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745396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程碧的林徽因传,精装升级,平装本热销20万册。
◎本书采取“花瓣式”写作手法,无需从头开始,随手翻开一页,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书中有一批曝光量极少的生活照片,这是目前同类书中都没有的。
◎程碧的林徽因传,精装升级,平装本热销20万册。
◎本书采取“花瓣式”写作手法,无需从头开始,随手翻开一页,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书中有一批曝光量极少的生活照片,这是目前同类书中都没有的。
◎采用硬壳精装高颜值设计、专色印刷来表达。内文采用100克高级纯质纸,其中有32页暖心治愈粉色印刷。
《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修订珍藏版)》
◎全新修订增删58692字,不止情书还有故事!此次修订替换了我们认为不够精彩的内容
◎实物比效果图更美。硬壳精装,马卡龙粉色加银色闪光切口,颜值超美。◎捧读文化“金粉世家”系列本本都被读者奉为心头美书,目前已有:《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丽的情诗》(修订珍藏版)《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初版销量已达150000册,被读者誉为“脱单神器”,成为情侣间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格调的礼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等电台做专题推荐;
◎全新替换16首诗歌,全新打造全世界18个国家55位诗人的动人情诗,并配以美国画家奥杜邦的莺雀图和法国宫廷画家雷杜德的玫瑰、蔷薇图。
◎制作考究,装帧精美。硬壳精装、精美插图、四色印刷、切口烫金,并采用法国铃兰花香味油墨印刷,翻开书会有淡淡的花香味。
◎繁体版权已与台湾木马文化出版社签约,将于2019年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同步出版发行繁体版。
内容简介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本书以林徽因为中心,通过爱情、亲情、友情及审美情趣,展示了那些令人感动的“老派的情谊”。讲林徽因不为人知的经历,讲她圆满的人生,讲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梁启超、泰戈尔、胡适之、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冰心、沈从文、张兆和、费慰梅、费正清、李健吾、萧乾等人的精彩故事。以多重视角去解读、去呈现一个全面的多面的林徽因,给当代女性以启迪——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美的情书》(修订珍藏版)全新修订增删58692字,不止收录情书,还有动人的爱情故事。收录了全世界11个国家36位作家、诗人、音乐家、艺术家的76封情书。
◎收录了萨特、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雨果、契诃夫、里尔克、狄更斯、卡夫卡、凡•高、乔治•桑、莎乐美、伍尔夫、茨维塔耶娃、波伏娃、弗里达、费雯•丽、肖邦、贝多芬等人的书信和爱情故事。
◎世界会回到从前,心会变得柔软。本书以老信件加故事加珍贵老照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或老派、或荒唐、或哀伤、或欢乐的爱情故事。见字如面,那些老派的令人心动的爱情。
◎书信*能袒露人心。这本书中您所能看到的,是爱情的万千种模样,每一种都是动人的。比如:凡•高在一封给他暗恋的女孩的信中写道:“星期五及星期六,我会用整个晚上的时间不停地走着,只为赶在星期日的清晨,在你去教堂做礼拜时,隔着来往的人群远远地望着你。”卡夫卡给密伦娜的信中写:“你是我见过的生物中*美丽的。”坚强独立的波伏娃在飞机上读了她的美国男人艾格林的信后,写道:“一时间浓情蜜意涌上心头……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之上,泪水止不住掉落下来。”雨果在给朱丽叶的信中写道:“透过窗,巴黎的笑声传了进来,巴黎人戴着面具在街头欢呼,节日气氛是如此浓烈,而我与你偎依在安静的屋内。巴黎在装醉,而我们真的醉了。”……在“爱”这件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和任何人一样,被爱过,也被辜负过,悲伤过,也甜蜜过。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本书是由张进步、程碧主编,并邀请国内6位优秀诗人共同选编的情诗集。这本书收录了茨维塔耶娃、里尔克、艾米莉·狄金森、叶芝、惠特曼、清少纳言、林徽因、徐志摩等全世界18个国家的55位诗人的动人情诗,此次修订珍藏版又全新修订替换了16首诗歌,并配以美国画家奥杜邦的莺雀图和法国宫廷画家雷杜德的玫瑰、蔷薇图。
本书由知名设计师柠檬设计,硬壳精装、四色印制,淡粉色的封面配以滚金边的切口,以示爱情之灼灼其华。并采用法国铃兰花香味油墨印刷,翻开书会有淡淡的花香。
