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816340
他们是世界上会经商的民族之一,被誉为“世界商人”;
他们有着灵活多变的思考方式和独特的经营技巧;
他们人口很少,却打造出一个个令世人瞠目的“商业帝国”;
他们是犹太人,他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跟随本书,带你探索犹太人成功的秘密。
本书从勤奋努力、遵纪守法、真诚待人、低调踏实、坚持不懈、灵活变通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犹太人是凭什么从0到1打造商业帝国的,分析了犹太人能在商业上达到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原因。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经商致富、做人做事方面有所领悟。
章
凭勤奋努力赚钱 ………………………………… 1
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 / 3
精打细算,挣每一分钱 / 7
积累智慧可以“拾”到财富 / 11
思维灵活赚大钱 / 13
勤俭是美德 / 18
提倡冒险,不提倡靠运气 / 23
该赚钱时赚钱,该花钱时花钱 / 28
第二章
凭合法手段挣钱 ……………………………… 31
经商合法赚“干净钱” / 33
生意就是生意,按照规矩办事 / 39
谈判时要知己知彼 / 44
签订契约就要承担责任 / 50
契约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天平 / 55
做生意相互信任重要 / 61
诚信经商,童叟无欺 / 65
第三章 凭诚心诚意经商 ……………………………… 69
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 71
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75
坚定信念,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 77
付出才能淘得真金 / 83
耐心有时比力量、激情更重要 / 88
灵活变通是经商的法则之一 / 94
有利必争,有险敢冒 / 99
不为欲望所驱,不做违法之事 / 105
第四章 凭低调做人和踏实做事……………………… 111
未学经商,先懂做人 / 113
向优秀的人学习 / 116
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119
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废 / 125
挖掘自己的经商潜质 / 129
百折不挠,不为困难所阻 / 133
天上不会掉馅饼,弯下腰才能拾得财富 / 136
第五章 凭滴水穿石精神 ……………………………… 139
从小生意做起 / 141
从敢冒险起家 / 146
从维系老客户到发展新客户
/ 151
从尝试众多事情开始 / 155
从找“卖点”到挣大钱 / 160
从瞄准商机到巧发大财 / 164
第六章 凭精明的大脑和真诚的服务………………… 173
不放过多赚1美元的机会 / 175
妙用信息,增值无限 / 179
“78∶22”经商法则 / 186
经营好“人脉”,财源滚滚来 / 192
“会说话”对经商很重要 / 197
做生意要因人而异 / 201
生意场上应多做“人情投资” / 204
用真诚的服务赢得长久的客户 / 207
精打细算,挣每一分钱有人说:金钱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通往富裕幸福的大门,也能打开通往贿赂犯罪之路的大门。也有人说:金钱是一面魔镜,它能照出人性的贪婪。那么,金钱对人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犹太人爱钱,这从他们大多数人对职业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来。犹太人大都鼓励自己的下一代从事医生、律师、金融家、商人等职业,因为这些职业的薪水高。同时,在犹太人看来,金钱就是金钱,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所以,他们关心的是金钱,而非金钱的性质。犹太人善于精打细算是举世闻名的,他们认为,精明就是一种赚钱的谋略,是天经地义的。犹太商人习惯每天算账,他们认为,“精打算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赤字”。犹太人在赚钱的时候,不会觉得金钱低贱或是高贵,也不会因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太理想而感到自卑。犹太人丝毫不认为打工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他们认为只要赚到钱,就是好商人。钱在谁的口袋里都一样是钱,而不会因为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就不是钱了。金钱是一个人生存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犹太人认为赚钱才是人生和事业的根本。钻石大王亨利·彼得森是一位精明的犹太商人,但他16岁时还是一家珠宝店的学徒工。