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32146
适读人群:学校教师、教育技术推动者、学区管理者
美国教育专家解读世界教育新变革,9大方案帮助教育者塑造“创新型思维教育模式”,培养富有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学生,建设创新校园;
入选美国亚马逊教育类畅销榜,被多所美国大学引入课程体系;
朱永新、伍新春、李松蔚等教育专家联袂推荐。
《面向未来的教育》的目标读者是回答了“要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我们教育者该怎么做”的问题。作者在*部分提出,教育领域的创新不是设备、具体方法的更新,而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教育者要在学校塑造“创新型思维模式”。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是本书*核心的内容,为教育者提供了奠定创新基础、释放创新潜能的9大方案,帮助教育者从具体处入手,建设创新校园。第四部分则是总结和反思,探讨我们的创新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
“奠定创新基础”的4大方案(第二部分)
·建立稳固的关系
·学习、领导、创新
·不仅仅引发兴趣,应该激发潜能
·建立共同的愿景
“释放创新潜能”的5大方案(第三部分)
·基于学习者优势的领导力
·高效学习优先,技术手段其次
·以简胜繁
·拥抱开放的文化
·为教师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本书在美国甫一出版,就在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持续占据美国亚马逊教育类图书畅销榜前列,并被多所美国大学引入课程体系。
赞誉
推荐序
译者序
引言 // 001
第一部分 教育领域的创新
第1章 何谓创新,何非创新 // 017
全新的机遇 // 020
创新的定义 // 023
创新始于问题 // 025
开放式的创新学习 // 027
通往创新之路的简单步骤 // 030
何非创新 // 031
进一步思考 // 032
第2章 创新型思维模式 // 034
选择创新型思维模式 // 036
每个从教者都需要有创新型思维模式吗 // 041
在框架内实现创新 // 041
哪种失败是我们愿意接受的 // 042
创新型从教者面临的关键问题 // 045
进一步思考 // 048
第3章 创新型思维模式的特征 // 050
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八个特征 // 054
创新型思维模式如何影响学生 // 068
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 070
进一步思考 // 070
第二部分 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4章 建立稳固的关系 // 077
扼杀创新的力量 // 081
最高级别的公平 // 084
“不”的威力与“是”的文化 // 085
班级教师和学校教师 // 087
一次只关注一个人,改变就会发生 // 089
进一步思考 // 094
第5章 学习、领导、创新 // 096
打破惯常 // 098
亲身体验、创新领导、有效管理 // 101
自主学习者,创新型领导者 // 104
创新型领导者的基本特征 // 107
进一步思考 // 110
第6章 引发兴趣还是激发潜能 // 112
孩子是因为接受了学校教育才有创造力的吗?
抑或是尽管孩子接受了学校教育,但仍然保持了创造力 // 115
被动接受的文化 // 116
激发潜能的文化 // 119
“自我展示日” // 121
激发潜能不能只靠一个活动 // 123
学校教育VS自主学习 // 125
我们生活的世界 // 128
进一步思考 // 129
第7章 建立共同的愿景 // 131
制定新愿景 // 133
付诸行动 // 137
当今课堂教学的八个原则 // 138
从愿景到现实 // 144
“如果怎样,会怎样”的假设 // 146
进一步思考 // 147
第三部分 释放学习者的潜能
第8章 基于学习者优势的领导力 // 151
通过有效领导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 154
错误的方法 // 157
量身定制 // 158
通过互相成就来成就共同的事业 // 160
你梦想的工作 // 162
主动权的重要性 // 165
进一步思考 // 167
第9章 高效学习优先,技术手段其次 // 169
是21世纪的学校,还是21世纪的学习 // 171
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吗 // 172
以学习者为中心做决策 // 174
领导、学习、分享 // 176
转变工作思路 // 179
进一步思考 // 183
第10章 以简胜繁 // 185
前进过程中的失误 // 187
选择的困惑 // 188
关注创新 // 191
共同的目标 // 193
要允许探究 // 195
创新:每个学校和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 // 196
怎么看待基础知识 // 197
进一步思考 // 199
第11章 拥抱开放的文化 // 202
“如果可以,请打电话给我” // 205
如何让优质的学习体验迅速传播 // 209
通过分享提升学习力和领导力 // 212
竞争性合作 // 214
走向世界,影响周边 // 215
进一步思考 // 217
第12章 为教师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 220
为我们自己创造学习机会 // 223
当今教师职业学习中的八个原则 // 225
进一步思考 // 243
第四部分 总结和思考
第13章 我们是否达成了目标 // 246
一种不同以往的评估方式 // 249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成思维方式的转变 // 254
你是如何衡量成功的 // 257