本书以林徽因为中心,通过爱情、亲情、友情及审美情趣,展示了那些令人感动的“老派的情谊”。讲林徽因不为人知的经历,讲她圆满的人生,讲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梁启超、泰戈尔、胡适之、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冰心、沈从文、张兆和、费慰梅、费正清、李健吾、萧乾等人的精彩故事。以多重视角去解读、去呈现一个全面的多面的林徽因,给当代女性以启迪——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美的情书》(修订珍藏版)全新修订增删58692字,不止收录情书,还有动人的爱情故事。收录了全世界11个国家36位作家、诗人、音乐家、艺术家的76封情书。
◎收录了萨特、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雨果、契诃夫、里尔克、狄更斯、卡夫卡、凡•高、乔治•桑、莎乐美、伍尔夫、茨维塔耶娃、波伏娃、弗里达、费雯•丽、肖邦、贝多芬等人的书信和爱情故事。
◎世界会回到从前,心会变得柔软。本书以老信件加故事加珍贵老照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或老派、或荒唐、或哀伤、或欢乐的爱情故事。见字如面,那些老派的令人心动的爱情。
◎书信*能袒露人心。这本书中您所能看到的,是爱情的万千种模样,每一种都是动人的。比如:凡•高在一封给他暗恋的女孩的信中写道:“星期五及星期六,我会用整个晚上的时间不停地走着,只为赶在星期日的清晨,在你去教堂做礼拜时,隔着来往的人群远远地望着你。”卡夫卡给密伦娜的信中写:“你是我见过的生物中*美丽的。”坚强独立的波伏娃在飞机上读了她的美国男人艾格林的信后,写道:“一时间浓情蜜意涌上心头……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之上,泪水止不住掉落下来。”雨果在给朱丽叶的信中写道:“透过窗,巴黎的笑声传了进来,巴黎人戴着面具在街头欢呼,节日气氛是如此浓烈,而我与你偎依在安静的屋内。巴黎在装醉,而我们真的醉了。”……在“爱”这件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和任何人一样,被爱过,也被辜负过,悲伤过,也甜蜜过。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本书是由张进步、程碧主编,并邀请国内6位优秀诗人共同选编的情诗集。这本书收录了茨维塔耶娃、里尔克、艾米莉·狄金森、叶芝、惠特曼、清少纳言、林徽因、徐志摩等全世界18个国家的55位诗人的动人情诗,此次修订珍藏版又全新修订替换了16首诗歌,并配以美国画家奥杜邦的莺雀图和法国宫廷画家雷杜德的玫瑰、蔷薇图。
本书由知名设计师柠檬设计,硬壳精装、四色印制,淡粉色的封面配以滚金边的切口,以示爱情之灼灼其华。并采用法国铃兰花香味油墨印刷,翻开书会有淡淡的花香。
目 录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序言︱还有什么比活着的时候快乐更快乐的事情
壹
与徐志摩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北平时光
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你是我心底未完的诗
与徐志摩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北平时光
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你是我心底未完的诗
贰
与梁思成
世间始终你好
有时甜蜜有时伤
结婚后
短暂的好时光
爱是恒久忍耐
叁
与金岳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关金岳霖的情史
从此再也未惹情事
陪你直到故事讲完
她是他生活的真谛
与梁思成
世间始终你好
有时甜蜜有时伤
结婚后
短暂的好时光
爱是恒久忍耐
叁
与金岳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关金岳霖的情史
从此再也未惹情事
陪你直到故事讲完
她是他生活的真谛
肆
林式爱情
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张幼仪的尴尬
林徽因的选择
伍
家族荣光
开明的家长们
林式爱情
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张幼仪的尴尬
林徽因的选择
伍
家族荣光
开明的家长们
祖父林孝恂︱眼光超前的雅士
父亲和母亲︱月亮的正背面
母亲何雪媛| 月亮的背面
公爹梁启超︱他是个操碎了心的好爸爸
中卷·人生:女神的迷思和壁垒
父亲和母亲︱月亮的正背面
母亲何雪媛| 月亮的背面
公爹梁启超︱他是个操碎了心的好爸爸
中卷·人生:女神的迷思和壁垒
壹
迷思
她只是活得很用力
像斯嘉丽一样去奋斗
异常艰苦的建筑师路
自我成长是一生的路
迷思
她只是活得很用力
像斯嘉丽一样去奋斗
异常艰苦的建筑师路
自我成长是一生的路
贰
文艺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林徽因的审美情趣
叁
壁垒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大女人林徽因
与沈从文的情谊
母亲林徽因
壁垒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大女人林徽因
