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34688
《图解投融资:法律实务操作要点与难点》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知识体系完备,基本涵盖了投融资业务的各种工具形式。本书包含4篇,合计23个专题,涵盖了各类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和混合性融资工具。既对一般封闭型公司进行介绍,也对上市公司主体进行介绍。◎以图表的形式可视化投融资业务。本书包含80余个框图、140余个表格,以此来对投融资业务的历史演变、法律监管、法律实务以及财税实务等进行介绍和展示。◎以实践案例、司法判例以及示例来予以介绍和诠释。本书包含100余个实践案例、示例和司法判例,通过这些案例,特别是提炼的司法裁判规则对投融资业务的实践疑难问题进行介绍和解释。◎涵盖了投融资业务涉及的全新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资管新规及其实施细则、委托贷款新规、银行理财新规、市场化债转股新规、2018年10月的公司法修正案等。
第Ⅰ篇 权益性融资
专题1 企业融资工具概览:概念、分类与比较
一、企业融资的概念
二、企业融资工具的分类
(一)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三)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
(四)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和混合性融资
1.权益性融资
2.债务性融资
3.混合性融资
三、特殊融资工具
(一)资产证券化(ABS)
(二)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产品)
(三)基金(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四)融资租赁
(五)股票(债券)质押融资
(六)卖方融资
(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
专题2 公司股权投资法律实务
一、股权投资的概念、类型和法律结构
(一)股权投资的法律概念和类型
(二)股权投资的法律架构
二、公司发起人的法律实务
(一)公司发起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1.公司发起人的概念
2.公司发起人的法律地位:设立中公司的法律机关
(二)设立中公司的概念和法律地位:发起人之间的合伙
(三)发起人的法律责任
1.公司成立时,发起人的法律责任
【例2-1】 公司发起人为设立公司而签订合同的责任由谁承担
2.公司不成立时,发起人的法律责任
3.公司设立瑕疵与发起人责任
三、公司注册资本认缴与出资
(一)公司资本制度概述
(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
(三)公司出资的形式和安排
1.货币财产出资的安排
2.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安排
3.无形财产的出资安排
4.不得用于出资的财产
(四)公司出资的若干疑难问题
1.以非货币财产出资,未依法评估或者被高估
【例2-2】 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不以评估作价为出资义务履行的前置程序
2.以划拨土地或有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
【例2-3】 股东是否可用已设定抵押权的财产出资
3.以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房屋等财产出资
4.无权处分人以无权处分财产出资
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是否可以约定不按实际出资比例持有股权
【例2-4】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约定不按实际出资比例持有股权
6.专利使用权出资
7.股权出资
8.债权出资
(五)股东投资协议与公司章程
1.股东投资协议与公司章程的联系与区别
2.股东投资协议与公司章程的冲突法律适用
【例2-5】 股东协议本质上属于合同,其成立、生效应依法受我国《合同法》一般规则的规范和调整
【例2-6】 股东协议由全体股东签订,且主体上包括公司,其法律性质应属公司章程的具体解释
四、公司增资的法律实务
(一)公司增资的方式
(二)增资计价基准日
(三)基准日目标公司价值的确定
(四)目标公司股权比例或增资金额的确定
【例2-7】 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方增资金额及增资后股权结构如何确定?
(五)增资扩股需要注意的问题
1.拟IPO公司实际控制人不能发生变化
2.增资扩股过程中募股不足的问题
3.增资优先认购权及其法律性质
【例2-8】 其他股东对股东放弃的增资优先认购权并不具有优先购买权
【例2-9】 增资优先认购权属于形成权,适用除斥期间的规定
4.股权质押后,是否允许公司增资扩股
【例2-10】 股权质押后,公司增资扩股未损害质权人合法权利
五、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法律实务
(一)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出资的法律适用
(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审批与备案
(三)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程序
1.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辖
2.外商投资企业登记规则
(四)外商投资者的投资比例
(五)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比例
1.投资总额的概念及其意义
2.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之间的关系
【例2-11】 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时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如何确定?
