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50896
1. “血滴子”“吕四娘”等众多故事元素取材于此部作品。
2. 依据原版,小心求证,迄今为止*全面、*完善的王度庐作品。
3. 古龙、李安、叶洪生、张赣生、徐斯年、孔庆东等击节赞赏。
王度庐作品大系武侠卷第二辑之一,清朝康熙年间,第四皇子广结天下豪杰为自己效力,终于在众豪杰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之后,便将其兄弟及众豪杰一一剪除,并大兴文字狱。大儒吕留良被灭九族,其孙女吕四娘武艺超群,夜入皇帝深宫,欲报血海报仇。
回 雍和宫跳神谈往事 博物院访古引疑思
第二回 斗角勾心诸王竞位 疏星澹月一侠飞来
第三回 拥篲折节贝勒求贤 倚剑登堂奇侠尚义
第四回 匣开匕现贝勒魂惊 蛇凄马奔江湖尘起
第五回 斗飞锤英雄施身手 憩小镇父女奏琴歌
第六回 显奇能展臂出竹镖 撞彩舆扬鞭来古刹
第七回 深宵古寺妇人何之 小室灯窗英豪骤访
第八回 假客商屈躬会三杰 真侠士抵掌论群英
第九回 蝴蝶儿逃婚趋僧舍 勇王子结客访侠踪
第十回 访旧友联辔走光州 换新妆一笑夸倾国
第十一回 痴女子客中倾错爱 猛侠士庭院战长枪
第十二回 侠少年风尘矜英俊 美女子湖畔恨相思
第十三回 深湖暗月豪杰对刀 暴雨狂风桃花逐水
第十四回 长湖万顷力却追舟 薄命千劫终归落溷
第十五回 甘凤池卖艺夫子庙 蝴蝶儿初会年羹尧
第十六回 结新婚美人舒巨眼 述往事老儒授奇才
第十七回 银灯耀耀艳妓谈奇 大江茫茫豪僧劫妇
第十八回 了因僧猖狂违戒律 聚英楼龙虎起风云
第十九回 小常随良缘婚侠女 莫愁湖暮雨访群雄
第二十回 暴雨惊雷一现蝴蝶 江波夜雾遁走蛟龙
第二十一回 寻仇救艳众侠长征 射弩扬弓双舟遇盗
第二十二回 枫叶镇偶逢钗裙侠 仙霞岭寻斗了因僧
第二十三回 雾满悬崖群侠展技 誓盟折箭众虎腾欢
第二十四回 运机谋拥允贞登基 从简略述羹尧尽命
第二十五回 小常随义烈死深宫 雍正帝杯弓惊长夜
第二十六回 报前恩荒村添绮话 偿宿怨雪夜泣分离
附 录 一 为《王度庐武侠言情小说集》而作
附 录 二 已知王度庐小说目录
附 录 三 王度庐年表
王度庐(1909—1977),原名葆祥(后改葆翔),字霄羽,出生于北京下层旗人家庭。“度庐”是1938年启用的笔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武侠言情小说家,独创“悲剧侠情”一派,成为民国北方武侠巨擘之一,与还珠楼主、白羽(宫竹心)、郑证因、朱贞木并称为“北派五大家”。
20世纪20年代,王度庐开始在北京小报上发表连载小说,包括侦探、实事、惨情、社会、武侠等各种类型,并发表杂文多篇。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在青岛报纸上连载长篇武侠小说《宝剑金钗》《剑气珠光》《鹤惊昆仑》《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合称“鹤–铁五部”)而蜚声全国;至1948年,他还创作了《风雨双龙剑》《洛阳豪客》《绣带银镖》《雍正与年羹尧》等十几部中篇武侠小说和《落絮飘香》《古城新月》《虞美人》等社会言情小说。
王度庐熟悉新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化思潮,他的侠情小说多以性格、心理为重心,并在叙述时投入主观情绪,着重于“情”“义”“理”的演绎。“鹤–铁系列”五部既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达到了通俗武侠文学抒写悲情的现代水平和相当的人性深度,具有“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心理悲剧的综合美感”。他的社会言情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很强,注重营造诗意的氛围,写婚姻恋爱问题,将金钱、地位与爱情构成冲突模式,表现普通人对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婚姻平等的追求与呼唤。这些作品注重写人,写人性,与“五四”以来“人的文学”思潮是互相呼应的。因此,王度庐也成为通俗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绕不过去的作家,被写入不同类型的文学史。