他的老板犹太人卡辛,手艺超群,人尽皆知,只是有些目中无人、言语刻薄。彼得森上班5个月后,就因勤快、不怕吃苦赢得了卡辛的赞赏。他的工资从每周3美元增加到7美元,后增至14美元。但终一个意外的原因使师徒俩绝交,彼得森结束了他的学徒生涯。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彼得森没有自立门户的本钱,又找不到工作,后来他的朋友詹姆设法说服自己的合伙人,让彼得森在他们的小工作室里放上一张工作台,每月向他们交10美元的租金,彼得森自己做珠宝生意。可是彼得森开始时仍无法交足租金。后来他揽到了一笔生意,一个贵妇人有一枚2克拉的钻石戒指出现了松动,需要箍紧。彼得森去取戒指时,贵妇人问他是从谁那儿学的手艺,彼得森回答说“卡辛”。就这样,贵妇人放心地将戒指交给了彼得森。从此,彼得森开始借助卡辛的名字招揽生意,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詹姆的合伙人见彼得森的生意很红火,决意赶走彼得森。彼得森只好四处找房子,后发现一个卖表的人因房租太高寻找合伙人,于是他就租了下来。1935年,彼得森成为犹太首饰商梅辛格的特约供货商,为其在纽约的销售网长期提供货品,这主要是因为彼得森曾师从卡辛。他的手艺在当时是流的,因而名声大噪,当时他每星期至少可赚50美元。不久,詹姆与合伙人分手了,彼得森便让詹姆与他一起干,他们共同办起了小厂,换了厂房,还雇了两位雕刻工匠。彼得森在对市场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后,和詹姆商议决定专门生产订婚和结婚戒指,并成立了“特色戒指公司”。珠宝订制这一行存在很大竞争,彼得森便在戒指的图案表现手法上下功夫,将宝石雕刻成两颗心相拥状,表现一对恋人的相爱情节,象征爱情的纯洁与永恒,然后用白金铸成两朵花将宝石托起,在两个白金花蕊中各有一个小婴儿,如天使般的男婴和女婴,手指上系着一根拴在宝石上的银丝线,这银丝线是由多根银线合扭在一起的,旨在向新郎新娘祝福,表达出恩爱缠绵的情感。他的创意还表现在,顾客可根据他们的生日、订婚日期、婚龄长短、个人隐私等来决定购买有多少根银丝线的戒指。这一创意在设计上可谓别具一格。彼得森的生意从首饰加工转变到首饰销售,他打开了财富之门。1948年,彼得森发明了镶戒指的“内锁法”。用这种方法制作首饰,能使宝石的近90%露在外面,而当时其他制作法会让成品首饰上的宝石比原来的宝石小1/3。他的这项技术很快获得了专利,珠宝商争相抢购他的专利技术,这样他又赚了很大一笔钱。1955年,彼得森再次发明了“联钻镶嵌法”。采用这种方法加工首饰时,可以将两块宝石合在一起,使得1克拉的钻石看似2克拉一般大小。慢慢地,彼得森的事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资本越来越雄厚,人员不断增加,他的财富也有了新的突破。精于经商,是成就事业的起点。犹太商人对于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他们的商业头脑也是为世人所公认的。一位犹太商人在导游的陪伴下参观一家日本公司,这家公司专门生产精密收音机。商人到达这家公司后看到一位女工正在紧张地工作,问道:“你每小时能挣多少工资?”“月薪25万日元,先生。”女工回答道,然后马上又工作起来。导游花了5分钟才计算出她每小时的工钱,可犹太商人却在女工答完话后已经知道她每小时的薪水是25美分。当导游告诉商人答案时,商人已经从生产一台收音机的原材料费用和女工人数计算出每台收音机所能赚取的利润了。犹太商人十分精于数字和心算,他们能通过对方提供的各种数据推算出成本和利润。这就是那些活跃于金融业的犹太商业巨子能够瞄准时机,敢于冒险,并终赚取亿万资产的原因所在。
积累智慧可以“拾”到财富很多人认为犹太人只会赚钱,认为他们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其实,在犹太人眼中,金钱并不是重要的,任何有价的东西都能得而失去,只有智慧才是人无价的财宝。所以,崇尚智慧的犹太商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常常以智取胜,因此有“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的说法。《塔木德》中说:“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是不够的。”精明的犹太人发现,在很多时候,尽管你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能力,并且也愿意付出的努力,却未必能够找到用武之地。因此,许多人有怀才不遇之感。犹太人在勤奋之外更推崇智慧,他们认为,知识固然重要,但它是用来成就智慧的。智慧是人一生中永远相伴相随的财富,智慧会永远帮助人、庇护人;而知识不同,它可能给人带来好运,给人带来财富,但它不会永远使人受益,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陈旧。智慧才是真正的财富,有了智慧就容易赚取金钱。犹太人相信,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勤奋;虽然勤奋也曾经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一位下属在喝醉后曾经这样自嘲地对他的犹太老板说:“讲到勤奋,你不如我;但论成功,我根本不敢和你比!这是为什么呢?”老板听了,一脸愕然,然后说道:“为什么你会以为我应该比你更勤奋呢?为什么我非要比你勤奋才能赚到钱呢?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钱完全是靠勤奋赚来的。