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350846
人群聚居之处,必有宗教痕迹。宗教不只是外显的迹象,它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本质。要了解一个民族,必认识其信仰。探讨各大宗教,发掘人性的奥秘。
本书内容的重点既不是宗教史,也不是对宗教作全盘或平衡的论述,更不是比较宗教之优劣,而是环绕着宗教所引发的“价值”,“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这种价值,就是促使人性趋于完美的力量。
本书内容实为知识分子所必备者,但愿我的导读能促使更多的人一探究竟,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喜悦。
——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神的历史
长期以来,国内缺少介绍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书刊,即使是介绍基督教的,也少有跨越别的佳作。至于剖析三教的同时,还能适时对照佛教与印度教的,更是****。我们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求知者所珍惜的瑰宝。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样激发思维。阅读本书而毫无所获,则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 傅佩荣
轴心时代
“当希腊的智者在亚德里亚海岸思考着人和物的关系的时候,印度的智者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和神的关系,中国智者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和人的关系。”
——余秋雨,著名文化学者、作家
“在轴心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德国哲学家
凯伦·阿姆斯特朗是我敬仰的大学问家,我在《儒学与全球化》一书中,提到她的《轴心时代》,这是一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阅读的佳作。
——加西亚·佩雷斯,秘鲁前总统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这部被称为“世界宗教*部可用的教科书”,其特点在于史密斯尝试用个人的亲身体验,以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传达给大众,环绕宗教所引发的价值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情达理,这也是其畅销、长销的*秘密所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宗教》总销量超过200万册。
神的历史
这是一本关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神的书。全书以犹太人从巴比伦时期的异教偶像崇拜逐渐转型到史无前例的一神概念为开端,接着叙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如何在这个革命性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塑造适合他们社会和政治环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铺陈过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和架构后,作者开始转向三大宗教后期的发展,从古典哲学到中世纪神秘主义,每章均兼顾三大宗教在同一时期或方向的对比介绍。阿姆斯特朗女士用轻松明快的笔调叙述了4000多年的人神交流关系史,其中线索繁富、人物鲜明、动荡起伏又暗合规律,为求知者塑造出一幅完整且耐人寻味的历史图景。这部著作堪称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欣赏作者的丰富学识与正确解说,也可以补充及修正自身残缺不全的观念;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样激发思维。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两年之久。
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指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在书中,凯伦·阿姆斯特朗以恢宏的气度、悲悯的情怀、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了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的整个形成过程,以及人类在知识、心理、哲学、宗教方面的巨大变革,是如何造就了人类文明*辉煌、*有创造力的时代。
*面貌
〈校订序〉人的宗教
〈原文再版序〉宗教是生活的模式
*章出发点
第二章印度教
人们要什么?
人们真正要什么?
内在的超越
走向目标的四条道路
通过知走向神的途径
通过爱走向神的途径
通过工作走向神的途径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
生命的阶段
生命的位置
在汝之前一切话语都消退了
在宇宙中成长了
世界——欢迎和再见
走向同一*的许多途径
对于锡克教的补充
第三章佛教
醒悟了的人
沉默的圣人
反抗的圣人
四圣谛
八正道
佛教的基本概念
大乘和小乘
花的秘密
金刚霹雳
渡河的形象
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的合流
第四章儒家
*教师
孔子所面对的问题
儒家对手的答案
孔子的答案
有意的传统的内容
孔子的方案
伦理或是宗教?
对中国的冲击
第五章道家
老子
道的三种意义
三种探讨力量的进路以及随之而来的三种道家
有效的力量:哲学的道家
扩大的力量:道家养生与瑜伽
替代性力量:宗教的道家
力量的混合
创造性的静
道家的其他价值
结论
第六章伊斯兰教
背景
先知的封印
带来胜利的迁徙
持续的奇迹
基本神学概念
五根支柱
社会的教义
苏非教派
伊斯兰教何处去?