与沈从文的情谊
母亲林徽因
下卷·情谊:是燕在梁间呢喃
壹
林徽因的“仇敌”们
陆小曼︱前女友只要存在就已是罪恶
凌叔华︱徐志摩的“康桥日记”迷案
冰 心︱“太太的客厅”引发的醋意
贰
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一生的朋友
北平初相遇
人生不过是,相聚又别离
浊酒一壶,余欢尽饮
附录
再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程碧/品读)
后记 ︱ 让我们谈一场老派的恋爱
林徽因的“仇敌”们
陆小曼︱前女友只要存在就已是罪恶
凌叔华︱徐志摩的“康桥日记”迷案
冰 心︱“太太的客厅”引发的醋意
贰
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一生的朋友
北平初相遇
人生不过是,相聚又别离
浊酒一壶,余欢尽饮
附录
再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程碧/品读)
后记 ︱ 让我们谈一场老派的恋爱
前 言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壹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最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修订珍藏版)》人生中应该有些恒久的事情
2015 年的时候,我和张进步以及几位诗人朋友一起编了本诗集《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我们从全世界 18 个国家的 62 位诗人的情诗中选了最动人的 98 首。其中,国外诗人有泰戈尔、叶芝、里尔克、阿波利奈尔、茨维塔耶娃、狄金森、济慈等;国内诗人有徐志摩、林徽因等。诗人们用文字写大海、玫瑰、灰烬和夏天,写荷马歌唱过的女人,写饮酒和沉默,写他们所经历的爱情的样子。书中除了诗歌,另配以 18 世纪欧洲宫廷画家的植物和飞鸟图。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反而是这两年,它被读者、媒体不断提及,在评分苛刻的豆瓣上也有 8.3 分的好评。今年,它被法国护肤品牌雅诗兰黛选中与其一款护肤品做成礼盒装售卖,因为这样的组合能“令你的肌肤和心灵都得到好的滋养”。
这本诗集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大概是由于以下原因:
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人们在物质层面经历了从贫困到富有的飙升。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外面的喧嚣也涌入人心,很多神圣的东西突然变成了快速消费品,比如爱情。人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心慢慢长了一层防御的硬茧,人学会了防备,爱意就渐行渐远。人心需要一些柔软的东西抚慰,当人们厌腻了外界的喧嚣,会想回过头去寻找这种情感的源头。而这些过去的爱情或者情谊——我们称之为“老派的情谊”,会将人们心头的硬茧变软,使之脱落,让人心重新温暖、柔软起来。
2018 年,我们推出了它的姐妹篇《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最美的情书》。这是一本情书集,从全世界 14 个国家 53 位作家、诗人、艺术家写给爱人、情人的情书中选取了 109 封,并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如菲茨杰拉德、海明威、里尔克、卡夫卡、凡·高、波伏娃、伍尔芙、弗里达等。
书信最能袒露人心,这同样是一本让人内心柔软的书,同样跟爱情有关。人生中应该有些恒久的事情,比如爱情。取《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这个书名,是因为,我们觉得当下的时代,每个人都是骄傲自我的,如果有个人愿意这样对你——让你在他 / 她最柔软的地方行走,那么他 / 她对你是宠溺的,潜意是:即便偶尔你会踩痛我,也是我愿意承受的。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样子吧。
在这本书中您所能看到的,是爱情的万千种模样,无疑,每一种都是动人的。比如:凡·高在一封给他暗恋的女孩的信中写道:“星期五及星期六,我会用整个晚上的时间不停地走着,只为赶在星期日的清晨,在你去教堂做礼拜时,隔着来往的人群远远地望着你。”卡夫卡给密伦娜的信中写:“你是我见过的生物中最美丽的。”坚强独立的波伏娃在飞机上读了她的美国男友艾格林的信后,写道:“一时间浓情蜜意涌上心头……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之上,泪水止不住掉落下来。”雨果在给朱丽叶的信中写道:“透过窗,巴黎的笑声传了进来,巴黎人戴着面具在街头欢呼,节日气氛是如此浓烈,而我与你偎依在安静的屋内。巴黎在装醉,而我们真的醉了。”……在“爱”这件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和任何人一样,被爱过,也被辜负过,悲伤过,也甜蜜过。
我们很喜欢契诃夫写给他的妻子克尼碧尔的一封信:
“雅尔塔这两天一直在下雨,外面变得泥泞不堪,如果出门的话不得不穿上一双雨鞋。因为潮湿,墙上竟有蜈蚣,花园中则活跃着青蛙和小鳄鱼。海面上远远驶来的舰队,进入我的望远镜。轻歌剧正在剧院内上演。我的囊中羞涩,时常会有拜访者。总而言之,在这里的日子空虚无聊,是无所事事的寂寞。”
