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7347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日本江户时期长崎唐通事概述
第一节 长崎唐通事体制
第二节 唐通事的选拔与世袭制度
第三节 唐通事的职责与待遇
第四节 唐通事的唐话教育
第五节 个别唐通事违法犯罪问题
第六节 对唐通事历史功绩的客观评价
第三章 长崎福建籍唐通事概略
第一节 长崎福建籍住宅唐人
第二节 福建籍唐通事家系概况
第三节 非闽籍和原籍不明唐通事家系概况
第四章 福清籍林时亮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唐年行司林时亮
第二节 著名唐通事林道荣
第三节 明治初期外交官林道三郎
第四节 以林时亮为始祖的林氏唐通事家系
第五章 长乐籍刘一水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始祖长乐籍刘一水
第二节 著名唐通事刘宣义
第三节 以刘一水为始祖的彭城刘氏唐通事家系
附录 著名唐通事刘宣义祖籍地探访记
第六章 龙溪县籍陈冲一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始祖龙溪县籍陈冲一
第二节 著名唐通事陈道隆
第三节 叶氏家族中的名人
第四节 以陈冲一为始祖的颍川陈氏唐通事家系
第七章 福清籍魏之琰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住宅唐人魏之琰
第二节 著名音乐家魏皓
第三节 以魏之琰为始祖的唐通事家系
附录 魏之琰出生地探访记
第八章 沙县籍卢君玉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沙县籍住宅唐人卢君玉
第二节 日本卢氏家族的名人
第三节 以卢君玉为始祖的卢氏唐通事家系
第九章 福清籍其他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福清籍林楚玉唐通事家系
第二节 福清籍何毓楚唐通事家系
第三节 福清籍俞惟和唐通事家系
第四节 福清籍王心渠唐通事家系
第十章 长乐籍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长乐籍郑宗明唐通事家系
第二节 长乐籍马荣宇唐通事家系
第十一章 福州府籍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福州府籍陈九官唐通事家系
第二节 福州府籍陈奕山唐通事家系
第三节 福州府籍薛八官唐通事家系
第四节 福州府籍太田氏唐通事家系
第十二章 漳州府籍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龙溪县籍陈潜明唐通事家系
第二节 漳州府籍欧阳云台唐通事家系
第三节 漳州府籍蔡二官唐通事家系
第四节 龙溪县籍吴宗园唐通事家系
第五节 漳州府籍吴振浦唐通事家系
第六节 漳州府籍高寿觉及其日本义子
第十三章 泉州府籍唐通事家系
第一节 晋江县籍吴荣宗唐通事家系
第二节 同安县籍方贵峰唐通事家系
第三节 同安县籍蔡昆山唐通事家系
第四节 泉州府籍周辰官唐通事家系
附录 雕刻家范道生
第十四章 唐通事专题研究
第一节 福建籍末代唐通事与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节 隐元东渡日本及其对唐通事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序
刘传标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北起与朝鲜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长达1.8万千米;拥有相当于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海洋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主要缔造者之一。考古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先民就借助简单的竹木筏,以在江海港汊和滩涂采集水生动植物为生,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有“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海洋战略和“观于海者难为水”的海洋意识,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
福建是中国东南门户,是中国从海上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福建自古以来“以海为田”“海耕牧渔”,视“异域经商”为谋生与改变命运的方式。据史料记载,西汉武帝时期,冶县(今福州)是当时全国四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开辟有南洋、东洋航线,往北到达日本的长崎和韩国的汉城(今首尔),往南到三佛齐(今苏门答腊)等地。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明清时期的泉州刺桐港和漳州月港,都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港,与东洋、南洋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而持久,一千多年绵延不断。福建沿海既有参与官方组织的“郑和七下西洋”“三十六姓使琉球”,又有民间自发形成的海商队伍与移民海外的拓荒群体。随着闽籍商人、水手、农民、小手工业者到东洋、南洋经商、谋生,乃至僧侣传教布道,唐通事这一特殊群体诞生。唐通事携中华文化走向东洋和南洋各地,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使者。
当前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和福建区域海洋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所涉及的领域既有宗教信仰、民间文化艺术等,也有船舶建造、航海、海上贸易和海洋资源开发等。但从唐通事的角度研究展示中华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史的则甚少。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斗石教授,长期从事东亚历史文化与语言的教学研究工作,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