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489076

★刘瑜、陈晓卿阅后推荐。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年度畅销书*名;《议会山时报》年度*书籍,《环球邮报》图书热销榜*名。
★特别收录特鲁多家族签章,值得珍藏。
知识、旅行和中国在我心中混作一团。我隐约感觉到,旅行带有一种精神属性,始于内心的需求。我想,人在出发前可能是无知的,但在归来后肯定会有所改观。我们心中充满到什么地方去的愿望(乃至需求),因为未曾踏上的土地是吸引我们心灵的黑洞。因此,中国就像一座矗立着的关隘。
第二章 北都 ———— 012
薇媛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一般中国人可能不愿意跟我们交谈。“你说的那些‘一般中国人’对外国人有戒心,”她说。
我向来不善于营造第一印象。薇的悲观并没有使我气馁,我强调,她才是那个需要跟人接触的人。我告诉她,我会表现得置身事外——百无聊赖、心不在焉或者头脑简单。我说:“就像我根本就不在那儿,像一个不经意走到你边上的中国深度游游客。”
第三章 老东部 ———— 048
对孔子有个流行的解读是,为了得到幸福、受到尊重,必须以和谐一致的原则行事。穿成一个样子,知道自己服务于共同的理想,立下同样的誓言。这是巨大人口压力下的必然结果。10亿人挤在一起,需要有一种强烈的集体和谐感。很久以前,黄河流域的众多居民就开始不断制造摩擦,高度发达的稳定感和传统意识能够提供一些缓解。
第四章 村庄 ———— 071
出租车司机并不太清楚我们要去哪儿,他把我们放在了一栋看起来已经关闭的漆黑建筑前,薇让他等等。我们以为这就是宾馆,敲了玻璃门,窥见里面有一个宽阔幽暗、覆着灰尘的大厅,然后又回到车里,紧张地笑着。
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旅馆,立刻躲进房里休息。窗外的城市安静得令人焦虑,使得我的内心被神秘感笼罩。我试图注意任何一点声响,然后告诉自己这是中国,不是贝鲁特(Beirut)也不是巴格达(Baghdad),寂静中没有潜伏着暴力。
第五章 长江 ———— 104
当你思考江河到底是什么时,它就会变得很奇怪:当然,是雨滴、是雪花;在这之前,是飘进山里的云;更之前,是阳光下的海洋。这些分散的、五花八门的东西聚集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江河。看着起伏的水面,看着漂泊又稳定的船体——我们看到的是一瞬吗?是这些事物的一瞬,一起向山下流动了一点吗?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循环中的持续运动,在脚下,也在头上;在天上,也在地上。它是不断往复的开始和结束,是永恒的、完满的。
第六章 上海 ———— 126
我经常独自旅行,又怯于用其他方式接触别人,于是舞厅就成了我与当地人交流(而不交谈)的场所。跳舞的人彼此不用言语就能形成一种默契。在某些时刻,迷乱在节奏中的我还可能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地方的一分子,觉得周围的陌生人认识我、喜欢我。不过,我的夜晚无一例外地会以与今天相同的方式结束:独自一人。在乘车于夜晚穿行时,有点累,有点高兴,或许还更聪明了一点。
第七章 三大王国 ———— 175
在驻足惊叹时,我询问了汽车发动机的情况。它是在其他地方制造的,可能是提前在别的地方组装好的——或者是整体从其他公司购买的。这种发动机是在韩国的技术许可下由中国制造的。我们的东道主也承认,很多更为精密的仪器和设备的产地是日本、韩国、德国,而不是中国。但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比例会慢慢下降。
第八章 南下 ———— 203
中国城的神话告诉我们,中国人什么都吃:鸟、爬行动物、猴、狗、猫、昆虫——都是活着卖的。这在内地可能是真的,但这里并不然。这个地方虽然粗放而天然,但它并不是村子,也不卖野味。这个区域是广州中部的一片农民工聚居地。四面八方的人来到这里谋求生计——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们为出人头地,或者至少站稳脚跟做着漫长的努力。
第九章 重游 ———— 249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实力更加重要。国家无论如何在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间寻求平衡,都旨在为个人带来机遇。只要食能饱腹、心有所求,人们就会更愿意关注自己,而不愿谈论国事;会更注意自己的消费或休闲,而不会主动参与与他们有关的立法事务。
致谢
平原、火车、汽车、摩托、划艇、游船、自行车都构成了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贵国穿行的一部分。
在中国,我曾步行、奔跑、跳跃、舞蹈。
我生在一个与中国有不解之缘的旅行者之家。通过我的父母,它在我年幼时期就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我与中国的接触从少年时期开始,在成年时期继续。如今,已为人父的我仍在经历。
但我只是飘过中国的游魂,从未在此地扎根。我从未在哪里久居,以掌握中文这门语言。因此我恐怕永远都只是局外人,一个信念不居的蛮夷。
然而,中国已经成为我的故事里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人生各种变量中的一个常数。我或许仍然是个天真汉,但中国使我受教良多。
我所见到的中国,一直都在发展变化。我每次回到这里,都为它的变化所惊叹。
所有的变化都让我想起你们,我亲爱的中国读者。你们经历着怎样一个旅程,我对你们的希望和不安感同身受。你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变化!你们见证了多少奇迹!