专题3 上市公司再融资:配股与公开增发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概述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上市公司配股
(一)上市公司配股的概念
(二)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
1.上市公司配股的基本条件
2.上市公司配股的特别条件
【例3-1】 天齐锂业(002466,SZ)2017年度配股
(三)上市公司配股的优劣势
(四)上市公司配股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比较
三、上市公司公开增发
(一)上市公司公开增发的概念
(二)上市公司公开增发的条件
(三)上市公司公开增发的优劣势
【例3-2】 昆药集团(600422)2013年度公开增发A股
(四)上市公司公开增发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比较
专题4 上市公司再融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增)
一、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监管框架
(一)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监管历史
(二)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监管法规体系
二、非公开发行股票新规
(一)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概念
(二)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
1.认购对象及其“穿透规则”
2.认购对象人数及其穿透合并计算
3.认购对象的确定方式与程序
(三)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条件
1.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基本条件和特别条件
2.定价基准日和发行价格
【例4-1】 金冠电气(300510)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配套融资发行股份“发行期首日”的确定
3.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情形
4.发行规模的限制
5.董事会定价权限调整
6.发行间隔期
【例4-2】 非公开发行“间隔期”的确定
7.“财务性投资”的限制
(四)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限售期(“锁定期”)
(五)募集资金用途限制
1.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2.对本次募集资金的一般要求
3.本次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还贷的限制
4.上市公司原则上不得将募集资金存放于集团财务公司
(六)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流程
(七)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优劣势
【例4-3】 江南高纤(600527)非公开发行A股
三、资管计划参与定增
(一)资管计划参与定增的主体
1.信托公司参与定增
【例4-4】 信托公司参与定增
2.银行理财产品参与定增
3.私募投资基金参与定增
4.资管计划参与定增
(二)结构化产品参与定增
(三)资管产品的穿透要求
1.锁价发行资管产品的穿透要求
【例4-5】 创业板公司“网宿科技”(300017)2016年的锁价发行穿透
2.询价发行资管产品的穿透要求
(四)资管产品参与定增的要点
专题5 公司资本公积与留存收益转增
一、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一)公积金的构成及其用途
(二)资本公积金的概念及其构成
(三)资本公积金的用途
【例5-1】 溢价增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四)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的程序
(五)资本公积是否可以不按股权比例转增
【例5-2】 资本公积不按股权比例转增的实践案例
二、留存收益转增资本
(一)留存收益的构成及用途
(二)留存收益转增的限制
三、资本公积、留存收益转增的税收问题
(一)资本公积、留存收益转增的所得税政策适用概述
(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转增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
(三)资本公积、留存收益转增涉及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例5-3】 金自天正(600560)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案
专题6 国有资产权益性划转(入)
一、国有资产划转(入)概述
(一)国有资产划转(入)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二)国有资产划转(入)的主要特征
二、国有资产划转(入)的模式
(一)政府(国资委)无偿划转资产
【例6-1】 国资委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直接持股转变为间接持股
【例6-2】 国资委无偿划转国有资产:政府补助
(二)母子公司间纵向无偿划转资产
1.母公司向子公司无偿划转资产
【例6-3】 七星电子(002371)向其全资子公司华创真空无偿划转资产及股权
【例6-4】 亚太科技(002540)向全资子公司亚航科技无偿划转“资产包”
2.子公司向母公司无偿划转资产
【例6-5】 华光集团将持有的凯盛科技(600552)国有股份向其控股母公司凯盛集团无偿划转
(三)同一控制下子公司间无偿划转资产
【例6-6】 紫鑫药业(002118)全资子公司间资产无偿划转
【例6-7】 国盛集团将其持有的上海建工(600170)4.47%股份无偿划转给兄弟公司城投集团
(四)母公司将子公司股权无偿划转至其他企业
(五)隔代无偿划转资产
【例6-8】 金陵集团将其持有的金陵药业(000919)45.23%股份无偿划转给上层公司新工集团
三、企业资产划转(入)的税务问题
(一)企业资产划转(入)的税收政策概述
(二)企业资产划转(入)的所得税问题
(三)企业资产划转(入)的增值税问题
(四)企业资产划转(入)的土地增值税问题
(五)企业资产划转(入)的契税问题
(六)企业资产划转(入)的印花税问题
第Ⅱ篇 债务性融资
专题7 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及其监管
一、中国金融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和组成
(二)金融体系相关特殊注意事项
(三)金融监管机构
1.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2.中国人民银行
3.银保监会
4.证监会
(四)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1.中国金融市场体系
2.金融市场的监管
二、登记结算机构概述
三、债券市场与债券融资工具
(一)债券市场概述
1.债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
2.债券交易市场(二级市场)
(二)债券融资工具分类
1.按债券性质、发行主体信用分类
2.按发行主体分类
3.按发行主体、监管机构和交易市场分类
四、债券交易形式
(一)现券交易
(二)回购交易
1.回购交易的概念
2.回购交易:买断式回购和质押式回购