许多学者和专家将他及其作品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王度庐所创造的“悲剧侠情”美学风格影响了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台湾著名学者叶洪生批校出版的《近代中国武侠小说名著大系》即收录了王度庐的七部作品,并称“他打破了既往‘江湖传奇’(如不肖生)、‘奇幻仙侠’(如还珠楼主)乃至‘武打综艺’(如白羽)各派武侠外在茧衣,而潜入英雄儿女的灵魂深处活动;以近乎白描的‘新文艺’笔法来描写侠骨、柔肠、英雄泪,乃自成‘悲剧侠情’一大家数。爱恨交织,扣人心弦!”台湾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古龙曾说,“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大陆学者张赣生、徐斯年对王度庐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发掘和研究工作,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徐斯年称其为“言情圣手,武侠大家”,张赣生则在《王度庐武侠言情小说集》的序言中说:“从中国文学史的全局来看,他的武侠言情小说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达到的水平”,“他创造了武侠言情小说的完善形态,在这方面,他是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
此次出版的《王度庐作品大系》收录了王度庐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收录了至今尚未出版过的新发掘出的作品,包括他早期创作的杂文和小说。此外,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读者的需求,此版还附有张赣生先生的序言、已知王度庐小说目录和王度庐年表,以供研究者参考。这次出版得到了王度庐子女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王度庐之女王芹女士亲自对作品进行了点校。可以说,他们的支持使得《王度庐作品大系》成为王度庐作品完善、全面的一次呈现。在此,我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依据上海励力出版社,参考报纸连载文本及其他出版社的原始版本,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病和标点进行了订正;遵循《批异形词整理表》(GF1001-2001),对文中的字、词进行了统一校对;并参照《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方言词典》《北京土语辞典》等工具书小心求证,力求保持作品语言的原汁原味。由于编辑水平和时间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北岳文艺出版社
二○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那个 时候,我*不欣赏的武侠小说作家就是王度庐”;“ 所以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古龙
他打破了既往‘江湖传奇’(如不肖生)、‘奇幻仙侠’(如还珠楼主)乃至‘武打综艺’(如白羽)各派武侠外在茧衣, 而潜入英雄儿女的灵魂深处活 动;以近乎白描的‘新文艺’笔法来描写侠骨、柔肠、英雄泪,乃自成‘悲剧侠情’一大家数。爱恨交织,扣人心弦!”
——叶洪生
司马迁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受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王度庐便是把侠义写到了这种境界。真正让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深度超过言情小说,王度庐是*功臣。
——孔庆东
“王度庐是切近现实生活,将上天遁地的仙侠拉回到地面,把专以较量武技高下的门派高手还原为人们似曾相识的极富正义感的血肉之躯,以人物缠绵悲愤的真情笃义令人感慨不已。”
——李忠昌
回 雍和宫跳神谈往事 博物院访古引疑思
一想起了北平,我就先想起雍和宫的“打鬼”,告诉您,那才真是一个热闹而且神秘的场面呢!
