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00766
★ 名师撰写——写作本书的老师多年从事法考辅导,能帮助你准确筛选重点法理、梳理重点法条、讲解经典真题。
★ 真题自测——在复习每一课内容之前,做一做真题,这是自我检测对本课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的好方法,找一找对本课的感觉,自由决定复习力度。
★ 法理全析——摒除法考传统教材冗长的叙述,让你集中精力复习真正的考点,常考的加黑加框让你记住。
★ 重点法条——删除根本不会考的法条,仅保留常考的、可考性强的法条,还帮你勾出重点,打上星号。同样是复习过一遍法条的,你对法条记忆的准确率一定比别人高。
★ 真题精选——复习完一课后,做一做课后的真题精选,这些真题已经反复甄选过,重复的一概没要,经典的一题不漏,正好检测一下复习的效果,补弱固强。
★ 备考提示——提醒你尤其注意本书里面的备考提示,也许这几句提点,就是2019年的考点……
全书根据2018年宪法修正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全新修订。
全书融“法理”“法条”“题库”三大法考备战元素于一体,体例结构包括【本课重难点及考情分析】【真题自测】【备考提示】【真题举例】【重点法条】【真题精选】等内容。
本书具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法与社会、中国法律史、宪法基本理论、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宪法的实施与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等内容
目录
第一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第1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第2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重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第3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第4讲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
第二课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第1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重点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第2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重点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第3讲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重点公正司法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
第4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重点全民守法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第三课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1讲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重点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第2讲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二编法理学
第一课法 的 本 体
第1讲法 的 概 念
☆重点法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
法的作用
第2讲法 的 价 值
第3讲法 的 要 素
☆重点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4讲法 的 渊 源
☆重点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
第5讲法 的 效 力
第6讲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第7讲法 律 关 系
☆重点法律关系的含义
第8讲法 律 责 任
第二课法 的 运 行
第1讲立法
☆重点我国的立法体制
第2讲法 的 实 施
第3讲法适用的一般原理
第4讲法 律 推 理
第5讲法 律 解 释
☆重点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6讲法律漏洞的填补
第三课法 的 演 进
第1讲法 的 起 源
第2讲法的传统与法律文化
第3讲法的现代化
第4讲法 治 理 论
第四课法 与 社 会
第1讲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重点法与社会的关系
第2讲法 与 经 济
第3讲法 与 政 治
☆重点法与政策的关系
第4讲法 与 道 德
第5讲法 与 宗 教
第三编中国法律史
第1讲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第2讲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第3讲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第四编宪法
第一课宪法基本理论
第1讲宪法的概念
☆重点宪法的特征
第2讲宪法的历史
☆重点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正
第3讲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4讲宪法的基本功能
第5讲宪法的渊源与结构
第6讲宪 法 规 范
第7讲宪 法 效 力
第二课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第1讲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第2讲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点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3讲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第4讲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
第三课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第1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2讲选 举 制 度
☆重点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选举的机构与程序
第3讲国家结构形式
☆重点行政区域建置和变更的权限
第4讲国 家 标 志
第5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第6讲特别行政区制度
☆重点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制度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7讲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1讲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第2讲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五课国 家 机 构
第1讲国家机构概述
第2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重点全国人大的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第3讲国 家 主 席
☆重点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4讲国 务 院
☆重点国务院的职权
第5讲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6讲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7讲监察委员会
第六课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第1讲宪法实施概述
第2讲宪 法 修 改
第3讲宪 法 解 释
第4讲宪 法 监 督
第5讲宪法宣誓制度
第五编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第1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概述
第2讲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课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
第1讲审判制度概述
☆重点审判公开制度
第2讲法官
第3讲法官职业道德
第三课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
第1讲检察制度概述
第2讲检 察 官
第3讲检察官职业道德
第四课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
第1讲律师制度概述
第2讲律师
第3讲律师事务所
第4讲律师职业道德
第5讲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第6讲律师职业责任
第7讲法律援助制度
第五课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
第1讲公证制度概述
第2讲公证机构和公证员
第3讲公证程序与公证效力
第4讲公证员职业道德
第5讲公证职业责任
统筹全局,抓小科,取大胜
