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3223
《情绪的重建》
1.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来源于人们的错误认知,以及随后的错误行动。
一提到情绪,人们总是充满误解,“负面问题、克制、管理……”挂在嘴边,好像情绪像洪水猛兽一般,人人不愿面对,人人都想解决的问题。其实,情绪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人们对它的误解,以及随后采取的错误行动,才导致了诸多情绪问题的出现。
曾旻说:“情绪本身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它时而高涨时而低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人们习惯在情绪低落时卖力地寻找问题的根源,也因此深陷其中。”
2.北师大心理学硕士、知乎心理学优秀回答者@曾旻写给人们的一部重新认识情绪的经典作品。六大情绪问题,九大应对策略,帮你重建情绪认知,学会与情绪友好相处。
作者@曾旻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知乎心理学优秀回答者。至今为止,曾旻贡献了127个回答,其中69篇回答或文章被知乎官方收录。
在这本书里,曾旻根据科学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研究,用大众的语言剖析了人们出现情绪困扰的6种原因,并指出应对日常生活中情绪困扰的9种方法策略,帮助人们找到应对情绪困扰的办法。从原理到方法论、实用技巧,帮你开启心智,学会与情绪友好相处,从丰富多彩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人生领悟,走向更豁达、更开放、更深邃的人生境界。
3.知乎大V动机在杭州作序推荐,知乎、壹心理特别推荐,北师大心理学教授伍新春,知乎大V采铜、李松蔚、清流阅后极力推荐!
《内心的重建》
1.不破不立,唯有重建,才能提升你的人生格局!
2.心灵成长导师维尼老师思索27年、书写7年心理成长独家心法!
3.觉察和自省是一切成长的开始。——张德芬
4.资深心理专家方敏,教育专家海文颖、刘称莲、贾容韬、海夫人等走心推荐!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20余年,进行一线心理咨询10多年,积累了大量案例后,维尼老师发现:每个人都需要内心重建!大多数人的情绪、行为问题背后存在着相似的习惯性思维!人们都是依靠这种惯性生活着。而通过深入改变认知,可以彻底解决情绪、行为背后的隐含诉求,从而进行内心重建,把自我升级到更高维度。著名情绪管理专家海蓝博士认为,“通过改变认知,改变情绪和行为”这一方法非常有效。
5.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
只有通过不断反省,学会觉察自己不良的思维、行为模式,放下已有的东西,我们才有机会吸收和接纳新的东西。这也像死去和重生,我们的思想,就在这种解体、重构的过程中,不断进化。改变认知,内心重建,才能重塑生命!
《爱的重建》
1、作者权威!作者阿明·扎德是医学和哲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他已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同时也是医学专业书籍的资深编辑,常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影响力很大;
2、内容实用而深刻!阿明·扎德带领我们超越艾里希·弗洛姆的影响深远的《爱的艺术》,从更为广阔的历史和当代角度去认识,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3、反响热烈!《纽约时报》《今日心理学》《科克斯书评》隆重推荐,向大师弗洛姆《爱的艺术》致敬之作;并受到了国内心理学家们的一致推荐。
《情绪的重建》
伤心就大哭一场,不经历充分的悲伤,无法从一段感情中走出来;
遇事不要老是忍,总有忍不了的一天,情绪会崩溃成河;
童年的创伤,如果一再逃避,成了心结,或许就是一辈子!
一提到情绪,人们总是充满误解,“负面问题、克制、管理……”挂在嘴边,好像情绪像洪水猛兽一般,人人不愿面对,人人都想解决的问题。其实,情绪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人们对它的误解,以及随后采取的错误行动,才导致了诸多情绪问题的出现。
《情绪的重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情绪困扰》是北师大心理学硕士、知乎心理学优秀回答者@曾旻写给人们的一部重新认识情绪的经典作品。重建,就是要重新认识情绪,重新建立你对情绪的认知方式,调整与情绪的相处之道。曾旻在书里列举了六大情绪问题,并且给出了九大应对策略。从原理到方法论、实用技巧,帮你开启心智,学会与情绪友好相处,从丰富多彩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人生领悟,走向更豁达、更开放、更深邃的人生境界。
曾旻说:“情绪本身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它时而高涨时而低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人们习惯在情绪低落时卖力地寻找问题的根源,也因此深陷其中。”
《内心的重建》
重建,就是在深夜痛哭以后,抬头迎接黎明
改变认知,重建内心,提升人生格局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迭代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内心。你有没有面对资讯海洋感到崩溃的时刻?你有没有为世界飞速发展、自己跟不上节奏而焦虑过?甚至面对现实,你是不是不知所措地在深夜痛哭过?
