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76415
√ 独角兽种子|极客明星|技术网红,37个响东东,37位铁铮铮
√ 技术与创业两种独特基因如何碰撞,不同答卷组成完整密码
√ 激情、偏执与疯狂,冷静、谋略与智商,没有成败只有成长
【30 岁前的冒险时光】
高 阳 90 后理想主义 CEO 的进击 / 002
王博龙 三体摇滚青年在地球 / 014
水羽哲 我不是程序员! Just coding for fun / 020
董 锋 游走于开发与设计之间的黑客画家 / 030
陈 鑫 30 岁前的冒险时光 / 037
李雨来 逆袭!从技术编辑到云计算架构师 / 049
石 川 海归技术人的“降级论”实践 / 054
邓宇光 关于幸福的创业课 / 062
陈理捷 招聘是一门关乎梦想的生意 / 069
【领军行业,静水流深】
许式伟 11 年逆流顺流,首席架构师到 CEO / 086
罗 未 开放制造的机器之心 / 099
王雄辉 用进化论玩转智能家居 / 109
刘睿民 数据库战国时代,我不跟你们玩政治 / 120
王行舟 低薪程序员 / 132
黄允松 工具理性主义者 / 137
Dave Thomas 生命不息,编程不止 / 147
杨 轩 天使投资人的江湖情怀 / 154
田爱娜 女神哪有天生,坚守就是一切 / 161
李会军 我的产品灵感来自民国 / 170
黄 冬 何妨吟啸且徐行 / 178
【技术极客养成手册】
吴峰光 平行世界守护者 / 192
蒋程宇 关于发现的涅槃之旅 / 205
陆丹峰 当数学家遇上大数据 / 212
祁 宁 技术社区的英雄传说 / 222
唐 巧 iOS 大 V 养成记 / 230
马 鉴 玩 Flash 15 年,养出一只“神经猫” / 243
徐文凯 智能家居行业挑战者 / 251
张天雷 征途路上,星辰大海 / 259
郭红俊 CSDN 社区技术大总管的 10 年 / 268
邵海杨 运维人的野蛮生长 / 273
【工程师文化与管理】
程显峰 IT 病得有多重?技术圈交际花谈研发管理怪现状 / 282
孙 军 新晋技术经理的管理难题 / 292
董 轶 技术是件简单的事——资深项目总监的管理经 / 296
清 风 豆瓣神组*,日系萌神程序员 / 308
郭 皓 勇者无惧,行者无疆 / 317
某华为人 狼性文化下的螺丝钉 / 324
张 矩 那些 Google 教会我的事 / 330
推荐序一
从事互联网及传统软件研发的工程师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年数以万计的新的工程师加入这个群体来寻求实现人生理想的方法。
小张是我所在团队的一名研发工程师,一年多以前离开团队,现在另外一个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带领一个十几人的研发团队。在一个工作日的晚高峰,小张开了近 2 个小时车,从朝阳区来中关村拜访我。见面后小张提到自己碰到了一些小挫折:有一个公司考察了他,给了他一个技术总监的机会,可能由于小张对胜任更大的管理角色缺乏准备,他没能把握住这次机会。
虽然技术从业人群庞大,但对于类似小张这样的工程师的成长、选择、生活方式却没有太多公开可借鉴的资料。一些技术人离开一线的技术岗位后,通过创业取得了成功,但这部分人更多展现给外界的是他们成功之后的光环,对正在成长路上探索的工程师来说直接借鉴意义有限。而另外更多正处于成长道路的技术人,他们的抉择及对未来的思考便更不为人所知。
小张所在的公司虽然也处于行业前沿,但是大公司里面工作细化到每个部门之后,工程师做的事情也会比较单一,小张常常担心自己视野扩展速度不能跟上业界的发展速度导致无法保证有效地引领团队前进。
技术人在某些角度上来说是孤独的,对于行业的趋势,缺少来自身边有深度的见解;在职场上,也常常面对选择的困惑。大部分工程师在职场路上遵循相似的路线:毕业后找个有实力的公司积累技术及人脉,数年后如果能转管理岗则是一条稳妥之路;否则要么更换工作登上另外一个新台阶,要么去创业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大部分人在经济安全及财务自由的道路上奔波。
但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样一种既定的路线及轨道,如果业界有更多的技术人生存方式的案例能够让大家看到(包括那些在大部分人眼里不走寻常路的技术人),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从中获益、受到启发,技术人的生态会变得更丰富多彩。
如果考虑将技术人不同生存方式进行分类的话,前不久我在讨论架构师(技术人的一类优秀代表)分类时候说过:有两种类型的架构师,一类是能利用技术驱动能力的,另外一种是不能利用技术驱动能力。而真正具备技术驱动能力的工程师或者架构师,可以利用技术的杠杆力量。在完成本职的同时,利用技术的力量,将代码的功效放大,影响十倍或者百倍以上的结果。比如在音乐播放软件中,工程师利用大数据推荐算法,彻底改变了用户播放音乐的习惯与体验。
