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2134948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初版销量已达150000册,被读者誉为“脱单神器”,成为情侣间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格调的礼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等电台做专题推荐;
◎全新替换16首诗歌,全新打造全世界18个国家55位诗人的动人情诗,并配以美国画家奥杜邦的莺雀图和法国宫廷画家雷杜德的玫瑰、蔷薇图。
◎制作考究,装帧精美。硬壳精装、精美插图、四色印刷、切口烫金,并采用法国铃兰花香味油墨印刷,翻开书会有淡淡的花香味。
◎繁体版权已与台湾木马文化出版社签约,将于2019年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同步出版发行繁体版。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程碧的林徽因传,精装升级,平装本热销20万册。
◎本书采取“花瓣式”写作手法,无需从头开始,随手翻开一页,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书中有一批曝光量极少的生活照片,这是目前同类书中都没有的。
◎采用硬壳精装高颜值设计、专色印刷来表达。内文采用100克高级纯质纸,其中有32页暖心治愈粉色印刷。
《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
◎全面而细致入微地讲述张爱玲情感与文学的传奇一生。张爱玲一生中发生的所有值得被铭记的故事,轰烈的、惊艳的、静默的、琐碎的,掩藏于岁月的……都将在这本书中娓娓道来。
◎本书切入点新颖,从有趣好看的故事入手,以爱情、亲情、友情三大线索贯穿全书,以别样的笔触讲述张爱玲传奇多彩却又凄婉的人生,展示她身边人的“众生相”。
◎采用硬壳精装高颜值设计、专色印刷来表达。内文采用100克高级纯质纸,其中有16页暖心治愈粉色印刷。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本书是由张进步、程碧主编,并邀请国内6位优秀诗人共同选编的情诗集。这本书收录了茨维塔耶娃、里尔克、艾米莉·狄金森、叶芝、惠特曼、清少纳言、林徽因、徐志摩等全世界18个国家的55位诗人的动人情诗,此次修订珍藏版又全新修订替换了16首诗歌,并配以美国画家奥杜邦的莺雀图和法国宫廷画家雷杜德的玫瑰、蔷薇图。
本书由知名设计师柠檬设计,硬壳精装、四色印制,淡粉色的封面配以滚金边的切口,以示爱情之灼灼其华。并采用法国铃兰花香味油墨印刷,翻开书会有淡淡的花香。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本书以林徽因为中心,通过爱情、亲情、友情及审美情趣,展示了那些令人感动的“老派的情谊”。讲林徽因不为人知的经历,讲她圆满的人生,讲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梁启超、泰戈尔、胡适之、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冰心、沈从文、张兆和、费慰梅、费正清、李健吾、萧乾等人的精彩故事。以多重视角去解读、去呈现一个全面的多面的林徽因,给当代女性以启迪——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
本书讲述张爱玲传奇多彩却又凄婉的人生,以爱情、亲情、友情三大线索贯穿全书,展示张爱玲身边的人的“众生相”。比如,张爱玲与胡兰成、与桑弧、与赖雅之间的爱情故事;张爱玲的母亲、父亲、姑姑与张爱玲微妙的关系;姑姑张茂渊的传奇爱情经历;炎樱与张爱玲,一个像初夏,一个像深秋,从如胶似漆到后来彼此疏远,热烈之后终陌路;与胡适的忘年之交;与傅雷的恩恩怨怨……尽可能地叙述张爱玲不为人知的真实经历,讲别人没讲过的故事,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解读张爱玲,将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的一生以别样的笔触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俄国篇
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
Цветаева Марина Ивановна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哪里来的这般柔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我曾经爱过你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我爱的并不是你
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古米廖夫
Николай Степанович Гумилев
我梦见……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лок
哪怕我生活过,并没有爱过
在年轻的无聊中
费特·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
Фет Афанасий Афанасьевич
我认得出你……
别睡了
法国篇
保罗·艾吕雅
p o è t e s u r r é a l i s t e
我爱你
除了爱你,我没有别的奢望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
J e a n N i c o l a s A r t h u r R i m b a u d
喜爱
亨利·德·雷尼埃
H e n r i d e R é g n i e r
心愿
保罗·魏尔伦
P a u l V e r l a i n e
永远不再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G u i l l a u m e A p o l l i n a i r e
米拉波桥
印度篇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R a b i n d r a n a t h T a g o r e
我需要你,只需要你
我曾用无数个形象无数个世代爱你
美国篇
沃尔特·惠特曼
Walt Whitman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
我俩,被愚弄了这么久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
Edna St. Vincent Millay
我的唇吻过谁的唇,在哪里