这种寂寞又闲适的心情,大概只适于说给爱的人听吧。
这两本书的封面都由设计师柠檬操刀设计,都用了淡淡的粉色作为主色调。一本是淡粉配金色文字,书的切口刷闪闪的金色;一本是淡粉配银色文字,切口刷闪闪的银色。我们觉得粉色最能表达爱情,也是最能让人放松的颜色,配上金色或者银色,亦可表达爱如光芒闪耀。但同时,它又是最娇贵、难印的一个颜色,深了浅了都会成为灾难。
虽然选了专色的印刷颜料,但是不同的纸(甚至同品种但不同批次的纸)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会不一样。为了让两本书的颜色保持统一,我们前前后后确定了好几次颜色:先是印刷厂的老师从北京大兴驱车到北三环(当时我们在国展参加书展)来找我们确认粉色的饱和度;后来,工艺厂的老师,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北六环(当时我们在参加一个会)来找我们确认滚银口的工艺;第三次,我和张进步去了100 多公里外的印刷厂,看银色和粉色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其间,因为之前选的银色的颜色深了一度,又临时换成现在的银色。
做了几年出版人,越来越觉得自己像老匠人。一本书从有了一个想法,到出版上架,一点点去打磨,反反复复,几个月就过去了,有的还会跨越几年。《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最美的情书》从最初有一个念头到现在的出版上架也有两年了。虽然时间漫长,但我们觉得它也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出现。对于我们来说,也比刚入行时有耐心多了,它让我们明白,一件事情,一旦开始,不管机会多么渺茫,只要不放弃,总会做成的。现在您看到的这个版本,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删了 58692 个字,替换掉了一些我们认为不够精彩的内容。
虽然过程烦琐,但是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这些文字总能让我们的心被暖暖爱意包围。这些细腻的感受也是我们想让读者去感受的。外界依然喧嚣,一个新闻事件从发生到高潮再到落幕也不过一两天的时间,但躲进书中,另有一个天地,保护自己不受侵扰。书上架后带来的反响也让人觉得,之前的付出很值得。
有一次,我们在东京见几位日本朋友,送了他们《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晚饭的时候,张进步用中文读了《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那晚之后,我们收到其中一起吃晚饭的一位女士的邮件,她写道:That dinnertime, his poetry reading is very romantic,and the poem he selected gave us
a gentle landscape image.
这也是我们推出这两本书想要给读者的感受吧。
在我们编完本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法国导演克劳德·勒鲁什的一句话:“在上世纪,我给我的爱人写一封信,起码要两个星期才能到,还要两个星期才能回信,这四个星期都是美好的。从前你收到三页情书,可能要读二十次。但是现在,情人们随时可以发短信、打电话,三天之内就把爱情耗光了。”这刚好也讲出了我们当下的感受。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最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修订珍藏版)》人生中应该有些恒久的事情
2015 年的时候,我和张进步以及几位诗人朋友一起编了本诗集《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我们从全世界 18 个国家的 62 位诗人的情诗中选了最动人的 98 首。其中,国外诗人有泰戈尔、叶芝、里尔克、阿波利奈尔、茨维塔耶娃、狄金森、济慈等;国内诗人有徐志摩、林徽因等。诗人们用文字写大海、玫瑰、灰烬和夏天,写荷马歌唱过的女人,写饮酒和沉默,写他们所经历的爱情的样子。书中除了诗歌,另配以 18 世纪欧洲宫廷画家的植物和飞鸟图。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反而是这两年,它被读者、媒体不断提及,在评分苛刻的豆瓣上也有 8.3 分的好评。今年,它被法国护肤品牌雅诗兰黛选中与其一款护肤品做成礼盒装售卖,因为这样的组合能“令你的肌肤和心灵都得到好的滋养”。
这本诗集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大概是由于以下原因:
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人们在物质层面经历了从贫困到富有的飙升。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外面的喧嚣也涌入人心,很多神圣的东西突然变成了快速消费品,比如爱情。人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心慢慢长了一层防御的硬茧,人学会了防备,爱意就渐行渐远。人心需要一些柔软的东西抚慰,当人们厌腻了外界的喧嚣,会想回过头去寻找这种情感的源头。而这些过去的爱情或者情谊——我们称之为“老派的情谊”,会将人们心头的硬茧变软,使之脱落,让人心重新温暖、柔软起来。
