺或鼓励的礼节。握手前起身站立,脱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
•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
•礼仪: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 谈吐礼仪的总要求:称谓得体,语言文明
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
称呼他人要使用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说“谢谢”。
◇ 校内礼仪的总要求:尊重师长,行为规范
进校次见到师长,要止步立正鞠躬问候:“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坐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须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 家中礼仪的总要求:尊老敬老,礼待宾客
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到:互敬、互信、互学、互助、互爱、互让、互勉、互谅。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离家前,向家长打招呼:“我走了,再见!”归家说:“我回来了!”
见家长离家或归家,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宾客来访,要起立迎接,面带笑容,主动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为客人让座、送水;客人与家长谈话时要回避;客人离去,起身送至门外。
礼仪提醒
礼仪是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约定俗成的,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常常有不同的礼仪习俗和礼仪规范。如果青少年学生不懂这些,就容易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无礼”的表现,甚至造成很坏的影响。
3 学生培养礼仪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知礼、守礼、行礼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礼、无礼、失礼的人往往为社会所唾弃。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更应从小注重礼仪修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后天的勤学苦练自觉养成。学生的礼仪规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还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因此,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礼仪修养,要遵循正确的途径,掌握有效的方法。
◇ 广泛阅读,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学生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相反,文化修养较低的人,缺乏自信,给人以木讷、呆滞或狂妄、浅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觉地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才能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彬彬有礼。
我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外交往将会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青少年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 加强艺术修养,提升审美品位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活动。艺术作品蕴涵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青少年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陶醉和感情的升华,思想也得到了启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就会培养起来。因此,要有意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音乐、书法、舞蹈、雕塑作品等,它们对青少年学生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
◇ 注重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伦理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炼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达到一定的境界。伦理是礼仪的基础。“有德才会有礼,无德必定无理,修礼宜先修德”。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忌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 贵在实践,自觉践行学生礼仪
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反映出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遇到不是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学生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礼仪提醒
青少年学生仅仅从知识上懂得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章 仪容、仪表与行为举止礼仪
