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7710丛书名: 无
我们和APP不一样!美食博主马达和什么值得吃团队带你轻松成为厨房高手。
30道人气料理全解析
43道衍生食谱大公开
5大料理必备知识
20个厨房高手私藏秘诀
450余张精美详情实拍图
为什么跟着APP学做菜,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看似简单的做法,为什么实际做起来很多都不懂?我们这本书就是来解决的这些问题的!这是一本给厨房新手、想成为厨房高手的科学料理书,我们精选了不同风味的经典菜谱,也把常见食材选购、处理、搭配和料理技巧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告诉你,让你在厨房料理中“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少走弯路、少踩坑,也增强你对料理的信心和热情。我们的菜谱,根据百万用户的下厨体验、分享和反馈甄选,由马达带着两位蓝带毕业的料理人在厨房里反复实操测试过,不仅轻松上手,还很好吃!
让我们带你一起轻松成为厨房高手,会做饭可真好呀。
编辑的话
本书使用指南
第一章 进入厨房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新手知识一:术语篇
新手知识二:厨具篇
新手知识三:刀法篇
新手知识四:调料篇
新手知识五:烘焙篇
第二章 最常见的家常菜,如何做出惊艳众人的味道
1番茄炒鸡蛋:到底哪个流派最好吃?
补充知识:一只蛋的学问
衍生食谱:鸡蛋料理
① 你真的会煮鸡蛋吗?
② 2种流心鸡蛋做法
太阳蛋
水波蛋
③ 鸡蛋的华丽变身
日式厚蛋烧
英式炒鸡蛋
2糖醋排骨:所有“硬菜”中最易上手的一道
补充知识:猪肉常见部位区分及做法
3红烧肉:集百家之长的做法
4麻婆豆腐:下饭最夯法宝
衍生食谱:“千娇百媚”的豆腐料理
轻盈爽口的皮蛋豆腐
温暖饱腹的韩式大酱汤
唇齿留香的豆花牛肉
5葱爆羊肉:快手午餐错不了
补充知识:羊肉常见部位区分及做法
6萝卜炖羊肉:一个人的晚餐,也要暖暖的
— 衍生食谱:荤素搭配中式汤
玉米排骨汤
番茄牛腩汤
黄豆猪蹄汤
7酸菜鱼:家庭聚餐热门菜
— 补充知识【4】:常见海鲜
— 衍生食谱:家常极鲜鱼料理
清蒸鲈鱼
鲫鱼炖豆腐
8宫保鸡丁:据说花生比鸡丁好吃?
— 补充知识【5】:鸡肉常见部位区分
9鸡丝凉面:四季皆宜的清爽面食
— 衍生食谱:面条料理
炒方便面:健康少油版街头美食
葱油拌面:刺激食欲的简单料理
海鲜乌冬面:日式高汤的智慧
冷面:夏日解暑必备
10青菜丸子汤:秋冬时节的一大碗酣畅淋漓
— 衍生食谱:肉馅的花样料理
炸茄盒:外焦里嫩的“懒人菜”
尖椒酿肉:把肉香酿入蔬菜
黑三剁:云南特色下饭菜
11酥炸蘑菇:既是小菜,也是零食
— 补充知识【6】:常见菌菇
— 衍生食谱:轻量级炸物
炸洋葱圈:看剧休闲好伴侣
日式炸虾:更清爽的炸虾做法
炸香蕉:水果炸完,别具风味
炸酥肉:可小食,也可涮肉
12油焖大虾:用吮指的方式摄入蛋白质
— 衍生食谱:好吃不贵海鲜料理
爆炒花蛤:夜宵最爱
香辣蟹:平价中的“贵族”
干贝冬瓜汤:一碗汤里烹小鲜
第三章 不去餐厅,周末也照样吃得好
1南瓜浓汤:可以直接喝的蔬菜
— 衍生食谱:浓汤晚餐
玉米浓汤
豌豆浓汤
蘑菇浓汤
胡萝卜浓汤
土豆浓汤
2烤蔬菜藜麦沙拉:低脂健康轻食,也能超好吃!
— 衍生食谱:自制健康沙拉酱
百搭万能凯撒酱
日式风情和风酱
健康天然牛油果酱
人人都爱大拌菜汁
3烤肋排:肉食爱好者大满足的吃法
4勃艮第红酒炖牛肉:以酒入肉,醇香不醉人
— 补充知识【7】:牛肉常见部位区分
5奶油意面:奶油和意面才是绝配?
— 衍生食谱:2种意面酱
— 补充知识【8】:番茄制品区分
6常备菜便当:解决边角料的健康方式
第四章:大展身手——让人忍不住“哇”出来的轰趴菜
人手一只,便于分食的独立料理
1越南春卷:颜值极高的开胃菜
2三文鱼牛油果塔可饼:把墨西哥风情带回家
聊天备餐两不误,把烹饪交给烤箱
3洛林乳蛋饼:法国东北地区的传统美食
4美式披萨,简单发酵自制面团,比连锁店好吃
— 补充知识【9】:奶酪和奶酪制品
小聚会必备锅料理
5海鲜饭,做法比你想的要简单!