人,终其一生,都会遭遇“破碎”、“崩溃”的情形,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20余年,进行一线心理咨询10多年、积累了大量案例后,维尼老师给出了答案:每个人都需要内心重建!维尼老师发现:大多数人的情绪、行为问题背后存在着相似的习惯性思维!人们都是依靠这种惯性生活着。而通过深入改变认知,可以彻底解决情绪、行为背后的隐含诉求,从而进行内心重建,把自我升级到更高维度。维尼老师总结的独家心法帮助很多人真正获得了心理成长,在心理成长领域独树一帜。他撰写的心理成长指导文章,累计访问量超过了一千万次!百万粉丝跟随他改变认知,进行内心重建,重塑自己的生命。著名情绪管理专家海蓝博士认为,“通过改变认知,改变情绪和行为”这一方法非常有效。
不破不立,破碎之后,才能重建。只有通过不断反省,学会觉察自己的思维、行为模式的局限,打破旧我,我们才有机会吸收和接纳新的东西。通过内心的重建,自我觉醒,我们才能重构人生的新格局。
《爱的重建》
阅读本书不仅是一次迷人的旅行,而且能从中收获改善关系和增进幸福的实用方法。
扎德博士以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将生物学、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甚至经济学等学科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使得这本《爱的重建》能够轻松地为读者们所理解。
本书探索了——爱与性别、社会和生活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不同种类的爱(对我们的孩子的爱,对我们的邻居的爱,对冰淇淋的爱……);
爱情是关乎运气的问题,还是一门可以掌握的艺术。
《情绪的重建》
推荐序——我们和情绪的关系(动机在杭州)
自序——走上情绪成熟的旅程
章 重新认识情绪——熟悉的“陌生人”
舞!舞!舞!—— 情绪的行为表达
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核心
绽放的多巴胺——情绪的生理机制
第二章 读懂你的情绪困扰,警惕你的思维误区
经验性回避:我们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绪
捉摸不透的主观体验
情绪本该如此,可是你不愿接受
冲动行为:直观的“情绪失控”
缺乏情绪调节的策略
情绪困扰侵蚀了意志力,让人无法坚持目标
第三章 与情绪为友,寻找与情绪的相处之道
内疚与自责:“你错在哪儿了?”
如何表达你的愤怒
接纳情绪——把情绪当作流动的液体
对事件积极地重新评估
转移注意焦点,关注事物积极面
向下比较:“不幸中的万幸”
焦虑让我什么都做不了
反刍:主动思索,化被动为主动
停止“全都完了”的思维模式
第四章 情绪之外:三个故事
“读心术”猜想
一个危险的游戏
孤独与控制
附 录 情绪词表
《内心的重建》
推荐序1 人生是一场长跑 方 敏
推荐序2 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王占郡
推荐序3 合理的认知,全新的生活 海夫人
自 序 美好人生,从改善认知开始
章 心理成长,需要科学指导
01 感谢曾困扰过我的心理问题
02 改变认知,走出自卑黑洞
03 发现自己的本性,做自己就好
04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05 依靠意志能解决心理问题吗
第二章 心理成长的钥匙:认知疗法
01 认知疗法很简单
02 神秘的自动化思维
03 抵御伤痛、焦虑的认知防火墙
04 识别情绪、行为背后的认知
05 为什么改变认知并不容易
06 为什么明知不该追求完美,却做不到
07 不合理的认知体系,使改变不易发生
08 识别深层认知,说服自己去改变
09 慢慢等待开悟
第三章 内心强大的神器:三种思维
01 学会三种思维,收获真正坚强
02 三种思维1:坏事变好事
03 三种思维2:很正常,没什么
04 三种思维3:顺其自然
05 学会三种思维,做到实事求是
06 看似简单,却是解脱的法门
07 自我觉察,改变不合理思维
08 认知疗法的局限性
第四章 影响我们的神秘力量:驱力
01 当时忍住就好了—— 人为何难以自控
02 意志并非主宰—— 常见驱力来源
03 如何通过驾驭驱力,提高自控力
04 克服拖延症,需要综合解决方案
第五章 少有人掌握的情绪奥秘
01 情绪为什么有时不受意志的控制
02 坏情绪会致病:情绪与身体健康
03 认知影响情绪,情绪也会影响认知
04 觉察不良情绪来袭,及时转移注意力
05 若想更好自控,就不要让情绪累积
06 及时宣泄和倾诉,寻求心理支持
07 当沮丧来临,当紧张来袭
08 解决严重情绪困扰,需要多管齐下
第六章 童年会伤人,如何看待环境影响
01 改变认知之后,还需要解决问题
02 环境塑造人,超然物外并不容易
03 换个环境,改变会更容易发生
04 心理成长,需要讲究方法
05 不困不启,怎样看书才管用
06 建立合理思维,培养率直的心胸
07 家庭会伤人,放下童年经历的影响
08 运用三种思维,学会理解父母
09 不要夸大童年对性格心理的影响
10 过去的经历常常会沉淀为认知
第七章 为什么说成功学害人不浅
01 成功学是一把双刃剑
02 错误的成功学认知让人烦躁焦虑
03 过度追求成功,有时是侥幸的赌博
04 只要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吗
05 合理设立目标,努力之后顺其自然
06 事物有其自身规律,切莫太执着
07 领悟不二法门,不再焦虑纠结
08 淡定从容:体会不勉强的妙处
09 面对压力,从容淡定的秘诀
10 如何识别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11 如果你有过于追求完美的倾向
12 找不到目标,如何度过青春的迷茫
第八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01 只要是人,就会不完美
02 找回真实的自己,真正自我接纳
03 放过自己,不必太苛责
04 理解自己,放下过多自责
05 面对批评,如何做到淡定自若
06 对于别人,我们只能负有限的责任
07 做真实的自己,我们就可以爱自己
08 改变需要时间,带着问题去生活
09 接纳自己,放下道德洁癖
第九章 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01 以幸福为出发点,一切都豁然开朗
02 顺其自然,才会有顺心如意的感觉
03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04 现实就是答案,不和事实较劲
05 转念之间,收获幸福、自在
06 面对懊悔我们该怎么想
07 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忧虑
08 我们要努力进取,也要随遇而安
