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84779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郑培凯先生的散文结集,全书共分两编,以美食和文化、文艺评论为两大主题,内容涉及酒文化、茶文化、各地菜系、考古、电影、昆曲、话剧、节日等非物质文化。在文化发展中,饮食文化占着重要、且极富趣味的一环。作者认为,吃饭喝酒皆学问,都得心存“四么“——问个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场合,怎么吃。饮食文化实在是一门讲究的学问。 作者说,想要享用精致美食,就得一丝不苟做学问,研究口腹享受还不够,还得“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口品美味”,上升到跨文化领域才行。书中描写很多有关中西饮食文化,两者都是一丝不苟地研究出精致的美食,背后也隐藏着中西文化的精粹。
甲编 跨文化美食
跨文化美食
巧克力
咱家的
地狱厨房
合法海鲜
外国厨子
沙哈迪南北货
伊努娜饭店
西班牙小吃
跳舞的螃蟹
鱼生鲊
酷死酷死
摩洛哥砂锅
巴斯底亚酥饼
御膳房里的青花瓷
御花园里传膳
土耳其烹饪
牛扒与牛排
芝麻酱烧饼
枣泥饼
苏州大面
观振兴面馆
南翔小笼
太湖船菜
春笋步鱼
不可食无笋
田园风味
片儿川
楼外楼
宁波菜
宁波东钱湖
成都菜
四川人吃辣
土笋冻
厦门小吃
台湾牛肉面列传
永和豆浆
咸豆浆
醇酒不醇
食物禁忌
腊八与过年
大年初一吃饺子
乙编 游于艺
颐和园石舫
学中文
造假
恭王府花园
沙尘暴
桃红柳绿
什剎海
想起了草山
台北旧模样
艺圃三伏天
杨柳春风
夏日的风
旺角花园街
港岛行山
行山野趣
成就与成就感
白沙澳
香港电台
富春江
三苏祠
新的战栗
长崎春节
百年老店
一把椅子
戏以人传
大劈棺
马得画戏
汤显祖登场
《西施》效颦
青春版《桃花扇》
《北京人》的沉沦
目盲心不盲
《茶馆》
成都灯影戏
张飞骂孔明
付与断井颓垣
《牡丹亭》与芜湖
小青春演昆曲
听戏与唱戏
快雪时晴
王有道休妻
卢燕与慈禧
三峡好人
帕瓦罗蒂走了
《清明上河图》
文殊变观音
韩干画马
新水墨艺术
江启明的画境
低俗影片
无极
色与戒
张爱玲的《色,戒》
李安拍戏
色之必要
张爱玲的魔障
睇《色,戒》
为虎作伥
龙泉青瓷
夜半无人私语时
茶具的审美学
风雅品味
跨文化美食
某教授学贯中西,以治学谨严著称,做学问一丝不苟,对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斟酌半天,才能定案。不久前请客,先到饭店去进行实地调查,协同夫人一道,一个菜一个菜吃过来,又和经理商量,沙盘推演了一番,终于定下宴请大计。由于宾客都上了年纪,安排的是精致清淡的美食。
宴请前一天,打电话来,跟我研究喝酒配菜的认识论与方法学。他说,江南人讲究吃,一向都喝黄酒,可是他在巴黎一段时间,经高手指点,终于发现,喝白葡萄酒更配精致的中国菜。现在有些中国人赶时髦,讲究喝红酒配精致中国菜,要某某年某家酒窖的波尔多,其实不对的。好的红酒,发酵酿制后的葡萄酒味太浓,适合大块的牛羊肉,或是红烧肉,不适合细致烹调的菜式。喝一口浓郁的cabernet sauvignon或shiraz,甚至merlot,酒香刺激味蕾的同时,就掩盖了精致美食的淡雅灵动。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白葡萄酒都好,一定得是法国的sauvignon blanc,别的不灵。我说,高论高论,举双手赞成,不过有点补充,算是注脚后面再加的附注。意大利的pinot grigio也不错,淡雅爽口,还稍带一丝水果的芳香,适合江南佳肴与广东海鲜了。法国的Macon,虽是Chadonnay葡萄所酿,走的却是清淡的路子,与美国加州出产的浓郁型的Chadonnay口感不同,也适合中国的精致美食。他听了大乐,说,就这么定了,明天喝法国的sauvignon blanc。
宴请的朋友都是研究学问的,虽然不一定研究过酒,可是一听到喝酒的认识论与方法学,个个精神振奋,参与讨论,亦可见得学问之道触类旁通,一以贯之。大家都赞赏教授的意见,认为白葡萄酒适合中国精致菜式。一般人在宴会上喝的白酒,是白干烈酒,过瘾是过瘾,可实在不适合配搭美食。一杯茅台或高粱下肚,饮者呲牙咧嘴,攥眉苦脸,哪里还能享用美味?勉强配个大葱爆羊肉,再咬一口戗面馒头,就像小青年塞上耳机听摇滚乐一样,算是过尽了穷瘾,离美食的境界还远。就有人提出,洋人喝酒的方式也好,是“自由行”,比较适合美食品味,可称之曰“自由喝”,想喝就喝一口,自由自在,十分随意,正好配合自己对美味的品赏。不像中国人喝白干,自己想小啜一口,先得敬人,我敬你一尺,你敬我一丈,那就非干了这一杯不行,干了小杯还不行,还得敬一大杯才合乎人情礼貌。小杯换大杯,大杯换海碗,不醉不归,一醉方休,如何欣赏美食?