在另外一方面,环境对于技术人的能力发挥也具有决定作用。一些有想法的技术人在某个环境中默默无闻,但到另外一个环境时却能大放异彩,开发出改变世界的产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些人离职创业及在不同公司流动的价值。
但是改变自身环境是一个成本极高的操作,大部分人生活的环境不尽完美,但由于一些原因并不能随心所欲,尤其是短期内改变自己的环境。因此如何在受限制的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体现技术人的价值和影响力、发挥技术的杠杆作用,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一流的公司及平台,可以通过日常的工作做出改变行业及世界的举动,但如何在普通的岗位及环境里面,体现技术的价值及影响力,是值得更多人思考的问题。技术人攻略描述的大部分技术人都并非在一流的工作环境,但却能利用自身的特长与环境结合,走出非凡的人生轨迹,可以帮助所有技术人思考及前行。
张兰(Gracia)的书虽然名为“攻略”,实际是写不同的技术人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因此从她写“技术人攻略”公众号之初我就一直在关注。其文章对于技术人群有多元的独特角度的叙述,讲述了很多技术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深层次的故事。读者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可以了解其他技术人对于方向不同的选择,对于环境不同的态度,以获得更好的前行的力量。
——杨卫华(Tim Yang) 微博研发副总经理,“高可用架构”出品人
推荐序二
感谢大时代 感谢攻略君!
前几天看到一段文字:我把中国牛的大神们“一网打尽”了,够了。
Gracia 妇君二人皆为我多年好友,他们二人都是奇情之人,始终坚持理想、精神、生活、工作相互独立。俗话说“人以群分”, Gracia 欣赏、采访的自然也都是奇情异能之士,这就是此书的独特之处。
每次采访前,Gracia 都会做足功课,往往会把被采访者写的博客或图书都回顾一遍;采访结束后,她又会花上 2~3 周的时间将长达 5~8 个小时的采访内容精心整理。每篇文章都来之不易,因为 Gracia 不是在整理记录,而是在用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升华内容,在用生命记录着这个大时代和这一张张鲜活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面孔,可谓篇篇呕心沥血。在你低落时,书中的真实经历可以让你振作;在你迷茫时,书中的真人真事可以让你梳理出大时代的发展演变脉络。
Gracia 也曾邀我做过一期访谈,并费尽心血完成,但因为我选择了加入新公司而非创业,文章终没能面世。记得采访那天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约在一个风格独特的咖啡馆(他们夫妻总能找到一些很有品位的地方)。记得那天也是从暖阳普照聊到了星辰升起,Gracia 几度眼眶湿润,至今历历在目。今天回看曾经留下的稿件,发现里面的观点仍然新锐并未过时。
是的,我们都在平行世界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以不同的形式追随自己的内心,不管如何变幻,我知道,我们都没变,我们一直在路上。
德鲁克用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了整个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变化的大时代,而 Gracia也正在用旁观者的视角记录着中国 IT 这个激荡人心、浮躁、坚持理想的大时代。
——吕建伟(阿朱) 技术学院院长
推荐序三
《技术人创业攻略》的大部分章节,我是在 Sunnyvale 往返 San Francisco 的火车上读完的。五十多分钟的车程,无论坐着,还是站着,我都读得很是津津有味,当列车员报了自己要下车的站名后我才赶忙背起书包,捧着 iPad 匆匆跑出。
这本书记载的不是一个个成功企业家的光鲜故事,而是一个个平凡却又伟大的技术人艰难刺激的技术取经之路。标题虽然有“创业”二字,但在我看来,它并非仅仅包括了时下风靡的狭义的“创业”,而是一种广义的“创业”。拿本书的其中一个访谈来说 —— 你很难把 Intel 的资深工程师吴峰光定义为一个创业者,但他一手开创的 linux kernel 0-day test framework 却处处体现着那股“山在那里,我必登之”的创业精神。
写技术公众号将近两年,很多读者都问过我这几个问题:
1. 如何在技术上不断成长?
