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409177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文详细阐述了认识金融、了解金融投资工具、把握资本规律、规避理财风险,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获得*利益化的内容。
本书内容并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中产家庭,事实上它还适用于处在任何财富阶层的人,并且经过了长期且全面的检验。
目 录
上篇 读懂金融世界,不做财富奴隶
第一章 钱和钞票那些事儿 / 2
1. 金融就是把钱融进来或者融出去 / 3
2. 通货膨胀:有一种胖叫虚胖 / 6
3. 人民币升值、贬值与国际化 / 10
4. 信用、信用卡与负债 / 14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金融学名词 / 18
1.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与CPI / 19
2. GDP、GNP 与GNI / 22
3. 央行、货币政策与银根 / 25
4. 景气循环与经济指数 / 29
第三章 删繁就简的投资学原理 / 33
1. 复利法则——时间就是金钱 / 34
2. 杠杆原理——要么暴利,要么暴打 / 37
3. 洼地效应——财富博弈的加速器 / 40
4. 安全边际——少谈盈利,多讲亏损 / 43
5. 博傻理论——大家好未必真的好 / 47
中篇 把握资本规律,运用投资工具
第四章 保险——避险收益两不误 / 52
1. 保险的前世与今生 / 53
2. 理财是需要,保险是必要 / 58
3. 生命周期与保险需求 / 61
4. 购买保险的基本原则 / 64
第五章 储蓄——向银行学习赚钱 / 68
1. 省下来的才叫钱 / 69
2. 强制储蓄,立竿见影 / 72
3. 储蓄不等于把钱放在银行 / 75
4. 守好自己的“不动产” / 78
5. 正确看待银行理财产品 / 81
第六章 股票——人无股,不富足 / 84
1. 股票、股市与股语 / 85
2. 庄家与散户的博弈 / 90
3. 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 / 94
4. 克服人性的恐惧与贪婪 / 98
5. 心急火燎,越炒越少 / 102
第七章 外汇——最大市场、最大梦想 / 105
1. 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 / 106
2. K 线、均线、趋势线 / 109
3. 止赢、止损与支撑压力位 / 115
4. 外汇投资的三重境界 / 119
第八章 基金——相信专业的力量 / 122
1. 基金的由来与特征 / 123
2. 货币基金和余额宝 / 126
3. 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 / 129
4. 保本型基金的优缺点 / 132
5. 基金定投,套牢也幸福 / 135
第九章 债券——有保障,也有未来 / 138
1. 债券的缘起与本质 / 139
2. 做国家的债权人 / 142
3. 债券型基金的优势 / 145
4. 如何规避债券风险 / 147
第十章 期货——起起落落的诱惑 / 149
1. 期货与期权的由来 / 150
2. 对冲机理与盈利之道 / 154
3. 不接下落的刀子 / 157
4. 日内交易者的“三板斧” / 159
5. 期货市场的24 条“军规” / 163
第十一章 贵金属——金银天然是货币 / 166
1. 在贵金属里淘金 / 167
2. 黄金的优势与涨跌 / 170
3. 金条、金币与纸黄金 / 174
4. 方兴未艾的白银投资 / 178
第十二章 信托——再小的家庭也要传承 / 181
1. 信托的起源与发展 / 182
2. 五花八门的信托产品 / 185
3.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 188
4. 精明强悍不如富有远见 / 191
下 篇 配置个人资产,规避理财陷阱
第十三章 理财,让你的财富为你打工 / 196
1. 投资理财的真正意义 / 197
2. 投资、投机与理财 / 200
3. 全面理财与片面理财 / 204
4. 掌握资产配置的艺术 / 207
5. 没有稳赚不赔那回事儿 / 210
第十四章 有钱也不能任性的另类投资 / 213
1. 古董:前提是你真的很懂 / 214
2. 比特币:区块链的“私生子” / 217
3. P2P 的前世今生 / 220
4. 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 223
附录 常用金融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 225
前 言
近几年,“新常态”这个词被频繁提及。常态,指正常状态;所谓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新常态”这个词适用于很多领域,但若不加以说明的话,新常态一般指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代表的是温和的GDP(Gross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各产业的相对成熟。特别是传统行业,正处于整合与淘汰期,基本没有空白行业,没有碰到去产能就已经算是幸运了。适合普通阶层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晋身中产乃至富豪的路径基本不复存在。即便是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也基本进入了稳定发展期,就算有新的创业项目,也很快被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头收归麾下。对此,我们早已屡见不鲜。
那么,何为中产呢?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这一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或者划分标准,国内也没有一个标准阐说怎样算是中产。有人认为中产应该要有一套房、一辆车、一份大额存款,但这个房是北京二环以内的房还是五线城市郊区的房?车是路虎还是普桑?大额存款怎样才算大?也有人认为有10万元就算是中产,但某明星身家数亿也表示“自己只是个中产”,此中产自然非彼中产。于是,有人索性以美国中产为标准,事实上国人所向往的通常也是美国式中产。
美国中产分为两级,上层中产与下层中产。上层中产一般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多从事律师、医生、会计师、作家、编辑等职业,车、房、存款等并非硬性指标,大抵美国人并不太在意存款,美国车房的价格相对于中国也没有那么豪奢。据统计,上层中产阶层占美国总人口的15%,意味着美国的标准中产有近5000万。下层中产一般年收入在3.5万美元以上,多从事半职业、手工业和其他有一定自主权的工作人员,占美国总人口的32%。
美国式中产,得益于美国独特的历史和制度、发达的工业、全球顶尖的科技水平和处在食物链顶端的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也是近百年来全球政治、军事、经济常态与新常态等多轮交织变动造成的。以科技为例,美国最初并非科技强国,在“一战”“二战”时期,美国对外输出大量商品、军火与资本,吸引了大量科技人员与富有家庭前往美国。美国的崛起,伴随着欧洲的衰落,当这种趋势尘埃落定,便成了新常态。此后不管美国政府态度如何,想尽办法移民美国或到美国淘金的趋势就再没有改变过。
前些年,中国的发展可以用“超快”两字来形容,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态。但非常态的东西,最终都要回归常态。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不切实际。认清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有利于政府做出宏观经济政策与战略调整,例如,去产能和“一带一路”;也有利于民众在回归理性的基础上,夯实个人经济基础,谋求稳稳的幸福。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是没有所谓的中产阶层。但现在,通过短短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中产们已经有信心向美国中产看齐,这是好事。因为我们确实有着更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先进制度体系。这虽不能说可以战胜一切,但确实取得了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这也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石。
免费在线读
上篇 读懂金融世界,不做财富奴隶
1.金融就是把钱融进来或者融出去
什么叫金融?
