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17710
☆田中一光,开创了日本平面设计的新世界,让世界知道了日本的现代设计。
☆田中一光,在日本设计界掀起了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运动。
☆田中一光,无印良品之父,日本国宝级平面设计大师,一生获设计大奖无数。
☆他的故乡、他的童年、他的成长、他的足迹、他的人生际遇、他的艺术生涯……他用真实的笔触,一一道来,给人以品味与启迪。
《田中一光自传:与设计一起前行》以真实的笔触带领人们感知——
1.从童年、小学、中学到大学,田中一光有着怎样的成长轨迹?
2.在田中一光的眼里,二战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是怎样的一幅灾难场景?
3.从故乡到异乡,田中一光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
4.从奈良-大阪-东京-巴黎-洛杉矶-纽约……这一路,田中一光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平面设计大师的?
5.田中一光的心路历程、思想境界、人格气质、艺术追求……又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
《田中一光自传:与设计一起前行》是田中一光对自己一生所走之路,以及如何与平面设计结缘并取得成就所作的全程回顾。
通过生活、工作上敏锐细致的观察与感觉,田中一光用带点诙谐且优美感性的文字,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设计观、设计思想和设计的社会责任。他将日本传统元素和精神倾注在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让自己的作品融合东西方、传统和现代文化,对日本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他的阐述,能够感知他对日本文化的细心领悟与感受。
《田中一光自传:与设计一起前行》对设计专业的人士来说,能够从田中一光在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观点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中受到很大的启发,从而为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打下思想和技术的坚实基础。
目 录
I
一 故 乡 …………………………………………………002
二 画室剧场 ………………………………………………021
II
一 大 阪 ………………………………………………036
二 A俱乐部
………………………………………………054
三 上 京 …………………………………………………064
III
一 阳光广告公司(LIGHT PUBLICITY) ………………084
二 日本Design Center ……………………………………095
三 初临纽约 ………………………………………………110
IV
一 新道路 …………………………………………………124
二 邂逅建筑设计 …………………………………………139
三 大阪世博会 …………………………………………… 147
四 时代的变迁 ……………………………………………158
五 文字、色彩、纸张………………………………………168
六 书与设计 ………………………………………………183
V
一 西武剧场与西武美术馆 ………………………………198
二 创意总监的职责 ………………………………………211
三 向世界介绍日本 ………………………………………225
四 个 展 …………………………………………………236
二〇〇一年一月一日 ………………………………………245
《田中一光自传》寄语 麹谷宏 …………………………249
简略年表
……………………………………………………259
刚好3年前的这个时候,这本书的校样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摆在我的桌子上。校样上还有一张纸条,写着“整理了这些内容,希望你能看一看”。我和田中一光形影不离地相处了40多年,对他这个人的了解可以说是无所不知。
看完这份校样之后,我心想,哎呀,果然是田中一光啊。他在介绍自己大半生的同时,还讲述了战中和战后的时代、世间的变化、关西文化与东京文化的比较、平面设计的历史及社会地位、古典与现代、设计界的信息,以及对设计师们的建议,这基本可以说是一本日本平面设计史的补充读本——真不愧是田中一光,我在心中这样感叹道。即便现在有许多位设计师都出版了自传,但能够对自己与时代进行如此客观和立体分析的人却只有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这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首先考虑做这件事的意义。他从不考虑是否能够引人注意。他会经常问自己,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是否有趣,做什么才是重要的。所以当田中一光出版自传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公之于众,我当然也要对他这样做的背景进行分析之后再做出解说,只有这样才符合他的方式。