艾米莉·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没有人认识这朵玫瑰
请允许我成为你的夏天
我们曾在一个夏天结婚
华莱士·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
内心情人的终场独白
埃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
致海伦
萨拉·蒂斯代尔
Sara Teasdale
足够
灰烬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春天里的祈祷
爱尔兰篇
威廉·巴特勒·叶芝
W i l l i a m B u t l e r Y e a t s
当你老了
白鸟
恋人诉说他心中的玫瑰
荷马歌唱过的女人
饮酒歌
沉默许久之后
詹姆斯·斯蒂芬斯
J a m e s S t e p h e n s
雏菊
罗伊·克里夫特
R o y C r o f t
爱
奥地利篇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R a i n e r M a r i a R i l k e
爱的歌曲
熄灭我的双眼
中国篇
徐志摩
Xu Zhimo
偶然
月下待杜鹃不来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你去
林徽因
Lin Huiyin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戴望舒
Dai wangshu
林下的小语
雨巷
丹麦篇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茅屋
英国篇
约翰·但恩
J o h n D o n n e
早安
威廉·莎士比亚
W i l l i a m S h a k e s p e a r e
十四行诗之一〇二
你占领了我的心房
真正的爱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E l i z a b e t h B a r r e t t B r o w n i n g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
次吻我
珀西·比希·雪莱
P e r c y B y s s h e S h e l l e y
爱的哲学
狄兰·托马斯
D y l a n T h o m a s
你的呼吸
托马斯·哈代
T h o m a s H a r d y
插曲的尾声
一次失约
石头上的影子
乔治·戈登·拜伦
G e o r g e G o r d o n B y r o n
她走在美的光影中
我看见过你哭(选一)
约翰·济慈
J o h n K e a t s
给——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D a n t e G a b r i e l R o s s e t t i
寂静的中午
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
C h r i s t i n a G e o r g i n a R o s s e t t i
歌
威廉·华兹华斯
W i l l i a m W o r d s w o r t h
她住在渺无人迹的小路旁
约翰·克莱尔
J o h n C l a r e
我悄悄地走过
匈牙利篇
裴多菲·山陀尔
Pet?fi Sándor
我走进厨房
我愿意是急流
这个世界那么大
秘鲁篇
塞萨尔·巴列霍
Cesar Vallejo
信任
逝去的恋歌
禁锢的爱
日本篇
清少纳言
せいしょうなごん
山
希腊篇
卡瓦菲斯
C . P. C a v a f y
1903 年12 月
在时间改变他们之前
朋友,当我在恋爱
萨福
S a p p h o
没听她说一个字
给安娜多丽雅
挪威篇
贡纳尔·里斯—安德森
G u u n a r R e i s s A n d e r s o n
致心灵
德国篇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Bertolt Brecht
纪念玛丽A
约翰内斯·R. 贝歇尔
Johannes R. Becher
奇迹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致莉娜
爱人的近旁
埃尔莎·拉斯克·许勒
Else Lasker—Shüler
情歌
献给可爱的人
我的爱情之歌
别离
圣诞节
混乱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秋天的黄昏使我想起你
西班牙篇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Juan Ramón Jiménez
你与我之间
路易斯·塞尔努达
Luis Cernuda
死去的不是爱情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Federico Garcia Lorca
无常的爱
葡萄牙篇
卡蒙斯
C a m o e n s
我的心和我的一切
费尔南多·佩索阿
F e r n a n d o P e s s o a
爱是陪伴
古埃及篇
无名氏(出自《新王朝时期的情歌》)
A n o n y m o u s
手拿套索的爱人
我的心记得
圣经篇
圣经(出自《圣经·旧约》)
B i b l e
雅歌:亲爱的
雅歌:爱情如死之坚强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序言︱还有什么比活着的时候快乐更快乐的事情
壹
与徐志摩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北平时光
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你是我心底未完的诗
贰
与梁思成
世间始终你好
有时甜蜜有时伤
结婚后
短暂的好时光
爱是恒久忍耐
叁
与金岳霖
陪伴是长情的告白
有关金岳霖的情史
从此再也未惹情事
陪你直到故事讲完
她是他生活的真谛
肆
林式爱情
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张幼仪的尴尬
林徽因的选择
伍
家族荣光
开明的家长们
祖父林孝恂︱眼光超前的雅士
父亲和母亲︱月亮的正背面
母亲何雪媛| 月亮的背面
公爹梁启超︱他是个操碎了心的好爸爸
中卷·人生:女神的迷思和壁垒
壹
迷思
她只是活得很用力
像斯嘉丽一样去奋斗
异常艰苦的建筑师路
自我成长是一生的路
贰
文艺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林徽因的审美情趣
叁
壁垒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大女人林徽因
与沈从文的情谊
母亲林徽因
下卷·情谊:是燕在梁间呢喃
壹
林徽因的“仇敌”们
陆小曼︱前女友只要存在就已是罪恶
凌叔华︱徐志摩的“康桥日记”迷案
