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001599
★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第七届和第八届临床血液体液学组委员,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聘任技术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张时民教授倾情推荐并为本书作序。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细胞学实验室主任吴茅教授高度评价本书并担任本书主审。
★作者是国内优秀的检验科医生及非常活跃的体液细胞形态学教育者,经常在网上授课,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经常分享精彩图片和病案,拥有众多粉丝。
★本书*特点是精选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图片900余幅,全部为高清彩色图片,其色彩与镜下观察一致,有助于读者学习和识别尿液有形成分。
★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结构编排合理,尤其是病例分析部分,从体液学角度分析,首次采用图文报告模式呈现给大家,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启发,帮助广大检验科医生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全书总分三部分,*部分介绍尿液有形成分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精选十余年收集的800余幅高清彩色图片,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保持一致,结合多种染色方法,直观的介绍尿液各种有形成分,着重介绍了尿液中各种脱落细胞、20余种经典管型和多种尿液结晶,并结合简练文字,使读者容易理解;第三部分选取泌尿系统常见病例,从体液学角度分析,首次以病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尿液有形成分。
第一章基础知识1
第一节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概述1
第二节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方法与质量保证2
一、标本容器选择2
二、标本留取2
三、标本运送、接收和保存2
四、标本类型3
五、常用的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方法3
六、标本离心4
七、制片与固定5
八、常用的染色方法5
九、镜检与报告8
十、封片9
十一、人员培训和考核9
第二章尿液有形成分11
第一节红细胞11
一、正常红细胞11
二、异形红细胞12
第二节白细胞15
一、中性粒细胞15
二、淋巴细胞18
三、嗜酸性粒细胞18
四、单核细胞19
五、吞噬细胞19
六、浆细胞22
七、淋巴瘤细胞23
第三节上皮细胞24
一、表层扁平上皮细胞24
二、中底层扁平上皮细胞28
三、表层移行上皮细胞29
四、中层移行上皮细胞31
五、底层移行上皮细胞33
六、多核巨细胞34
七、肾小管上皮细胞36
八、复粒细胞41
九、脂肪颗粒细胞42
十、柱状上皮细胞44
十一、含铁血黄素阳性细胞46
十二、人类多瘤病毒感染的细胞47
十三、印戒样细胞50
十四、包涵体细胞51
十五、异形细胞或核异质细胞53
十六、肿瘤细胞55
第四节管型71
一、透明管型71
二、细颗粒管型72
三、粗颗粒管型73
四、红细胞管型75
五、白细胞管型77
六、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78
七、复粒细胞管型81
八、血液管型82
九、蜡样管型83
十、宽幅管型84
十一、蛋白管型86
十二、结晶管型87
十三、脂肪管型89
十四、黄染管型90
十五、混合管型91
十六、重叠管型93
十七、嵌套管型94
十八、空泡变性管型95
十九、真菌管型与细菌管型96
二十、渐变管型97
二十一、含铁血黄素管型98
二十二、假管型与类管型98
第五节结晶102
一、草酸钙结晶102
二、非晶形尿酸盐结晶107
三、尿酸结晶107
四、硫酸钙结晶122
五、非晶形磷酸盐结晶123
六、磷酸铵镁结晶123
七、磷酸钙结晶126
八、尿酸铵结晶129
九、尿酸钠结晶130
十、碳酸钙结晶132
十一、胆红素结晶132
十二、胱氨酸结晶136
十三、胆固醇结晶138
十四、酪氨酸结晶139
十五、亮氨酸结晶139
十六、药物结晶140
第六节微生物与寄生虫145
一、细菌145
二、真菌147
三、滴虫148
四、寄生虫149
第七节其他有形成分151
一、精液成分151
二、淀粉样小体152
三、膜状物153
四、植物细胞或植物纤维154
五、淀粉颗粒156
六、纤维丝157
七、黏液丝158
八、气泡与油滴159
九、其他结晶160
十、外源性真菌孢子162
十一、花粉163
第三章病例分析166
第一节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图文报告及病例分析167
一、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167