2018 年,我们推出了它的姐妹篇《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最美的情书》。这是一本情书集,从全世界 14 个国家 53 位作家、诗人、艺术家写给爱人、情人的情书中选取了 109 封,并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如菲茨杰拉德、海明威、里尔克、卡夫卡、凡·高、波伏娃、伍尔芙、弗里达等。
书信最能袒露人心,这同样是一本让人内心柔软的书,同样跟爱情有关。人生中应该有些恒久的事情,比如爱情。取《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这个书名,是因为,我们觉得当下的时代,每个人都是骄傲自我的,如果有个人愿意这样对你——让你在他 / 她最柔软的地方行走,那么他 / 她对你是宠溺的,潜意是:即便偶尔你会踩痛我,也是我愿意承受的。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样子吧。
在这本书中您所能看到的,是爱情的万千种模样,无疑,每一种都是动人的。比如:凡·高在一封给他暗恋的女孩的信中写道:“星期五及星期六,我会用整个晚上的时间不停地走着,只为赶在星期日的清晨,在你去教堂做礼拜时,隔着来往的人群远远地望着你。”卡夫卡给密伦娜的信中写:“你是我见过的生物中最美丽的。”坚强独立的波伏娃在飞机上读了她的美国男友艾格林的信后,写道:“一时间浓情蜜意涌上心头……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之上,泪水止不住掉落下来。”雨果在给朱丽叶的信中写道:“透过窗,巴黎的笑声传了进来,巴黎人戴着面具在街头欢呼,节日气氛是如此浓烈,而我与你偎依在安静的屋内。巴黎在装醉,而我们真的醉了。”……在“爱”这件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和任何人一样,被爱过,也被辜负过,悲伤过,也甜蜜过。
我们很喜欢契诃夫写给他的妻子克尼碧尔的一封信:
“雅尔塔这两天一直在下雨,外面变得泥泞不堪,如果出门的话不得不穿上一双雨鞋。因为潮湿,墙上竟有蜈蚣,花园中则活跃着青蛙和小鳄鱼。海面上远远驶来的舰队,进入我的望远镜。轻歌剧正在剧院内上演。我的囊中羞涩,时常会有拜访者。总而言之,在这里的日子空虚无聊,是无所事事的寂寞。”
这种寂寞又闲适的心情,大概只适于说给爱的人听吧。
这两本书的封面都由设计师柠檬操刀设计,都用了淡淡的粉色作为主色调。一本是淡粉配金色文字,书的切口刷闪闪的金色;一本是淡粉配银色文字,切口刷闪闪的银色。我们觉得粉色最能表达爱情,也是最能让人放松的颜色,配上金色或者银色,亦可表达爱如光芒闪耀。但同时,它又是最娇贵、难印的一个颜色,深了浅了都会成为灾难。
虽然选了专色的印刷颜料,但是不同的纸(甚至同品种但不同批次的纸)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会不一样。为了让两本书的颜色保持统一,我们前前后后确定了好几次颜色:先是印刷厂的老师从北京大兴驱车到北三环(当时我们在国展参加书展)来找我们确认粉色的饱和度;后来,工艺厂的老师,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北六环(当时我们在参加一个会)来找我们确认滚银口的工艺;第三次,我和张进步去了100 多公里外的印刷厂,看银色和粉色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其间,因为之前选的银色的颜色深了一度,又临时换成现在的银色。
做了几年出版人,越来越觉得自己像老匠人。一本书从有了一个想法,到出版上架,一点点去打磨,反反复复,几个月就过去了,有的还会跨越几年。《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最美的情书》从最初有一个念头到现在的出版上架也有两年了。虽然时间漫长,但我们觉得它也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出现。对于我们来说,也比刚入行时有耐心多了,它让我们明白,一件事情,一旦开始,不管机会多么渺茫,只要不放弃,总会做成的。现在您看到的这个版本,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删了 58692 个字,替换掉了一些我们认为不够精彩的内容。
虽然过程烦琐,但是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这些文字总能让我们的心被暖暖爱意包围。这些细腻的感受也是我们想让读者去感受的。外界依然喧嚣,一个新闻事件从发生到高潮再到落幕也不过一两天的时间,但躲进书中,另有一个天地,保护自己不受侵扰。书上架后带来的反响也让人觉得,之前的付出很值得。
有一次,我们在东京见几位日本朋友,送了他们《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晚饭的时候,张进步用中文读了《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那晚之后,我们收到其中一起吃晚饭的一位女士的邮件,她写道:That dinnertime, his poetry reading is very romantic,and the poem he selected gave us
a gentle landscape image.
