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43569
即使从一出生就厄运降临,但她从未与命运握手言和,一个重度残疾人,却有让无数健全人汗颜的坚韧和勇敢。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执着地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她的抗争,诠释了什么叫怒放的生命。她的追求,使她的梦想长出了“翅膀”。出版自传《追逐我的梦》只是生命的一个小结,“板凳姑娘”苏晓琳的励志人生仍在继续。
本书是“中国好人”苏晓琳自己写的自传,以其亲身经历为主线,分为童年时光、重获新生、恋爱婚姻、继续逐梦四部分,详细讲述了她身残志坚、逐梦前行的历程。她一出生就是一个畸形儿,脊柱严重弯曲,左腿永远失去知觉,右脚外翻严重,无法站立。她还是一个镜面人,心脏、肝脏等器官都与正常人相反,她的肺只有三分之一是工作的。她出生时,医生说这种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预言她活不过十五岁。但是家人没有放弃她,她也平安地过了十五岁。长大后,她身高只有一米一,只能借助一张特制的四脚板凳撑起整个身躯,被称为“板凳姑娘”。她没有上过学,完全靠自己反复跟着电视和收音机学会了普通话,通过多年啃字典学会了认字。十六岁的她决定靠双手养活自己,通过三轮车走出家门,踏入社会。然而走入社会的她处处碰壁,遭遇别人的冷眼,为了挣回买三轮车的钱用了整整七年时间,但苏晓琳依然坚持自食其力。她先后在电子厂、服装厂打过工,开过卖内衣的商店,做过淘宝店店主,还和丈夫开了一家电脑店。2013年,她以难以想象的毅力生下了一个健康男婴。苏晓琳还在残疾人公益网站——“生命之歌”从事公益工作,同时参加了多档央视和各大卫视的节目,经常走进校园和各企事业单位,和老师、同学以及青年朋友们畅谈人生,将自己和家庭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鼓励正处在困境中的朋友奋进。
你我所谓挫折,也许是无病呻吟(代序)
徐 川
一
我们成长的路上会遇到不少挫折,甚至有些是我们认为的“过不去的坎儿”。
比如家庭变故,比如飞来横祸,比如身体的病痛,比如心灵的压抑,比如精神的打击,比如失恋的痛苦,比如挂科的羞愧,比如别人的羞辱
在每一个打击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难过、有挫败感,甚至以为是到了世界末日。
我也曾经对后台每一个同学的倾诉都怀有极大的同情和理解。
毕竟,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呢?
谁不希望在孤独前行的时候身边有个陪伴者呢?
有人问,你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
有有有,当然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我们都一样。
都一样。
比如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的评选。
然后,被刷掉了。
好吧,其实我并不想讲这个故事。
甚至,我希望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就像一个有自尊的孩子“咣当”跌跤了,也许最希望的是周围没有人看见。
然后赶紧爬起来,拍拍泥土,假装若无其事地走开。
问题在于,我们都不是孩子。
二
一直在想,面对我微信后台的这二十万青年朋友,我应该传递些什么?
不能是生活的一帆风顺,不该是付出就有回报。
不能是奋斗的一路坦途,不该是坚持就有结果。
应该是真实的、可感的、有瑕疵的庸常生活。
应该是不屈的、积极的、有挫败的丰富心态。
有各种波折,有疲惫不堪,有不尽如人意。
不是“伟光正”,拒绝高大全,充满“小确幸”,体会小烦恼。
生活的真相,才有最大的力量。
三
想聊聊“挫折”这个话题。
挫折的内涵相当广泛,求职、求爱、求婚、求助……
也许我们不承认,我们不喜欢挫折。
不过我们都相信,在那些受挫的时刻,我们往往会更加安静和沉稳。
仔细想想,人生应该是由一个又一个挫折组成的。
然后,每经历一次挫折,生命的韧性就能增加一分。
分数攒够了,就给你兑换一次成功的喜悦。
然后继续经受挫折。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挫折,可能只是无病呻吟。
不太理解?