09 舍与得:放下不必要的执着
10 学会欣赏别人,同时安然做自己
第十章 如何有效改善性格
01 改善性格,从转换认知开始
02 怎样才能不再那么脆弱敏感
03 改变急脾气,没有那么难
04 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到自然
05 建立做事果断的思维模式
06 如何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
07 理直气壮的尺度
08 建立自信,需要系统的方法
09 恪守美德,实则对自己有益
10 宽容的基础在于理解
第十一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1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理解别人
02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03 有些不过是人之常情
04 理解别人,说到底是为了自己
05 别太较真,保持适度自我怀疑
06 掌握沟通的秘诀
07 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
08 改变认知,理解对方
09 学会三种思维,收获平常心
10 没有什么是“你应该”
11 先改变自己,进入良性循环
第十二章 心理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01 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儿
02 强迫症,其实不难理解
03 克服恐惧,需要方法
04 摆脱失眠的阴影
05 如何解决紧张性头痛
06 别被轻易扣上精神疾病的帽子
后 记 认知变,世界变
《爱的重建》
前言
章
爱是什么
001
对爱更精确的定义也许是强烈希望某人(或某物)幸福安康,并为之不断努力。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去爱
021
具有爱心特征的人更容易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系,这为其自身和后代提供了保障。生活在有爱的人际关系中,有助于健康和生存。
第三章
作为一门艺术的爱
045
我们之所以去爱,是因为我们在一个人身上发现了善与美,并且通过这个人,认识到全人类,以及所有生命的善与美。
第四章
自爱
057
自爱并不是满足自私的冲动,它意味着接纳自我。其核心是发现我们身上需要滋养和保护的善与美。
第五章
爱与恋爱关系
069
一段恋爱关系涉及到多种人类需求,通常包括激情、性吸引力、爱,以及依恋。
第六章
爱与性
091
性可能会带来狂喜感和短期的满足感,所以人们也许会认为与之相连的关系是有意义的,然而这种关系通常不会发展为成熟的爱。
第七章
爱与性别
103
把行为或性格特征归咎于性别不仅没有根据,而且非常无礼——正如其他偏见一样。爱需要我们发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第八章
对孩子的爱
113
在无条件的爱中成长,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帮助他们过上自己的生活。反之,缺乏爱的支持,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没有安全感。
第九章
爱与宗教信仰
125
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的粉饰,爱本身也能帮助我们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有爱心的人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来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第十章
爱与社会
135
大多数人渴望爱和性,因此与爱和性有关的商品常常很畅销。
第十一章
爱与世界
145
爱包含尊重生命,滋养生命,在每一个存在中发现奇迹。为了在生活中拥有爱,我们需要去爱这个世界。
第十二章
爱与人的差异性
155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甚为微小,无足轻重。要将他人看作同胞,而不是看作某个国家、种族、宗教或者任何其他群体的成员。
第十三章
爱与幸福
165
因为人们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更容易感到幸福,所以身体健康、生活有质量、经济有保障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人际关系和爱上。
第十四章
爱与健康
173
在爱的艺术上投入时间是一项明智的投资。我们不仅直接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还能变得更加健康,有机会活得更长久更快乐。
第十五章
爱与生命的意义
179
真正有爱心的人不会功利地施爱,他们不是为了得到爱,而是作为一个成熟健全的人,自然而然地去爱。
第十六章
掌握爱的艺术
189
爱的艺术的原理其实相当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避免利己冲动,持续专注于有爱心的想法和行动。我们不该把自己看成一座孤岛,而应该把自己看作人类的一份子,生命的一部分。
第十七章
呼唤爱的教育
205
得到爱并不是凭借运气,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掌控;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和专注,人人都能得到爱。这也许是我们能给孩子们的重要的感悟,可以赋予他们塑造自己生活的力量。
《情绪的重建》
2017 年的国庆节长假,我没有加入朋友圈摄影大赛的火热比拼中,而是乖乖地待在北京,看了几场中国网球公开赛。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熟悉的“网球四大天王”已经是往日云烟,当今球场上飞奔的大多是陌生的“90 后”面孔。男单更是新人辈出,由迪米特诺夫、克耶高斯等一众“90 后”为主力,年轻的兹维列夫竟然是1997 年出生的。还好,纳达尔依然坚守着“80 后”的阵地,一路打到决赛。他的对手是克耶高斯,一个“90 后”的小伙儿——我在赛前用手机上网查询才认识他的。
在我的印象中,当时处在状态的纳达尔只有可能被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击败。可是在这场比赛的一开始,这个“90 后”小伙儿给纳达尔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前两局他们就打了30 分钟。我翻翻手机新闻,发现两人的历史对战记录是2 胜2 败,打成平手。