第七章犹太教
神的意义
创造的意义
人存在的意义
历史的意义
道德的意义
公正的意义
受难的意义
救世主信仰的意义
生命的神圣化
启示
选民
以色列
第八章基督教
历史的耶稣
信仰的基督
终结与开始
佳音
基督的奥体
教会的心灵
罗马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
第九章原初宗教
澳洲经验
口述性、地点和时间
原初世界
象征性的心灵
结论
第十章*后的考察
宗教之间的关系
智慧传统
聆听
注释
神的历史
〈序〉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陆达诚
〈序〉人神交流关系的历史◎傅佩荣
〈译者序〉以史为鉴◎蔡昌雄
导论
宗教世俗化
神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
一神概念的落实与活用
神话学与宗教
第一章 太初
原始的一神教
对“神秘圣灵”的感觉
神话与象征
圣城的观念
人类的起源
创造乃是神圣的
倒转的过程
最早的《圣经》作者
谁是耶和华?
实用主义的态度
神是部落神祇?
我就是我
西奈山的故事
耶和华崇拜
印度的宗教体验
柏拉图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的看法
第二章 一神
耶和华是圣灵
先知的工作
慈爱才是最重要的职责
神的选民
何西阿与歌蔑
神是超越性别的
对诸神的审判
律法之书
耶和华的荣耀
历史事件背后的主控者
耶和华的“荣光”
可移动的神殿
安息日
约伯
希腊理性主义的影响
理性的天赋使人与神最接近
神的敬畏者
心灵神庙
启发生命奥秘与惊奇的感觉
榭基那
神存在内心
第三章 照射异邦人之光
马可福音
法利赛人
神之子
人人皆可成佛
耶稣之死
长久等待的弥赛亚
基督宗教的强大
向邻族伸出双手
诺斯替派
融入希腊—罗马的闪族之神
奥利根的观点
普罗提诺的一神概念
灵魂必须召回它遗忘的单纯
选择中庸路线
第四章 三位一体:基督宗教的“神”
是人还是神?
耶稣就是道
同质
宗教体验
显明真理与秘密真理
神的三个位格
奥古斯汀与《忏悔录》
以自我存在为前提
困难的传统
迪尼斯的神学主轴
神不是最高等的存有
出神的境界
道成肉身
被误解的三位一体的教义
第五章 唯一真主:伊斯兰教的“神”
穆罕默德
血族复仇
开启能量的蓄水库
亚伯拉罕真宗的信徒
复诵神谕
智慧的被动性
第一次官方结集成书
安拉
伊斯兰
阅读《古兰经》是精神的锻炼
乌玛尔的故事
穆罕默德与库拉以希人的决裂
撒旦诗篇
安拉是唯一真主
强调宗教经验的连续性
先知的时代已经结束?
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实玛利
为了生命而战
与大河合流的小溪
回归《古兰经》的传统精神
永恒的真实
什叶派
神的公平正义
伊本 罕百里的坚持
阿沙里的妥协
巴克拉尼的看法
第六章 哲学家的“神”
新型的穆斯林
神是理性本身
建立桥梁
真理只有一个
伊斯兰哲学的创始人——阿法拉比
阿法拉比的流出说
穆罕默德之光
天国的原型
认识自己的人,就认识神
伊斯兰哲学的最高峰
见不如不见
证明对宗教的怀疑
痛苦的安萨里
安萨里的回归
上帝的本质永难捉摸
伊本 路希德
麦摩尼德斯
十字军东征
静默的叙述
神是一切也是无
三位一体说的争辩
我相信,以便了解
安瑟伦与神的存在
心与脑分裂
圣托马斯的贡献
波拿文都拉的跟进
第七章 神秘主义者的“神”
位格神的概念
神话与宗教
王座神秘主义
《高度的度量》
上升的意象
“心灵极大的努力”
不同形式的神秘主义
转化成神
神的图像
穆斯林的神秘主义传统
阿朱那伊德
阿哈拉吉
启明大师——苏拉瓦底
伊本 阿拉比
希德勒
神圣的真实不能穷尽
苏非道派——马拉维亚
带入悲观主义
“恩索夫”
开启灵魂,解开结
神秘主义宗教运动
第八章 改革家的“神”
决定性的时期
新的保守主义
什叶派与逊尼派
穆拉 萨德拉
宽容与合作的精神
超越,再超越
被驱逐的犹太人
更直接的一神经验
“退缩”的行为
“容器破裂”
对人性的正面观点
《模仿基督》
重新解读神
大女巫狂热
十字架神学
无法看见的知识与黑暗
喀尔文主义
命运预定论
依纳爵
无神论者
太阳中心论
从理性的神中寻求启蒙
第九章 启蒙时代
专技化社会的本质
文化英雄
巴斯噶
赌注说
神,必定存在
荒谬的基督教护教论
褪去基督教的神秘色彩
跳跃的基点
怀疑主义的开始
失乐园 346神不存在,就创造他
斯宾诺莎
门德尔松
康德
心的宗教
克伦威尔时代
神再生的弥赛亚?
