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244569
“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遗孀
蒋介石、宋美龄的密友
邓小平的座上宾
美国总统的联邦政策顾问。
序 言
第一章 儿童散学归来早
仲夏出生的梅花
嬉笑集
最不听话的孩子
六朵金花
南亚初印象
第二章 书卷多情似故人
风流倜傥亦吾师
香港的日子
雨夜里绽放的花
躲避战争
生还奇迹
第三章 新闻多说战争事
她,来自中央社
掌声响起
泉水的欢乐
昆明,春天的家
遥远的梦
第四章 只愿君心似我心
偶然的采访
情系中国
爱情,与岁月无关
为幸福做主
穿越时空的婚礼
第五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女人的角色
封面
那一声啼哭
妈妈的烦恼
家,你中有我
第六章 忧来思君不敢忘
病魔来袭
提心吊胆的日子
最后的敬礼
此恨绵绵
梅,站起来
第七章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你好,华盛顿
一千个春天
白宫里的华人
飞虎航空公司
海峡浅浅,情谊深深
第八章 春风不改旧时波
芷江,南京
民间大使
我属于你,中国
未来的力量
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
后 记
六朵金花
每个女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闺蜜,陈香梅自然也不例外。在学校,开朗的陈香梅交到了不少好朋友,而在家中,陈香梅可以谈心交流的自然是可爱的姐妹们。
童年时光里,陈香梅最喜欢的就是和姐妹们一起在院中玩耍。阳光透过薄薄的树冠照射下来,明亮却并不炎热,父亲和母亲以及其他长辈们在屋里忙着重要的事情,与世无争的姑娘们自然找到了最好的嬉闹时间。有时,陈香梅会恶作剧地抢走姐姐的书本,然后一边跑着一边大声地诵读出静宜在上面记录的词句。恼羞成怒的姐姐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只得在后头拼命地追着陈香梅。见两个姐姐如此有趣,妹妹们自然看热闹似的哄堂大笑,陈家宅院里沉重严谨的氛围也因此轻松了许多。
尽管前两个孩子都是女儿的事实让陈应荣有些失望,但陈香梅却没有因此失去了可以谈心的人。当陈香梅家最后一朵金花诞生的时候,陈应荣对又一个女孩子的到来表示了强烈的伤感。他满脸不高兴地向陈香梅姐妹叹气,对家中又添了一个妹妹的现实表示不满。
而陈香梅却并不这样认为。
在她的记忆里,姐姐陈静宜(原名陈香菊)是幸运的,因为作为家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家长们,尤其是父亲对她的性别并没有太大的苛责。在那个膝下孩童成群的年代里,头一胎生个女儿并不算太坏的事情,毕竟只要父母还年轻,再生一个男孩儿完全不成问题。然而,随着大姐的成长,家中关于生育男丁的期盼越来越遭受到现实的打击,陈应荣也因此对连续到来的女孩儿们表示出了明显的厌恶。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被寄予男丁希望最隆重的第二胎出生的女孩——陈香梅。
对于这个遭遇,陈香梅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刚开始,她以为父亲只是在自己出生的那一刻感到绝望,不想这样的厌恶竟然填满了她懵懂无知的青春岁月。虽然不能如父亲希望的那样以男儿身立足于世,但陈香梅还是希望父亲能给自己一点温暖。但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有一次,尚且瘦弱的陈香梅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卧床不起。正当母亲为陈香梅四处奔波寻找大夫的时候,陈应荣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吃惊的决定。他告诉廖香词自己打算将体弱多病的陈香梅转送他人,免去今后麻烦。廖香词虽然知道丈夫对女儿们不是特别上心,但却怎么也没想到他最后会想出这么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她指责陈应荣对女儿不负责任,陈应荣觉得妻子抱着这么一个“赔钱”的女儿不放实在不明智,自觉理所当然之余自然也高声喊了起来。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原本默然的陈香梅也因为无意中听到了争吵中的对话而对父亲失去了信心。
对陈香梅来说,生命是无法选择的,性别同样如此。这种天生注定的属性本身就具有不可抗争的味道。在子嗣传承的问题上,父亲确实有自己的压力和难处,但因此就轻而易举地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却实在让人心寒。
一直以来,陈香梅是祖父最疼爱的孙女,因此她自然也继承了廖凤舒讲道理的习惯。所以,面对父亲的所作所为,陈香梅并没有屈服,相反,她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靠努力和拼搏将“生女儿无用”的论断彻底击破。在昆明,她是首屈一指的战地记者;在上海,她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当地的富豪子弟;在美国,她是最亮眼的华人明星;在世界,她是令人瞩目的和平大使。