(三)同业拆借
专题8 银行间、交易所市场:企业债与公司债
一、发改委企业债
(一)企业债券的概念
(二)企业债券发行的监管机构及监管法规
(三)企业债券发行的主体
(四)企业债券发行的条件
1.企业债券发行的一般条件
2.企业债券的募投项目和募集资金用途
3.企业债券发行的财务报告要求
4.企业债券发行的担保要求
(五)企业债券承销团和其他中介机构资质要求
(六)企业债券发行指标
(七)企业债券审核方式与发行流程
1.企业债券的发行申报
2.企业债券的审核分类管理
3.企业债券的审核
(八)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1.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概念
2.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条件
【例8-1】 新三板公司华通能源(833799.OC)和嘉禾生物(833403.OC)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二、交易所公司债
(一)公司债券的概念
(二)公司债券发行的监管机构及监管法规
(三)公司债券发行的主体
1.公司债券公开发行的主体
2.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的主体
(四)公司债券发行的种类
(五)公司债券发行的方式及条件
【例8-2】 中南建设(000961)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例8-3】 中南建设(000961)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六)债权人保护机制
(七)公司债券发行审核流程
1.“大公募”的审核流程
2.“小公募”的审核流程
3.“私募”的审核程序
4.交易所公司债券优化审核程序
专题9 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一、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概念
(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监管法规体系
(三)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种类
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管理
(一)公开发行的分层分类注册发行管理
(二)非公开发行的注册发行管理
(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方式
(四)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额度
专题10 银行间市场:(超)短融、中票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一、超短期融资券(SCP)
(一)超短期融资券的概念
(二)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主体和发行条件
(三)超短期融资券的主要特点
二、短期融资券(CP)
(一)短期融资券的概念
(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主体和发行条件
(三)短期融资券的主要特点
三、中期票据(MTN)
(一)中期票据的概念
(二)中期票据的发行主体和发行条件
(三)中期票据的主要特点
【例10-1】 冠城大通(600067)发行中期票据
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SMECN)
(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概念
(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主体和发行条件
(三)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区别
【例10-2】 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专题11 银行间市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
一、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概述
(一)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定义
(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主要特点
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对象和发行条件
(一)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对象
(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条件
三、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流程
四、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与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中票的区别
(一)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与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区别
(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与中票的区别
【例11-1】 全国首单绿色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案例
专题12 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ABN)
一、资产支持票据概述
(一)资产支持票据的定义
(二)资产支持票据的发展阶段
二、资产支持票据的类型和交易结构
(一)资产证券化产品概述
(二)资产支持票据的常规类型
1.抵质押型ABN结构:“特定目的账户+应收账款质押”
2.信托型ABN结构:“真实出售+破产隔离”
3.ABN的参与方及其职责
4.抵质押型ABN和信托型ABN的比较
【例12-1】 国内首单信托型ABN案例:远东租赁2016年度第一期信托资产支持票据
(三)循环购买型ABN结构
1.循环购买型ABN的概念及其意义
2.循环购买结构的特别风险及其控制
3.循环购买结构设置要点
4.循环购买结构ABN的实践案例
【例12-2】 国内首单循环购买型ABN案例: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信托资产支持票据
(四)双SPV型ABN结构
1.双SPV型ABN结构概述
2.双SPV型ABN结构在我国的实践
【例12-3】 国内首单双SPV结构循环购买型ABN案例: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
三、资产支持票据的发行程序
专题13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法律实务
一、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概念与监管
(一)并购与商业银行并购贷款
(二)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监管的历史沿革
二、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法律实务问题
(一)并购贷款的条件
1.并购方的主体资格
【例13-1】 在并购重组业务中,并购贷款的申请主体可以是SPV公司吗?
