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脊精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612854
编辑推荐
考古,中国,文集
内容简介
《寻根中原——廖永民考古论文集萃》选录廖永民先生所撰论文四十余篇,主要涉及田野考古研究、中原彩陶艺术发展演变研究、唐青花与唐三彩研究等方面,集中代表了廖永民先生寻根中原,潜心研究文物考古事业数十年的成果。
目 录
目录
辛勤耕耘半世纪 累累硕果收桑榆——回忆我的考古生涯 (i)
河南巩义市洪沟旧石器遗址试掘简报 (1)
中原地区发现旧、新石器时代遗存直接叠压的过渡期遗址——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 (10)
瓦窑嘴裴李岗文化遗存试析 (14)
坞罗西坡文化遗存试析 (21)
试论从仰韶到河南龙山的过渡期文化 (25)
试析豫中地区原始时代的陶鼎 (34)
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炊具——鼎 (43)
大河村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46)
再谈大河村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61)
大河村遗址的发掘与郑州地区的原始时代 (71)
关于大河村四期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命名问题 (75)
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 (84)
关于秦王寨类型与大河村类型的划分问题 (87)
巩县米北遗址调查 (96)
洛汭考 (102)
颛顼、帝丘与蚌塑龙虎图 (109)
龙起源及濮阳蚌塑龙虎图的社会意义 (114)
濮阳市郊区考古调查简报 (117)
戚城遗址调查记 (128)
戚城考 (132)
郑州马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137)
略说西周虢国墓 (149)
巩义市孝南春秋与唐代墓葬清理简报 (151)
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 (156)
巩义市大小黄冶唐代三彩器窑址调查 (162)
黄冶窑唐三彩制品的模具与模制成型工艺 (178)
黄冶窑唐三彩的绞胎器 (190)
河南黄冶窑唐三彩的中子活化分析与产地研究 (200)
唐代青花瓷探析 (207)
河南唐代白釉彩瓷的产生、发展与取得的成就 (217)
河南唐代白釉彩瓷探析 (227)
郑州市上街区唐墓出土青花罐初探 (241)
越窑与巩县窑的熏炉以及其他陶瓷制品的异同 (247)
隋唐时期的镇墓神物 (260)
我国古代镇墓神物的含义与意义 (271)
河南省境内首次发现成熟时期的唐代青花瓷 (275)
巩县西村宋代石棺墓清理简报 (277)
中国画的鼻祖——“鹳鱼石斧图”赏析 (281)
走进华夏文化的奠基时代 揭示中原族群的历史渊源——记伊洛河流域的田野考古与研究 (284)
嵩洛地区进入华夏文明时代的标志 (300)
以郑州碧沙岗为基地兴建北伐战争纪念馆的初步论证 (305)
附录一 发现帝丘 (310)
附录二 访廖永民 (315)
附录三 廖永民主要著作 (318)
后记 (319)
辛勤耕耘半世纪 累累硕果收桑榆——回忆我的考古生涯 (i)
河南巩义市洪沟旧石器遗址试掘简报 (1)
中原地区发现旧、新石器时代遗存直接叠压的过渡期遗址——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 (10)
瓦窑嘴裴李岗文化遗存试析 (14)
坞罗西坡文化遗存试析 (21)
试论从仰韶到河南龙山的过渡期文化 (25)
试析豫中地区原始时代的陶鼎 (34)
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炊具——鼎 (43)
大河村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46)
再谈大河村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61)
大河村遗址的发掘与郑州地区的原始时代 (71)
关于大河村四期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命名问题 (75)
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 (84)
关于秦王寨类型与大河村类型的划分问题 (87)
巩县米北遗址调查 (96)
洛汭考 (102)
颛顼、帝丘与蚌塑龙虎图 (109)
龙起源及濮阳蚌塑龙虎图的社会意义 (114)
濮阳市郊区考古调查简报 (117)
戚城遗址调查记 (128)
戚城考 (132)
郑州马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137)
略说西周虢国墓 (149)
巩义市孝南春秋与唐代墓葬清理简报 (151)
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 (156)
巩义市大小黄冶唐代三彩器窑址调查 (162)
黄冶窑唐三彩制品的模具与模制成型工艺 (178)
黄冶窑唐三彩的绞胎器 (190)
河南黄冶窑唐三彩的中子活化分析与产地研究 (200)
唐代青花瓷探析 (207)
河南唐代白釉彩瓷的产生、发展与取得的成就 (217)
河南唐代白釉彩瓷探析 (227)
郑州市上街区唐墓出土青花罐初探 (241)
越窑与巩县窑的熏炉以及其他陶瓷制品的异同 (247)
隋唐时期的镇墓神物 (260)
我国古代镇墓神物的含义与意义 (271)
河南省境内首次发现成熟时期的唐代青花瓷 (275)
巩县西村宋代石棺墓清理简报 (277)
中国画的鼻祖——“鹳鱼石斧图”赏析 (281)
走进华夏文化的奠基时代 揭示中原族群的历史渊源——记伊洛河流域的田野考古与研究 (284)
嵩洛地区进入华夏文明时代的标志 (300)
以郑州碧沙岗为基地兴建北伐战争纪念馆的初步论证 (305)
附录一 发现帝丘 (310)
附录二 访廖永民 (315)
附录三 廖永民主要著作 (318)
后记 (31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