二、泌尿系统真菌感染168
三、人多瘤病毒感染169
四、滴虫感染170
第二节常见肾脏疾病图文报告及病例分析171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有形成分分析171
二、肾盂肾炎患者尿液有形成分分析172
三、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有形成分分析173
四、慢性肾功能患者尿液有形成分分析174
五、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175
六、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尿液有形成分分析176
第三节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图文报告及病例分析177
一、异形细胞(核异质细胞)177
二、尿路上皮原发性腺癌178
三、低分化腺癌细胞179
四、尿路上皮癌(移行上皮细胞癌)180
五、膀胱癌细胞181
六、低分化移行上皮癌细胞182
七、肾透明细胞癌腹水转移183
八、肾透明癌细胞184
九、前列腺癌细胞185
十、低分化前列腺癌细胞186
十一、卵巢癌细胞膀胱转移187
十二、腺癌细胞膀胱转移188
参考文献190
这是精心准备,大量实践经验,大量资料积累,专业水准解读,较为全面的一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专著。
——张时民,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第七届和第八届临床血液体液学组委员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概述
尿液是机体代谢的产物之一,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液总量在1000~2000ml之间,平均1500ml左右,其中水是主要成分占95%~97%,溶质仅占3%~5%。尿液检验包括尿液理学检验、尿液化学检验、电解质及化合物定量检测、尿液有形成分及其他特殊检验项目。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作为尿液检验的一部分,因其内容丰富,对临床意义较大,受到检验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s)是指尿液中有具体形态的颗粒物质的总称。以前又称尿沉渣,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结晶、管型、微生物、寄生虫等主要成分。当发生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系统疾病或邻近器官发生疾病时,尿液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有形成分,准确地判断这些成分,及时地反馈给临床可以为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在泌尿系统炎症、肾脏疾病、肿瘤细胞筛查、肾移植患者术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求检验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地识别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分析仪根据原理不同分为两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两类仪器都能够对尿液有形成分快速分析,定量检测,实现了标准化,但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要我们了解仪器性能,制定详细的复检规则,降低漏检率。虽然仪器法在检测速度和形态识别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细胞分类、管型鉴别、结晶种类及肿瘤细胞识别仍存在困难,所以目前仪器法只适合用于快速筛查,人工镜检仍然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表11)
〖=BT(〗表11尿液中常见的有形成分分类〖=〗
类别具体内容
细胞类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扁平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颗粒细胞、异形细胞、肿瘤细胞等。
管型类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宽大管型、脂肪管型、血液管型、混合管型等。
结晶类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药物性结晶等。
微生物类真菌、细菌。
其它黏液丝、脂肪滴、寄生虫、精液混入物、前列腺液混入物、粪便混入物及外界污染物等。
第二节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方法与质量保证
一、标本容器选择