讲个朋友的故事给你听。
四
她叫苏晓琳,1984年出生,江苏启东人。
她跟我们一样,还是青春洋溢的年纪。
她跟我们又不太一样,从小就是个畸形儿。
她的脊柱严重弯曲,左腿永远失去知觉,右脚外翻严重,左脚后翻严重,无法站立。
她是一个镜面人,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大都隐藏在背部,一般的话,正常人的肺是由两片肺叶组成的,而她只有三分之一是工作的。
她的身高只有一米一,因为无法独立站立,只能靠着板凳的挪动艰难地行走。
这种疾病的发生概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但是赶上了就是百分之百。
在她出生的时候,医生已经下了定论:存活的概率很小,即使暂时能活下来,到了十五岁以后,生理发育了,身体会严重受损,甚至都不一定能活过十五岁……
也许她的生命才能算得上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她装订得一塌糊涂。
五
她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别人的议论,而指点和评判的不仅仅有医生,还有各种看客。
在她出生的时候,医院的产房陆陆续续涌进了许多其他产妇的家属,因为大家都听说这里有个畸形的孩子,无论是出于好奇,还是暗自庆幸自己的是健全孩子,总之都纷纷想过来看一下。
整个病房被一种阴郁的气氛笼罩着,让人透不过气来。
父亲其实也有过犹豫,想过放弃养育。
奶奶听了勃然大怒:“我生了你们八个孩子,我一个都没有放弃……就算这个孩子真的只能活到十五岁,那就养她十五年!”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奶奶。
但是,作出一个决定简单,支撑一个决定需要时间和勇气。
“我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我才告别了爬行,家里会拿一个大的席子,铺在地上让我爬着走。有一次我拿着一张板凳,突然可以站起来走路,我就觉得特别特别幸福。”
如果说起世间的人情冷暖,晓琳大概比我们感受得都要多。
周围的街坊邻居经常直率地对她说:你的亲人都要为你所累了,将来你弟弟找对象,人家一看你这个样子,说不定就黄了……
这样的话在她人生的前二十年里,不知道听说过多少遍。
六
十五,这是苏晓琳生命里印象最深的一个数字。
因为当时所有人对晓琳的概念就是“活不过十五岁”,他们只希望晓琳在短暂的生命里,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度过每一天。
所以,她也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那时候我就特别恨命运,原本每个小孩都可以拥有的东西,而我就永远地失去了。”“觉得大家都可以站起来,直立行走,而我却不行,为什么会是这样子,每想到这些,心里就觉得特别伤心。”
到了上学的年纪,她对学校的所有想象全部来自于弟弟从学校回来以后的描述和自己曾经靠近目睹过的一次。
曾经有一个妹妹跟她哭诉,抱怨学校的种种不好,她说:“你不想要的,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你知道姐姐多想像你一样可以在学校,老师说写写写,回家被妈妈催着写写写,一天到晚都可以写写写……”
生命就是这样,如果不被打垮,那就注定是个强者。
晓琳逐渐适应了别人异样的目光,甚至开始接受并跟别人调侃自己的身体:“我的脚是脚心朝上的,也就是用脚面着地的,而且一只脚尖向前,一只脚尖向后。这样的结构,是不能行走的。不过呢,这也有方便的地方,我如果拿东西,手够不到的时候,就用脚尖一勾,东西就拿到了。”
“除了不能踢毽子、跳皮筋,别的小孩能上树、下河玩儿,我也能。”
老天大概也不忍心继续残忍下去,十五岁那年她平安度过。
七
面对接下来那些额外获得的生命时光,告别了过去战战兢兢的生活,苏晓琳决定开始新的人生。
没上过一天学的她,一遍遍地听录音磁带、看电视,并对照歌词和字幕,学会了认字。
苏晓琳就笃定一个信念——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2000年,十六岁的苏晓琳决定靠双手养活自己。为了走出家门,她向父母提出要一辆电动三轮车。
就是这辆车载着她走出家门,踏入社会。
她说要把买电动车的三千块钱挣回来。然而为了挣这笔钱,她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找工作屡屡碰壁,还没少遭遇别人的冷嘲热讽。
“七年里换了五六十家工厂,大多只待了几天,有的是被辞退的,有的是我主动离开的。但我不怕折腾,我还想闯一闯,尝试更多的事情。”
“那时候也挺辛苦,但是当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幸福。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然后就觉得好自豪。”