他对自己的描述都非常简单,但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时代、社会、设计环境以及伙伴,但正因为有这些重要的背景,才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他更有存在感——这就是田中一光风格的表现方法。曾经有一名对设计一无所知的空姐在看过这本书之后说出“我也想做设计工作,想和田中一光先生见一面”的话。后来我把这位年轻读者的反映告诉了田中一光,他感到非常满足。
上周,因为这本书被收录进白水社的UBOOKS系列,于是我又翻出来读了一遍,真是让人充满了怀念。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本书就是田中一光完美的遗书。他在这本自传之中,将在自己的一生中给予他照顾的人,与他同甘共苦的人,相互扶持的人,一个不落地全都介绍了一遍。在这本书里究竟出现过多少个人的名字?在田中一光已经去世的现在,读起这些名字就好像是田中
一光在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告别。晚年的田中一光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他可能并没有考虑过这些身后事,但我却总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他为自己留下的一份遗书。在这本书出版一年零十个月之后,田中一光因为急性心肌梗塞突然离世。
田中一光总说,“因为我独自生活,所以我想后也不给任何人添麻烦,自己静静地消失。”而他也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在某一天突然踏上了只属于自己的旅程。在他负责的工作都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消失,这实在是太酷了。而他周围那些被留下来的人则无比惊慌。我们合作的企划还没有做完,他却就这样突然地离去了。
田中一光,他把现代设计观念揉和到日本传统艺术中,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优雅、素净和单纯,富有一定的表现主义色彩;设计语言简洁洗练、意境清新、形式优美;在融合东西方传统美学观念与东西方文化特征之间,有独到的思路与手法;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在日本设计界掀起了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运动。
———张乃仁《设计辞典》
你们看到阴影就想起,而我们看到波光就想起了。田中一光的世界正是继承了尾形光琳描绘的波浪的精细闪光,使其更加耀眼辉煌。
———“明治奇才”冈仓天心
对于日本设计界来说,田中一光无疑是这种人,这些观众甚至用这样的语言去评述他的生平:他开创了一个时代,是他一人的巨臂,让世界知道日本的现代设计。
——台湾著名舞蹈家林文中
我在学习平面设计时,田中一光已经是像神一样存在的人了,他的作品也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难以忘却……一光的价值观从很大的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在创造时代。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
从JR(日本铁路公司)奈良站到猿泽池有一条商业街。这条街就是三条通,在三条通的西边,开化天皇的皇陵附近有一个叫东町的地方,我就出生在那里。那一年是1930年(昭和5年)。
现在那里已经高楼林立完全变了模样,在我的老家旁边是奈良的床上用品商店,斜对面是奈良数一数二的日式点心店“弁天饼”,其他还有酿酒厂、面豉酱和酱油的制造厂等,占地面积都超过660平方米的大型商家。
我的老家从外祖父那一代开始,就一直经营着一家叫做“鱼万”的鱼糕店,所以家里总是飘着一股腥味。外祖父在兄弟九人里面排行末叫做末吉,都说他跟着大哥混黑社会,但我觉得他先是作为近卫兵加入了东京的麻布连队,后来在很大的年纪才开了鱼糕店。在我小的时候,每天早晨外祖父都会打电话到大阪的中央市场询问当天的鱼价,决定当天进什么货,而我就在他打电话的声音中醒来。
据外祖父说,他的父亲鱼谷万吉很有商业头脑,所以才留下这么大的房产,但我总觉得和相邻的店铺相比,我们家显得很寒酸。
我的父亲田中音吉,是三重县四日市附近一户采女农家的老儿子。那一带的农业和鳗鱼养殖业比较兴盛,但父亲从年轻时就进入奈良铁道省(现在的JR)工作,后来入赘和我的母亲富士枝结婚。因为我只在二战时被寄养在父亲的老家1个月左右,所以对父亲的老家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我们家从早到晚都有很多工人忙来忙去,因为嫌小孩子影响工作,所以大人们总是会说“给你点零花钱,你自己出去玩吧”,也就是说我出身于那种对孩子自由放养的家庭。
我小时候基本是由外祖母带大的。但是,即便是自由放养的家庭,外祖母对我的管教也甚严。我的母亲则是一名典型的商人家的女儿,性格开朗活泼。
