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102124
《重口味心理学(百万册纪念完整版)》
1. 更厚,更新,更有趣!畅销百万册《重口味心理学》全新修订完整版,新增12万字,152页内文,共432页。新增完整篇章2篇,讲述那些既诡异又莫名其妙的畸形恐怖症,以及混社会的各种生存术、说服术、欺骗心理学。超大信息容量!
2. 新增精美插图30幅,彩插8幅及心理学趣味笑话!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 修订版》
1.超级畅销、读懂人类行为.《欲望心理学》全新修订上市
2.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看他做什么,要看为什么。
没有不能解读的行为,没有不能看透的人,只有你没理解透的欲望!
3.接“地气”的心理学,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迹可循,谁都逃不掉的10种欲望。
佛洛依德说: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无论是大众正常的日常行为,或是个别人的“重口味”行为,还是人人偶尔都会犯的“发神经”行为,一定都隐藏着“欲望”驱使。
4. “人术”不过如此,真正看透人“为什么”的一本书。
给予你便利的人,未必是真心想帮助你的人;阻止你甚至骂你的人,也未必是你的敌人。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相近或相同的行为下,不同的欲望驱使——不同的“为什么”,体现一个人的根性。
5.看懂微表情,读懂重口味,所有读心术、攻心术、操控术的人性本源,看透人的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有人弄权,有人好利,有人喜名,不管是忠是奸,是善是恶,只要看透其行为背后的欲望驱动,就可以理解甚至预测他们的行为。
《重口味心理学(百万册纪念完整版)》
本书是畅销超过百万册的《重口味心理学》的全新修订版和完整版,新增12万字内文和两个完整篇章,为你讲述那些心理学中重口味的、麻辣爽口的、新奇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和案例!
本书是通俗心理学的一块隐秘:
你的身边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而且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比如看到一堆虫子,或者一个人待在电梯里……
你的大脑有时会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必须反复来做一些动作来摆脱……
而你身边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有意思的是,有些男人有着“害羞的膀胱”!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这些只是本书内容的冰山一角。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 修订版》
弗洛伊德:“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
这是一本深刻解读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书。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这些欲望潜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种或多种欲望的驱使,谁都逃不出这些欲望。
作为澳大利亚社会学研究者中的翘楚,休·麦基一生都在倾听人们心中的梦想、恐惧、热情、希望与绝望。他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人类内心记录者和解读者的超强技能,为你解读10种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始欲望。
《重口味心理学(百万册纪念完整版)》
第19篇:“生命不息,作妖不止”——身体障碍
佛说:“活着即修行。”
人说:“生活就是折腾。”
人的心理听到后说:“那我便是,我作妖,故我在!”
其实它这话一点儿都没说错,我们前面说了很多心理障碍,像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社交恐惧症等等,都是心理折磨“灵魂”的结果。但是这对它来说,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它又一路欢腾地蹦跶到“肉体”之上,大展拳脚起来。
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心理祸祸“肉体”之后发生的事。
Part 1 “想象出来的丑陋”——畸形恐怖症
所谓畸形恐怖症,从字面可理解为“对丑陋的恐惧”,又叫作“躯体变形障碍”。患上这种病的人,总是会对自己外貌的缺陷有着病态的关注,从皮肤瑕疵、乳房过小,到颧骨过高、脸太胖或血管太明显,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挑刺”的目标。虽然现在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可就算这样,他们的做法也太了!
下面就具体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大海啊全是水,长什么样全靠想!”
案例1:
景琪是一个腼腆害羞,容易紧张的男人,今年31岁,由于自杀未遂而入院。他主动要求在一间暗房里和心理医生谈话。谈话时,他戴了一顶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盖住额头,一直低头看着地板。景琪说他没有朋友,刚刚失业又失恋。
他说:“都是因为我的鼻子……长着这些可怕的麻子,它们密密麻麻的,太吓人了!让我变得像鬼一样丑!我整天都想着鼻子上的这些东西,过去的15年里我的心里只想着我的鼻子,其他什么都不想。我觉得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取笑我的麻子。这就是为什么我每天都低着头,戴着这顶帽子,为什么不愿意在敞亮的房间和你交谈……我不敢让你看我的脸。”
然而实际上,心理医生根本看不到景琪所说的“可怕的麻子”,就算是在充足的光线下也看不到。景琪在大众眼中可以算是一个英俊的青年,毛孔大小正常。
后来景琪补充说:“我很少把我的这种想法告诉别人,因为我觉得非常丢人。我怕别人说我娘娘腔。我曾经和几个人说过我的问题,他们都说根本看不出来……麻子已经彻底摧毁了我的生活。我一天到晚脑子里全是我的这张脸,每天盯着镜子看几个小时……渐渐地,我也越来越不想去上班,开始旷工,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和女友约会……后来基本不出门。”
景琪曾经去皮肤诊所就诊,要求对他的鼻子进行磨皮手术,被医生拒绝了,因为“他的鼻子上根本什么都没有”。后来他换了几家诊所,终于说服医生为他进行了手术,术后却认为没有任何效果。
他走上绝路也是因为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十分恐怖。他说:“镜子里的我奇丑无比,所以我就想,真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价值,我的人生只有这些麻子和这张丑脸!”