法理学、中国法律史、宪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的基本部分;2009年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法理学中拿出单独成为一部分,2015年又修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五部分在考试中占的分数虽越来越大,不过知识点比较散,所以得分也显得比较难。很多考生因为第一卷的失利而与最后胜利失之交臂。其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中国法律史、宪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每部分的内容并不多,并且具有体系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不像诉讼法等部门法需要记忆大量的法条知识,只要方法得当,在这几部分中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完全可能的。考生应当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重视这五部分的复习,认真对待,精心准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理学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是法律教育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法理学通过研究法的现象来探寻法的内在规律,即研究整体的法、一般的法,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讨论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规律性的问题。法理学比较抽象、概括性强,带有一种很强烈的思辨色彩。中国法律史的内容是法制史实,需要考生加以学习掌握。宪法是由宪法典、组织法、立法法等构成的宪法体系。司法制度包括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等,法律职业道德主要是规范审判、检察、公证人员和律师的职业操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政治性非常强,复习的方法以记忆为主。这部分内容体现出分值高、内容少的特点,而且考查重点集中,考生应对第二课重点把握。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几部分。
法理学属理论性强的考试科目,因此考生复习应考时在全面掌握大纲内容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地把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念和价值;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容,尤其是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认识法理学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制度,运用理论分析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注意法理学知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的结合。
复习中国法律史时,首先应仔细依据大纲来精读本教材,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建立起知识体系。其次,在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掌握重点知识,重点知识可参照本教材每课前的重难点提示。最后,要善于总结知识点,总结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比较分析。
考生复习宪法时,在知识点的复习上要注意将宪法学基础理论和有关宪法性法律与其他基本法律的复习相结合。同时,对相似的和易混淆的内容应多作比较,清楚区分,联系记忆,分别把握;对重大修法如《宪法修正案》等,要尤为关注。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把握命题规律,吃透重点难点,立足于对重要法条的记忆,多总结,多归纳,多做题。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部分,然而此部分经过仔细复习,掌握技巧,也会带给考生“意外的惊喜”。考生要在熟读本教材的基础上建立此部分的知识框架,通过仔细查阅相关重点法条和历年考题,掌握重要细节性知识点。
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同于研究生入学等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有明显的淘汰性要求,因此题目的设计有其特点。我们应当通过认真练习、揣摩近几年的考试题目,掌握考试的规律。一定要花时间做真题金题,理解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掌握答题要领和技巧。
最后,预祝各位考生在2019年的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3讲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过程的基本精神。任何一部宪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必须反映一国当时的国家生活的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对世界各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考察表明,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普遍规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由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在创建自己的政权过程中,在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因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质上也就是人民主权。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主要体现
1.《宪法》第1条第1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同时规定实现人民主权的具体形式与途径,如《宪法》第2条第2、3款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
4.为了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了选举制度的主要程序,以实现宪法的基本原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一)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人权的主体是“人”,首先是指自然意义上的人。就人权最原始的意义而言,它在本质上首先属于应有权利、道德权利。其次,由于人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是具体的社会中的人,因而当人权与某一个体的人相结合时,就带有这个人所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烙印。
(二)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从《共同纲领》开始,我国宪法都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特别是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国家基本价值观。
除规定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原则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基本权利。宪法要求,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为基本权利的实现提供经济、社会与文化保障。
三、法治原则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法治思想的核心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这对于反对封建专制特权,确立和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在其宪法规定和政治实践中贯彻了法治精神。
(二)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我国《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的“法治国家”既包括实质意义的法治内涵,也包括形式意义的法治要素。宪法体系上的法治国家规定了法治秩序的原则和具体程序,形成政治共同体价值,保障国家权力运作的有序化
四、权力制约原则
(一)权力制约原则的概念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从而保障公民权利。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相互之间的制约。权力制约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决定于宪法的逻辑起点和宪法的基本内容。
(二)权力制约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宪法规定了人民对国家权力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如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等。
2.宪法规定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3.规定了不同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内部不同的监督形式。如《宪法》第14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