尽管我也很勤奋,但勤奋,并不是发财的决定性条件,发财更要靠智慧!”下属诧异地问道:“发财靠智慧?”犹太老板说:“是的,因为大家都很勤奋,所以更要比智慧。我的长处是让别人有机会勤奋地工作,而不是我要比他们更勤奋!我的努力方向是更有智慧,而不是更加勤奋。”人类智慧的进步,让我们在既能过得舒适,又能享受富足的同时,不再依靠繁重的劳动,这要归功于建立在智慧基础上的技术和效率,得以让我们付出越来越少的劳动,却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我们并不比自己的祖先勤劳多少,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却是他们远远不能比的。所以说,勤劳并不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犹太人认为,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只有付诸实践并产生了效益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这样的智慧才是重要的。
思维灵活赚大钱有这样一个犹太人租房子的故事:有一个犹太家庭决定从乡下搬进城里去住,于是开始四处找房子。全家3口人,夫妻两个和一个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找到一间公寓。他们发现房子出乎意料地好。于是,他们前去敲门询问。房东出来后,对这3位客人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一番。丈夫鼓起勇气问道:“这房子出租吗?”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租给有孩子的住户。”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了。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他想:难道真的就没办法了吗?他走过去敲了敲房东的大门。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远,回头看见房门再次开了。房东走出来后,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听了之后,大笑起来,终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依照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考虑问题,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有些事情是不可改变的。但在犹太人看来,一切都可以改变,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20世纪20年代,美国糖果商罗宾拥有一家小糖果厂和几家小店,刚开始时糖果的销售状况不太理想。在众多大厂的挤压下,罗宾虽然使出浑身解数,但都收效甚微。眼看销量越来越少,罗宾整天都在想:怎样让小孩子都来买他的“香甜牌”糖果呢?一天,他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游戏,那是个关于“幸运糖”的游戏,突然一个灵感闪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欣喜若狂。他思考了许久,制订了一套详细计划。当时,美国的许多糖果是以1分钱卖给小孩子的。罗宾就在许多糖果里包上1分钱的钱币作为“幸运品”,并在报纸、电台打出口号:“打开,它就是你的!”这一招很有效,孩子们都争着来买。罗宾也把“香甜”这个牌子改成了“幸运”。销售量上去后,罗宾除了大量投入生产外,还不惜血本招来许多经销商,另外再大做广告,将“幸运糖”描绘成一种可以获得幸运机会的新鲜事物,并以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为标志,加深人们对这个糖果品牌的印象。罗宾的糖果畅销全国,销量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上升。其他糖果商在此启发下,也纷纷效仿。此后,罗宾又想到了新点子,买到“幸运糖”的人不仅可免费拿到糖果,还会被多奖励几颗糖。后来罗宾在糖果中还放上其他物品,如玩具、连环画、手枪玩具等。如此,罗宾的糖果销量始终处于同行前列,很快他就拥有了800多万美元的资产。罗宾独辟蹊径,明确了自己的经营方向—让小孩子都来买自己的糖果,终打开了销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宾不断调整自己的宣传思路,终他的糖果闻名全国。一位法国留学生,由于父亲失业,家里已经拿不出钱来供他完成剩下的一年半的学业。这位留学生失去了经济支持,只好从独居公寓搬到七八个人合租的宿舍,并决定像他的室友一样,打工挣钱完成学业。他四处翻阅报纸,希望能从上面看到招聘信息。有一天,一则登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广告吸引了他:“豪华别墅,只售1法郎。”室友们听他念出这则广告后,都嗤之以鼻,甚至觉得有些可笑。有的说:“今天不是愚人节吧!”有的说:“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有人半带嘲弄地问他:“你该不是想去试一试吧?”还有人提醒他道:“千万别上当,这是个陷阱,我看,骗子总有不可告人的图谋!”