2. 技术人如何定位自己?是在大公司历练,还是在创业项目上搏杀?
3. 如何让自己的技术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别人的生活?
在这本书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你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它们的答案。
柏睿数据科技的刘睿民、七牛云存储的许式伟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基础领域扎实积累,更容易将各种技术融会贯通,像庖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SDN 的郭红俊认为:“人的成长都是因为碰到了问题,把问题解决了,就成长起来了”。随着淘宝成长起来的那一大批技术和运维工程师,无不是死磕一个个工作中的问题,才成长为今日让人仰止的大牛。
SegmentFault 的高阳说:“倾尽全力(all in),想做就做,不留遗憾”,这和Yoda 大师在训练天行者时的那句经典台词:“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如出一辙。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这也是我的一个行事风格。在加入目前所在的创业公司 adRise 前,在跟创始人的一次谈话中我说道:“我一旦选择加入,就会把自己放在 partner 的位置上,all in。”无论是做技术、做产品、还是做人,all in 都是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做过“日文贴吧”、“人人风车”和智能硬件项目的陈鑫这么看待技术人生:公司一年出 25 万把我养起来,对公司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对我自己来说,25 岁这年只有一次,我承担的风险,比公司要大。就像张悬的歌里唱的“我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其实你始终是在拿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的时间、精力,你年轻时这种无所畏惧的、很可贵的一段时间 —— 去换取一个做你想做的事情的机会。
无独有偶,iOS 创业者邓宇光对于自己创业项目的失败表现得也是十分豁达:从人生体验的角度来说,如果我的人生只看到 25 年,显然创业的 3 年是失败的,但如果把人生看到 50 年,这 3 年带来的成长和经历是很有趣的,或许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岁月中少一些迷茫。在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来的时候,我尝试过了、也失败了,而不是眼睁睁看着别人的故事,幻想着自己做得成、做不成。
创业路上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失败组成了人生的重要环节,它们是 “Inside Out(头脑特工队)”里面所述的 “core memory(核心记忆)”。Randy Pausch 在他的后一课中说: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get what you wanted(当你努力了却未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时,你得到了经验)。
技术人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败,无论你创业与否。有次去 facebook 和朋友闲聊时,他告诉我,刚加入 facebook 不久时,他上线了一个版本,由于没考虑到情况,导致 facebook 主站下的一个功能挂掉了。这种经历,如果你坦然面对,勇敢跨过,它就如同哈利波特额头上的伤疤那样让人敬畏而又艳羡。所谓累累伤痕是生命给你好的东西,大抵如此。
至于技术改变生活,甚至别人的生活,看看 iOS 大 V 唐巧是怎么做的 ——他对个人影响力推崇备至:个人影响力对程序员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你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甚至可能可以推动一项技术的发展,或者改变大家对某个技术观念的看法。你不仅可以推动公司的项目,甚至还有可能改变整个技术生态的走向。如今,他个人的技术水平影响着他的公司,而他的公众号则辐射到了千千万万个 iOS 工程师。
QingCloud 的黄允松笃定:“技术能改变一切。因为技术后会
推荐语
随着创业难度变大,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技术创业公司不断加快发展速度。 本文集结了多个典型技术创业成功案例,总结出“技术创业公司不光要技术好, 还要产品好、执行力强”的观点,列举了如云存储、数据库、人工智能、社交数 据及运维自动化等方向的案例。这是一本技术创业者非常值得借鉴的图书。
卢亿雷 AdMaster(精硕科技)技术副总裁兼总架构师
人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技术人更是如此,因为技术人动手能力都很强。互 联网的创业十分依赖线上的技术和产品,这正是技术人创业天然的优势。所以很 多技术人、产品人走向了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不只是技术,终是为了实现商业化。技术人要想做到商业效果, 光成为一个技术大牛和技术全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带团队的能力、对业务落 地有深刻理解、极具冒险精神。
《技术人创业攻略》从技术管理、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如何理解商业的冒 险精神,都有资深人士现身说法,值得品鉴!