尽管这场比赛后克耶高斯输了,但是我看到了他连续的ACE 发球直接得分和无解的正手抽球,而年轻时的活力和激情在如今的纳达尔身上已没有那么明显。可是每到关键球上,克耶高斯总会丢分,显得很不稳当。而且在丢掉关键的一两分之后,他开始不满周围的一切:向主裁判抱怨,责怪球童,摔球拍,频频摇头表示自责,甚至在他打出一个绝妙的制胜球之后,他也没有露出自我鼓舞的表情或挥臂庆祝,依然是频频摇头,仿佛在说:“唉,这个破场地,打一个好球太不容易。”他甚至在盘,对方手握盘点的情况下,接发球的拍主动往前上网,这种典型的自暴自弃的行为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他的情绪起伏不定。
反观老将纳达尔,整场比赛稳如泰山,不动声色地频频拿分。稳定的情绪是纳达尔反败为胜的武器。
这场比赛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高手对决中,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超越技术、能力的关键要素。尽管年轻的克耶高斯看起来很强,也曾击败过纳达尔,可是这次,他的情绪让他输掉了比赛。赛前非常支持纳达尔的我,在赛后感到一丝遗憾,是替克耶高斯的情绪失控感到遗憾。在这种遗憾里,我仿佛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我相信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会有过这样那样的感叹,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或命途多舛,很多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头上,让我们无从选择。而实际上,面对命运的挑战,我们可以掌握主动权。只有经历过风雨,像纳达尔那样成熟之后,才能做到轻松挽救赛点,绝地反击。所以,当我们回头想想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是自己被自己的情绪打败了。
情绪,让我们既爱又恨,究竟如何把控它,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呢?本书将带领读者开启帮助情绪走向成熟的旅程,解析情绪打败我们的原因,并了解调节情绪的制胜武器。
本书名为《情绪的重建》,它不同于流行在市面上的“情绪管理术”图书,在某种程度上,我反对以管理和控制的态度面对情绪。这本书能够带给你的是一种新的态度和价值,能够让读者从丰富多彩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人生领悟,走向更豁达、更开放、更深邃的人生境界。
很多时候,困扰人们的并不是负面情绪本身,而是对待情绪的态度和行为。能否和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情绪调节的关键,本书将给读者带来多种非常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让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时,学会和负面情绪友好相处。同时,书中的诸多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和情绪关系的本质,以及在这种关系下,采取哪些态度可以更好地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
希望本书带你开启一段旅途,旅途的终点,就是你情绪成熟的时刻。
《内心的重建》
自 序
美好人生,从改善认知开始
如何改善性格?如何保持平衡的心态?如何做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主人?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减少紧张、焦虑?这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困惑,心理成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功课。
励志成功学是一柄双刃剑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常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成功学课程在我国逐渐流行,励志鸡汤泛滥。为了提高分数,学生时期的过度励志,也对人的心理造成了深远影响。
励志成功学是一柄双刃剑,虽然激励作用明显,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容易造成更大的压力,容易紧张焦虑,难以淡定从容。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很多人过于执着、上进、追求完美、勉强自己,各种心理困扰由此而生,心理成长的需求更加迫切。
其实,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求心理的成长:尝试调节自己的心态,试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改善自己的性格……只是常常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是因为没有掌握合理的方法。
一般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很多心理学名著看起来艰深晦涩,难以理解,即使感觉方法不错也不知道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认为只有心理学专业人士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望而生畏。其实,心理成长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是简单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这样自己就可以解决心理困扰,也可以对亲人和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父母懂得心理成长的方法和规律,孩子从小得到合理的指导,那么就更容易拥有健康的心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平安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父母也是需要成长的,身教的力量是强大的,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的心理留下深深的烙印。