我出生后,次弟祥介、三弟成典、长妹节子相继出生。
家旁边的寺院就是我的游乐场。那时候兴福寺的三重塔和北圆堂还没有被围墙围起来,是一处杂草丛生、阴森幽暗的地方。传说只要绕塔三圈再朝塔上扔石头就会有女鬼出现,所以我每次朝塔上扔完石头之后都会一溜烟地跑回家。
早春时东大寺二月堂的汲水仪式,随后的达陀戴帽仪式,春日大社的若宫祭和薪能,等等,我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习以为常般地和这些千百年前的古典重复地保持着日常的接触。
兴福寺的东金堂被称为“文殊先生”,文殊菩萨坐像是智慧的象征,就像是天满宫的道真公,所以每年春季的升学期,学生们会在1张20厘米大的纸上写1个字用来供奉。寺院方面会选出80名学生所写的80个字做成1块牌匾,挂在寺院的屋檐下面装饰1年。母亲也让我练习写字,并且将写好的字供奉上去。
据说我从小就很喜欢文字,母亲背着我出门的时候,我会用手指着商户招牌上的字询问读法和意思。
但我初产生兴趣的,是模仿歌手的演唱。我家有一个在当时非常少见的留声机,工人们经常用它来听美奴、雾岛升、哥伦比亚小姐等唱的民谣和歌曲,我很擅长模仿这些歌手的演唱。我家对面弁天饼的工人们总叫我去给他们模仿。因此,等他们工作结束后,我就会去唱上一段,有时候还会得到点心作为奖励。
我还喜欢模仿电影。二战刚开始的1937和1938年,历史题材电影大多改编自讲谈和歌舞伎,几乎都是先代萩和锅岛的宫廷剧和儿雷也之类的电影。在当时的新兴电影公司中,出演宫廷剧和猫妖的铃木澄子、森静子、国友和歌子等明星很受欢迎。我虽然年纪不大,却对八汐和岩藤那样的恶女和妖女又爱又怕,我还很喜欢披着母亲的和服装成猫妖吓唬比我小的孩子们。
那时候想看一场真正的歌舞伎,必须花上1个小时的时间搭乘大规铁道(就是现在的近铁电车)前往大阪才行。我记得家人带我去过好几次,对拿着大大的木制鞋子寄存牌、用来热茶的火盆和坐垫,把我们带到座位上的服务员递给我一块小点心的事情还有模糊的印象,但舞台上表演的内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当时奈良有两家电影院。因为我就读的椿井小学位于闹市区,所以电影院对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地方。其中一家叫做尾花剧场,是松竹电影公司的独家电影院,这里也有服务员拿着坐垫带观众到座位上,是一家具有传统剧院风格的电影院。另一家则是位于红灯区正中间的中央电影剧场。这家电影院会播放新兴电影公司和日活电影公司的电影。我个人比较喜欢松竹电影公司的电影,经常会一个人背着书包去看电影。
我很喜欢看那种分为上下两集的电影,有时候我看完电影出来天都完全黑了。这时,我就会脱下鞋光着脚跑回家,但一到家就会挨一顿骂。当时我就是这么喜爱电影。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早到晚都泡在电影院里,那时候上映的电影我基本都看过。
与动作电影和战意高涨的军国主义电影相比,我更喜欢柔和一些的电影。川崎弘子饰演的悲惨母亲让我心生郁结,在吉村公三郎的《暖流》中,高峰三枝子失恋后为了掩饰泪水而在海岸边
用海水洗脸的场景也让我感动不已。
当时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电影和《木石》《纯情二重奏》《爱染桂下情》三部电影非常流行,还有田中绢代、木暮实千代、水户光子等非常著名的明星。
奈良几乎没有引进外国电影。我是在进入京都的美术学校之后才次看到朱利恩•杜维威尔和雷内•克莱尔等人导演的外国电影作品。但当时我就算想看也没钱,所以常常很羡慕那些看过热门电影的人。
总之我对电影的狂热非比寻常,不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会画一些演员的肖像画来当作消遣。比如有一部叫做《父亲在世时》的电影,那么我就会以《妻子在世时》为题思考一部新作。我会尝试将两个之前从未合作过的演员放在一起,然后选择导演和其他演员,将报纸和杂志上的内容剪下来拼贴在一起,再自己画上肖像画,写几句宣传语,做成报纸广告的样子,我一直乐在其中。
当我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开始对园艺产生兴趣。每天放
学一到家我就会跑到后院的农田,栽培香豌豆、大丽花和风信子等植物。我的手指甲之所以有些变形发圆,就是因为那时候一个劲地挖土导致的。当时《主妇之友》和《妇人俱乐部》等杂志附送一本很厚的增刊叫做《趣味家庭园艺》,卷首彩色插图介绍的是位于田园调布的木暮实千代家庭院的园艺制作方法,我将这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全都看完了。
我自己制作堆肥、除草、消毒,每天都很忙碌。在一无所有的土地上播种,眼看着它们生长壮大,这种季节变迁的过程实在是非常有趣。
我还有一个兴趣,那就是收集“花卉信息”,比如香豌豆的花,在奈良就算向老师请教,他们也说不清楚。因为当时在奈良根本没有这种花。但我看到书上说“香豌豆属于豆科植物,和豌豆很像,会开出粉色的花”之后,无论如何都想要看一看这种花,于是我拼命地找香豌豆的种子,花高价买下来并且种了下去。
当香豌豆次开花的时候,我心中的感动真的是难以言表。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原来这就是香豌豆花啊 !”