2.并购方式
3.并购目标公司
4.并购方的经营要求和并购动机要求
5.并购交易的合规性
6.并购贷款的担保
(二)并购贷款的形式
1.过桥贷款(Bridge Loan)
【例13-2】 并购贷款:58同城并购赶集网中的过桥贷款
2.定期贷款
【例13-3】 并购贷款:新华联收购新华联建设工程公司股权中的定期贷款
3.银团贷款
【例13-4】 并购贷款:浙报传媒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100%股权的银团贷款
4.有担保和无担保贷款
5.债务重组式贷款
(三)并购贷款的监管要求
1.并购贷款资本充足率、集中度和杠杆率
2.贷款期限要求
三、并购贷款涉及的特殊问题
(一)并购贷款的税务问题
1.并购贷款的所得税问题
2.并购贷款的增值税问题
(二)MBO是否可以申请并购贷款
(三)借壳上市是否可以申请并购贷款
四、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合同核心条款
(一)贷款的用途
(二)贷款金额
(三)贷款期限
(四)贷款利息
【例13-5】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合同常见“贷款利息”条款
(五)自筹资金条款
(六)提款前提条件条款
【例13-6】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合同“提款前提”条款
(七)还款方式
(八)提前还款条款
(九)合同生效先决条件条款
(十)陈述与保证条款
(十一)违约责任条款
(十二)担保条款
专题14 “明股实债”:认定、模式与司法实践
一、“明股实债”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一)“明股实债”的定义
(二)判断“明股实债”的关键因素
(三)采用“明股实债”模式的动机
二、“明股实债”的常见模式与司法实践
(一)“增资/转股”模式
1.“增资/转股”模式概述
2.“增资/转股”模式的司法实践
【例14-1】 北京时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上诉案:转股型“明股实债”效力的认定
【例14-2】 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州港城置业有限公司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转股型“明股实债”的认定
【例14-3】 陈惠芬、佛山市南海区吉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债权人撤销权纠纷案:“明股实债”下的抵押权
(二)“对赌/估值调整”模式
1.“对赌/估值调整”模式概述
2.“对赌/估值调整”模式的司法实践
【例14-4】 海富投资案:“对赌协议第一案”
(三)“有限合伙基金”模式
1.“有限合伙基金”模式概述
2.资管新规对“有限合伙基金”模式的影响
(四)“抽屉协议”模式
(五)假性“债转股”模式
三、“明股实债”的财税问题
(一)“明股实债”的会计处理
1.“明股实债”的初始确认与计量
2.“明股实债”的列报
(二)“明股实债”的税务处理
1.“明股实债”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2.“明股实债”的增值税处理
3.“明股实债”的印花税处理
第Ⅲ篇 混合性融资
专题15 交易所市场:优先股
一、优先股的概念、特征与监管
(一)优先股的监管法规
(二)优先股的概念
(三)优先股的主要法律特征
(四)优先股的类型
二、优先股的发行主体、发行条件和要求
(一)优先股的发行方式和发行主体
(二)优先股的发行条件和要求
1.公开发行优先股的条件和要求
2.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条件和要求
三、优先股发行的重点关注事项
(一)优先股的面值、股息率及定价
(二)优先股的分红和转股
1.优先股的分红
2.优先股的转股
3.商业银行非公开发行非强制分红、非累积优先股的逻辑
【例15-1】 平安银行(000001)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利润分配条款和转股条款
(三)优先股的回售/赎回
【例15-2】 平安银行(000001)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回购条款
(四)优先股的上市交易、转让及登记结算
(五)优先股股东的表决权、表决权恢复
(六)优先股发行核准和备案制度
1.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的“储架发行”制度
2.新三板发行优先股的核准/备案制度
四、优先股的信息披露规则
(一)优先股信息披露规则概述
(二)发行优先股的重要披露信息
【例15-3】 中国电建(601669)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募集配套资金
专题16 交易所市场:可转(分离)债与可交换债
一、可转(分离)债、可交换债的概念、结构与监管