西方的认知疗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却常常做不了心理的主人。知道自己不应该紧张焦虑,不应该担心忧虑,不应该沮丧低落,却无法自控;知道不应该拖延,不应该发火,不应该追求完美,却不由自主;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想变得自信、果断、有底气,却不知道如何改变,找不到开启心理成长之门的钥匙。其实,心理学早就提供了这把钥匙——认知疗法,可惜以前心理学的研究很少应用到心理成长之中,不为普通大众所知。
近一百多年来,西方心理咨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过,整个20 世纪心理咨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面向的人群也主要是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人,对于普通人如何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何改善性格研究甚少。
本书专注于普通人的心理成长,希望用心理学的规律、方法帮助普通人改善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获得幸福。
中国道家的顺其自然,儒家的中庸之道,禅宗的不二法门
西方心理学有不少美妙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作为心理成长的框架;而传统文化中又有不少有助于心灵宁静的智慧,比如道家的顺其自然,儒家的中庸之道,禅宗的不二法门等,我试图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供更适用于中国人心理成长的理念和方法。
这是心理学一个新的领域,所以需要对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所创新和发展,也需要针对常见问题提炼出实用的方法。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初大都是从我个人心理成长的经验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通过心理咨询实践的检验,我发现它同样适用于其他人,因为心理规律是相通的。当然,每个人情况有所不同,以应用认知疗法为例,如何去改变认知没有标准答案,我会提出一些理念和方法作为参考,但读者也需要自己去内省和发现。
我的心理成长体系以认知疗法为主体,重视情绪在心理中的作用,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心理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认知体系,不同认知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支持,所以,改变需要渐悟。所以,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建立起合理的认知体系,这样事半功倍。另外,孩子的心理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把本书和《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结合起来阅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希望能奉献一本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心理成长指导用书。我重视实用、有效,所用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举事例也都是来自于生活和咨询,看起来很熟悉、接地气。希望通过阅读,你能学会心理调节、成长的方法,成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心理支持者。
所谓大道至简,深入浅出,我力争把心理成长的理念和方法用简洁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认知变,世界变。美好人生,从改善认知开始。
推荐序1 人生是一场长跑
认识维尼老师是在一次学术讲座上,他真诚、亲和的笑脸,扎实接地气的心理学、家庭教育理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常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如何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找到心理幸福的钥匙,这是维尼老师所关心的。他关注普通人的心理成长,用心理学的规律、方法帮助普通人改善自己的情绪、行为、性格,获得幸福。
很多人都觉得性格、情绪、行为难以改变,其实是因为没掌握方法,就像锁上的门,使出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推开,有了钥匙就简单多了,改变认知的方法就是心理成长的钥匙之一。维尼老师在刚开始的六七年里,每天花两三个甚至六七个小时来学习、思考,对于自己遇到的情绪、行为等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心理机制,探索心理规律,摸索解决的方法,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建立合理的认知,形成习惯性思维。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内省和反思,维尼老师解决了自己的困扰,并将认知的方法用在了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研究上,迅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使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也改善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