多年后,陈香梅的成就与作为让父亲感到惭愧,他虽然一直担任驻外使臣,见惯了各国政要和名流巨子,但陈香梅身为女人取得的成就仍然让他震惊。
高尔基说,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己的情感,要么加以培养,要么加以抑制。这样分属两端的情感处理方式恰恰涵盖了陈香梅和父亲长达数十年的感情变迁。曾经,那个咿呀学语的孩童深爱父亲,得到的却是世间少有的冷漠,在极度失望后,陈香梅的感情顺着崩裂的缺口流向别处。
在回忆录里,陈香梅对自己童年时厌烦姐姐管教的事情并没有忌讳。彼时,倔强的她在羡慕姐姐的同时经常与之争吵,看上去着实没有姐妹情深的意味可言。但当她们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原本隐藏在她们内心深处的手足情深却在不经意间成了支撑她们前进的最本原的动力。
二战时,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战场硝烟弥漫,民不聊生。但日本侵略者的铁骑毫不留情地踏上华北的土地。陈香梅的外祖父连忙派遣人手将廖香词和六个外孙女送到当时还算太平的香港避难。虽然廖凤舒也知道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小姑娘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生活十分艰难,但那里至少没有战争,且医疗环境和教学氛围也比北京要强,所以即便有些不舍,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她们送上了行船。
然而,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却改变了这一切。
为了挽回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损失,日本侵略者以最激烈的方式袭击了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香港作为英国在亚洲最重要的据点之一,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第一批攻击的对象。仅仅数日,香港在日军的强势攻击和英军的不抵抗政策下沦陷了。
此时,在医院工作的陈静宜并没有和五个妹妹待在一起,通信全面瘫痪的那几天,六朵金花之间的牵挂如泛滥的洪水,无可抑制。每天,陈静宜在医院看到的都是血淋淋的场面,她认为教会学校应该会比普通街市安全些,但面对迅速攀升的遇难人数,身为大姐的她却终究不能安下心来。彼时,躲在教堂里避难的陈香梅和妹妹们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心境。日本人攻陷各处的消息陆陆续续地传来,陈香梅虽然知道姐姐在医院里避难,但她的杳无音讯还是让她们寝食难安。
为了获得姐姐的消息,陈香梅带着妹妹们利用教会学校的队伍到城里筹集食物的机会四处打探,但满世界的混乱,让寻找艰难万分。好在,通信封闭的时间不算太长,陈静宜给妹妹们寄出的信件终于在香港沦陷多日后如福音一般落到了陈香梅姐妹的手中。
作为情感的宿主,陈静宜对陈香梅的意义远在父亲之上,所以,她对陈香梅情感的牵动自然也强烈许多。收到信件的那一刻,陈香梅长久悬着的心终于落下,那份喜悦远胜过收到父亲从遥远的美国寄来的生活费的感觉。每天,陈香梅和姐妹们都在战乱的轰鸣声中醒来,闹哄哄的城市里,唯有亲人的抚慰才能平复恐惧。到后来,她们一同踏上了前往大后方的逃亡之旅,这份感情更因为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考验而与日俱增。
对于亲情,睿智的陈香梅可能没有办法给出最准确的描述,但那些真真切切的体验却足以证明她内心深处对这种情感的依赖和重视。虽然,因为职业的缘故陈香梅没能和其他姐妹一同前往美国,但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却并没有阻碍她们之间的感情。
多年后,陈香梅机缘巧合地在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充当了一次信使。虽然信件中宋庆龄表达了想与妹妹见面的愿望,但这对中国历史上最绚烂辉煌的姐妹最终还是没能在有生之年重归于好。历史造成的遗憾,没有谁对谁错,但看着手足情深的姐妹带着遗憾离开人世,陈香梅还是不由得落下了泪水。
人生在世,难免有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存在,这个人除了是普通朋友,还有可能是自己至亲的人。也许,彼此的不理解会加重相互间的隔阂,但血浓于水的情感终究无法磨灭。在矛盾遭遇生离死别的考验时,那些曾经的气愤和决绝似乎都成了过眼云烟,骨肉亲情依旧是难以割舍的。
而这,正是陈香梅多年后打开心结,同年逾八十的父亲重归于好的重要原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