(一)可转(分离)债、可交换债的概念
(二)可转(分离)债、可交换债的交易结构
1.可转债的交易结构
2.可分离债的交易结构
3.可交换债的交易结构
(三)可转(分离)债、可交换债的监管
1.可转(分离)债的监管沿革
2.可交换债的监管沿革
3.可转(分离)债、可交换债的监管法规
二、可转债的发行条件和要素
(一)可转债的发行条件
(二)可转债的发行要素
1.发行期限、票面利率、兑付方式
2.可转债的转股条款与向下修正条款
【例16-1】 ST辉丰(002496)2016年可转债转股条款和修正条款
3.可转债的赎回/回售条款
【例16-2】 ST辉丰(002496)2016年可转债赎回/回售条款
(三)可转债的投资方式
【例16-3】 吉视传媒(601929)2018年可转债发行方式
【例16-4】 光大银行(601818)2017年可转债
(四)国有金融企业发行可转债的规定
(五)定向可转债试点
【例16-5】 赛腾股份(603283)发行定向可转债用于发行购买资产
三、可分离债的发行条件和要素
(一)可分离债的发行条件
(二)可分离债的发行要素
【例16-6】 四川长虹股份(600839)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四、可交换债的发行条件和要素
(一)可交换债的发行条件
(二)可交换债的发行要素
【例16-7】 天士力集团2015年可交换债赎回/回售条款
专题17 交易所市场:私募CB和私募EB
一、公司债的分类概述
(一)公司债按发行方式和认购对象分类
(二)公司债按发行人分类
二、私募CB和私募EB的监管
(一)私募CB的监管沿革和法规
(二)私募EB的监管沿革和法规
三、私募可转债(私募CB)
(一)私募CB的发行人
(二)私募CB的发行条件
(三)发行私募CB的其他要求
(四)“新三板”双创私募CB的实践
【例17-1】 旭杰科技(836149)非公开发行可转债
四、私募可交换债(私募EB)
(一)私募EB的发行人
(二)私募EB的发行条件
(三)私募EB的发行条款
1.私募EB的换股条款
2.私募EB的换股价格下修条款
【例17-2】 “15东集01”(117008)、“15东集EB”(117029)自动下修条款
3.私募EB的赎回/回售条款
【例17-3】 武汉福星生物私募可交换债赎回条款
【例17-4】 九洲集团私募可交换债回售条款
(四)私募EB的实践应用与监管
1.“私募EB+三年期定增”套利模式
【例17-5】 东旭光电(000413.SZ)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定增+可交换债”模式
2.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工具
3.并购融资工具
【例17-6】 首旅酒店(600258)收购如家酒店集团:发行私募EB募集部分并购资金
专题18 银行间、交易所市场:永续债
一、永续债的概念、特征及其监管
(一)永续债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1.永续债的概念
2.永续债的主要特征
(二)永续债与普通债券、优先股等的比较
(三)永续债的发展演变与监管
1.永续债的发展演变
2.永续债的监管
二、永续债的常见类型与发行要求
(一)可续期企业债的发行要求
(二)永续中票(长期含权中期票据)的发行要求
(三)可续期公司债券的上市或转让要求
(四)私募永续债的合规要求
三、永续债的条款设置
(一)期限与续期选择权、赎回条款
【例18-1】 永续债:期限、续期选择权和赎回条款
(二)票面利息率、延迟支付与重置条款
【例18-2】 永续债“16浙交Y1”:债券利率、延迟支付利息权及其限制
(三)清偿顺序条款
【例18-3】 永续债:清偿顺序条款
(四)加速清偿及措施条款
【例18-4】 永续债:加速清偿及措施条款
(五)增信(担保)条款
1.流动性支持/差额补足条款
2.利息偿付保证金条款
【例18-5】 永续债:流动性支持/差额补偿、利息偿付保证金条款
(六)违约/交叉违约条款
1.违约事件及违约责任条款
【例18-6】 永续债:违约责任条款
2.交叉违约责任条款
【例18-7】 永续债“17曲文投MTN001”:交叉违约条款
四、永续债的变种:类永续债
(一)类永续债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类永续债的交易结构
【例18-8】 民生银行和恒大地产类永续债案例
(三)类永续债实践模式在资管新规、委贷新规下的反思
专题19 混合金融工具的财税处理
一、混合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一)规范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法规
(二)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基础
1.金融工具
2.金融资产
【例19-1】 可转债会计属性的界定
【例19-2】 优先股:以可变数量的股票偿付固定价值的义务
3.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三)混合型金融工具的会计分类
1.混合型金融工具的会计分类原则