景琪的案例说明了“畸形恐怖症”患者的一大特点:无中生有!
即“我长什么样子,你们真实看到的不算数,我自己认为的才是”。
“什么,你说我是正常的?骗谁呢?我还不清楚自己的样子吗?说再多也没用!”
有一些病例和景琪这种“无中生有”的情况稍有不同,它们是“有中生大”!即患者本身的外貌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但绝不严重,可在他们自己眼中却变成了“塌天大陷”。比如,一个非常小的痤疮疤痕,会被描述成“我脸上巨大的火山口”!
“根本停不下来!”
患者发现自己的“丑陋”后会做什么?自然是尽自己的努力,去调整和弥补这一切。
案例2:
欣欣,一名24岁的公司职员,现病休在家。她每天关注的事只有一件,就是自己的头发。她对心理治疗师解释道:“我的头发非常不整齐,这一撮应该再短点儿,
那一撮就那样趴在那里。当我的头发没整理好时我就非常难受,非要把它们都弄好,每天我要花5个小时在镜子面前修整它们。人们都认为我疯了,但是他们不懂,我忍受不了头发不整齐,这让我看起来非常畸形!”
几个月前,欣欣外出剪了一次头发,这对她来说可是闯下了“弥天大祸”,结局是灾难性的。她说:“完全是乱我发型,毁我爱情!”剪完头发不久,她就有了自杀的想法:“我想用刀子刺进心脏,我不能忍受自己看上去是这个样子。”
欣欣这样无休止地修剪和整理自己的头发,已经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仪式。这便是“畸形恐怖症”患者的另一大特点:强迫。
“畸形恐怖症”患者总是不停地反复地做一件事,来试图改善和修复自己的缺陷,当这种行为做到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比如,有一名妇女总认为自己的脖子不够白皙水嫩,于是她反反复复清洗脖子,以至于颈动脉都露了出来,需要进行外科急救手术。
有的人会说,其实他们用不着那么痛苦,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整容技术已经如此发达,可以“一劳永逸”啊!
这里我要说,首先,不是每个人都支付得起整容的费用,尤其一些患者的病情让他们没法工作,失去经济来源,想做手术就更加举步维艰。不过更恐怖的是,“畸形恐怖症”带来的强烈的内心痛苦,会迫使他们铤而走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名男子觉得自己皮肤“松弛”,就在脸的两侧钉上订书钉,来使脸上皮肤紧些。订书钉10分钟后脱落,他差点儿就损伤了自己的面部神经。
一名妇女不满意自己的皮肤和脸部形状,就锉几颗牙来改善下颌的曲线。
另一名妇女对她身上许多地方都不满意,想要进行吸脂手术,可是没钱,于是就用一把小刀切开自己的大腿,试图挤出其中的脂肪……
其次,就算他们有能力接受整容手术,你以为就天下太平了吗?现在回头看“畸形恐怖症”的定义:“患上这种病的人,总是会对自己外貌的缺陷有着病态的关注……”大家要注意定义中的一个词——“总是”。总是,就是永远是,没完没了的是。
“畸形恐怖症”患者即使接受了整形手术也不会满意,因为“畸形恐怖症”会让他们的大脑重组“挑刺机制”,使他们总能发现新的“缺陷”。
有一则新闻报道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病人起诉了整形医生协会的一位前主席,也是她过去的整形医生。这个病人在过去的29年中动过无数次手术,下巴、腹部、膝盖、大腿等处的吸脂术,几次眼睑提拉术,文眉,注射脂肪以消除皱纹,鼻子的手术及其他手术。在法庭上,这名患者声称:“我的整形医生明明知道我患有‘畸形恐怖症’,对自己的身体有着歪曲的信念,还是要给我做手术。他应该知道我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能正确地同意手术的。”
所以后来,作为整形医生,能否鉴别出这类患者是相当重要的,许多医生甚至不得不选择与精神病学医生合作。
“难道他们看不见我能看到的东西?”