仪容仪表展示着个人的精神风貌,行为举止反映着人的文明素质。青少年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现自己的个性之美,就必须要讲究自己的仪容仪表,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一个仪容整洁、仪表端庄、行为有礼、举止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一定会受到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欢迎。
一、学生仪容仪表礼仪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文明教养的展示,靓丽青春需要从讲究仪容礼仪开始。当代青少年学生,很多人爱美却不得要领,想美却不知礼仪。只有学会掌握并运用仪容仪表的礼仪规范,才能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之美与优雅得体的文明素质。
1 追求协调、自然的仪容美
青少年学生既要心灵美,也要外表美。青少年学生的仪容美,应做到自然、协调、美观。
自然是仪容美的境界,它使人看起来真实而生动,不是一张呆板生硬的面具。
仪容的协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身协调,即脸部仪容与发型、服饰相协调,力求取得完美的整体效果。二是角色协调,针对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仪容进行不同的装扮。三是场合协调,即仪容、发型要与所在的场合气氛要求一致。
青少年学生要使自己的仪容达到协调、自然,美观大方,有必要根据自己的仪容特点,进行恰当的整理与修饰,做到“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在仪容的修饰方面要注意五点事项。
◇ 仪容应当干净
要勤洗澡、勤洗脸,脖颈、手都应干干净净,并经常注意去除眼角、口角及鼻孔的分泌物。要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
◇ 仪容应当整洁
整洁,即整齐洁净、清爽。要使仪容整洁,重在持之以恒,这一点与自我形象的优劣关系极大。
◇ 仪容应当卫生
讲究卫生,是公民的义务,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指甲要常剪,头发按时理,不得蓬头垢面,体味熏人,这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做好的。
◇ 仪容应当简约
仪容既要修饰,又忌讳标新立异,简练、朴素好。
◇ 仪容应当端庄
仪容庄重大方、斯文雅气,不仅会给人以美感,而且易于使自己赢得他人的信任。相形之下,将仪容修饰得花里胡哨、轻浮怪诞,是得不偿失的。
礼仪提醒
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仪容进行必要的整理与修饰,要做到“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保持端庄整洁。干净、卫生、整洁,是仪容的起码要求。仪容修饰要做简洁、明快、朴素、实用,不需要过分雕琢,一切以简朴自然为出发点。
2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型
头发位于人体的“制高点”,在人的仪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保持良好的仪容礼仪要从头发做起。
头发整洁、发型大方是个人礼仪对发式美的基本要求。整洁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印象,而披头散发则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无论男女学生,只要所选的发式与自己的脸型、肤色、体形相匹配,与自己的气质、身份相吻合,就是合适的发式。决定发式美的许多因素是个人所无法随意改变的,但通过对不同发式的选择,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美的部分,从而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 发型选择要符合学生身份
青少年学生的发型应自然、简便、整洁,显示出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学生头发必须符合学生身份和性别特征;
•男女生头发均应干净整齐。不准模仿各种古怪发型;
•中学生们每天都会有一定的运动量,应该勤洗头;
•不要在头发上过度使用发胶、啫喱膏、发蜡等,特别是不干净的头发。
◇ 发型选择要扬长避短
比如说留刘海,能突出你漂亮的眼睛。但是如果你有非常好看的前额,还是梳起来的好——因为应该让别人看到你的前额。简单的方法是你可以对着镜子拨弄自己的头发,看一看,想一想,究竟是长一点儿好还是短些好;是有刘海好看还是露前额好看;卷一些好呢还是直直的好——要知道,有名的理发师也就是这样来为顾客设计发型的。
•圆型脸:合适的发型应该是把圆的部分盖住,显得脸长一些。
•长脸:主要是选一个发型使你的脸看上去没有那么长。好好地利用刘海,头发在头顶不能高,以免增加脸的长度。
•心型脸:要确保头发盖住尖尖的下巴。
•梨型脸:要尽量用头发盖住脸下端大出的部分。
•方型脸:一般头发不要剪得太短,也不要剪太平直或中分的发型,这样会使脸显得更方。
选择合适的发型也是一门学问,谁都不会相信许多人梳同一个流行的发型会好看。如果你看到谁的发型很好看就想学,这是很不明智的。你应该按照自身的条件去考虑。
延伸阅读:
发型选择的两个原则
青少年学生进行发型选择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 发型选择要与脖颈相协调
粗而短的脖子:在额头使用倾向刘海,发顶梳高,造成长度的效果,两边梳成波浪显得修长,平滑贴头的颈线强调了背视及侧视修长的效果。
长脖子:用柔和的发波和卷花盖住脖子,头发应留到颈部,避免发型高过颈背。
◇ 发型选择要与头型相符合
发型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要利用巧妙的头发整型与安排,克服头型的缺陷,产生椭圆形头型的效果。设计发型时应仔细研究顾客的头型,然后用一张椭圆形图加在上面,哪边有扁平现象,就应该调整哪边头发的厚度,以补足该区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发型设计都应是椭圆形,也可根据不同的头型设计出多种时髦的发型。
3 在校着装要规范,多穿校服
学生在学校里衣着严谨是对教师起码的尊重。课堂教学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学生穿着随便是对教师和学术殿堂的不尊重。培养学生在校注重着装这一细节问题,对今后他们踏上社会工作也有利。