进一步思考 // 259
第14章 教育创新的最大障碍和“游戏规则改变者” // 263
我的故事,你的故事 // 271
创新的最大障碍和游戏规则改变者 // 272
致谢
注释
赞誉
本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教育必须创新,而且这不难做到。乔治·库罗斯还阐释了如何通过塑造创新文化,将人们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令人深受启发。
——赵勇(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作者)
当今世界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思维。如何将学校教育从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创新型培养模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格雷格·惠特比(帕拉马塔教区天主教学校执行董事)
乔治是一位乐于和同行交流的领导者,平易近人,实属典范。书中的思想或源于他正在践行的理念,或汲取自他人所长。乔治的优秀之处在于,他将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可以说,无论你是教师、管理者还是父母,都能从中受益,因为本书会帮你重新思考、重新确定努力的方向。此外,本书还将带给你第二重惊喜:乐于沟通的乔治将带你一起,开启与诸多卓越教育家的对话和交流。
——迪安·沙尔斯基(《探索》教育频道社区经营主管)
作为战后移民,乔治·库罗斯的父亲在加拿大事业有成,这要归功于他在逆境中磨炼出来的机智、敏锐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求等优秀品质。乔治认为,即使在今天,这些品质也是我们作为从教者必须具备的。我们也要以“创新型思维模式”,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应对未来多变世界的优秀公民,这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你想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与他们共同成长,本书是不二之选。
——安杰拉·梅尔斯(教育家、作家、演说家、Choose2Matter创始人)
如果你想改变学校现有的学习方式,本书便是必读之书。乔治在书中提供了一份指南,帮助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将创新融入学校教育和课堂学习中。书中包含大量的实用策略,可以拿来即用。每章末尾的讨论问题是完美的引导话题,可以引发学校或者组织关于学生需要何种学习环境的讨论。但是请注意,如果你是服从式教育的拥趸,那么本书可能不适合你。相反,如果你有志于研究教育领导者如何在学校或者学区内与所有成员建立紧密的关系,为学习者创造更高标准的学习环境,那么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帕特里克·拉金(伯灵顿公立学校教学助理总监)
乔治·库罗斯富有洞见,能够对那些别人还没意识到的问题提出质疑。他以谨慎的态度、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直觉,将这些质疑写入这本见解独到且非常实用的书中,从而改变你“做”教育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引发关于创新的讨论,能够帮你找到挑战现状的突破口的书,那么本书便是你正确的选择。我本人就是本书的受益者,它让我变成了更好的领导者。你会情不自禁地被书中所述的简单道理和事例所激励。这些案例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和领导者,他们脚踏实地地做着创新的基础工作,而且不断拓宽工作边界。在一个以统一标准评价教育质量的系统中,本书将会帮你达成超出预期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指导你如何带领学生与你一同前进。
——安伯·泰曼(怀利ISD学区总监)
推荐序
如秃鹫盘旋于腐尸,教育改革被各种故弄玄虚的流行词汇所包围。很多人迷恋于,抑或迷失于关于教育改革的陈词滥调而不能自拔。也许最好的例证就是,对“创新”一词的滥用,已经使它丧失了本该具有的力量。教育创新的真正含义是,我们需要打破自满,改变现状,探索不断变化的未来之路。
乔治·库罗斯所著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给教育者的创新课》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宣言,能引领我们冲破老生常谈的藩篱,开始弥足珍贵的真正变革。本书既没有通向教育理想王国的创新路线图,也没有逐步实施的计划书,但是请不要对此感到失望。
变革不必非有任务清单。世界风云变幻,宝藏不会待在同一个地点等你发掘。让自己不迷失方向,找到宝藏的唯一方法就是握紧指南针。本书通过在组织内塑造创新型思维模式、建设创新文化、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等方式,激发组织成员的学习潜力,让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愿意且有能力调整状态、独辟蹊径、迎风启航。
本书只是一个起点,是讨论的开始。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都是同路而行的学习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且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乔治将他的个人经历、教育实践的真实案例,以及发人深省的问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鼓励从教者对所谓的“传统智慧”提出质疑,并且付诸努力,推动变革。
如果阅读本书让你感觉不自在,好极了!
如果阅读本书让你开始怀疑你曾经笃信的原则,太妙了!