这也许是每一个“畸形恐怖症”患者都会问的问题,这也是他们的痛苦之源。而看过上面种种的病症之后,恐怕正常人也会问这个问题。可以说,如果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揭开了“畸形恐怖症”的成因之谜。
近一项脑成像研究的结果或者可以告诉大家真相——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把参与者分为两组:患病者和正常者。同时给他们看一系列男人和女人的脸,并要求将每一张脸与三张对比脸中的一张进行匹配,这三张对比脸是直接呈现在目标脸下方的……
看懂了吗?不要紧,这都不是重点,下面重点来了:在他们进行匹配任务的同时进行脑部扫描!后得出一个结果,如图——
上面一列是患病者的脑部成像,下面的则是正常者的。
仔细对比,能看出区别吗?
我们都知道,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的左脑主要负责对信息进行拆解、分析和评估,而右脑则主要负责整体的处理。
我们通常采用整体处理来识别面部,比如,将面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不是零零散散地把五官单独分开来识别。所以说,识别人的面孔主要会用到人的右脑。
上面这两行图的区别就是,在进行面孔比对任务时,患病者(上列)的左右脑区域都显示出激活(深色部分)状态,而正常者(下列)则只在右脑部分显示出了激活状态。
这说明,“畸形恐怖症”患者的脑内视觉处理更多地涉及左脑的激活,或者说是细节处理的激活,而正常人则更多地用到了右脑或整体加工。由此造成“畸形恐怖症”患者过分关注面部的各个器官,而不是将面部看成一个整体(这种过分关注细节的表现,正是他们的一个关键病症所在)。
“畸形恐怖症”患者还会错误地认为,其他人在观察别人的外表时也会和他们一样,“非常注重细节”!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总觉得别人会注意到自己外表上的“瑕疵”,就像他们自己注意到的那样。
Part 2 “失控的身体”——转换障碍
一个人,在视觉系统非常正常的情况下,怎么会突然失明呢?
没有任何神经方面的损伤,却发生了肢体的瘫痪。
好端端的,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一个人就突然说不出话了。
这些情况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转换障碍”却真做得到。所以,“转换障碍”又称得上是目前为止“有趣”也诡异的一种心理疾病。
所谓“有趣”,是患上转换障碍的人会突然出现身体的“失控”——瘫痪、失明、失聪、假癫痫等等。
而所谓诡异,就是这些患者的身体检查一切正常,医学暂时没办法给出解释。关键的,是这一切完全不在患者的控制之中。
先来看几个案例:
“翻滚吧,查大婶”
查大婶今年56岁,日前来到心理诊所就诊,目的是拯救她过去4年中无休止的“翻滚”——“癫痫”发作!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查大婶的“癫痫”总是突然发病,持续30~60分钟。在发作开始前几分钟,她就预感到即将发生什么,于是她就去床上躺着。在发作期间,她全身反应迟钝,四肢变得僵硬并伴有奇怪的抖动动作。她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口吐白沫。她经常会大哭,有时甚至会大叫。然后就开始就地打滚、乱窜!但是她从不会大小便失禁。在发作以后,查大婶声称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看到这儿会说,哦,查大婶这不是转换障碍,她就是普通的癫痫而已!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
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真正的癫痫病患者在发作之后会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但是查大婶没有;真正的癫痫病患者很少在发作期间过度地上蹿下跳,但是查大婶蹿得比较“欢乐”;真正的癫痫病患者在发作时常常会弄伤自己,会大小便失禁,但是查大婶不仅不会大小便失禁,还知道要“保全”自己,发作前乖乖地去床上躺好。后,有力的证据出现了:脑电图显示查大婶并没有癫痫的迹象!
所以查大婶的这个“癫痫”是假的!而这种假癫痫正是转换障碍的一个常见症状!