青少年学生的穿着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份。校园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而快乐的。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不将着装礼仪放在心上,胡乱穿着。切不可忘记自己学生的身份,穿着得体才是关键的。
从实际的教育实践来看,校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
其一,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于社会其他人,因而对学生自身有了约束力。比如像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内在约束的作用,一种象征的作用,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
其二,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因为学生现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在攀比比较盛行的时代,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能穿一样的服装,那么同学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这对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
其三,校服还有教育的功能。学生穿学生装对于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处的。统一的穿着对学生有教育的功能,比如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其四,穿校服对学生有规范行为的功能。由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不同于外面的社会,而学生正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对学生的行为都应当进行规范。
其五,客观地讲,穿学生装对学生还有一种保护的功能。
礼仪提醒
学生着装应遵循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穿戴要整洁、朴素、大方。提倡穿校服。对鞋袜要像对衣服一样重视,不能身上漂亮而鞋袜污脏,皮鞋应保持鞋面光亮,平时穿着不要随便拖沓。
4 牢记着装的六大禁忌
青少年学生讲究仪表美,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规范自己的着装礼仪。基本的礼仪要求,是庄重、大方、整洁。一般而言,青少年学生着装有以下几忌。
一是忌脏。即忌懒于换洗衣服,使自己的衣服皱皱巴巴。
二是忌露。即不宜过多地暴露躯体部位。在比较正式的一些场合,通常不宜身穿露胸、露肩、露背、露腰以及暴露大腿的服装。
三是忌透。即外穿的衣服不能过于单薄透明,以致内衣若隐若现。
四是忌短。即不能穿着过于短小的服装,不应将肌体部位暴露出来。
五是忌紧。即不宜穿着紧紧地包裹着自己身体的服装。
六是忌异。即忌着装过分怪异奇特。
5 恰到好处地佩戴手表与眼镜
眼镜是为视力有缺陷的人生活方便而发明的一种实用品,眼镜戴在脸上应当给人以协调的感觉,因此,选择眼镜时要考虑自己的脸型和肤色。
长脸型的人宜用阔边而略方的眼镜架,这样会使脸显得短些。
短脸型的人应选用无色透明框边的眼镜架,可以使脸显得长一些。
圆脸型的人宜用有棱角的方形镜架,而不能选择圆形镜框,那样会产生滑稽的感觉,好像大圆圈上画了两个小圆圈。
脸型过大或过小的人,选镜框要适中,男生的脸部轮廓较粗犷,棱角分明,适合配宽边大片的眼镜;女性面部线条柔和圆润,应选择轻巧别致的镜架。
皮肤较黑的人,应选用较为明亮的镜框;皮肤白皙的人则可选择浅色镜架;皮肤发黄,宜用暖色调镜架。
塌鼻梁应戴有高鼻托的眼镜,高鼻梁则宜低鼻托。
瞳孔间距较宽的人宜选用深色大镜框;较窄的则应选择中间有镜桥的透明浅色镜架。
二、学生行为举止礼仪
行为姿态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必然反映在他的行为姿态上。学生时期,正是为未来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从小就自觉以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修养,是今后走上成才之路必需的素质培养基础。
1 站姿挺拔,线条优美
站立是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学校活动和日常学习中的一种基本举止。站立时,相应的礼仪规范是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前方,嘴唇微闭,下腹微收,挺胸直腰,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左右手中指分别压在左右裤缝,腿膝伸直,下体自然挺拔,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以一种挺、直、高的美感。
男女生的立姿略有不同,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生站立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双脚与肩同宽而立;双手可自然下垂,必要时可单手或双手在体后交叉。男生应站得英俊洒脱,挺拔舒展,精神焕发。女生站立时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位置,双脚呈“V”字站立;手自然下垂或向前向后交叉放置。女生应站得秀雅大方,姿态优美,一展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形象。
礼仪提醒
青少年学生站立时应克服不雅的立姿,包括站立时弯腰驼背、身体倚门靠墙或靠柱、左右摇晃、歪头斜脖、撅臀屈腿、双脚交叉、叉腰斜立等。不雅的立姿给人以懒惰、轻薄、乏力、不健康的印象。
端正的脊柱是构成人体线条美的根本。脊柱本身并不是笔直的,从身体正面或背面看,脊柱是垂直的;从身体侧面看,脊柱是弯曲的,有一条正常的弧线;颈椎与腰椎向前弯曲,胸椎与骶椎向后弯曲。站立时,下颌微收,胸挺起,腰部立直,臀部肌肉以及腿部肌肉保持适度紧张状态,就能使人体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弧线保持正常和适度,即达到给人以端正直立的形象。
所以站立时,头要正直,有悬顶感,好像头顶被一根绳索悬吊着似的。站立时,要收臀,用力收缩臀部两侧肌肉和股肌,使之向大腿内侧包紧,并适度提髋向上。此时双腿直立,脚掌要用力下压,上下抵住帮助夹紧臀肌,可使躯干保持直立状态;站立时,要收腹,在臀部收紧时,腰背肌肉会收缩向前,出现挺腹。这时小腹要向后收紧,把气向上提到胃的高度(用腹式呼吸),但不要提得过高,过高就会出现挺胸和身体僵硬状态。要使臀肌向前收缩和腹肌向后收缩的两种力量相互抵住向上拔高。