维尼老师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个案,这在他的文字中也有体现,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案例。他将心理成长的理论融入到一个个可操作的故事中,在故事中解决了困扰大家的心理问题。这样便于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些案例都来自于我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很多人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心理学领域,大多数学院派的老师都注重科研,很少做咨询。而维尼老师善于从自身的成长以及心理咨询过程中逐渐总结归纳出理论和方法,所以其中很多创新的理念和观点非常实用、接地气。比如有些心理学家强调我们的不快乐来自于童年,所以很多人拿着放大镜到回忆中去寻找童年的种种被伤害,这让人很是痛苦。而维尼老师则认为虽然心理、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育有关,但是把责任推给父母对问题的解决是没有帮助的,还是要自己负起责任来,解决现在的问题。维尼老师常常用寥寥数语就道出了事情的真谛,看到积极的一面,“很正常,没什么”,“做好我能做的事情,对结果顺其自然”,一句话就厘清了怎么做和怎么想的界限。书中还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箴言”,虽然简洁,却寓意深刻,对于心态改善很有帮助。
在成功学和励志课程大行其道的当下,维尼老师指出:“成功学是一把双刃剑。”成功学如果运用不当则害人不浅,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常见根源。比如成功学有句名言:只要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有位女士刚开始做销售工作时就希望做到好,为此压力很大,焦虑到失眠。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重压之下,孩子有了强迫症、抑郁症,终厌学。维尼老师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帮助人们把握好人生的平衡。他告诉我们,放下过度的执着(禅宗);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儒家);做好你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顺其自然(道家)……这样既能保持积极进取,又能避免因压力太大而造成内耗,反而会做得更好。人生是一场长跑,保持稳定的心态才能长久。
维尼老师的文字让人明白心理学并不艰深,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把深深的祝福送给维尼老师,也祝福朋友们读了维尼老师的书以后可以找到打开心门的钥匙!
方 敏
瀚思心理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深圳市积极心理学协会秘书长
推荐序2 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与维尼老师相识源于他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当时维尼老师已是网络上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顺应心理》出版后更是受到了读者广泛的好评和欢迎。2015 年我创办的亲子教育公益微课平台《百家谈》所邀请的第二位嘉宾就是维尼老师。还记得维尼老师讲座的主题是《心理学中人本主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维尼老师对心理学的理解透彻到位,创造性地把心理学的精妙原理运用到了家庭教育之中,理念和方法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中国家庭教育的实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维尼老师把认知疗法应用到父母的情绪控制和孩子的性格培养上,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工作。维尼老师的读者说,通过读《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不但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而且对自己的心态、人际关系等都有明显的改善。 我了解到维尼老师并非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所以惊讶于他为什么在心理学方面具备这样深厚的功底。后来我才知道,他直接向西方的心理学名著学习,并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已经在心理成长方面一个人潜心学习、实践、思考了二十多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种坚持是罕见的。所以,他在心理学方面有独特而厚重的积淀就不足为奇了。他通过这种成长,不但让自己拥有了更加健康的心理,也帮助了很多来访者。实践证明,他的理念和方法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想驾驭情绪和行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但是往往发现我们并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甚至思维。从某种程度来讲,人是由其先天、后天、环境编程的一台自动化的机器,由于认知和情绪的局限和不足,我们常常做不了自己心理的主人,而要冲出这些限制对多数人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
现在,我很高兴看到维尼老师把二十多年潜心研究而得到的心理成长的宝贵成果写成这本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很多读者都需要得到进一步成长,可是往往苦于不了解心理学的规律、读不懂自己、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进而陷入迷茫之中。有了维尼老师对心理学深入浅出的解析,有了这些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方法,相信读者会拨开迷雾,找到成长的坦途。维尼老师的心理成长体系以认知疗法为主,着重去改变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合理认知,形成新的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情绪和行为也就进入了我们期待的轨道。