我升入中学(奈良县立商业)之后,与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成了朋友,我总是泡在他的家里。他家的院子里开满了水仙。如果是日本水仙的话那么谁都认识,但像喇叭水仙那样少见的品种,照片上的模样和实际开花时候的模样却是有所不同的,这让我非常感兴趣。
喜欢植物对于饮食生活也有所帮助。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说是从原始时代到高科技时代都体验过的人。战争年代连土豆和地瓜都搞不到,我只能摘掉蜂斗菜的叶子,食用根茎,或者用大豆煮饭,这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简直是完全相反的。
上了中学之后,我很擅长写作文。负责教我们国语的森口老师有个外号叫做“少爷”,即便在战争年代也仍然留着一头长发,给我们朗读夏目漱石的作品,是一位很有文学修养的诗人。当时他刚从学校毕业只有20多岁,每次我去他家里玩的时候,他都会用留声机放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曲子。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也总是会朗读我的作文。
有一次朗读课,我朗读了芥川龙之介的《蜘蛛之丝》。当我站在讲台上,刚开始读了句“有那么一天,佛世尊经过宝莲池畔……”的时候,教室里忽然哄堂大笑。似乎同学们都觉得这种装模作样的说话方式,与战争年代的学校氛围不符,十分奇怪。
我当时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在这个时候,森口老师及时地出言相助道:“这就是芥川这位作家的文体,他从一开始就是使用这种文体来写作,所以一点也不奇怪,请继续念吧。”
相反我很不擅长英语。对于为什么在战争年代还要学英语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教我英语的是高石老师,他的外号叫做“狂犬”,真的是一位像狂犬一样可怕的老师,在他的家里摆着一个巨大的弹珠台。后来老师的女儿与永井一正结了婚,真是让人大吃一惊。永井是大阪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和老师的女儿交往了。
我对手工也不怎么擅长。比如制作飞机模型之类的东西,我就因为粘不牢竹篾条导致模型很快就散架。明明大家都说我做饭的手艺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好手工。直到现在我仍然连一根钉子都钉不好,也不能用鸭嘴笔画线。即便如此,我却做了几十年的设计师。
战争年代的管制非常严格,每个人都只能领到勉强生活的配给物资。服装票和粮票能换到3根香烟或者3合米(译者注:合是日本的容积单位,每合等于0.18公斤,10合为1升),但到了战争末期就连这种体制也无以为继,一直到新的体制出现之前,整个日本社会都处于无政府状态。同时日元贬值导致货币价值下跌,在和服换大米的原始经济状态下,战后的废墟都变成了黑市。就连有幸躲过空袭的京都,也在河原町七条周边形成了黑市。即便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但人民的生活仍然困苦不堪。
很多人都被强行应征入伍。我有一个比我大10岁的舅舅,他是外祖母在很大年纪的时候才生下来的独子,因此十分宠爱。当他被强征入伍的时候,外祖母非常难过,整个人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随着战况愈发激烈,舅舅被从满洲调到南太平洋的大宫岛,不久便传来他战死的消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