后得到共识,吃饭喝酒皆学问,都得心存“四么”:问个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场合,怎么吃。想要享用精致美食,就得一丝不苟做学问,研究口腹享受还不够,还得“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口品美味”,上升到跨文化领域才行。
地狱厨房
住纽约时,过一段时间总会到“地狱厨房”(Hell’s Kitchen)走走,因为有位写剧本的好友住在那里。好友是我刚到美国就认识的同窗,后来转到康奈尔大学研究人类学,印度尼西亚语说得极好,曾担任过联合国的翻译。他写博士论文期间,突然厌倦了学术生涯,决定以文学创作为职志,要体验生活,就来了纽约,住到鱼龙混杂的“地狱厨房”。为了深入了解人生百态,探测都市的脉搏,他开过计程车,当过地盘工,做过木匠,担任过导游,做过杂志编辑,还教过星象学,真是混迹三教九流,体验了纽约的光怪陆离。
他住在第九大道上,街对面有一栋旧楼,临街的楼梯上总是坐着一群游手好闲、不似善类的年轻人。有的穿迷彩裤,上罩一件闪光的T恤;有的套一件皮背心,露出肩膊上的骷髅刺青。毫无例外,手执一个外罩纸袋的酒瓶,大模大样,好整以暇,观望眼前的车水马龙。好像是坐在跑马场的看台上,观赏流动的街景,像一阵阵赛马奔驰而过,十分惬意。朋友说,那栋楼是个毒窟,进进出出的“品类”极为复杂,楼梯上坐着张望的人,兼有放哨与把关之职责。警察常来探访,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楼里还有秘道通向相连的屋宇。不过,也偶有触目惊心的场景。他就亲眼看到一个人跌跌撞撞,半摔半爬下楼梯,腰间插着一把利刃,鲜血汨汨染红了衣襟与裤腿。这就是“地狱厨房”的佐料,供他写进剧本。
不过,“地狱厨房”也真有厨房的一面,让我享受过不少美味佳肴。朋友隔壁就是家老字号,专售意大利食品,各种各样的火腿、腊肠、芝士、橄榄油、香醋,琳琅满目。更精彩的是每天刚出炉的意大利萨摩林那面包,上面沾满了芝麻,外脆内松,既有嚼头,又爽滑滋润。叫老板现切几片稍带辣味的维洛纳大腊肠,加一层当天制作的新鲜马苏里拉芝士,再配上油泡的干西红柿,点缀两片烤透的红海椒,滋味饱满却又隽永,使我怀想起维洛纳的古罗马剧场在夏夜演出歌剧的风光。后来附近开了爱美(Amys)面包铺,简直是家面粉创意店,你能想出的花样都有,想不出的也有。我常买的是黑橄榄燕麦面包,爱那一丝苦涩后的回甘;是带麸皮的帕玛火腿丁面包,爱那粗犷的面瓤与馥郁细致、肉香交织的口感与气息;是充满了核桃仁的荞麦小面包,渗出闪亮芳香的油光。
“地狱厨房”还有许多别具风味的小馆,我们也会对着美酒,缅怀求学期间无忧无虑的日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