“忘记如何走路”
小爱盘腿坐在椅子上,拒绝把脚放在地上。她的母亲坐在一边,随时准备在小爱起身的时候将她搀到轮椅上。她的母亲预约了这次心理治疗,并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才把小爱带进医生的办公室。
小爱今年20岁,她人非常友好,讨人喜欢,智力也正常,从始至终她都带着微笑回答医生的每一个问题,显然,她很喜欢与人交往。可就有一点,她“忘记”了如何行走。
小爱的行走困难已经有5年了。一开始是右腿无力,无法保持平衡,这让她经常摔倒。后来情况越来越糟糕,6个月前,病情已经发展到根本不能走路,只能在地上爬行。然而各种医疗检查的结果却是她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的解释,她患上了转换障碍。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像小爱这样突然丧失行动能力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那时候,前线的士兵经常突然就报告说大腿瘫掉了,或者手臂动不了了,然后不战而退,被抬下战场。这些战士患上的也是转换障碍。
案例讲完,我们也能看得出来,其实转换障碍也不是无缘无故就出现的,有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严重的“心理应激”!什么叫心理应激?用我们通俗的说法就是“受过刺激”。士兵不用说,战场上多吓人啊,可能是突然目睹了昔日的战友就死在自己面前……查大婶的家人也反映,她发病通常都是在与家庭成员或者朋友争吵之后。
患者受过刺激,身体突然“罢工”,但是这种“罢工”又跟真正的身体残疾不一样,这也是转换障碍为诡异的地方!
比如,在转换障碍中失明的人,虽然患者说自己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堆满家具的房间里自由行走。失聪的患者也说自己听不到任何声音,但是他们却能准确定位出叫他们名字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而对于瘫痪的人来说,通常这种“不会动”只表现在某一个肢体上,如一只手臂或一条腿,而且只针对某一种功能。举个例子,某个人可能不能写字,但是可以抓握,实际上两个动作用到的是同一组肌肉。又比如说,某个人大部分时间都不能走,但是遇到紧急状况,比如逃命时,就突然能跑了。
这不是活见鬼了吗?说他们不是装病谁信啊!
但现实是,他们的确不是装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子?这里就涉及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概念,也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前端——“内隐思维”。
啥叫内隐思维?内隐思维其实是相对于外显思维而言的。这么说大家可能有些糊涂。那我说两个词,你们也许就会明白:直觉,酝酿。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内心没有十足的把握,又没有肯定答案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这时候别人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会说:“嗯,凭我的直觉……”有人说好不要欺骗女人,因为女人的直觉通常都很厉害!这样下来,直觉一直以来都被看成一种很玄的东西,可以说是上天的旨意,又或者说是有如神助。但实际上,它没有那么“玄幻”,它只是我们内隐思维的一部分。
很多发明家、科学家、诗人和艺术家在成名之前,并不都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时候他们迷茫、彷徨、辗转反侧,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后顿悟!这个过程就是酝酿。而酝酿也是内隐思维的一部分。
像“直觉”和“酝酿”之类的内隐思维一直就存在,就像某位心理大师说的:“在许多困难而复杂的创造性思维中,可以通过延缓有意识思考得到更深刻而丰富的答案,并允许心理的无意识或部分意识加工的自由运作。”
说白了,内隐思维就是人在潜意识中加工信息,而外显思维则是在意识中加工信息。
再具体点儿:
虽然内隐思维同外显思维一样,都是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但是外显思维对信息的加工是一种缓慢的串行传入过程,就像单向行驶的单车道一样,如果前面的信息搞不定,后面的就只有等。而内隐思维的信息加工则是快速的并行传入过程,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潜意识有多给力,它就有多给力!
同时,跟外显思维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的、在意识控制之下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的特点比起来,内隐思维则是“无法言说”的。你想,它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我们压根儿不知道啊,所以也不需要付出心理努力,等它自己“忙活”完了,自然就会通过意识给你一个结果了。
而转换障碍患者的问题就出在,虽然外界的信息已经进入当事人的感觉器官,并在内隐思维中被加工过,但是当加工过的信息要传送到外显思维,也就是意识层面时,不知什么原因被拦截了!所以,转换障碍患者虽然看到了东西,但是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看到了。
那么他们为什么还会“在堆满家具的房间里自由行走”和“准确定位出叫他们名字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这里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并不是所有通往意识层面的信息都被拦截了,总有一部分“漏网之鱼”,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患者是可以“看得到,听得见”的。
另一种解释是,有些行为,其实本身就是靠潜意识支配的,那么即使信息没有到达意识也没关系啊,“我们本来就不需要你的”。
我们前面说过,转换障碍患者在发病前几乎都“受过刺激”。我们也知道,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病都是因为受了刺激,有的人受刺激抑郁了,有的人受刺激躁狂了,而有的人受刺激后又抑郁又躁狂了(双相情感障碍)。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受刺激后会转换障碍了呢?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 修订版》
为什么有些人妻子很漂亮自己还是会出轨?