身体重心的作用不可忽视,身体重心向上的人,给人以精神振奋之感。重心偏低的人,常给人一种衰老和懒散之感。
2 坐姿端正,安安稳稳
坐姿通常能够表达、传递一定的信息,人的坐姿不同,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展示的思想情感就存在着差别。作为青少年学生,还要注意一些不规范、不礼貌的坐姿。
◇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坐姿
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应当注意要采取正规坐姿,通常是身体挺直、双脚并拢或略为分开,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在比较随意的场合下,坐姿也可以随便一些,如腿可以交叉叠放,手的位置也可以随意一些,上身可保持正直或稍微前倾,双脚不宜过于前伸,在无桌子或其他物体支撑的情况下,常可以肘撑膝,手托下巴,但要注意身体不要逐渐放松下落;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该坐在椅座中后部,腰背要自然地靠在椅背上。
◇ 正确识别不同坐姿所表达的内涵
通常男生微微张开双腿而坐,是“稳重、豁达”的表示,而将一只腿架在另一只腿上,即跷二郎腿的坐姿常是“轻松、自信”的表示;女生并拢双膝而坐,则是“庄重、矜持”的表现;双腿交叉又配合双臂交叉的坐势则是一种“自卫、防范”的表示;4字型搭腿坐姿,所显示的往往是争辩或竞争性的态度;将腿自右向左交叉呈标准交叉姿势常常表示的是紧张、缄默或防御的态度等,青少年学生应对不同坐姿所表达的含义有所认识。
◇ 注意纠正不规范、不礼貌的坐姿
要注意避免不规范、不礼貌的坐姿,如骑跨椅子的坐姿。据观察,骑跨椅子的人通常在人际交往中所显示的心态是在面临语言威胁时所做出的防卫行为或为显示自己压制别人谈话而做出的姿态,而这种坐姿经常给人一种放肆或处于主导地位的印象,因而是一种十分消极的人体语言信号。上身不直、左右摇晃或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往往显得修养不够。4字型叠腿,并用双手扣腿,不断地晃动脚尖常常显示出的是过于傲慢、目中无人。双腿分得太开,并且伸得太远也是不雅观的坐相。
3 行姿优雅,自然和谐
行姿是人体所呈现出的一种动态,是立姿的延续。行姿是展现人的动态美的重要形式。青少年学生无论是日常生活或学习场合,走路都是“有目共睹”的肢体语言。
由于人们走路的样子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给人的感觉也有很大差别。有的步伐矫健、端正、自然、大方,给人以沉着、庄重、斯文的感觉;有的步伐雄壮,给人以英武、勇敢、无畏的印象;有的步伐轻盈、敏捷,行走如风,给人以轻巧、欢悦、柔和之感。
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不重视步态美或由于生理原因,逐步形成了一些不规范的步态:或摇头耸肩,左右摇动;或弯腰弓背、步履蹒跚,等等,都需要注意纠正。正确的行姿可表现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确的行姿,应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
什么是正确的行姿呢?规范要求是:上身挺直,头正目平,收腹立腰,摆臂自然,步态优美,步伐稳健。
青少年学生行走时,应上身挺直,头部端正,下颏微收,两肩齐平,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左脚起步时身体向前方微倾,走路要用腰力,身体重心要有意识地落在前脚掌上。行进时步伐要直,两脚应有节奏地交替踏在虚拟的直线上,脚尖可微微分开。左脚前迈时,微向左前方送胯,右脚前迈时,微向右前方送胯,但送胯不明显。双肩平稳,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前后自然协调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摆幅以30°~35°为宜。
◇ 行姿的步幅
走路时步态美不美,关键在步幅和步位。所谓步幅是指行进时前后两脚之间的距离。在生活中步幅的大小往往与人的身高成正比,身高脚长者步幅就大些,身矮脚短者步幅也就小些。人们行进时,一般的步幅与本人一只脚的长度相近,即前脚的脚跟距后脚的脚尖之间的距离。
◇ 行姿的步位
步态美也与步位有关。所谓步位,是指行走时脚落地的位置。如前所述,走路时好的步位是两只脚所踩的是同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线。
◇ 行姿的步速
步速稳健也是步态美的又一重要因素。人们行进的速度取决于人的兴奋程度,兴奋程度高,步速也快;兴奋程度低,动作则迟缓。要保持步态的优美,行进的速度应保持均匀、平稳,不能过快过慢、忽快忽慢。在正常情况下,应自然舒缓,显得富有朝气和充满自信。
◇ 行姿的步韵
步韵也很重要。行进时,膝盖和脚腕要富于弹性,腰部应成为身体重心移动的轴线,双臂应自然轻松一前一后地摆动,保持身体各部位之间动作的和谐,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韵律之中,显得自然优美,否则就失去节奏感。
◇ 行姿的步态
步态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当心情喜悦时,步态就轻盈、欢快,有跳跃感;当情绪悲哀时,步态就沉重、缓慢,有忧伤感;当踌躇满志时,步态就坚定明快,有自信力;当生气时,步态就强硬,愤慨。人们往往可从步态中觉察出人的心理变化。
步态还要分场合。脚步的强弱、轻重、快慢、幅度及姿势,必须同出入场合相适应。在室内走路要轻而稳,在公园里散步要轻而缓,在阅览室里走路要轻而柔,总之,步态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宜。
延伸阅读:
青少年学生行姿小贴士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也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活力。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巴黎的女性是走路的天才。”不管她们的身材高矮或穿着如何,由于具有优美的走姿,都可以展现自己绰约的风姿,使其显得俏美。军营里,总是那么严谨有序而充满活力,是因为军人们个个步履方正稳健,团队行进又整齐规范。那么,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校园内行走,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遵守哪些礼仪常规呢?