冰 心︱“太太的客厅”引发的醋意
贰
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一生的朋友
北平初相遇
人生不过是,相聚又别离
浊酒一壶,余欢尽饮
附录
再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程碧/品读)
后记 ︱ 让我们谈一场老派的恋爱
林徽因作品选
书信
16 岁的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
散文
悼志摩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小说
钟绿
文珍
绣绣
诗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
山中一个夏夜
记忆
静坐
莲灯
别丢掉
冥思
恶劣的心绪
写给我的大姊
一天
对残枝
对北门街园子
十一月的小村
忧郁
主要参考资料
《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
上卷·情事:人间难有小团圆
壹
与胡兰成
没有一场倾城之恋
她是民国临水照花人
棋逢对手的怦然心动
爱是尘埃中开出的花
相思与倾情都曾真心
并没有一场倾城之恋
谁也不过是谁的过客
贰
与桑弧
离乱中的慰藉
黑暗岁月的一抹光亮
何须把喜欢夸张成爱
她终究是他的红玫瑰
叁
与赖雅
不曾辜负初心与岁月
孤岛相逢余生来相识
平凡世界的安定喜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中卷·家事:所念人,所感事
壹
家 族
晚清贵族绚烂与寂寞
祖父张佩纶·天下翰林幼樵
曾外祖父李鸿章·品酒论诗青眼相加
祖母李菊耦·命运如此防不胜防
父亲张志沂·清末遗少的浮世梦
继母孙用蕃·一生中厌恶的人
弟弟张子静·他做了姐姐的影子
童年·温暖而迟缓的光阴
贰
母亲黄逸梵
她亦飘零久
遥远而神秘的爱
她的骄傲与失落
只是爱自己更多
叁
姑姑张茂渊
干脆利落的人生
清平机智的名门闺秀
她是那一阕孤清的词
执着相许误半生年华
守望半生余情缘未尽
下卷·情谊:滚滚红尘中的相遇
壹
与炎樱
一个像初夏,一个如深秋
快乐的吃梦小兽
她是花朵的灵魂
渐行渐远渐无书
贰
朋友抑或陌路
人生路途的不期而遇
汪宏声和佛朗士·温暖的师生情谊
苏青·乱世桃花逐水流
胡适·温情的忘年之交
邝文美·她宠坏了张爱玲
潘柳黛·热烈之后终陌路
周瘦鹃·被误伤的紫罗兰
夏志清·世间难有的知己
柯灵·故人亦别来无恙
傅雷·恩怨终究会消散
戴文采·她与张爱玲为邻
叁
尾 声
永远的张爱玲
民国女人张爱玲
她是天才插画师
是与非,粉与黑
唯有灵魂香如故
附录
张爱玲年谱
张爱玲作品简析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修订珍藏版)》
◎俄国篇◎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俄)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一起饮用那无尽的黄昏
和连绵不绝的钟鸣。
在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的钟敲出渺茫的响声
像轻轻嘀嗒的时间。
黄昏,偶尔有人在顶楼的某个房间
倚着窗子吹笛。窗口盛开着大朵大朵的郁金香。
——此时如果你不爱我,我也不会介意。
屋中央有一个瓷砖砌成的炉子
每块瓷砖上都画着一颗心,一艘帆船和一朵玫瑰。
自我们的窗户张望,
全是雪。雪。雪。你躺成我喜欢的姿势:
慵懒。淡然。甚至还有点儿冷漠。
你划了两三回刺耳的摩擦声才把火柴点着。
手中的香烟火苗慢慢由旺转弱,
烟的末梢颤抖着。烟蒂短小灰白
——连灰烬你都懒得弹落
香烟被飞舞着扔进火炉。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壹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①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大学所在地。
《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
壹
与胡兰成/没有一场倾城之恋
她是民国临水照花人
1995年9月8日,在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争议但也才气纵横的女作家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的公寓去世。据说,她是在去世7天后才被人发现的。当时,她的寓所内家徒四壁,没有家具,没有床,她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毯子,就这样安静地去了。
有很多人惋惜,曾经风光无限、光彩夺目的生命,竟然以这样凄凉的方式凋零、谢幕,跟尘世做后的告别。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张爱玲以她的早慧提前洞悉了人性与世间的荒诞。她孤冷独绝又不拘一格,所以,像那种亲人朋友聚于病榻前嘘寒问暖,其实内心各有打算的虚伪,跟张爱玲完全不符,也因此这种“丑态”永远不可能出现在张爱玲身上。所以,她以这种几乎不为人知的方式离去,不做任何形式上的告别,很符合她一向的风格。
晚年的张爱玲,离群索居,与他人的交往变得更少,躲避粉丝,拒绝造访,到后连信都懒得看了。说张爱玲晚景凄凉,其实未必,张爱玲的一生都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冷清、自我、不希望被打扰。
求仁得仁,张爱玲没有遗憾,他人也就无需惋惜。无法选择出生,总还可以选择告别。
2009年,华人文坛又因为张爱玲再次沸沸扬扬,那是被称为张爱玲“半自传”小说的《小团圆》在中国香港的出版。据说张爱玲的本意是要将《小团圆》销毁,却又反复犹豫,与她的忠实粉丝,也是她朋友的宋淇夫妇多次商讨修改与出版的事宜。其间,张爱玲几易其稿,内心彷徨纠结。
其实,张爱玲写《小团圆》的原因,并没有那种想要“回望人生”这么高段位的理由。胡兰成写了香软媚艳的《今世今生》,其中的自恋、软媚、自我辩护,令张爱玲生生呕出一口老血。张爱玲被胡兰成弄得很被动很尴尬:不回应吧,可能胡兰成的撰述就会成为许多事的“定论”,甚至是真相。就像关于另一位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故事,许多版本都来自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叙述,真相如何,人们再无从得知。然而,回应吧,对于胡兰成这种擅长自我营销的人来说,张爱玲跟他隔空对战,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自己没有影响力了,借助前妻的名气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成本又低,多么成功的营销啊?!