2009年,苏晓琳又进了南通的一家服装厂。在这期间,她偶然接触到了电脑,又拿出小时候好学的劲头儿,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用键盘打字。
八
野百合也有春天,爱情和幸福也在路上。
2010年,在一台残疾人中秋网络晚会上,她当女主持人,与来自河北廊坊的杨海军搭档。两人从此相识相恋,很快领证结婚。在杨海军的心目中,苏晓琳是一个乐观的人,“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总是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令我非常佩服。”
婚后不久,“大事”到来——她怀孕了。
“医生就说不行,马上打掉,怎么可能呢?你这样的人不能怀孕。”“我们两个身体状况都不好,所有人都认为生孩子风险太大了。”于是,她听从医生建议流产了。“当时医生指着屏幕上的小黑点,告诉我,那就是我的孩子……这一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也正是在那个痛心的时刻,苏晓琳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这辈子一定要做一次母亲。
又一个小生命开始孕育,胎儿一天天长大,带给苏晓琳的是比普通孕妇更多的痛楚:她上身特别短小,子宫长在大腿根部,而且没在盆腔里,“我能感觉到小孩的头骨顶到了我的肋骨。”“走了好多好多医院,都不收留,根本没有一个医院要我们。当时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种感觉。后来听说有一个医生给一个袖珍人接生过,然后我们就去找了那个医生,挂了他的门诊,当他见到我的时候,也非常犹豫。我就跟他说,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已经想过所有的办法,如果你不救我的话,真的不单单是孩子,我这个大人也没有办法保住了。他说行吧,那你住院吧。”
老天有眼,她“又赢了一次”。
苏晓琳怀孕七个半月的时候,综合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医院决定对她进行剖腹产手术。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最终母子平安。
现在,她四岁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正在健康地成长,个头已经比妈妈还高一点儿了。
每天晚上,夫妻俩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苏晓琳的心里总会莫名地感动——这一切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九
这些年,她走进当地电台、电视台的演播室,讲述自己的故事,还写了一部十万多字的自传体小说,她希望能告诉别人,“残疾人的生活并不全是灰暗的、痛苦的。”
苏晓琳从来不会把自己当作特殊人,也从来不会要求别人帮忙或者要一些特殊待遇,需要录节目时,她自己都会提前半小时赶到现场,拄着小板凳,一步步走到楼上的录制大厅。
如今,已经结婚生子的她,和丈夫一起,在老家的街头开了个店铺,维修电脑、售卖电脑器材,还做起了电商。此外,他们还帮助了全国很多有各种各样烦恼和挫折的人,帮助了很多身有残疾却热爱生活的人。“我们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眼下总体的生活状况还是可以的。我和晓琳一样,一直希望在自己过得好的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尤其是身体有些残疾的人。”杨海军说。
十
生命可以用来谱写平凡,也可以用来创造奇迹。
晓琳一直坚强地活到现在,并且不断活出精彩。
就在我四处搜罗资料,写成这篇文章发给她审阅的时候,她表示授权和同意。
我问她是不是介意我分享她的故事,她用微信给我发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的经历能给更多人带来力量,我真的觉得自己的残疾也是有价值的。
有人说,这是“一个明朗的、灵魂散发香气的女孩儿”,我深以为然。
一直感动于她传递的那些坚强的人生故事,一直体会着她传递的乐观爽朗的生活态度,再回头看看青年朋友们留言中描述的种种烦恼,想想你我成长中遇到的那些挫折,我慢慢敲下一句话:你我所谓挫折,不过是无病呻吟。
十一
说回我们自己。
仔细想想,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级台阶都铺就了通往今天的道路。
我们不能试图只保留好的,我们也不能选择遗忘。
那些看起来不太露脸的时光,也在那个特定的时段给了你直面挫败的勇气。
那些似乎是伤害过你的人也在那个特定的时段见证了你的坚强和底线。
我们总是需要一些契机来完整地认识自己。
尽管有时候我们会以自己不喜欢的方式成长。
阳光之所以能够照射进生命,大约也是因为生命有裂痕吧。
初见她,你会心生怜悯;相处一段时间,你会敬佩!