2.优先股的会计分类
【例19-3】 优先股会计属性的认定:2014年浦发银行非公开发行优先股
3.可转债的初始会计确认
4.永续债的会计分类
【例19-4】 永续债会计属性的认定
二、混合金融工具的税务处理
(一)优先股的税务处理
(二)可转债/可分离债的税务处理
(三)永续债的税务处理
第Ⅳ篇 其他融资业务
专题20 融资融券业务与司法实践
一、融资融券业务适用法律法规
(一)融资融券业务法律规制的发展阶段
1.试点前法律法规及制度规章
2.融资融券业务试运行
3.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常规
4.融资融券业务更趋市场化
(二)融资融券业务现行有效的主要法律规定
二、融资融券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一)融资融券的概念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主要特点
【例20-1】 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
三、融资融券的业务模式
(一)集中授信模式
(二)分散授信模式
四、融资融券业务的规制
(一)融资融券的业务许可
(二)融资融券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三)融资融券账户的开立
(四)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
(五)融资融券的保证金制度
1.保证金及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
【例20-2】 融资融券保证金计算
2.保证金可用余额
3.保证金比例
4.担保物与维持担保比例
【例20-3】 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与盈亏计算
(六)合约期限和展期管理
(七)融资融券的风险控制
(八)融资融券与股票质押式融资的区别
五、融资融券业务的司法实践
(一)融资融券合同效力的争诉
(二)“强制平仓”的争诉
专题21 融资租赁业务与司法实践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二、融资租赁的法规体系与监管
(一)融资租赁的法规体系
(二)融资租赁的监管
三、融资租赁的模式
(一)融资租赁的模式概述
(二)直租赁模式
(三)售后回租模式
(四)其他融资租赁模式
四、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及其效力
(一)权利义务标准
1.融资租赁出租人的主体资格
【例21-1】 融资租赁主管部门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应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融资租赁权属状况登记的规定,系管理性规定,不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效力
2.融资租赁相关合同的签订及其实际履行
【例21-2】 因租赁物所有权未发生实际转移,缺少融物属性而不能认定为融资租赁
【例21-3】 因缺少租赁物买卖而不能认定为融资租赁
【例21-4】 合同中缺少融资与融物要素而不能认定为融资租赁
(二)合同因素标准
1.融资租赁合同的租赁物
【例21-5】 融资租赁物必须客观存在且为“特定物”
【例21-6】 融资租赁物必须是明确具体、可独立处分(转让)
【例21-7】 标的物在租期届满后依其性质无法返还的,不是适格租赁物
【例21-8】 融资租赁法律关系设立前,动产租赁物已设立抵押的,并不影响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有效性
2.融资租赁合同的租金构成:“低值高卖”和“高值低卖”
【例21-9】 “高值低卖”通常不影响融资租赁合同效力
五、融资租赁的其他法律问题
(一)给付租金请求权和合同解除权的选择权
【例21-10】 请求支付全部未付租金与请求解除合同、取回租赁物应择一行使
(二)融资租赁业务中的自我抵押问题
【例21-11】 出租人授权承租人抵押租赁物给自己,保证人不得据此主张应优先实现抵押权
(三)当名为融资租赁合同实为借贷合同时,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
(四)不动产是否可以用于融资租赁
1.不动产是否为合格标的物的法规、规章层面分析
2.不动产是否为合格标的物的司法实践
3.不动产租赁动产化的司法实践
【例21-12】 添附、建设在不动产之上的设备不能作为租赁物,与融资租赁的本质不符
(五)知识产权是否可以用于融资租赁
1.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国内实践
2.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司法实践
【例21-13】 动产和交通工具附带的软件、技术等无形资产可以作为融资租赁物