维尼老师在浅显流畅的行文中,融入了易懂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读起来轻松愉快,有着良好的阅读体验。对于期待自我成长和内心平静的读者而言,是难得的选择。
读者们需要留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多余的。在现实冲突面前,适当保留一些诸如焦虑、愤怒等情绪,有时会有利于我们去争取更多的生存利益,至于何处是平衡点,也是读者们自己需要选择和担当的一个挑战。
是以为序。
王占郡
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推荐序3 合理的认知,全新的生活
很多读者对维尼老师的家庭教育畅销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还记忆犹新,这本书很实用,且分享了很多具体的事例,阐述了维尼老师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独具特色的顺应心理家庭教育理念。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是在提醒父母,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任务,并不仅仅只是属于孩子,大家都需要学习、进步、成长。
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自我成长。
您看了那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书,学习了那么多亲子家教类的课程,那么您是否看过一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自己,让自己进步并且成长的成人心理、心智类书籍呢?建议您看看维尼老师的新作——《内心的重建》。
心理学,不少人觉得高深莫测,不少人觉得望尘莫及,先别说普通人对心理学的理解不到位,即便是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对心理学的理解也有可能复杂化。
我曾经被拉进一个比较大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和心理学爱好者的微信群,群里经常会有一些心理学培训相关信息,一些心理学沙龙邀请之类,偶尔那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会分享他们的咨询个案,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咨询师洋洋洒洒发了一大通他和来访者的对话,对话中来访者的话不多,咨询师的话很多,并且基本都是比较生僻的专业术语,这些确实堆砌起庞大的专业架势,但是来访者又能听懂多少呢?这样的心理学或许更适合学术交流,但不适合普通人在生活中运用。而维尼老师的新作的特点就是实用、接地气、通俗易懂。大道至简,深入浅出,只有透彻地理解了心理学的原理之后才有可能用浅显的话语来阐释,这是真正体现功力的。
《内心的重建》针对普通人在情绪、行为、性格诸方面的常见问题、困惑进行解读。维尼老师提出了很多新鲜、独特的可操作的理念和方法,把认知疗法融合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您在不知不觉中就能领会这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合理的认知,全新的生活,心理得到成长,美好生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父母如果能够重新得到成长,在言传身教之下,潜移默化之中,对孩子的良好影响会自然而然发生。父母的每一点成长、进步,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家庭。孩子、家人的心理健康,从自己的心理成长开始。
海夫人
《爱是好的良方》作者
《爱的重建》
爱是我们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会将爱列为幸福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然而,我们对于爱如何发展、怎样才能拥有爱以及爱如何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了解却微乎其微。对于生活中大多数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物,例如爱好或者职业,我们通常会花费多年时间去训练并掌握必需的技能。人们可能会花几周、几个月的时间去精通一个和现实生活基本无关的电子游戏。
如果爱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那我们为什么不付出相同的努力,让爱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让它始终不渝呢?首先,很多人认为爱是无法掌控的东西。我们也许会觉得,只要足够幸运,爱就会降临在我们身上。我质疑这个观点,我认为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爱。另一个问题是,“爱”这个词定义不明确,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这个现象在英语中尤为明显。我们也许会说“我爱冰激凌”,可这里的“爱”和我们说“我爱我的孩子”时的“爱”意义不同。我们也许会对迷恋的对象耳语“我爱你”,可当我们对老朋友说出同样的话时,心中的感觉却大不相同。当我们试着去爱我们的邻居时,我们指的真的是“爱”吗?这些是不同类型的“爱”吗?爱有没有一个统一概念呢?景下著作本书的,他个人的以及广泛流行的宗教对人类存在目的的观念影响了他。这本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革命之前,当时我们在人类生物学方面还未取得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期的那些大量突破。我记得我曾和父母就弗洛姆的理念进行过广泛讨论——我母亲是心理学家,我父亲是司法精神病学家。然而,我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20世纪80年代,《爱的艺术》基本上被遗忘了,只有那些热衷于文学或心理学的人才知道它的存在。从那时起,我就想详细阐明弗洛姆的观点,并解决其中的不足之处,将之传递给新一代人。爱是一个多元化现象,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仅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灵性或哲学的单一角度去思考爱的尝试,都无法充分展现其巨大的复杂性及其对我们生活的掌控力。