刘中兵 互联网老兵,现猎聘网技术总监,前 SOHU/SOGOU 架构师
朴素而远大的理想,执着得有点偏执的情怀,相比其他出身的创业者,技术 人通常更加专注和坚持,甚至不懂得“抓住机会”或是“放弃”。正是这样的特质, 驱动着从比尔•盖茨、佩奇 & 布林到扎克伯格这一代又一代伟大事业的缔造者。单 纯、固执和不谙世事,是贴在技术人身上的另一些标签,它们使得很多技术创业 者在充满荆棘的创业道路上经历比他人多得多的坎坷。既然技术人中的大部分都 并不擅长发挥外在力量,倒是可以坐下来看看本书中的技术创业者所面对和经历 过的坎坷。相信擅长理性分析和判断总结的你,定能从中获得启发。
冯森林(Oasis Feng) 前*资深技术专家,独立开发者
这是一个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技术改变世界的 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即使不能亲身加入创业大军,读一读大家的创业故事也能 受益匪浅。每一位优秀创业人士的经历都值得好好品一品。
邓澍军 猿题库研究总监
《技术人创业攻略》一书中纪录的都是鲜活的创业人案例采访,阅读它就如 同和创业人现场对话一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这些案例里面,技术创业者们 可以从各个方面汲取创业经验,绕开自己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让自己的 创业之路更顺畅。从众多案例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创业非常重要的 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创造价值。只有那些坚持创造价值的创业者,才能在经历了种 种艰难险阻后,攀登上荣耀的高峰,为世人瞩目。不创造价值只幻想荣华富贵的 创业终会走向失败。
涛 商城研发总监
这是 IT 技术人好的时代,“互联网 ”让技术和商业紧密结合,许多人创 造出炫目的成就,而他们竟然还如此年轻!
作者以访谈的形式,与多位牛人讨论不同领域的话题,多角度记录了这个时 代中技术人的创业成长、所思所想。
字里行间跳跃着的思维火花噼啪作响,让读罢受益匪浅。作为读者,只觉脑 洞大开回味悠长,瞬间拔高生命质量!
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进击吧,骚年!