— 衍生食谱:米饭料理
① 剩饭的华丽变身
酱油炒饭
鸡肉菠萝焗饭
② 中西合璧米饭料理
意大利烩饭
中式土豆腊肠焖饭
日式饭团
6寿喜锅:咕嘟咕嘟的幸福感
— 补充知识【10】:家常高汤做法
第五章:新手做甜品,也能100%成功
没有烤箱同样能玩转甜品
1蓝莓果酱:佐面包、吐司必备抹酱
— 衍生食谱:3种超市罕见的果酱
百香果果酱
樱桃果酱
桃子果酱
2抹茶冰淇淋:完爆市售冰淇淋的制作秘方
3意式百香果奶冻:只需5种食材,打造果香甜食
来一场英式、法式下午茶
4英式司康:经典茶点的改良方案
5法式甜奶酱巧克力慕斯:把法式餐厅甜点,搬上自家餐桌
6椰子黑莓生蛋糕:看着形似蛋糕,实则胜似蛋糕
番外篇:升级高手的20个厨房秘诀
这是一本特别的食谱书
与其说这是一本食谱书,不如说是工具书。我们的初衷并非简单丢给你一些食谱让你自己揣摩,而是通过它的逻辑性、实用性、系统性,让你从新手小白一跃成为有自信和能力在厨房“指点江山”的人。
国内市场不乏食谱书,以量取胜的也有,用热门话题做切入点的也很多,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使用这些书之前的一个必要条件:有一定烹饪基础。所以,虽然市面上的食谱书籍很多,但缺少结合“应有尽有的食谱实践”与“事无巨细的下厨小事”、类似教科书的这么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入门级的家常菜,也能习得进阶的西式“大餐”。比如,番茄炒蛋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因人而异,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海鲜饭看起来烦琐,但只要掌握烹饪流程,就能做得很好吃。万变不离其宗,每道菜都有它的“美味秘诀”。本书将教你透过现象看本质,解锁每道菜的美味密码。
“食谱”和“知识”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二者各自延伸又互为指引。“食谱”
部分以30 道主要食谱为起点,每道食谱除了烹饪指南,还有对相关食材与知识的解
惑,更有剥离主要食谱而附加的衍生食谱(如从麻婆豆腐衍生到各种豆腐料理),供你发散思维、累积实战。“知识”部分有零有整,“整块”的是第一章的术语篇、厨具篇、刀法篇、调料篇和烘焙篇;“零散”的是融在每道食谱中的,独立又极其实用的知识技巧。
我们用心做的这本书,既有让你产生下厨欲望的精美图片,也有让你想跟着做
的食谱范本,还有能让你读得懂、记得住的纯“干货”经验。食谱内容从入门到进阶,既能满足你的中餐胃,又能捕获你爱吃西餐、日料与甜点的心,且适用于从一人食到“轰趴”等多个场景,在你每一个下厨的日子都能派上用场。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既然大家在新媒体上能获得那么多信息,为什么还要专门写一本书?正因为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知识太多,我们才更需要纸质书。这些分散的、不定时的信息流,在充实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同时,也在将人们的时间割成碎片。无论哪一个学科,都需要将知识落实在一个可以持续给人启发的媒介上:纸质书,能供人反复查阅、快速学习的渠道。
书的一个好处(新媒体往往不具备的)就是让相关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在手机上浏览网络信息,可能经常被“热点”带跑。其中的很多信息昙花一现不说,更重要的是你很难真的让知识“变现”。今天学一项刀法技能,明天看一个做菜视频……
由于这些知识都没有在脑中“串成串儿”,新的东西进来,很容易就被吹散。这本
书的优势,是在你想烹饪番茄时,不仅能找到关于这个食材的食谱,还能在“刀法篇”里找到它的切分方式,也能在补充知识里看到各种罐装番茄的区分。顺着看下来,也就能基本掌握这个食材了。
写给“初学者”
筹备这本书时,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也在撰写和反复检查
时发现了容易被忽略的常识。在这本书里,这些被加重的细节你都可以看得到。
之所以将这本书定位为“给初学者的书”,有点“洗尽铅华”的意思。相比华
而不实、炫技的厨房技巧,我们只会保证:书里的所有关于下厨的知识,你都学得
会,且用得上。
从进入一个领域,到成为一名大师,中间是无数次的试练和漫长的时间。哪怕只面对一个食材或是一道菜,一个人的认知也达不到真正的天花板,你习得的技巧只会与日俱增。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我其实都是初学者。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步履不停地求知和朴素而原始的热爱。
最后,我们想以自己的经验,给你3 点建议:
1.“适量”“一小撮”“少许”……只有你自己能定义
写这本书时,我们尽量规避了看似模糊的量词,给出了我们烹饪时所用的大致
计量。但是,等成为一名进阶下厨者,你就会忽略书本上盐、辣椒粉、黑胡椒的克数。
除了每款调味料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口味偏好也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菜只要多
做几次,你就会懂得如何调味。
另外,书里的1 茶匙(家里的小勺)约等于5 毫升,1 汤匙(大勺)约等于15 毫升。
2. 学会适度“放任”
每道菜都是下厨者和时间共同完成的作品。除了急火爆炒时要尽量缩短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在做咖喱、红烧肉、排骨汤的时候,给它们充裕的时间。不要总是掀开锅盖看,定好闹钟,过了十几二十分钟再来看食物的状态。食物放到锅里以后,大部分工作,就是火候和时间的了。
3. 享受食物最好吃的时刻
合乎自己的胃口、家常、新鲜制作,就是组成“好吃的食物”的元素。参与从购买食材到料理出菜的整个过程,你会和食物产生特殊而紧密的联系,会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好吃”有时是一种比较私人的体验,抛去流派和“正统”,自己爱吃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给你灵活调味的底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