这也是我们推出这两本书想要给读者的感受吧。
在我们编完本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法国导演克劳德·勒鲁什的一句话:“在上世纪,我给我的爱人写一封信,起码要两个星期才能到,还要两个星期才能回信,这四个星期都是美好的。从前你收到三页情书,可能要读二十次。但是现在,情人们随时可以发短信、打电话,三天之内就把爱情耗光了。”这刚好也讲出了我们当下的感受。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俄国篇◎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俄)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
(俄)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一起饮用那无尽的黄昏
和连绵不绝的钟鸣。
在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的钟敲出渺茫的响声
像轻轻嘀嗒的时间。
黄昏,偶尔有人在顶楼的某个房间
倚着窗子吹笛。窗口盛开着大朵大朵的郁金香。
——此时如果你不爱我,我也不会介意。
屋中央有一个瓷砖砌成的炉子
每块瓷砖上都画着一颗心,一艘帆船和一朵玫瑰。
自我们唯一的窗户张望,
全是雪。雪。雪。你躺成我喜欢的姿势:
慵懒。淡然。甚至还有点儿冷漠。
你划了两三回刺耳的摩擦声才把火柴点着。
手中的香烟火苗慢慢由旺转弱,
烟的末梢颤抖着。烟蒂短小灰白
——连灰烬你都懒得弹落
香烟被飞舞着扔进火炉。
免费在线读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壹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最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1896.9.24—1940.12.21
1918 年,二十二岁的菲茨杰拉德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泽尔达。泽尔达是富家女,她非常美丽,拥有一头金色的卷发,常常穿一袭洁白的长裙,很多男人为她痴狂。她的家在空军基地附近,传说那些飞行员为了讨她欢心,会开着飞机在她家屋顶盘旋,并按照她的要求做出各种危险的飞行动作。那个时候,菲茨杰拉德便是在泽尔达的家乡——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服兵役。他是一名空军少尉。那晚,他走到了被众人簇拥着的泽尔达身旁,在泽尔达的注视下,他磕磕巴巴地介绍了自己,并邀请她跳了一曲华尔兹。在一圈又一圈旋转的舞步里,泽尔达和菲茨杰拉德恋爱了。但爱情并没有冲昏泽尔达的头脑,当菲茨杰拉德向她求婚时,她提出了明确的甚至有些冷冰冰的条件,除非菲茨杰拉德有钱有名,否则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泽尔达提出的条件对菲茨杰拉德而言并非简单的事。菲茨杰拉德没有优渥的家庭背景,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名利双收,他唯一能做的便是靠自己*擅长的写作。如果他写的书能够畅销,他就能抱得美人归。菲茨杰拉德下定决心为爱情一搏,于是他选择退伍,从少尉变成了文学青年,开始专注地创作自己的小说。那时,没有人能预测菲茨杰拉德成败与否。
两年之后,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经过几次退稿和反复修改之后,终于得以出版并大卖。菲茨杰拉德因此一举成名,成了文坛和时代的宠儿,这也意味着菲茨杰拉德在爱情上也将如愿以偿。
菲茨杰拉德成名的同时也拥有了很多钱,他与泽尔达两个人过上了纸迷金醉、彻底放飞自我的生活。泽尔达的性格张扬,流连派对,她说她在曼哈顿酒吧的每一张桌子上都跳过舞。他们也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比如在众目睽睽之下跳进广场的喷泉里,极速飙车等,两人经常登上报纸的头条。当一般的放纵都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时候,泽尔达甚至开始吸毒,菲茨杰拉德则沉迷于酒精。
不久后,泽尔达生下了女儿斯科蒂,但为人父母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并未有太多改变。作为文学界赫赫有名的一员,菲茨杰拉德带着泽尔达前往巴黎享受文学贵族的生活。奢侈的生活需要金钱的支持,所以菲茨杰拉德不得不拼命写作。泽尔达虽然追求奢靡的生活,但她又不愿丈夫太过投身于写作,常常拉着他出去参加舞会。她对丈夫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就连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结为挚友这件事,也会遭到她的嫉妒。在一次舞会上,菲茨杰拉德与跳舞的伊莎多拉·邓肯聊得十分尽兴,忽视了站在一旁的泽尔达,泽尔达便以自残的方式来发出抗议。