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对希望某事发生的欲望有时会膨胀为希望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我们从让自己兴奋、激动或繁忙的生活经历中收获很多。(有谁在路过一场车祸现场时不会放慢脚步?)
小孩子喜爱被追逐,他们喜欢在捉迷藏游戏中被“找到”,他们喜欢被逗乐,他们喜欢在被举到更高处旋转时的兴奋。露天游乐场的游艺设备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危险——虽然只是模拟的危险,也同样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生活本身为我们很多人提供了太多的兴奋,但是我们中的一些感情丰富的人从来没有失去对儿时兴奋的依恋:从极限运动到鲁莽的恋情、飞车游戏、赌博,他们对兴奋的欲望似乎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欲望不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得到满足,或者通过网球或高尔夫球比赛得到满足,或者通过常规的旅游观光假期得到满足:他们需要“走到边缘”。一些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通过攀登高耸而险峻的山峰、跳伞、乘直升飞机上高山滑雪……似乎只有通过从容不迫地将自己推向危险之路,他们才可以产生一些兴奋,让自己感到完全的活力。而有些人利用毒品来让自己踏上一个虚幻的内心“边缘”之旅。这两种情况,目的都是通过被提高了的兴奋感来改变对生活的感知。
一些人觉得在沙发上玩电子游戏或者观看没完没了的坠机片段或者有关连环杀手、强奸案、种族骚乱、恐怖袭击或政治危机的消息很刺激。在抱怨媒体强调丑闻和灾难的同时,他们带着兴趣观看着这一切:“如果你知道要出事,你还会一定要登上那架飞机吗?”“试想如果我是那个女孩。”“一个人怎么能对其他人做出那样的事呢?”
即便是环境恶化、气候变化或经济崩溃的消息也会带来兴奋感:这太糟糕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能够幸存吗?我们对坏消息的欲望一部分是受到不可理解的好奇心驱使的,我们对人类的极限感到好奇,包括不良行为的底线,这同时也是替代寻求刺激的一种形式。
当然,体育运动也是如此。每种运动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兴奋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紧张感。几乎所有的运动比赛终都源自远古狩猎或战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之中会有许多人将运动视作神圣的,并为体育竞技场上的胜利者赋予英雄般的地位:他们就象征着远古时代的冠军猎手和武士。这同时也是父亲会对儿子在运动方面的表现赋予强烈的感情的原因:在一些原始情感的层面,他们感到自己的儿子正在为狩猎或战斗接受
身体健康方面的测试。
观看职业体育运动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忠诚的支持者为运动员的优秀表现而极度激动,显示了我们多么强烈地渴望兴奋。“我为足球而生”——或者为曲棍球、垒球等竞赛而生,这对于那些感到工作乏味的观众来说是
毫不夸张的话。
观众的热情有时会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足球运动中的球迷流血冲突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每个文化都有着自己各种不同的运动欲望。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和新西兰人有时声称自己是体育狂人——他们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10 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 1995 年、2000年的美洲杯比赛中获得胜利时流露出了强烈的国家自豪感。但是与苏格兰人、西班牙人、巴西人、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的热情相比,他们只是小巫见大巫(意大利人可以效仿画家卡拉瓦乔:当在网球比赛中失利时,他枪杀了他的对手)。
结婚仪式对于各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兴奋的来源,但是对性的兴奋衍生出来的新欲望是许多人无法摆脱的,特别是对恐惧自己的性能力衰退的中年男性,或者不能再容忍配偶把自己不当回事的女性。
中年人寻找性冒险有时是在双方忠诚关系的安全界限内进行的,在这一界限内他们会运用各种策略——从性感内衣或养性健身术辅导班到奇特的假期或肉毒杆菌除皱术,为的是给夫妻的性生活“增添趣味”。但也有时候,这一切通常会在充满隐伏危险的婚外情中进行。
我把手放在那儿,她把手放在那儿——还是同样的老套,一晚又一晚,一年又一年。你不想承认,但是这确实变得乏味,如果有别人表现出对我有一点兴趣,我就会招架不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