尿液标本采集容器需要使用一次性无污染容器,干燥、透明,便于观察尿液外观,有盖防渗漏,且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标本量要求时,容器需有醒目的刻度,便于患者留取标本时达到量的要求。根据检查的目的,选择容积在10~50ml的容器。
二、标本留取
〖=1(〗1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在尿液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应详细告知患者,包括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食要求等,还包括留取方法、使用的标本容器、标本留取量及留取的起止时间等。
〖=1(〗2标本留取:〖=〗根据检验目的,嘱患者按要求留取尿液标本,特殊类型的标本由医护人员协助采集并特殊备注。标本留取时避免粪便及外界环境污染,女性尿液标本应避免混入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男性应避免混入前列腺液或精液。筛查尿液肿瘤细胞时,可适当增加标本留取量,也可将尿液标本自然沉淀后取底部沉渣送检。
三、标本运送、接收和保存
〖=1(〗1标本运送:〖=〗留取后的尿液标本须做唯一标识或粘贴条码,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运送,运送的容器密闭、防渗漏,运送途中防止标本被污染或标本污染外界环境。
〖=1(〗2标本接收:〖=〗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标本接收制度,标本接收人员要对送检的标本进行查对,检查其是否合格,核对内容包括:标本申请项目是否与标本类型一致;标本留取的时间是否过长;标本是否有唯一标识;标本是否被污染;标本量是否达到要求。
〖=1(〗3标本保存:〖=〗采集后的标本要在2小时内检测完成,未检测完成按要求保存,可放入2℃~8℃保存6小时,保存时间过长,尿液中的细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会受到破坏,也会使微生物大量生长,一些非晶形盐类析出,影响检验结果。可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尿液防腐剂,常用的尿液防腐方法,见表12,用于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检查时可加甲醛防腐(100ml尿液中加入05ml),检测完成的标本视为感染性废物,必须消毒处理。
〖=BT(〗表12常用的尿液防腐方法〖=〗
〖XB,HT5”;Z〗
类型说明用途
甲醛每01L尿加入400g/L甲醛05ml用于管型、细胞检查;甲醛有还原性,不适于尿糖等化学成分检查。
硼酸每升尿加入约10g硼酸在24h内可抑制细菌生长,可有尿酸盐沉淀。用于蛋白质、尿酸、5羟吲哚、乙酸、羟脯氨酸、皮质醇、雌激素、类固醇等检查,不适用于pH检查。
甲苯每01L尿加入05ml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检查。
盐酸每升尿加入10ml浓盐酸用于钙、磷酸盐、草酸盐、尿17酮类固醇、17羟类固醇、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检查;可破坏有形成分,沉淀溶质及杀菌,故不能用于常规筛检。
碳酸钠24h尿中加入约4g碳酸钠用于卟啉、尿胆原检查;不能用于常规筛检。
麝香草酚每01L尿加入01g麝香草酚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摘自: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61
四、标本类型
根据检验目的不同,对尿液标本的要求各不相同,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熟知尿液标本留取注意事项,保证标本质量。大部分尿液标本均可用于尿常规检查,如用做有形成分分析或细胞学检查建议选择晨尿、二次晨尿、导尿标本、膀胱冲洗液或肾盂尿,阳性率较高。
〖=1(〗1随机尿:〖=〗在任何时间段留取的尿液,标本容易获得,是尿常规检查最常用的标本类型。但由于是随机尿易受饮食、饮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数量相对较少,容易漏检,主要应用于门诊、急诊患者尿常规检查。
〖=1(〗2晨尿及第2次晨尿:〖=〗晨尿即早晨起床后未进食、未剧烈运动的第一次尿液,适用于尿常规检查及有形成分检查。由于尿液经过较长时间的浓缩,各种有形成分的数量多,检出率较高。但晨尿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细胞形态可能会受到影响,可留取第2次晨尿,即晨尿排出后2~4小时内的尿液,要求患者从前一天晚上到采集此次尿液时只饮水200ml。
〖=1(〗3计时尿:〖=〗主要有3h尿、12h尿及24h尿,须告知患者留取尿液的起止时间,留取前将尿液排空,然后再收集该时间段内的尿液。可用于有形成分分析及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此类标本特点是有形成分较多,需对标本进行防腐处理。
〖=1(〗4导尿样本:〖=〗从导尿管直接收集尿液样本,可用于膀胱肿瘤细胞检查,相比随机尿标本,此类标本可见较多尿路上皮细胞或柱状上皮细胞,还可见成片或成团脱落的细胞。