在压抑与自由宽大间交替更迭
大觉醒运动
“更简易明白”的神
最后的救赎
犹太人注定要成为叛教者?
两个神
黑色神话学
哈西典教派
反对个人崇拜
“心灵的共融”
新哈西典教
瓦里-乌拉
瓦哈伯
离开神的风潮
无神论物质主义的《圣经》
第十章 “神”死了吗?
无神论大势已成
对理性崇拜的反动
布莱克
“绝对依存的感觉”
黑格尔
叔本华
祁克果、费尔巴哈
人民的鸦片
科学的挑战
尼采
弗洛伊德
暧昧不清的遗弃感
进步的先驱?
陷于追赶西方的挣扎
强制的压抑,只会带来灾难
反思神的创世,而非本质
实证态度源于伊斯兰
布伯
海德格尔
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扬弃人格化神
基教派
慈悲的理想
当下的关怀
从世界异化出来
伊斯兰哲学的尝试
创世是《古兰经》的中心教义
把女性质素引介到神性中
神秘主义被视为密教训练
附录地图
轴心时代
地图与图表 / 1
推荐序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 / 1
前言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 / 1
第一部
酝酿
第一章轴心民族(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900年) / 3
………………………………………………………………..
第二章宗教仪式(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00年) / 55
………………………………………………………………..
第二部
开端
第三章神性的放弃(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700年) / 99
…………………………………………………………………
第四章心性的探索(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00年) / 143
………………………………………………………………….
第三部
辉煌
第五章心性的修炼(约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30年) / 191
………………………………………………………………….
第六章悲悯天下(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50年) / 231
………………………………………………………………….
第七章关爱众人(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98年) / 279
………………………………………………………………….
第八章万物一体(约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00年) / 329
………………………………………………………………….
第四部
结束
第九章帝国的思想(约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20年) / 379
………………………………………………………………….
第十章前方之路 / 421
………………………………………………………………….
注释 / 459
术语 / 499
译后记 / 511轴心时代地图与图表
地图与图表
雅利安人的迁移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七河之地16
雅利安人向东方扩张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24
吠陀献祭场26
中国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5年32
中国周朝初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37
早期以色列及周边国家约公元前1200年41
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希腊约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200年59
希腊诸神谱系图:盖娅后裔和卡俄斯后裔64
以色列和犹大王国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722年71
亚述帝国公元前744年—公元前612年112
希腊城邦118
奥林匹斯诸神谱系图130
中国春秋时代早期各封国及周边王国132
吠陀尊者之地约公元前1000年150
中国春秋时代晚期各封国及地方政权177
耶路撒冷和犹大公元前722年之后180
巴比伦帝国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195
波斯帝国243
波斯时期的犹太地区250
恒河流域东部自公元前6世纪起270
中国战国七雄约公元前485年—公元前221年305
塞琉古、托勒密及孔雀帝国401
秦帝国424
汉帝国429
轴心时代各宗教及其当今人口总数44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