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17002
其次,在“长时段”理论的启发下,《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选取了商周城市形态的四个主要方面,即防御设施、政治性建筑、手工业作坊与市场,对其进行了专题式论述,详细阐释了这四方面在先秦时期的结构性演变特征。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可供历史、考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阅读。
绪论
一 从长时段角度研究商周城市的意义
二 旧有研究成果述评
(一)先秦城市研究相关考古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二)关于先秦城市分布与选址的研究
(三)关于先秦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综合研究
(四)小结
三 本文研究主旨、理论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国古代“城市”概念的界定
(二)先秦传世文献中的“城市”及其相关名词
第一章 商以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经济交换中心与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
一 塞维斯(Elman R.Service)理论中的一个酋邦兴起模式分析
二 西山古城与中原地区早期城市的起源
(一)地理环境与聚落群布局
(二)西山城址遗迹与遗物的分析
(三)小结
三 城头山城址与澧阳平原早期城市的起源
(一)城址所处之环境分析
(二)对城址内部遗迹的考察
(三)城址所处聚落群分析
四 小结
第二节 龙山时代城址形态与功能的多元化及其地域差异
一 龙山时代城址文化遗存的个性化分析
(一)城墙在形态上的差别
(二)具有礼仪祭祀功能的遗迹差别
(三)具有储藏功能的遗迹差别
(四)手工业场所的设置
二 早期城市发展在功能上的多元化表现
(一)政治礼仪功能较强的城址
(二)经济功能较强的城址
三 小结
第三节 夏王朝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功能特征
一 文献所见夏王朝的贡赋系统
二 作为五服制中心的二里头遗址在形态与功能上的
演变特征
三 夏王朝时期其他城址的功能浅析
(一)新砦城址
(二)大师姑城址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群
四 小结
……
第二章 商周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与选址原则
第三章 商周城市主体形态的结构性演变
第四章 商周城市的功能特征及其演变简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城市是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水平的重要物化标志,所以本书的研究工作自然有裨益于深化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演变的研究。
在论述中,作者借鉴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提出的“长时段”理论和其他当代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同时综合运用了大量历史文献、考古发掘资料、甲骨及金文等古文字资料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资料,较好地体现了当代中国先秦史研究应提倡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本书的学术成绩,我以为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中国古代城市形成问题上以往所作研究多偏重于从军事、政治等因素找原因,鲜有讨论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作者在注意中国早期城市形成、发展的政治、军事因素的同时,尤其着眼于探讨经济因素起到的作用,颇有其新意。例如通过对郑州西山古城与湖南澧县城头山两处早期史前城址的研究,提出了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地区经济交换中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而且这种中心往往产生于多种地形结合部的看法。书中虽亦论证了龙山时代城市所具有的多元化发展的倾向,但是仍强调这些城址存在的基础还在于其经济功能。本书的上述看法,建立于对考古资料的细致分析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虑上,所言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又如书中通过分析《尚书·禹贡》中的五服制,指出其可能包涵有夏代某种制度的格局,并将之与二里头遗址考古学文化特征相结合,提出二里头城址具有在政治上封闭但在经济上扩张的结构特征,也是强调了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因素的关系。作者的上述看法对中国城市起源与形成的研究有一定开拓思路的意义。
二、通过对大量考古资料的梳理、分类,并密切联系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与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对商周城市地理分布格局及相应的具体选址原则做了深入讨论。类似研究以往多有学者做过,但本书作者应用“长时段”理论,着眼于在城市形成、发展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地理与其他自然环境的因素,并在时间上也作长时段的考察。作者认为商周城市主要分布于山地——平原交界带,正可以验证经济因素的作用,而黄河流域城市数量所以多于其他区域,气候等环境条件应是重要因素。这些也都体现出作者的独立见解。
三、本书将商周城市形态研究重点放在长时段中发挥作用的四个因素,即城墙、政治性建筑、手工业场所与市场,从而为先秦城市形态研究建立了一个操作性较强、较科学的研究体系,对今后作此专题的研究也会有一定借鉴意义。书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如关于春秋时城址由“郛”到“郭”,由开放到封闭的论述,对“市”的形态发展及其与“城”的关系的讨论,对以“面朝后市”、“工贾近市”来判断东周城市市场位置的辩驳等,亦有一定的新意。
四、在商周城市功能研究方面,提出史前城址应是资源的集聚中心,而商周时期“城”、“市”的融合,使城市得以稳定发展。在书中,作者还提出对城市功能应作动态化的考察,即使是防御性为主的城堡也有对当地资源集聚并发展经济交往的功能。凡此均是作者探讨经济因素在先秦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
总之,本书对上述有关先秦城市四个问题的一些见解,应该说对先秦城市研究是有深化与推动作用的,书中提出的不少看法都值得今后作此专题时深思。虽然有些论证尚需进一步充实,有的具体认识似亦可再斟酌,但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勇于提出新思维,提出新看法的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据我所知,这也是本书书稿呈送一些专家时,大家共同的看法。我只是希望作者在强调与重点讨论、阐述经济因素对先秦城市形成、发展的作用时,对也在起作用的政治、军事等因素及其与经济因素的关系作恰当的更深入的考虑,从几种因素综合的角度来认识与解释先秦城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希望能见到今后作者在此课题研究的继续深化上,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上有更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