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4263丛书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本书有以下特色: (1)视频讲解,吃透真题 真题部分精选难点、常考点题目放置二维码,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考点。 (2)深度解析,细致讲解 本试卷所有题目和答案都经过图书研发人员的数次讨论、精心推敲而成,并辅之以详细的解题思路和作答技巧,让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灵活运用各知识点。 (3)夯实基础,科学备考 本试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预测试卷的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均与真题契合,帮助考生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提升应变能力。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结合广西教师招聘历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考试真题对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编辑了本套试卷。帮助考生从整体把握考试范围,熟悉题型,未雨绸缪。 (1)真题是复习的依据与准则。每年的考试真题在命题角度、题目难度、题型、题量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是*好的备考资源。本书精选了6套广西教师招聘真题,帮助考生在真题的研究与练习中,不断总结和体会考试的特点,提高应试的实战经验。 (2)预测试题是巩固与夯实复习成果的有效方法。本书包含6套标准预测试卷,采用真题的题型结构和题量,题目难度、考点分布均与真题契合,帮助考生把握考试脉搏,零距离体验考场。
目 录
目录2019年5月11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1)2018年5月12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15)2017年5月13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29)2016年5月14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43)2015年5月9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精选)(57)2014年7月12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69)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82)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96)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109)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122)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135)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148)2019年5月11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61)2018年5月12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75)2017年5月13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88)2016年5月14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98)2015年5月9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6)2014年7月12日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13)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220)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231)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242)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253)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264)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274)
免费在线读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标准预测试卷(一)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答题参考用时45分钟)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癣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为人师表”是教师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全局性B.超前性 C.导向性D.示范性 2.小明的家长给李老师送购物券,托其给小明换靠前的座位。李老师收受了礼物,并给小明换了座位。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岗敬业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D.教书育人 3.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抵制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传播。该行为符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中的()。 A.潜心教书育人 B.秉持公平诚信 C.坚守廉洁自律 D.传播优秀文化 4.吴老师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绝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这体现的是()。 A.慎独B.自律 C.自省D.自尊 5.桂林小学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这种师德建设途径是()。 A.强化师德监督B.弘扬高尚师德 C.规范师德惩处D.注重师德保障 6.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加涅 C.布鲁纳D.桑代克 7.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科夫的(),它推动了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A.“教学与发展”研究B.“反思性教学”研究 C.课程改革运动D.行为主义运动 8.某生害怕上课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不容易被提问后,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A.正强化B.负强化 C.惩罚D.塑造 9.()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个体所具有的促进或妨碍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A.学习准备B.学生状态 C.教学状态D.教学准备 10.小谢在句子写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作文(由不同语句组成)写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过程主要属于()。 A.图式B.顺应 C.平衡D.同化 11.小明经常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该个体正处在()。 A.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B.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12.北宋的方仲永幼年时聪慧异常,成年后泯然众人。根据心理学家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方仲永幼年时流体智力水平高,成年后晶体智力水平一般 B.方仲永幼年时晶体智力水平高,成年后流体智力水平一般 C.方仲永的流体智力水平与晶体智力水平一直呈上升状态 D.方仲永的流体智力水平与晶体智力水平一直呈下降状态 13.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 A.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语文与数学两方面能力的发展 B.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C.培养出各种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是可能的 D.对于在某方面能力发展欠佳的学生进行一定惩戒是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14.学生小王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小王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内倾型D.外倾型 15.小马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上进,对自己要求严格。他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情绪特征B.认知特征 C.意志特征D.态度特征 16.张老师帮助一位学生矫正口吃,先训练他说话前消除紧张心理,然后不断对他的进步予以肯定,学生克服紧张后,张老师再帮助他说出一个,一个词,最后连贯成一句话。这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 17.小明是个活泼的孩子,只是一提到学习就无精打采、烦躁不安。小明的表现属于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中的()。 A.学习困难B.焦虑症和考试焦虑 C.多动症D.儿童厌学症 18.刚刚从事教育事业的程老师对教育事业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他理解教育工作是怎样的职业,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教师在历史、现实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等。程老师处于教师角色发展的()。 A.角色认知阶段B.角色期待阶段 C.角色信念阶段D.角色认同阶段 19.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这属于教学监控过程的()。 A.自我检查B.自我校正 C.自我强化D.自我检讨 20.某教师认为,只要教学认真,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但又认为即使自己认真教学,也没有能力达到期待目标。根据班杜拉的效能感理论,表明该教师的效能感属于()。 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 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 21.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产生预言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 22.当了几年教师后,张老师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压力的反应不是更加努力,而是不再努力。张老师的表现属于职业倦怠中的()。 A.情绪衰竭型B.狂热型 C.精疲力尽型D.低挑战型 2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是()。 A.狗熊练习投篮动作 B.吃杨梅时唾液分泌增加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服用兴奋剂后比赛取得好成绩 24.一次放学路上,学生小廖在过马路时遭遇了车祸,此后他一听到吸尘器的声音就联想到汽车发动的声音并感到十分恐惧。这是由刺激()导致的。 A.习得B.分化 C.泛化D.固化 2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6.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 A.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 27.学生李云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促使他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 C.高尚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8.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领事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并用“前进宾馆”帮助自己记忆。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自我提问法B.位置记忆法 C.视觉联想法D.谐音联想法 29.“知识就是力量”“生命在于运动”。这类命题属于()。 A.策略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D.以上都不是 30.“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 C.逆向、负迁移D.逆向、正迁移 31.英语老师对小芬的作文通篇都是定语从句而大感头疼。小芬的定语从句学得好,她在写作中特别喜欢使用定语从句。她虽然也学习了分词充当定语、独立主格、插入语等结构,但是每次写作的时候都不会想到运用这些结构,而是仍然运用定语从句。小芬的这种情况属于()。 A.知识迁移B.思维定势 C.功能固着D.记忆联想 32.数学老师举例“某数加上10,减去7,乘3,除以5,等于12。这个数是多少?”运算时的解题可以从12入手,从后往前推算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进行同原来相反的运算,比如原来加的,运算时用减;原来减的,运算时用加;原来乘的,运算时用除……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爬山法B.联想法 C.逆推法D.类比法 33.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A.社会活动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 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34.王华偷拿文具店的钢笔,经同学检举,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王华:“你拿文具店的东西已经是第几次了?”王华低着头回答:“第六次了。”“你为什么还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候忍不住。”该老师应该从()入手对王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5.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36.在班级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小强本想选李凯,但看见很多同学选了张静,便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一样选了张静。小强的这种行为属于()。 A.服从B.从众 C.去个性化D.顺从 37.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B.消极的课堂气氛 C.中立的课堂气氛D.对抗的课堂气氛 38.科学实验、课堂辩论、外出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分别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纪律。这种课堂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D.任务促成的纪律 39.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班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表扬和批评。这种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A.民主型B.放任型 C.冷漠型D.专制型 40.教师问了一个课本上有答案的问题,用自己的手示意学生举手发言,右边第四排的一位男生没有举手就发言,教师用责备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赶紧举起了右手,其他学生也举起了右手。这位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使用的是下列哪一种方式?() A.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B.运用非言语线索予以调控 C.教师的教育机智D.教师的恰当评价 41.创设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是()。 A.树立教师的教育威信B.教师多讲课,学生少发言 C.对学生严加看管D.减少学生人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