但是,如果本书让你无动于衷,没有使你的行事方式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我们的失败。启而不发,百无一用。变革不可阻挡,与其惶恐畏惧,不如热情接纳。乔治掷地有声地说:“变革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敦促我们去做些了不起的事情。”
让我们把握机会,推动创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迅速传播;让我们把握机会,把学校塑造成尊重创造能力,重视动手能力,反对墨守成规、机械记忆的育人之所。让我们把握机会,与那些乐于分享自己的成败得失的同事沟通交流,因为我们深知,我们将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成为人生赢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就此开启创新之旅。没错,学校教育也可以造就奇迹。
戴夫·伯格斯
戴夫·伯格斯咨询公司总裁
畅销书《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海盗的海》作者
译者序
作为教育工作者,遇到并翻译此书实为幸事。
书稿文字平实,案例生动,读来轻松畅快,感同身受,毫无距离感,同时让人感到一种力透纸背的力量,让从教者,特别是教育领域的领导者重新思考创新的内涵和意义,并且不断反思并问自己:教育创新的目的和初心是什么?你有创新的勇气和动力吗?你为创新做出表率了吗?你在组织内塑造创新文化了吗?你是否将新技术手段融于教育创新之中了?……引发读者思考并促使从教者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教育创新也正是作者的写作初衷。
在作者乔治·库罗斯看来,创新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考方式,是保持持续学习,不断突破固有藩篱,为学习者创造更新、更好事物的不竭动力。乔治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创新型思维模式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持续地学习、质疑、探索和坚持。他认为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具有这种思维模式,并且率先垂范,才能引领组织塑造创新文化,为教师和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创新环境,激发组织的学习潜力,释放禀赋才能,升级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整个组织思维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和初心,使之成为其他行业创新的引领者,而不是“亦步亦趋的追赶者”。
21世纪,科技进步让教育创新面临更多挑战,也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教育管理者和从教者无视科技带来的变化,继续沉迷于“我们一直都这么做”,那么他们不但辜负了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更难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者。书中分享的大量案例都在不断强调一个事实: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是激发学习者兴趣和潜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的加速器和“油门”。学习者要做好“司机”,学会如何驾驭科技手段,使学习效果倍增,在学习中实现创新乃至产生新的创造。科技让世界从未如此联通,联通也从未如此便捷,学习和分享触手而就。通过互联网以及网上工具和社群,学习者不但能够随时随地分享世界各地的其他学习者的经验和成果,也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原创性、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都得以充分展现,从而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更新和迭代。
持续学习和不断检省是创新者的必备修养。《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一日三省吾身”的训诫提醒我们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回顾我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如果你也是一个从教者或者教育领域的领导者,请对照问题逐一自检,看自己是否可以给出满意的答案。如果我们距离成为一个创新的从教者或者教育领域的领导者还有差距,那么导致这个差距的原因何在?乔治给出了答案:教育创新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所以,转变思维方式是教育创新的首要关切,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基础和原点,也是塑造创新文化的底层逻辑。
如果每一位从教者都能积极参与创新,他就会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和孩子们渴望的创新者,就会为教育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使其回归本质和初心。
刘雅梅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如果阅读这本书让你感觉不自在,好极了!
如果阅读这本书让你开始怀疑你曾经笃信的原则,太妙了。
但是,如果这本书让你无动于衷,行事方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我们的失败。
——乔治·库罗斯
全世界的教育正处于一个结构性变革的前夜。关于未来教育也有许多新的畅想,但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未来的学校“要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以此为愿景,作者库罗斯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在校园中奠定创新基础、释放创新潜能的9大方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
在学校教育中,教授知识的*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开一门拓展课或参观几次科学艺术展览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从学生本身的好奇心出发,将创新型思维模式应用于每一堂课上。很高兴看到这本《面向未来的教育:给教育者的创新课》能够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在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教育焦虑日益高涨的当代,这本书以其令人信服而具有操作性的论述,帮助我们重新回归和认识教育的使命。人们常犯一叶障目的错误,纠结于一场考试,一次排名,几个知识点的得失。而放到几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更重要的能力却视而不见。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提醒我们把教育资源聚焦到那些更长久和本质的能力培养上。引导并释放每一个人的潜能,不断地学习,尝试,创新。为引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未来,打下确定的基础。
——李松蔚(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家庭治疗师)
《面向未来的教育》让人感到一种力透纸背的力量,让从教者,特别是教育领域的领导者重新思考创新的内涵和意义。
——刘雅梅(译者,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