很难想象,一个身高不足1米、只能靠板凳“走路”、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5岁”的侏儒女性,已是32岁,还当上了母亲。这些年来,她创业、恋爱、生娃……不停挑战自我。她要用她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的人“有信心”。
——新华网
板凳窄,人心宽。不能跑,不能跳,她就一步一步挪近希望。 ——2016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颁奖词
我是镜面人
启东,东临大海,南望崇明。身在城中且不知,游客来到这里,往往会感叹这里的渔乐生活,更会喜欢上这里的海鲜。
小城生活自给自足。因此,启东人身上往往兼具搏击大海的勇敢和收获后的知足两种性格。年年岁岁,一辈又一辈人,在这里安身立命。岁月静好,莫不是一代又一代启东人的生活写照。
后来在生活的打击之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日子一如往常是最安稳的幸福。
1984年春季,看起来一如往常的日子又要平添几分喜悦:我的爸爸妈妈,两个非常普通的启东年轻人,将要在这个春天迎来爱情的结晶。
大海除了给启东人勇敢以外,还给了他们宽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1984年,启东人早已不太在意生男还是生女,只是盼望着能够平安生下健康的宝宝就好了。
4月10日,疼痛如约而至。对妈妈来说,这是疼痛也是幸福的生门。爸爸紧张地找来自行车把妈妈送到了乡卫生院。医生检查后,确认我的生门将要开启。
妈妈躺在卫生院的床上,旁边是邻村刚刚生完孩子在喂奶的妈妈,她仰起头微微望了一眼,既害怕又满怀期待,因为自己的宝宝即将出生。这时妈妈的肚子越来越疼,医生和护士都准备就绪了, 但是突然发现情况不太正常,恐怕要难产,于是他们马上让妈妈转院,到县人民医院就诊。
爸爸赶忙找来农用车,把妈妈抱上车子,以最快的速度向县医院奔去。路上,妈妈的肚子疼得更厉害了,爸爸心里像火烧一样,但是还是细心地安慰着妈妈。
很快就到了医院,爸爸马上挂了急诊,值班医生迅速进入产房。这时,家里的其他亲戚也都闻讯赶来,大家怀着焦急的心情在产房外面等着。爸爸更是不停地踱着步。这时三伯父实在忍不住了,对爸爸说:“你不累吗?快坐下歇一会儿吧,你转得我们头晕!你着急也帮不上忙的,这女人生孩子,你大老爷们儿是不能代替的!”爸爸这才坐在了楼道里的长凳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产房里仍旧是安静的,大家的心都焦急起来了。突然一阵清脆的婴儿哭声传来了:“哇——哇——哇——”大家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正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中时,接生的医生突然推门出来,表情很严肃地说道:“谁是产妇的丈夫?过来一下,我有事要交代。”
爸爸赶紧飞奔过来,心情紧张地问道:“我就是,有什么问题?”