(1)并行。两人并行,并排行走,尊贵的位置在右边;三人并行,尊贵的位置则在中间;四人并行,好分前后两排行走或单列前行。
(2)陪同引导。在陪同引导对方时,应注意方位、速度、关照及体位等方面。如双方并排行走时,陪同引导人员应居于左侧;如果双方单行行走时,要居于左前方约一米左右的位置。另外,陪同人员行走的速度要考虑到和对方相协调,不可以走得太快或太慢。这时候,一定要处处以对方为中心。每当经过拐角、楼梯或道路坎坷、照明欠佳的地方,都要提醒对方留意。同时也有必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体位。如请对方开始行走时,要面向对方,稍微欠身。在行进中和对方交谈或答复提问时,把头部、上身转向对方。
(3)上下楼梯。坚持“右上右下”原则。上下楼梯、自动扶梯的时候,都不应该并排行走,而要从右侧上下。这样一来,有急事的人就可以从左边的急行道通过。
(4)课间活动时间,要轻声慢步,在走廊上可以两人一排并列行走,如有三人时,按前后顺序排成一列行走,严禁三人及三人以上并列一排行走,以免影响楼道正常通行。
(5)放学时,学生从教室里有序出门,走靠近教室的楼道依次下楼;出操时,各班走学校规定的楼道,两列纵队下楼;操场出操和集会疏散时,按规定的校园通道和楼道,两列纵队返回教室。
4 蹲姿典雅,切勿随便
在公众场合,人们从低处取物或俯身拾物时,弯腰曲背,低头撅臀,或双腿敞开、平衡下蹲,尤其是穿裙子的女士下蹲两腿敞开,在国外被视为“卫生间姿势”,既不雅观,更不礼貌。从行为礼仪角度讲,蹲姿类似于坐,但它并非臀部触及座椅。蹲姿又有些类似于跪,但它又不是双膝同时着地。以下几种蹲姿可供广大青少年学生借鉴。
◇ 交叉式
交叉式蹲姿主要适用于女生,尤其是适合身穿裙子的女生在公共场合采用。它虽然造型优美但操作难度较大。这种蹲姿要求在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居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右腿在上、左腿在下交叉重叠。左膝从后下方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尖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上身微向前倾,臀部向下。
◇ 高低式
其主要要求是下蹲时,应左脚在前,右脚靠后。左脚完全着地,右脚脚跟提起,右膝低于左膝,右腿左侧可靠于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上身微前倾,基本上用左腿支撑身体。
采用高低式蹲姿时,女生应并紧双腿,男生则可适度分开。若捡身体左侧的东西,则姿势相反。这种双膝以上靠紧的蹲姿在造型上也是优美的。
◇ 半蹲式
半蹲式蹲姿多为人们在行进之中临时采用。它的基本特征,是身体半立半蹲。其主要要求是在蹲下之时,上身稍许下弯,但不宜与下肢构成直角或者锐角。臀部务必向下。双膝可微微弯曲,其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变化,但一般应为钝角。身体的重心应当被放在一条腿上,而双腿之间却不宜过度地分开。
◇ 半跪式
半跪式蹲姿又叫作单蹲姿。它与半蹲式蹲姿一样,也属于一种非正式的蹲姿,多适用于下蹲的时间较长,它的基本特征,是双腿一蹲一跪。其主要要求是下蹲以后,改用一腿单膝点地,以其脚尖着地,而令臀部坐在脚跟上。另外一条腿应当全脚着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必须同时向外,双腿则宜尽力靠拢。
5 手势规范,注意场合
人的手势,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思想甚至感情。手势,即人们的手臂所做的动作,以及它们在特定的情况下按照规定或习惯所处的特殊位置。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手势的应用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手势规范。即是指手势在正式场合运用时,应当合乎标准和惯例。
二是尽量少用。在校园及各种活动中,应当表现得含蓄稳重,青少年学生手势若用得太多,动作的幅度若过大,通常就会使人觉得这种手势有些夸张,有些不够稳重,有些故作姿态。
三是不可滥用。不加节制地、无意识地乱用或滥用手势,如在别人讲话时莫名其妙地挥手,指手画脚等,既有可能让人产生反感,也可能会给别人留下装腔作势、没有涵养的印象。
青少年学生宜常用挥手的方式向别人表示自己的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而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挥手时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上,而且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有些手势会令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青少年学生要注意避免使用这些手势。
延伸阅读:
手势不可乱用
手势是人类早的沟通方式,它在人类没有语言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说起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意也有很大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意也不相同。所以,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规范,才不至于引起误会。