张爱玲的粉丝朱西宁,同时也是当时的军中作家,企图用荒谬的“分饼理论”给张爱玲洗脑,让张爱玲与胡兰成重归于好。他甚至还流露出想要替张爱玲写传记的想法。如果前面是言情剧,那么现在就是荒诞剧了。张爱玲再无法漠然了——她怎么能允许朱西宁以胡兰成的调调去写自己?!而原本与朱西宁常有书信往来的张爱玲在这件事情后,也与他彻底断了联络。
张爱玲跟朋友宋淇等人商议,觉得应该亲自来写一本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然而,书就在张爱玲的反复修改、反复纠结中,一直没有出版,当然,张爱玲后的意愿是:销毁。
可能张爱玲写书的初衷,是为说明她心中的“真相”,是带着一种“揭下面具,大家都别装”的心态。但是随着写作的进行,她的想法慢慢改变了——以张爱玲那么冷清的性格,要长时间地去恼怒一件事情其实也是有挑战的,于是,她开始认真地思考,想要在“爱情幻灭后,留下一些百转千回的东西下来”。
终,《小团圆》得以出版。宋淇的后人为了让这本违背张爱玲意愿的“自传体”小说找到合理的出版借口,也可能是为了预热市场找话题,便摘录了很多其父宋淇与张爱玲来往信件的内容放于《小团圆》中。
关于《小团圆》,争议也很多。不喜欢的人,觉得这本书简直没法读下去,像个老太太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如果仅仅作为一部小说来讲的话,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为了满足八卦心理,看张爱玲记忆中的曾经是什么样子,看她如何审视自己——她写别人那么辛辣,轮到自己的时候能下得了手吗?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那这本书值得一读,甚至必不可少。因为书里猛料很多:再也不是欣赏张爱玲笔下冷到极致的凛冽人生,而是看看那些曾有无数版本的民国牛人们的故事,在被称为中国女作家头上一朵黑沉沉乌云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的笔下又是怎样的版本。
这个世界的女人越来越勇敢,越来越敢于直面自己,譬如张爱玲,她不仅写他人毫不留情,写自己也同样心狠手辣。《今世今生》太有矫揉自欺的感觉,张爱玲远比胡兰成诚实多了,她对自己的剖析,更犀利、更直白、更凛冽。
尽管胡兰成骨子里猥琐又自恋,所著全靠满纸的“简静、贞静、现世安稳”等让人雾里看花的香艳词汇来迷惑读者,但有一点,在了解女人上,他是女人当之无愧的知己。他说张爱玲是真正的“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临水照花”一词是从《红楼梦》中对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中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中演化而来。张爱玲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的冷清疏离,跟林黛玉如出一辙。终却是高处不胜寒。张爱玲是寂寞的,也正好是这种寂寞,造就了出名很早的张爱玲。
关于这点,苏童也是认同的:“张爱玲让我想起了林黛玉。张爱玲的胸怀、心境以及冷眼看人的目光是黛玉式的,自怜自爱又自尊的人,与大观园芸芸众生总是对立的……现实的张爱玲比虚构的林黛玉强大得多,能干得多,她张扬了孤单的人格和尖锐的世界观,在走出深阁面向社会的过程中,张爱玲放大了她的大观园。”
尽管很多人不喜欢《小团圆》的风格,但她还是在书中自己把自己先撕了,估计也有点恶趣味:别再翻来覆去拿我的那点事儿当谈资了,可以歇了,别再用意淫加揣摩来写关于我的各种书了,你们想看什么,我写给你们就是了。
这位“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的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关于她的小说、散文,以及她冷清孤高的一生,在2009年后,重新向世人走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