专题22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与司法实践
一、应收账款质押的法规监管
(一)应收账款质押的法规监管演变
(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相关规定
二、应收账款及其质押的定义与模式
(一)应收账款质押的定义
(二)应收账款质押的模式
(三)应收账款的定义
三、应收账款质押标的范围的界定
(一)“未来的金钱债权”的理解
(二)除外情形: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
(三)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收费权是否可以出质
(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收益权是否可以出质
(五)特许经营权是否可以出质
(六)合同约定不得让与的债权是否可以出质
(七)其他可以出质的类应收账款
1.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是否可以出质
2.出口退税是否可以出质
3.股东权益是否可以出质
四、应收账款质押之质权的实现
(一)通知对质权之影响
1.通知对质权设立之影响
【例22-1】 应收账款质权自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并在信贷征信机构办理登记时设立生效
2.通知对次债务人之影响
【例22-2】 应收账款质权的公示效力对抗出质人的债务人应具备一定条件
3.公示系统登记是否可视为通知
4.通知的时间、内容与方式
【例22-3】 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于何时、以何种方式发出该通知,只要能够表明次债务人知晓出质的事实,即可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通知
(二)清偿期对质权实现之影响
1.主债权与次债权均届清偿期
2.主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次债权未届清偿期
3.主债权未届清偿期而次债权已届清偿期
(三)附担保权益的应收账款对质权实现之影响
专题23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与司法实践
一、保理的定义及其基本功能
二、保理业务的分类
三、银行保理、商业保理与应收账款质押的区别
四、应收账款保理的监管
(一)银行保理的监管演变
(二)商业保理的监管演变
五、应收账款保理的模式
(一)正向保理和反向保理模式
1.正向保理模式
2.反向保理模式
(二)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模式
(三)直接保理和间接保理模式
(四)明保理和暗保理模式
六、应收账款保理的核心法律问题及其司法实践
(一)保理法律关系成立的要件
(二)保理业务中的“合格应收账款”
【例23-1】 不具有可期待利益的未来应收账款不具有可转让性,不能进行商业保理融资
(三)保理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
(四)有追诉权保理纠纷中,能否同时主张求偿权和追索权的问题
【例23-2】 在有追索权保理争议案件中,同时主张求索权和追偿权的诉讼管辖的确定
【例23-3】 在有追索权保理争议案件中,保理商可以同时主张求偿权和追索权
(五)应收账款虚假或存在瑕疵对保理合同效力的影响
【例23-4】 虚假意思表示的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六)基础交易虚假或存在瑕疵,保证人是否应承担责任
(七)应收账款转让通知的法律效力与形式
(八)债权转让后,“间接回款”对保理人的影响
【例23-5】 经保理商同意,次债务人向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次债务人无过错,不构成违约行为
(九)应收账款保理与应收账款质押的冲突适用
(十)应收账款重复转让的优先权冲突法律问题
(十一)基础合同中债权禁止转让约定的效力
七、票据保理相关法律问题
(一)票据保理产生的原因
(二)票据保理的模式及其合法性分析
1. “先保理,后票据”模式
【例23-6】 保理商可基于保理业务关系,背书受让商业承兑汇票
2.“先票据,后保理”模式
3.“票据”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投融资业务通常会涉及法律、财务、税务、金融、外汇等知识领域,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法律实务之一,其对一名律师知识体系的储备和要求亦是最为复合的。同时,投融资业务的法律规制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亦是如此之快,总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因而不断概括和总结亦属必然。从2014年开始,笔者一直在做这样一项工作——将投融资业务整合在一个知识框架体系之下,并尽量用图表这样的可视化方式来予以展示,本书就是这一努力的工作成果。本书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知识体系完备,基本涵盖了投融资业务的各种工具形式。本书包含4篇,合计23个专题,涵盖了各类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和混合性融资工具。既对一般封闭型公司进行介绍,也对上市公司主体进行介绍。