不过你们童年的风景有多少保持了原貌?
你们承载着多少记忆?
谁又敢预言未来?
好吧,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我的中国魂——那些在我的旅途中遇到的,如今仍挥之不去的灵魂。若有运气,你们或许能认出其中的几个。希望来自山东的有着超越其年龄的智慧的薇媛——我的朋友和向导——也会像帮助我一样伴你们度过书中的这段旅程。
我们向你们展现的只是几个片段,是旅途中的若干瞬间的合集,它们来自还不算太遥远的过去。
有人说过,几百年对中国来说十分短暂。但在我看来,几十年对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时光。十年之中发生了那么多——那么多的财富、那么多的物质变化、那么多的可能、那么多的新习惯。其山多变必隐忙仙。
我用了过去十年来整理这些记忆。生活中,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你总去那里?为什么总是想着那方土地和那里的人?
我通常这样回答:中国是个宏大的故事,或许现在这个故事里最精彩的部分正在上演。
亲爱的读者,你们也是这场巨制中的舞者。我们都有各自的角色。因为中国,就像曾经的西方一样,正在改变整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都被这个故事所席卷。
不过,在周遭的一切都在变化的时候,问题并不是这一切的去向,而是我们能把握的是什么,不能遗忘的是什么。
中国的故事让我理解了运动的参照物——赋予其平衡和意义的力量——并不是终结,而是我们的记忆。当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时,正因为可以借助于记忆,我们才能在这时代的流变中找到精神的安居之所。
——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
旅行者书写的见闻,常常比熟悉者更精彩通透,原因或许是陌生感所激发的观察欲与倾听欲。特鲁多的《神秘到开放》恰恰是这样一本观察与倾听之书,从企业家到民工,从胡同保护者到穿汉服的人,从官员到学者,特鲁多用一个全景式的视角将巨变中的中国微缩成一本旅行者之书,其中既有脉络细密的树叶,亦有气势磅礴的森林。
——刘瑜
小特鲁多,是加拿大人里恰好有幸“穿透地球”来到东方的人。特殊的身份让他有机会在中国尽情行走,长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的碰撞让他的文字沉淀出一种冷静,也让我们在认知自己生存的土地时,有一种新的视角和体验。
——陈晓卿
这本书提供了一幅引人注目的当代中国画像,而这里无疑是*的实验室,人类的未来正在其中逐渐成形。
——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亚历山大·特鲁多善于发现矛盾,全篇以小说家的直觉来设计对白,以旁观者的角度展开描写,独立客观,态度严谨,引人入胜。这本回忆录令人兴奋,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十分感人,这本书可以列为所有加拿大人的必读作品。
——罗伯特·赖特,《逃离德黑兰》作者
中国永远都不会让游客失望,她的神秘莫测让亚历山大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忱与忠诚。但正因为他为人坦诚、谦逊的品格才使得发生在旅途中的轶事超越了文化和语言的界限,让这本书如此扣人心弦。
——约翰·弗雷泽《中国人:民族写真》和《失窃的中国》作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