雍和宫是在北平城内东北角,是一座的喇嘛寺。喇嘛(即是“番僧”),您没瞧见过吗?那就是西藏和蒙古、青海等地的和尚,据说是属佛教的“密宗”。早先以红教为盛,僧徒都身着红衣。后来有一位“先知者”宗喀巴大禅师,鉴于红教的腐败而加以改革,使僧徒完全改穿黄衣,这即是所谓的“黄教”。其传布得极广,信徒极多,至今在青、藏、蒙古等地,不但得人民的信仰,而且握有政治的大权。称为喇嘛,即是“胜无上”之意,原是一种美称。喇嘛普通都着黄衣,马褂、长袍、帽子都是黄缎子的,在北平时常都可以看见。北平的喇嘛寺也很多,全都建筑得庄严壮丽,庙款充足,而其中富丽堂皇的,即是著名的“雍和宫”。
雍和宫每年新正月,便要“打鬼”。“打鬼”是个俗称,真正应当叫作“跳神”,据说是为驱邪祈福之用的。那可真是个伟大的场面,北平的居民,男妇老幼,要到了正月,不去看看“打鬼”,可真是一件遗憾的事。
民国十年的时候,我在北平(那时还叫作北京)就看见一次“打鬼”。同去者是我表兄,可是老北京呀!他带着我到了那庙门前的时候,我就惊讶这座庙的伟大,简直是座皇宫,比我故乡的那座县城,大得不止两倍。这里有红色的高墙,巍峨的饰金大门;无数的宏伟殿宇,都是用红黄发亮的琉璃瓦盖成;高高的旗杆得仰着脸看,真不知有多少丈;汉白玉的石阶,走半天也没有走完。
这一天,庙门前来了许多卖玩意儿的、卖吃食的,十分的拥挤。大门简直挤不进去,人挤着人,人拥着人,你要是脚轻一点儿,就能够把你高高地举起来;但你要头重一点儿,那可危险,倒下了便不会再爬起来,而必定死于“乱足之下”。
我被人几乎要挤扁了,我就嚷嚷着:“哎呀!别挤!我可受不了……”但是这时候有谁理我呀!我看看我的四围,我的表兄已挤在前边去了,他是会武术的,身体好,有气力,可以仗着他给我开路。但我也不愿意去太挤别人,因为我的两旁有好几个擦胭脂抹粉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老太太们;北平的女性都是十分勇武,赛过男子,老太太也都身体强健,这样的挤着,她们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喊叫的。结果,我倒是到了旗杆座儿了,我的表兄就将我一抱,像举小孩子一般把我放在这高高的石头的旗杆座儿上了;我倒算是有了好地方了,可是我也下不来了。
我在旗杆座儿上一点儿也没挤着,因为这等于是个“特别包厢”,爬上来的人当然不少。我的下面,及我眼睛所能看见的地方,全都是万头攒动。我倒不害怕跌下去,跌下去也只能落在别人的头上,而不会摔坏的,可是我没法子上厕所了。
我站了有一个多钟头,两条腿都发痛了,这才听见远处传来了一种雄浑的乐器之声,十分的恐怖。人们都乱了起来,嚷嚷着:“来啦!打鬼的来啦……”
我的两眼都直啦!我看见“打鬼”的仪式渐渐由里面向外走出。我看见了无数的喇嘛,听见了那像海潮翻涌一般的诵经、念咒声。我看见了生平没有见过的巨大的乐器,那是一种三丈多长的大铜喇叭,前面专有一个人给抬着,后面一个人专管吹,吹起来是:“哼!嗡!哼!嗡!”如狮吼虎啸一般。其次是牛皮大鼓,这个鼓大得像一个圆桌面,有把子,一个人专管扛着,后面跟着一位全身黄缎的喇嘛,持着一根长而弯的大鼓棰,专管击鼓。这样的喇叭和大鼓,就有四五对,吹起来震天震地地响:“哼!嗡!”鼓声重而迟:“咚!咚!”“哼!咚!嗡!咚!哼!嗡!……”再配上吹着巨大的海螺,“呜啦呜啦”地响,还有人吹着一个兽骨做成的喇叭,音调是越发的凄厉。
这时,主要的“打鬼”的人就奔来了。他们都戴着面具:一个是纯黑,黑衣,鬼怪形的黑面具;一个是纯白,白衣,也是鬼怪形的白色面具。这两个人都挥动着极长的皮鞭,叭叭地驱逐开闲人。还有一个戴着牛形面具和一个戴鹿形面具的,这四个就是重要的角色。他们都是年轻的喇嘛,经过了长期的练习而始扮演的,很熟练地随着那鼓声的节奏往来地跳跃、舞蹈。在我面前,刚才抬来了一个彩扎的亭子,他们的目标,就是亭子里面供着的一个面做的怪样子的人形。他们都围绕着这面人跳舞,其余的喇嘛也围着面人念咒,那“哼!嗡!咚咚!呜喇呜喇……”的神秘而恐怖的乐声,也都似是向着这面人吹奏着,他们似乎是把这个面人恨极了。而其结果则是,由那个饰鹿的用那七岔八岔的长而尖锐的鹿角随跳着随将这个面人豁得、拆得七零八落,好像是“凌迟处死”。直等到把那个面人用犄角拆得什么也没有了,这一场仪式才算告终,观众们也都满意地散去———原来这就叫“打鬼”,即“跳神”。
我看过了之后,永远没忘。那天归来,我曾问我的表兄:“他们所拆的那个面人,当然就是鬼魔的偶像了?”但我的表兄却摇头,说:“不。”
我的表兄是一个多能的人,他是个专门的理化技术人才,而且擅长武术。每天早晨他都要到社稷坛———那时叫“中央公园”,那里面的空气清新,地面宽大———他去打太极拳运动身体,然后才去上班。晚间回到家里,饭后寝前,他又常为儿女们讲说故事;他知道的历史故事、宫廷秘闻、名人逸事是多的,常常使人听之忘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