比如: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竖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则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6 微笑真诚,合时适度
微笑应是发自肺腑、发自内心的笑,应该笑得真诚、适度、合时宜。
微笑不仅在外表上能给人以友善之意,而且还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热情,甚至还能够打破僵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以影响交往对象。把真诚友好的微笑贯穿于青少年学生日常交际活动的全过程,是对青少年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
◇ 微笑发自内心
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当一个人心情愉快、兴奋或遇到高兴的事情时,都会自然地流露出这种笑容。这是一种情绪的调节,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绝不是故作笑颜、假意奉承。发自内心的微笑既是一个人自信、真诚、友善、愉快的心态表露,同时又能制造明朗而富有人情味的气氛。
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应是笑到、口到、眼到、心到、意到、神到、情到。
延伸阅读:
微笑可以给对方良好的印象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次交往留给对方的印象,往往是非常强烈、鲜明的,并对以后的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初交是在互不了解的背景下进行的,对方的言谈话语、举止行动、仪表相貌等对于自己大脑记忆屏幕来说都是新的信息,对感观的刺激也很强烈,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清晰而深刻。
美国雷·朱恩博士在《联系:初四分钟》一书中说:“人们何时决定结交新的朋友呢?在他们相聚的初四分钟之内。”可见人际交往中印象和初印象是多么重要了。而微笑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微笑,是青少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一种广交朋友、团结友爱的有力手段,是美好、愉悦、健康、热情心灵的流露,是善良、友好、赞美、包容的象征。微笑作为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方式,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 微笑适度
微笑虽然是人们交往中有吸引力、有价值的面部表情,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笑就怎么笑,不加节制。微笑的基本特征是齿不露、声不出,既不要故意掩盖笑意、压抑喜悦影响美感,也不要咧着嘴哈哈大笑。笑得得体、笑得适度,才能充分表达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情感。
◇ 微笑适宜
微笑是“世界通用语言”,但也不能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见谁都笑。微笑要适宜,比方说:特别严肃的场合,不宜笑;当别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时,不宜笑;当别人遭受重大打击、心情悲痛或痛苦时,不宜笑。微笑要注意对象,两人初次见面,微笑可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7 举止文明,禁忌勿忘
青少年学生的举止行为要做到文明、端庄、自然、大方、稳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要注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禁忌。
◇ 勿随手乱扔垃圾
在大街上我们常常看见有人随手把瓜果皮或纸屑等扔在地上,这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不文明的举止之一。
◇ 勿失声清喉咙或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是非常没有礼貌而且会影响环境、影响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因为吐痰是容易直接传播细菌的途径。
◇ 勿当众打哈欠
在他人面前打哈欠,给对方的感觉是:对他们谈话没有兴趣,已感到很不耐烦了。如果在大庭广众下控制不住打哈欠,一定要马上用手盖住你的嘴,接着说:“对不起。”
◇ 勿在公共场合抖腿
有些人坐着时会有意无意地双腿颤动不停,或是让跷起的腿像钟摆似的来回晃动,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无伤大雅。其实这是不文明的表现,也是不优雅的行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