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32427
1、近代文史掌故大家徐一士文章的新结集,了解晚清朝廷逸闻、魅力人物大小事不可多得的史籍著作。
2、考近代典制、论时世人物,下笔征引必有实据。
3、记清末民初政事,叙旧闻轶事,风趣优美,如数家珍。
一士类稿续集
前言
关于“一士”/徐一士
自行检举/徐一士
一 亦佳庐睉谭
二 亦佳庐睉谭
三 亦佳庐睉谭
四 亦佳庐睉谭
五 太太夫人
六 亦佳庐睉谭
七 亦佳庐睉谭
八 亦佳庐睉谭
九 亦佳庐睉谭
十 亦佳庐睉谭
十一 亦佳庐睉谭
十二 未冉庐睉谭
十三 未冉庐睉谭
十四 未冉庐睉谭
十五 未冉庐睉谭
十六 《清史稿》与赵尔巽
十七 一个小型方志
十八 关于《清史稿》
十九 《关于〈清史稿〉》补
二十 谈徐树铮
二十一 谈徐树铮(二)
二十二 由“老头子”问题而介绍所谓“家书”
二十三 文病偶述
二十四 关于段祺瑞
二十五 杂缀
二十六 谈严范孙
二十七 如如斋谈荟
二十八 如如斋谈荟
二十九 庚辰述往
三十 内阁谈
三十一 彝斋漫笔
三十二 彝斋漫笔
三十三 彝斋漫笔
三十四 辛巳述往
三十五 彝斋漫笔
三十六 壬午述往
三十七 彝斋漫笔
三十八 彝斋漫笔
三十九 癸未述往
四十 漫谈蟫香馆主人
四十一 谈长人
四十二 赣闽乡科往事漫谈
四十三 关于《御碑亭》
四十四 蹇斋小识
四十五 《古今》一周纪念赘言
四十六 六红——蹇斋小识
四十七 我的书法
四十八 两探花:胡家玉与黄贻楫
四十九 读《崇德老人纪念册》(上)
五十 读《崇德老人纪念册》(下)
五十一 谈林长民
五十二 “老头儿”
五十三 读翁松禅甲申日记
五十四 关于盛伯熙
五十五 北京的轿车
五十六 关于多尔衮史可法书牍
五十七 荔枝与杨梅
五十八 掌故答问
五十九 状元与美人
六十 关于读书人
六十一 左宗棠与牛
六十二 异味
六十三 图王越南之李扬才
六十四 清季豪门外商银行存款案
六十五 随园与曲园
前 言
先父徐一士一生的精力主要从事历史掌故的研究著述,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香港诸多报刊上发表文章以千万言计。作为一代掌故学家,他治学严谨,下笔必有实据。他的掌故文章,常常大量引用来自各方面的资料,经过科学的剖析、比较、论辨,尽可能展现真实的历史,对众说纷纭、难做定论之事,必以商榷态度分析,不作武断的一家之言。为文也深自珍秘,只在报刊发表,从不轻付剞劂。他曾对从事新闻事业的晚辈这样说过:“出书不像在报纸上登篇文章,别人看过就忘,出了书,就有人推敲了,我就怕有错误未能发现,个人名誉事小,谬种流传事大。”然而先父的写作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10年至1937年7月。在这二十七年中,他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十余家报纸刊物先后担任过通讯、编辑、特约撰稿人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著作是与胞兄徐凌霄合作,开始撰写《凌霄一士随笔》。其起因是1928年出版了《清史稿》一书,各界(特别是史学界)对这部史书普遍不满意,先父有意以掌故文章为撰写清史提供资料,并做了长期打算。1929年7月7日,天津《国闻周报》在第六卷二十六期开辟了《凌霄一士随笔》专栏,先父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在“前言”中说:“居恒窃念,有清一代,专三百年中华之政,结五千年专制之局,为世界交通新陈代谢之关键,是非得失,非止爱新一姓所关,辄思爬梳搜辑,贡一得之愚。年来分载平、津、沪报章者,尚未尽其什一,继兹以往,当赓续前绪,以竟全功。”怀着这一宏愿,一般每周必在《周报》上发表文章,持续达八年之久,发表文章约四百篇。最后一篇刊登在1937年7月19日第十四卷二十八期。由于“七七”事变爆发,日寇侵华,占领了北京,国府南迁,他无法再继续写下去,只好停笔,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辞书的编纂,每日都到位于中南海的大辞典编纂处上班。
哪知正在此时,祸从天降,在当年深秋的一天,日本宪兵队的几个宪兵突然闯进魏染胡同43号我们家中,当场逮捕了先父,关押在炮局监狱。全家惊慌,不知所措。后经五堂兄徐泽民(徐凌霄三子)多方打探,得知起因是先父在香港《大风》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内容涉嫌反日。在狱中关押近三个月,因未发现更多问题,又经多个有身份的文友努力营救,获释出狱。回家后,对狱中情况,先父闭口不谈,怕家人担忧。据堂兄泽民从先父的同狱难友中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是:“犯人”入狱后,被责令面对着墙蹲在地上,不许说话。第一次提审,先父被四条壮汉分别拉着手脚,把人扬起翻个过儿重重掼在地下,当时昏厥,审讯中并用皮带抽打。先父本是一介文弱书生,经此一劫,终生留下腰腿疼痛的后遗症。此后若干年不再在报刊发表文章。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20世纪40年代,先父在知心好友瞿兑之、谢刚主(国桢)、周劭(黎庵)、孙思昉等人的鼓舞下,遴选了一部分过去发表过的文章,认真审查订正,由上海《古今》杂志(自第九期始为半月刊)的周劭先生负责,先后出版了《一士类稿》和《一士谭荟》两个单行本。同时再度拿起笔来,先后在北京的《中和月刊》《逸经》《京报》《实报半月刊》,上海的《古今》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掌故文章,直到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先父已年过花甲,身体衰弱,患有头痛病,虽然记忆力不减,但提笔写字已非常困难,一般不再发表文章。
近年来,中华书局恢复出版《近代史料笔记丛刊》(现本书收入《民国史料笔记丛刊》)希望我们提供先伯徐凌霄和先父徐一士生前的历史掌故著作,准备纳入出版。我们开始注意搜集资料。2007年以来,中华书局已先后印发了近年出版过的四部先父的遗著。最近几年我们注意搜集先父未出版过的资料,首先是我的长子徐禾通过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协助提供了先父40年代左右发表的一些著作,其次是堂兄徐列搜集到先父30年代在北京《实报半月刊》发表的一些著作,此外是我平时从各方面搜集保存的资料,经过遴选整理后,总共有六十七篇文章,约四十余万言。经与中华书局欧阳红女士商议,即以《一士类稿续集》为名出版。这一时期先父有一些文章署自己的斋名,如亦佳庐、未冉庐、如如斋等,敬请读者注意。整理工作中若有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斞正。
徐泽昱
二○一一年八月于京寓亦佳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