以图表的形式可视化投融资业务。本书包含80余个框图、140余个表格,以此来对投融资业务的历史演变、法律监管、法律实务以及财税实务等进行介绍和展示。
以实践案例、司法判例以及示例来予以介绍和诠释。本书包含100余个实践案例、示例和司法判例,通过这些案例,特别是提炼的司法裁判规则对投融资业务的实践疑难问题进行介绍和解释。
涵盖了投融资业务涉及的最新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资管新规及其实施细则、委托贷款新规、银行理财新规、市场化债转股新规、2018年10月的公司法修正案等。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现将本书的主要框架结构简介如下:
第Ⅰ篇:本篇对公司权益性融资进行介绍。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权益性融资可以划分成不同类别。按照权益性投资是否是初始投资,可以分为新设投资和后续增资;按照融资人是否属于上市公众公司,可以分为非上市公司融资和上市公司融资;按照融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按照是否以股权作为支付对价,可以分为股权性质权益性融资和非股权性质权益性融资。
第Ⅱ篇:本篇按照交易市场进行分类,对常见的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进行介绍。关于债务性融资,我国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监管实行分业监管机制。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由国务院和财政部监管;公司债、可转(分离)债、可交换债、资产支持证券等由证监会监管;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和棚改项目收益债等由发改委监管;诸如超短期、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永续中票、资产支持证券、项目收益票据等由央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监管;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二级资本债、信贷资产证券化、同业存单和政府机构支持债券由央行/银保监会监管。由此,我国的债券交易的主要市场是指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并由不同的托管机构进行托管、登记结算。部分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均有交易。
第Ⅲ篇:本篇对混合性融资工具进行介绍。按照发行的方式,可以分为公开发行(公募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私募发行);按照交易市场分类,可以分为在交易所发行的优先股、可转(分离)债、可交换债、私募CB、私募EB和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可同时发行的永续债务工具。本篇按照这两个分类来对其进行介绍。此外,鉴于混合性融资工具的复杂性,本篇还对其财税处理以及法律性质进行了介绍。
第Ⅳ篇:最后一篇介绍的是公司其他融资业务,这些业务是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业务,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应收账款质押和保理业务等。
应该讲,本书是笔者基于对最新公司法规、合同法规、司法解释、司法判例、相关规范性文件以及监管指导意见的研究、理解以及投融资业务的实践、总结和探索,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读者在实务工作中一定要以法律法规为准,避免理解和执行出现偏差和错误。笔者也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律师或法律顾问、企业管理人员、财税专业人士不吝赐教,对本书内容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
雷 霆
2019年3月于成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