史海峰 东东网架构总监
一个创业团队,早需要完备的 3 个角色分别是:产品,负责“有用”;技 术,负责“能用”;设计,负责“好用”。虽然我是一个标准的产品经理,但我 坚定地认为,创业团队的个人如果是“会写代码,有点商业感觉,又有点审美” 的技术人,才是完美的。
苏杰 良仓孵化期创始合伙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
通过《技术人创业攻略》一书,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看似神秘的程序员群 体如何更好地走向创业之路,并跟着他们一起体验其中的辛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姚欣宇 科技猫创始人
非常荣幸有机会写推荐语,我想说的是:一口气看完了样章,觉得还不过瘾, 实在太精彩了! 由于自己也在纯技术方向做分布式数据库创业,好多细节感悟不 禁让人心有戚戚。创业维艰,技术创业者的强项是技术,而其他方面一般都会有 明显的短板。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技术创业者的思考,希望能有更多这样深入 的分享,感谢编辑辛苦整理成书。
刘奇 PingCAP/TiDB 创始人
让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推荐技术人阅读《技术人创业攻略》,了解从普通 程序员到 CEO 的成长之路。
沈大海 h5edu.cn 创始人兼 CEO
我认为互联网创新的本质其实是技术不断变革。技术人创业有两类通病:第 一类是自以为在某个领域技术天下、无人能敌、盲目自信,看问题都从技术 角度出发,缺乏对产品、运营、市场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导致产品无市场需求, 结果是失败;而第二类恰好相反,一直待在大公司按部就班、磨炼技术,心想创 业却又缺乏安全感、冒险意识,看别人创业干得风生水起,跃跃欲试又犹豫不决, 后发现年龄大了难以跳出安逸的牢笼而郁郁寡欢。如果大家发现有上述“病症”, 在创业之前不妨翻阅此书或许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
茹云峰 前超级课程表 CTO
个人认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过了拓荒年代了,需要在更深更细 的领域挖掘机会,而这时身处一线的技术人创业会更有施展空间。无论你是否打 算创业,或者已经在创业的路上,这本书都提供了一扇窗,可以看看先行者们走 的路,看看他们对事业的理想、对技术的情怀。
王渊命 Grouk CTO
纵观本书内容,既能看到技术牛人不同的创业历程,也能看到技术牛人 在技 术深度上的钻研精神。 创业和技术的一个共同点,我认为是专注。任何一个成功 的项目或技术,都是需要持续专注地投入。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同样也离不开 底层强大的技术支撑,《技术人创业攻略》中在运维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内容都非 常值得借鉴和学习。技术人在技术上的钻研,其实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创业,我也很崇尚技术极客精神。通过本书与技术牛人对话,说不定下一个技术牛人你 就是。
杨尚刚 美图网高级 DBA
技术人如何结合自身特长,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更大价值?本书试图为大家找 寻答案。《技术人创业攻略》深度采访了 37 位创业或成功转型的技术人,他们诚 恳实在地讲述了创业路上的各种酸甜苦辣、心路历程,相信对于准备创业或已在 创业路上的你不无裨益。
萧田国 开放运维联盟主席,“高效运维社区”发起人
“创业不容易,技术人创业尤其不容易。”由于我自己也是以创业的心态在 工作,所以对这句话很有共鸣。《技术人创业攻略》提到的很多人都是我的好友, 或有一面之识,他们的身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智慧、自信、坚持、有影响力和 凝聚力等。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借鉴到很多,从而在面对创业中无数 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更多技术人在创业的 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侯伯薇 自由培训师、咨询师
《技术人创业攻略》可以说是行业中不可多得的好书。整本书并没有死板地 去描述技术人如何创业,而是通过采访的问答形式让读者身临其境。翻开本书, 仿佛整个互联网精彩的故事都被压缩在内,如走马灯般映入读者的眼帘,让大家 能够去真正认识这些有血有肉的技术创业人并了解他们背后的创业故事。我很喜 欢这种真人真事的书籍,期待续集。
陈晔 蚂蚁金服全栈工程师,TesterHome 技术社区创始人之一
在人人皆媒体的年代,技术成为取胜的关键,它的核心在于无限制地节省边 际成本,无限制地提高产品体验,而这个是营销人很难完成的。技术是更加科学 的艺术。
张涵诚 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总理在 2014 年就发出号召。这本书值得每一个 创业者阅读,尤其是技术创业者。书中被访人的经历和背景各不相同,给创业者 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以不同的角度去洞悉创业过程的机会。
姜信宝 资深敏捷与创新顾问,《Scrum 精髓》译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