这名留学生虽然也是半信半疑,但他还是按照报纸上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了那个登广告的人。登广告的是一名衣着华贵的犹太妇女。问清楚留学生的来意后,她指着房子说:“喏,就是这里。”留学生不禁大吃一惊:这里是巴黎近郊著名的别墅区,富人云集,可谓寸土寸金;再看自己身处的这幢房子,设计精妙,装潢富丽堂皇,如果按市价计算,价格应该是天文数字,他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太太,我能看看房子的有关手续吗?您知道……”留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搜肠刮肚想为自己找个理由去相信,但还是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犹太贵妇微微一怔,拨了一个电话,仿佛是叫什么人来,然后自己转身上楼,一会儿下来交给了留学生一个文件袋。留学生瞪大了眼睛,辨别着房契的真伪,研读着文书中那些拗口的条文句子。正在这时,一位戴着眼镜、夹着公文包的男士走了进来,他跟妇人嘟囔了两句后,走到留学生面前说:“先生,您好。我是律师,如果您没有什么异议,我可以为您办理买卖房屋的手续了吗?”“你是说1法郎……这幢房子……”留学生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了。“是的,先生,如果可能的话,请您交现款。”律师一本正经地回答。3天之后,留学生带着他向法院求证后确认无疑的文件,到豪华别墅去办理移交手续。当他接过别墅钥匙的时候,仍难以相信他已是这所房子的主人。他鼓起勇气问道:“太太,您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犹太贵妇叹了一口气说:“唉,实话跟你说吧,这是我丈夫的遗产。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我,但只有这幢别墅,他在遗嘱里说卖了以后把所有的钱交给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女人。前两天见到那个女人后我才知道,我丈夫瞒着我和她偷偷幽会了12年……所以我才做出这个决定—我遵守我丈夫的遗嘱,但我也不能让她轻易拿到钱。”犹太贵妇按照遗嘱履行了义务,但却没有让丈夫的情人得到任何好处。她将别墅贱卖,只给丈夫的情人留下了1法郎。大多数犹太人不会“死钻牛角尖”,他们灵活的思维为他们赚取了不小的财富。独特的思维方式成就了很多犹太人的财富传奇,所以,当一个问题从正面难以解决时,不妨换个角度重新考虑。
勤俭是美德《塔木德》告诫犹太人:“人要俭约有道,不做无用的支出。”在犹太人的眼里,节俭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美德。看护好每一分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是犹太商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塔木德》中说:“当用则用,当省则省。”“花1块钱,就要发挥1块钱百分之百的功效。”有一个犹太人,在日本的赤坂做钻石生意。他节省是出了名的。这个犹太人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会把饭费控制在公司(说是公司,其实是他和朋友两人开的小店)经费允许的范围内,顶多是去日本料理店就餐。他自己也会去赤坂的夜总会,但从不待在消费昂贵的区域。他一般是在二楼前台旁的椅子上坐着,安静地观看楼下的节目。他从不把自己的生活费和公司的经费混在一起,他的生活费也从不用公司的经费结算。当然,他也从不拖欠为他工作的日本员工的薪水。他绝不“染指”超出自己能力控制范围的博彩和投机活动,他只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意规模。这就是他的行为方式。《塔木德》中说:“吝啬有时和节俭一样,是一种优秀的品德。”犹太人认为,在经营中,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生意人该大方的时候要大方,该节省的时候要节省。《塔木德》中说:“对于商人而言,更要讲究节省开支,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把生意做大做强。”著名的犹太船商,银行家出身的斯图亚特曾经有一句名言,“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斯图亚特努力提高旧船的操作等级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尽量降低燃油和人员开支的费用。他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浪费公司的一分钱,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钱财意识”。因此,水手们称他是一个“十分讨厌且吝啬的人”。直到斯图亚特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的这种节约的习惯仍然保留着。一位在他身边工作多年的高级职员曾说:“在我为他服务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他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信纸,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条‘指示’。”