这样的生活严重影响了菲茨杰拉德的写作,他们决心做出改变,于是全家迁到法国度假天堂里威耶拉,想过一种平静的生活。但他们内心的喧嚣太久了,周遭美好的一切也没能让泽尔达的心情得到平静,反而常常情绪失控。到了 1925 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菲茨杰拉德继续在清醒和沉醉中拉扯,泽尔达的精神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在一次情绪爆发后,她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为了让她能够健康生活,内心有所寄托,菲茨杰拉德鼓励她写自传。两年后,她完成了自传体小说《为我留下那首华尔兹》。后来,泽尔达的精神分裂日益严重,菲茨杰拉德不得不将她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在相隔两地的日子里,他们保持着书信来往。从信中仍不难看出,菲茨杰拉德对泽尔达的爱一如既往。他曾经对海明威说过,他只有过泽尔达一个女人。他们的关系让人想到王菲唱的《玩具》里的歌词:一起渴睡一起醉 / 不高兴 / 一起去空虚 / 一起错亦一起对。
在泽尔达入院治疗后的第六年,菲茨杰拉德死于因酗酒引起的心脏病,遗留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后的大亨》,四十四年的人生就此结束;八年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发生大火,她葬身火海,也离开了她的欲望世界。他们被合葬在一起,墓碑上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后一句话:于是我们奋力向前 , 逆水行舟 , 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有你我才能继续生活
——菲茨杰拉德致泽尔达
亲爱的:
我顺着小路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你正朝我走来,此时薄雾还未彻底消散,朦胧之中看着你越来越近。
如果没有你,我就失去了知觉、视觉、听觉,等同于失去了活着的能力。
如果没有你,我如同置身狂风暴雨之中,卑微地祈求着怜悯,任由恐惧感蔓延。
我不知该如何清晰完整地表明对你的爱,想到你对此无法感同身受,我难过到快要窒息。
亲爱的,恳求你来到我的身旁,有你我才能继续生活。如果你成为他人所属,我会因此而感到心痛,但我更加清楚,我仍爱你。
菲
◎俄国篇◎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最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1896.9.24—1940.12.21
1918 年,二十二岁的菲茨杰拉德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泽尔达。泽尔达是富家女,她非常美丽,拥有一头金色的卷发,常常穿一袭洁白的长裙,很多男人为她痴狂。她的家在空军基地附近,传说那些飞行员为了讨她欢心,会开着飞机在她家屋顶盘旋,并按照她的要求做出各种危险的飞行动作。那个时候,菲茨杰拉德便是在泽尔达的家乡——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服兵役。他是一名空军少尉。那晚,他走到了被众人簇拥着的泽尔达身旁,在泽尔达的注视下,他磕磕巴巴地介绍了自己,并邀请她跳了一曲华尔兹。在一圈又一圈旋转的舞步里,泽尔达和菲茨杰拉德恋爱了。但爱情并没有冲昏泽尔达的头脑,当菲茨杰拉德向她求婚时,她提出了明确的甚至有些冷冰冰的条件,除非菲茨杰拉德有钱有名,否则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泽尔达提出的条件对菲茨杰拉德而言并非简单的事。菲茨杰拉德没有优渥的家庭背景,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名利双收,他唯一能做的便是靠自己*擅长的写作。如果他写的书能够畅销,他就能抱得美人归。菲茨杰拉德下定决心为爱情一搏,于是他选择退伍,从少尉变成了文学青年,开始专注地创作自己的小说。那时,没有人能预测菲茨杰拉德成败与否。
两年之后,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经过几次退稿和反复修改之后,终于得以出版并大卖。菲茨杰拉德因此一举成名,成了文坛和时代的宠儿,这也意味着菲茨杰拉德在爱情上也将如愿以偿。
菲茨杰拉德成名的同时也拥有了很多钱,他与泽尔达两个人过上了纸迷金醉、彻底放飞自我的生活。泽尔达的性格张扬,流连派对,她说她在曼哈顿酒吧的每一张桌子上都跳过舞。他们也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比如在众目睽睽之下跳进广场的喷泉里,极速飙车等,两人经常登上报纸的头条。当一般的放纵都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时候,泽尔达甚至开始吸毒,菲茨杰拉德则沉迷于酒精。
不久后,泽尔达生下了女儿斯科蒂,但为人父母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并未有太多改变。作为文学界赫赫有名的一员,菲茨杰拉德带着泽尔达前往巴黎享受文学贵族的生活。奢侈的生活需要金钱的支持,所以菲茨杰拉德不得不拼命写作。泽尔达虽然追求奢靡的生活,但她又不愿丈夫太过投身于写作,常常拉着他出去参加舞会。她对丈夫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就连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结为挚友这件事,也会遭到她的嫉妒。在一次舞会上,菲茨杰拉德与跳舞的伊莎多拉·邓肯聊得十分尽兴,忽视了站在一旁的泽尔达,泽尔达便以自残的方式来发出抗议。