医生皱皱眉说道:“孩子生了,是个女孩。可能是你们在怀孕的时候没有太注意保护吧,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医近三十年了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唉,孩子有严重的畸形,右脚外翻严重,左脚后翻严重,以后肯定不能站立的,更不要说走路了。另外,脊柱也是严重弯曲的。这种情况,我们几个医生护士会诊了一下,认为孩子存活的概率很小。即使暂时能活下来,恐怕到了十五岁以后,生理发育了,身体会严重受损,甚至不能活过十五岁。”
爸爸听着这一切,整个人就像灵魂离开了身体,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医生后面的话他都听不到了。
在场的其他人,心情也一下子从山巅坠落到了谷底。
这时,一名护士抱着孩子从产房走出来。爸爸望着幼小的我,心里万分矛盾,如果留下我,这样的身体对于我是非常不公平的,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我很可能不能活过十五岁。但是如果遗弃了,真的不忍心——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而且是自己的亲骨肉。……
在场的家人也议论纷纷,这时妈妈也被推回了病房,她也知道了我的情况。这时的她,身体十分虚弱,心里像刀割一样,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爸爸来到妈妈身边,一言不发,和她两手紧握,望着小床里的我。这时的我很乖,没有哭,眼睛非常大,长长的睫毛很漂亮,眼睛里闪着亮亮的光,小手不停地挥舞,看上去,和一般的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不敢把我抱起来,因为他们不想看到十月怀胎的女儿真像医生说的那样。
这时病房里除了家人们,又陆续涌进了许多其他产妇的家属,因为大家都听说这里有个畸形的孩子,想看一下。整个病房被一种阴郁的气氛笼罩着,让人透不过气。
我就这样来到人世间,来的方式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我却成了一个特别的人,成了父母特别的女儿。……
我出生的第二天,外婆来了。她把我抱在怀里,看着我的小嘴唇,十分干,但是没有哭也没有闹,瞪着一双大眼睛不停地看着外婆。外婆赶紧找来棉签和水碗,蘸着碗里的水放到了我的小嘴巴里。我用力地吮吸着,由于用力过大,把棉签上的棉花吮掉了一些,这可吓坏了外婆,她后悔自己不应该多事,万一孩子有了意外,她会受埋怨。谁知,这时我用小小的舌头灵活地把棉花从嘴里顶了出来,吐到了外面。
外婆见了激动地说:“这孩子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太有灵性了。”母亲也停止了哭泣,看了我一眼,抹去泪水,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我奶奶也赶来了。外婆把刚刚我吐棉花的事告诉了奶奶,父亲也把自己想放弃养育我的想法告诉了奶奶。奶奶听了勃然大怒,气愤地对父亲说:“我生了你们八个孩子,我一个都没有放弃。”说着奶奶一把抱起我,“即使这个孩子真的活不到十五岁,你也要养,毕竟是你们自己的骨肉,何况还这么有灵性,必须留下来!”
就这样,我父母下定决心,无论我是否真的能活过十五岁,都要把我养大成人。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医疗水平还不发达,我双腿是畸形的,当时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矫正畸形最普遍的方法就是用石膏固定。刚满七天的我,双腿就被医生打上了石膏。本以为四十天后拆石膏时会有好的情形出现,但是我的双腿状况并没有改善,仍然是畸形的。医生又决定右脚就不管了,左脚后翻比较严重,继续用石膏固定,又过了四十天,拆石膏时,我的左腿状况还是没有得到积极改善,反而由于长时间血脉不通,永远失去了知觉。
又经过详细检查,最后医生给出了大致的结果,我是基因突变造成了先天畸形,而且是镜面人:我心脏在右侧,而且呈长条形,大部分器官都与常人的位置不同,而且许多器官位移到了后背。
这一切的发生,对我们一家来说别无选择,只能默默接受。而这一切的主人公——尚在襁褓中的我,对这一切,对日后将要承受的命运一无所知。我还不认识爸爸妈妈的眼泪,更不明白这眼泪里包含的忧伤。我的世界,简单到只有吃奶和睡觉,看起来和别的孩子一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