一张只用了1/5的白纸,不应把其余部分浪费掉,这就是斯图亚特“能省则省”的原则。可见,无论生意做多大,要想得到更多的利润,节约每一分钱、降到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犹太商人是精打细算的人,他们节俭的目的就是要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他们的经商哲学是“要把一块钱当成两块钱来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块钱,并不只是损失了一块钱,而是相当于花了两块钱”。犹太人亚凯德问一位卖蛋人:“假使你每天早上收进10个蛋放到蛋篮里,每天晚上你从蛋篮中取出9个蛋,其结果如何呢?”“时间久了,蛋篮就满了!”“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每天放进的蛋数比取出的蛋数多一个啊!”这位卖蛋人说的是当我们把10块钱收进钱袋里,但只花费9块钱,这表示我们的钱包已经开始鼓起来,当感觉到钱包的重量增加时,我们就是挣钱了。犹太人认为,节俭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生意场上要奉行的一个原则。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466亿美元的净资产,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盖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只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名牌,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看来,比尔·盖茨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不同。那么,在生活中,他是怎样对待金钱的呢?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就会对盖茨有所了解。在美琳达刚踏入微软的时候,她就被告知,比尔·盖茨是个非常特别的人。确实,比尔·盖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盖茨对金钱真实的看法。他经常告诉那些向他求教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金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比尔·盖茨非常讨厌那些喜欢用钱摆阔的人。他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在生活中,比尔·盖茨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开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了。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盖茨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比尔·盖茨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他认为那是超值收费。他们终将车停在了很远的地方。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一直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则会苦咸难咽。”后来,比尔·盖茨与美琳达结了婚。婚后,比尔·盖茨与美琳达很少去豪华的餐馆就餐。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咖啡馆。有一次,比尔·盖茨与美琳达来到一家墨西哥人开的食品店,刚进店门,比尔·盖茨就被“50%优惠”的广告词吸引,在不远处的葡萄干麦片的大盒包装上的确写着这样几个字。比尔·盖茨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标价,因为同样的商品在本地的一些商店要比这里的价格高出一倍。比尔·盖茨上前仔细端详。当他确认货真价实时,才付钱买了下来,并告诉美琳达:“看来这里的确如同人们说的那样,我今天很高兴自己没有多掏腰包。”对于自己的衣着,比尔·盖茨从不看重它们的牌子或是价钱,只要穿起来感觉舒服,他就会很喜欢。平日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会议,比尔·盖茨会选择休闲裤、开领衫,以及他喜欢的运动鞋,但是这当中没有一件是名牌。比尔·盖茨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比尔·盖茨虽然很富有,但是他不会为了面子而摆阔,他能够合理使用金钱,做到当用则用,当省则省。犹太人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节俭这一美好的品德,才能够在商场上主动节约每一分钱,让利润化,从而把生意做大做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