〖=1(〗5膀胱冲洗液:〖=〗用生理盐水等冲洗膀胱后收集的标本。此类标本细胞数量多,且细胞保存较好,污染较少,但样本主要收集是膀胱部位的细胞,主要用于检查膀胱肿瘤细胞。
〖=1(〗6肾盂尿或输尿管冲洗液:〖=〗直接冲洗可疑部位获得样本,有一定的创伤性,而且细胞可能出现异形性或核异质改变,诊断时要特别谨慎,避免过度诊断。
五、常用的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方法
尿液有形成分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离心镜检法、染色镜检法(SM染色法、S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法。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要观察的有形成分及检验目的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表13)
〖=BT(〗表13尿液有形成分常用的镜检方法比较〖=〗
优势缺点
直接镜检法
(1)方法简便易行
(2)适用于肉眼血尿或有形成分较多的标本
(1)漏检率较高,阳性率低
(2)重复性差
离心镜检法
(1)有形成分浓缩
(2)阳性率高,重复性好
(1)细胞、管型种类不易区分
(2)不适用于特别混浊的标本
SM染色法
(1)染色快速、易操作,适用于标本快速筛查
(2)可鉴别白细胞的死活
(3)适用于管型分类、上皮细胞种类鉴别
(4)染色后有形成分基本保持原有状态
(1)染色时间延长,染色偏深
(2)染色效果受尿液pH值影响
(3)染色后的标本不能长久保存
瑞氏染色法
(1)适用于白细胞分类
(2)在肿瘤细胞鉴别有一定优势
(3)涂片可长久保存
(1)操作相对复杂,不适用于标本大量筛查
(2)有形成分不能定量
(3)推片和染色过程可使有形成分破坏或丢失
尿有形成分
分析仪法
(1)检测速度快
(2)可实现定量检测
(3)实现标准化检测
(1)红细胞、管型计数易受干扰
(2)对结晶、细胞种类鉴别仍有困难
(3)需要人工复检
〖=1(〗1直接镜检法:〖=〗直接镜检法是将尿液标本混匀,用一次性吸管吸取1滴尿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一张盖玻片(18mm×18mm),先用低倍镜观察管型、细胞、结晶等,再用高倍镜进一步分类。也可将混匀的尿液标本加入FastRead 10尿沉渣计数板内,进行定量观察。发放报告时需注明“未离心尿液标本”。直接镜检法可以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在观察红细胞形态或有形成分立体结构优势明显。
〖=1(〗2离心镜检法:〖=〗使用尿沉渣刻度管留取标本10ml,使用水平离心机,离心速度为1500r/min,相对离心力400g,离心时间5min,弃去上层尿液,留底部沉渣02ml,混匀后用一次性吸管取1滴尿液(约20μl)置于载玻片上,加盖一张盖玻片(18mm×18mm),观察方法同直接镜检法,离心镜检法不适用于明显混浊的尿液标本。发放报告时需注明“离心尿液标本”。
〖=1(〗3染色镜检法:〖=〗实验室常用的尿液染色方法有SM染色、S染色及瑞氏染色,每种染色方法都有优势和不足,可根据检验目的和要观察的有形成分,合理选择染色方法。本节第七部分详细介绍染色方法。
〖=1(〗4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法:〖=〗仪器法根据原理不同,可分为流式细胞技术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两大类,仪器法检测速度快,但也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有形成分具体形态的识别仪器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只适用于快速筛查,在报告审核过程中,实验室必须根据仪器性能建立有效的复检规则,对需要镜检的标本人工镜检后才能发出报告。
六、标本离心
离心的目的是使有形成分浓缩,可以提高检出率,尤其是在筛查肿瘤细胞时,离心后的标本阳性率明显提高。如标本使用尿沉渣管留取,需使用水平离心机离心,离心速度为1500r/min,相对离心力400g,时间5min。速度太慢,影响离心效果;速度过快,有形成分会受到破坏,有黏性的细胞可聚集成堆,不易观察,影响镜检结果。
七、制片与固定
〖=1(〗制片:〖=〗尿液瑞氏染色、巴氏染色、HE染色需要制片,推片为首选方法。离心结束后,用一次性吸管将上清液弃去,尽量吸干,如有形成分较多,可适当保留上清液,将底部沉渣混匀,取干燥、洁净玻片,推片方法与血涂片方法类似,根据沉渣的浊度或黏度判断推片角度和速度,沉渣浊度较高时,推片角度控制在30°~45°,速度慢一些。大部分尿沉渣浊度较小,推片角度控制在45°~60°,推片速度尽量快一些,保证推片薄厚适当,头、体、尾分布明显,片膜控制在2~4cm,一般体积较大有形成分集中在片尾,在镜检时可着重观察。推片过薄,细胞等有形成分比较分散,镜检费时费力;推片过厚,有形成分聚集成堆,不易鉴别和观察。
〖=1(〗固定:〖=〗在推片结束后,片膜微干,立即用95%乙醇固定,固定时间至少5min,固定后的涂片细胞成分相对完整,片膜不易脱落,适用于尿液细胞有形成分的观察。使用瑞氏染色法可不用固定。
八、常用的染色方法
未染色的尿液标本,部分有形成分不易鉴别或分类,为提高检验质量,有针对性地选择染色方法,可以更好的辨别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