《情绪的重建》
良好的情绪调节,不仅可以让人们面对逆境时不被击垮,也是每个人提升幸福感所需的重要能力。本书不仅解答了获得良好情绪调节能力的奥秘,还介绍了许多科学性和操作性兼备的方法。对于想更好地调节自身情绪的读者而言,本书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
——伍新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你会不会老跟自己过不去?你会不会动不动就跟人起冲突?你有没有总是陷在一种情绪里无法自拔?对付这样的问题,就要从了解“情绪的科学”开始。读懂了自己的情绪,你才能真正读懂你自己;读懂了别人的情绪,你才能打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感谢曾旻写出了这样一本靠谱的关于情绪心理学的书,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小脾气”,让我们重新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与世界和解。
——采铜,心理学博士,畅销书《精进》作者
曾旻兄写了一本关于情绪调节的好书。在他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的文笔之下,有细密的逻辑论述和实操性的改善方法。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更好地与情绪相处,但我们缺乏与情绪相处的正确态度。要么随波逐流,要么把情绪当作洪水猛兽。这本书让我们接受情绪本来的样子,探索它的规律,以更适合的思维、行为与之相处。它让我们在熟悉并驾驭情绪这头“大象”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李松蔚 心理学博士,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回答者
作者基于专业的学术研究和临床经验,对常见的情绪困扰及其生成原因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有效的干预方式,并介绍了相应的工具和操作方式。这是一本科学而又接地气的心理学书,相信会对很多受情绪困扰的人有帮助!
——清流,临床心理咨询师
《内心的重建》
自我的改变是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要有耐心和勇气挖得足够深,把改变的种子种在内心深处,人生根本性的改变才会扎实地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认知。认知和行为互相影响,真正的改变一定同时伴随着认知和行为的改变,祝开卷有益。——曹雪敏 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门萨会员
《内心的重建》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安全的关注自我、了解自我的平台。在喧嚣的生活中,也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永远不要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一边读书,一边完成个人成长吧!——史宇 心理医生
很多人都觉得性格、情绪、行为难以改变,其实是因为没掌握方法,就像锁上的门,使出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推开,而有了钥匙就简单多了。人生是一场长跑,保持稳定的心态才能长久。
——资深心理专家,瀚思心理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方敏
某种程度上说,人是由其先天后天环境编程的一台自动化的机器,由于认知和情绪的局限与不足,我们很难说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而要冲出这些限制对多数人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维尼老师的新作《内心的重建》在浅显流畅的行文中,融入了易懂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对于期待自我成长和内心平静的读者而言,是难得的选择。
——著名教育专家,中亲联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王占郡
维尼老师在本书提出了一些独特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析了适用于普通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帮助普通人实现自我成长。我很感动于维尼老师所做的努力,所以,我很愿意推荐这本书给大家。一念之转,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
——《接纳力》作者,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
海文颖
《爱的重建》
通过发人深省、便于理解、覆盖面广、*终令人满意的分析,阿明·扎德试图解决生活中*的奥秘之一——爱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描述了我们该如何去增强爱的能力,如何教育孩子们爱的重要性。
——彼得·雷宾斯,医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结合了古老传统和*前沿神经科学的见解,《爱的重建》将激励你发现日常生活中爱的举动之至美。各式各样的爱让我们的社交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本书将帮你加强这些爱。
——达契尔·克特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我们知道,爱神奇而美妙,可所谓的爱又是什么呢?《爱的重建》提供了地图和方法,让我们能从更广阔的角度、更为深入地理解爱是什么、爱不是什么,欣赏其中的奥妙,并领悟如何去爱。阿明·扎德带领我们超越艾里希·弗洛姆的影响深远的《爱的艺术》,从更为广阔的历史和当代角度去认识,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迈克尔·克拉斯尼,克拉斯尼论坛主持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