这样的生活严重影响了菲茨杰拉德的写作,他们决心做出改变,于是全家迁到法国度假天堂里威耶拉,想过一种平静的生活。但他们内心的喧嚣太久了,周遭美好的一切也没能让泽尔达的心情得到平静,反而常常情绪失控。到了 1925 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菲茨杰拉德继续在清醒和沉醉中拉扯,泽尔达的精神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在一次情绪爆发后,她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为了让她能够健康生活,内心有所寄托,菲茨杰拉德鼓励她写自传。两年后,她完成了自传体小说《为我留下那首华尔兹》。后来,泽尔达的精神分裂日益严重,菲茨杰拉德不得不将她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在相隔两地的日子里,他们保持着书信来往。从信中仍不难看出,菲茨杰拉德对泽尔达的爱一如既往。他曾经对海明威说过,他只有过泽尔达一个女人。他们的关系让人想到王菲唱的《玩具》里的歌词:一起渴睡一起醉 / 不高兴 / 一起去空虚 / 一起错亦一起对。
在泽尔达入院治疗后的第六年,菲茨杰拉德死于因酗酒引起的心脏病,遗留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后的大亨》,四十四年的人生就此结束;八年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发生大火,她葬身火海,也离开了她的欲望世界。他们被合葬在一起,墓碑上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后一句话:于是我们奋力向前 , 逆水行舟 , 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有你我才能继续生活
——菲茨杰拉德致泽尔达
亲爱的:
我顺着小路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你正朝我走来,此时薄雾还未彻底消散,朦胧之中看着你越来越近。
如果没有你,我就失去了知觉、视觉、听觉,等同于失去了活着的能力。
如果没有你,我如同置身狂风暴雨之中,卑微地祈求着怜悯,任由恐惧感蔓延。
我不知该如何清晰完整地表明对你的爱,想到你对此无法感同身受,我难过到快要窒息。
亲爱的,恳求你来到我的身旁,有你我才能继续生活。如果你成为他人所属,我会因此而感到心痛,但我更加清楚,我仍爱你。
菲
◎俄国篇◎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俄)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
(俄)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一起饮用那无尽的黄昏
和连绵不绝的钟鸣。
在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的钟敲出渺茫的响声
像轻轻嘀嗒的时间。
黄昏,偶尔有人在顶楼的某个房间
倚着窗子吹笛。窗口盛开着大朵大朵的郁金香。
——此时如果你不爱我,我也不会介意。
屋中央有一个瓷砖砌成的炉子
每块瓷砖上都画着一颗心,一艘帆船和一朵玫瑰。
自我们唯一的窗户张望,
全是雪。雪。雪。你躺成我喜欢的姿势:
慵懒。淡然。甚至还有点儿冷漠。
你划了两三回刺耳的摩擦声才把火柴点着。
手中的香烟火苗慢慢由旺转弱,
烟的末梢颤抖着。烟蒂短小灰白
——连灰烬你都懒得弹落
香烟被飞舞着扔进火炉。
◎法国篇◎
我爱你
(法)保罗·艾吕雅
我爱你
(法)保罗·艾吕雅
我爱你。为了一切我不曾认识的女人
我爱你。为了一切我不曾生活过的时间
为了遥远的芬芳的海,为了热气腾腾的面包
为了融化的雪,为了最先绽放的花
为了不害怕无邪的人类生灵
我爱你。为了爱
我爱你。为了一切我不爱的女人
她们让我明白,如果没有你,我只能看到自己微小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你,我只能看见无边的沙漠
横亘于过去与现实之间
我走过所有死亡的枯草
我爱你。为了一切我不曾生活过的时间
为了遥远的芬芳的海,为了热气腾腾的面包
为了融化的雪,为了最先绽放的花
为了不害怕无邪的人类生灵
我爱你。为了爱
我爱你。为了一切我不爱的女人
她们让我明白,如果没有你,我只能看到自己微小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你,我只能看见无边的沙漠
横亘于过去与现实之间
我走过所有死亡的枯草
◎爱尔兰篇◎
沉默许久之后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始言语:没错。
所有的情人都已远离或者死去,
不友好的灯光潜伏在灯罩里,
窗帘把坏的夜色摈弃在外,
我们不停地谈论着
艺术与诗歌这些崇高的主题,
智慧随着身体的衰老生长;年轻时
我们彼此相爱却浑然不知。
所有的情人都已远离或者死去,
不友好的灯光潜伏在灯罩里,
窗帘把坏的夜色摈弃在外,
我们不停地谈论着
艺术与诗歌这些崇高的主题,
智慧随着身体的衰老生长;年轻时
我们彼此相爱却浑然不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