学院派给出的解释是“金融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是不是感觉很拗口?其实简单来讲,金融无非就是把钱融进来,或者把钱融出去。把钱融进来,为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给事业插上资本的翅膀;把钱融出去,为的是让财富替我们打工,通过把钱借给需要的人,收取固定孳息。当然,这仅仅是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解读的“金融”。至于国家层面的金融,广度更大、内涵更深。例如,本章开头对金融的定义中提到“货币的发行”,即铸币权,这显然不是普通市民能够想象与实践的,也绝非几个“码农”写几段代码、搞个区块链、发个比特币就能够撼动的。不过回归金融本质,国家层面的金融也是把钱融进来或者把钱融出去。在困难时期,国家会提高存款利率,为的就是吸储,集中力量渡难关、搞转型、促发展;当资金充裕后,存款利率会相应降低,因为这时候国家虽然也需要吸储,但更需要的是把已有的资金借贷出去,回收利息。
把钱融进来,我们可以称之为“融合”;
把钱融出去,我们可以称之为“融化”。
可能有人会想:“融合”就是把钱聚集起来,这个可以理解。但把钱“融化”是什么意思?钱怎么融化呢?
其实,只要把“钱”字转换为“金”字,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纸币诞生前乃至之后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全球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硬通货都是黄金。因为黄金具有不可毁灭性、高度可塑性、相对稀缺性、无限可分性、同质性和色泽明亮等特性,可谓人见人爱。融化,具体来讲便是指黄金的无限可分性。因为无限可分,所以方便作为交换任何商品的媒介。哪怕是今天世界各国普遍都在使用的纸币,也基本都应用了黄金这一特性:有大额、有小额;有主币,有辅币……发工资,当然是百元大钞比较方便;买茶鸡蛋,则是零钱比较受欢迎。
当然,现在有了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只要绑定了银行卡且卡里面有余额,出门带着手机就可以,买什么都很方便,买什么都受欢迎。时代在发展,金融也在改变。可能闭门静修数日,回头就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
以往,通常只有企业家需要把钱融进来。现在,融资的主体虽然是各类企业家和创业人士,但普通人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融资过程中。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上市进行融资,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购买相应股票进行投资。
以前,企业家们通常只有在缺钱时才会想到融资。不缺钱还融资,岂不是要白付利息?但现在是企业有钱也要融资,而且是越有钱的企业越需要融资,需要融的资本也越大。
至于把钱融出去,以往只有银行、企业家等有钱的机构和有钱人才能操作。银行自不必说。靠着数轮融资度过艰难时期,开创了电商时代并赚到了大把银子的马云,之所以被广大网友称作“马爸爸”,就在于其金融平台“支付宝”可以在你需要钱而爸爸又不在身边时,通过“借呗”借钱给你救急——当然,是要利息的。反过来,你也可以把闲散资金放进“余额宝”,赚些小钱。同样,为了付你利息,同时自己也赚些小钱,这些钱又会被贷给那些需要借款的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你通过“借呗”借到的是自己放在“余额宝”中的钱呢?大家不妨想象一下。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很有可能通过“借呗”借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放在“余额宝”中的钱。金融,每个人都在参与。再提一个近期比较热门的事情:共享单车,有ofo、摩拜、永安行、一步、熊猫、优拜、小鸣、小蓝、骑呗,等等。有人说,这是因为共享模式的理念令人着迷。No!真正令人着迷的是其商业模式背后的金融模式:尽管每次骑行,我们只需付费1元或者更少,有时甚至还免费,但在获得这辆车的使用权之前,我们是不是要先预存99 元甚至更多?的确,现在ofo 小黄车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但不管未来何去何从,它注定会成为一个经典案例,帮助我们感受金融的无所不在及其独特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无论如何,人不能拒绝新生事物,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新生事物。可以暂时不参与,但必须时刻予以关注,因为它会实实在在地改变、影响你的生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