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96405
● 数十万妈妈信赖的专业药师,15年三甲医院一线药师工作经验总结
刘子琦是知名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拥有15年一线药师经验,为超100万个家庭提供过用药服务。也是“丁香妈妈”知名讲师,数十万妈妈信赖追随。同时她还是俩娃妈妈,多重身份,给孩子更用心的用药指导。
● 覆盖0~6岁孩子家长99%会遇到的疾病,解决家长不会用药、不敢用药的问题
书里不仅涵盖了8大用药误区、18种儿童常见疾病、4种常见营养素的补充、6类家庭常备药、2类疫苗知识,以及2类妈妈的用药知识等用药干货,还传递了“权衡利弊”的科学用药观。
● 时效性:根据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写的儿童家庭用药指南
● 既可自用,也可*,每个家庭都应该配备的“手边专有药师”
家庭常备药箱中,除了儿童药,还应该有这样一本用药指南,自用*两相宜。
● 湛庐文化出品。
● 儿童用药是令无数父母困惑和忧心的问题之一。常见的用药误区有哪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用药?营养素补充和疫苗又存在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秘密?这些问题由拥有1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专业药剂师来为你解答。
● 《儿童家庭用药必备方案》是根据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写的儿童家庭用药指南,书里不仅介绍了8大常见用药误区、还介绍了不同年龄孩子的用药须知、营养素补充、家中常备药、疫苗问题等儿童用药知识干货,此外也对准妈妈和哺乳期妈妈进行用药指导。一本书覆盖了0-6岁孩子家长可能会遇见的99%用药问题,解决家长不会用药、不敢用药的日常难题。
● 本书除了介绍儿童用药知识干货,还传递了“权衡利弊”的科学用药理念,面对宝宝用药,比“生什么病吃什么药”更重要的是在疾病与用药之间要学会寻求平衡。这本书在提升中国家长的医疗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帮助家长建立“平衡利弊”的科学用药观。
作者序 合理用药,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01 儿童用药常见误区 001
关于剂型的误区 004
关于剂量的误区 005
关于中药的误区 007
关于预防性用药的误区 008
关于保健品和营养品的误区 009
关于抗生素的误区 009
关于海淘药物的误区 015
关于喂药的误区 019
02 1~3个月,萌宝驾到,细心呵护不能少 023
家有湿疹宝宝怎么办 025
烦人的尿布疹 033
宝宝的眼睛里都是眼屎,是上火了吗 038
让人崩溃的肠绞痛 041
这么小就咳嗽、咳痰!是呼吸道出了问题吗
044
03 4~12个月,宝宝开始适应地球了 047
普通感冒,缓解症状是关键 049
宝宝嘴里的“雪花片片”是奶瓣吗 064
传说中的幼儿急疹来了 068
“吓死人”的热性惊厥 071
容易被忽视的贫血 077
04 过了周岁生日,宝宝更强壮了 087
怎样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090
儿童意外伤害的药物应对措施 093
孩子便秘,我比他更难受 103
让人恨之入骨的蚊子 110
05 幼儿园,孩子迎来崭新的人生阶段 115
不得不留心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118
好不容易长了三斤秤,一朝轮状病毒毁所有
127
人心惶惶的流感季 138
奥司他韦:“神药”真的那么神? 143
不能举家南迁,如何应对过敏性鼻炎 147
06 孩子该补什么营养素 157
这些年,你在微量元素检测上吃了多少亏 160
很多孩子是“被缺钙”的 162
补锌就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吗 168
维生素D:孩子出生后必不可少的补充剂 172
07 家中应常备什么药 179
退烧用药:泰诺林、美林 181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生理海盐水鼻喷雾
183
腹泻用药:口服补液盐Ⅲ、益生菌 183
便秘用药:乳果糖、开塞露 184
抗过敏用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184
常备外用药:炉甘石、莫匹罗星、红霉素眼膏、护臀霜、驱蚊剂 184
如何看懂药品说明书 186
08 必备疫苗知识有哪些 191
必打的一类疫苗 193
二类疫苗知多少 196
准妈妈的疫苗问题 201
09 孕期妈妈用药有讲究:胎宝宝的用药安全 205
备孕期绝对要避开的药物 208
孕期常见症状的用药原则 212
不知道怀孕的情况下吃了药,孩子能要吗 215
备孕期和孕期如何选择补充剂 217
10 哺乳期妈妈有病不用扛:婴儿期的被动用药
223
哺乳期妈妈生病,该用药时须用药 225
哺乳期常见疾病用药 231
哺乳期可以正常体检吗 242
合理用药,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很多女性在怀孕之前对药物的了解非常少。我认识的很多年轻女性就是如此:各类减肥、丰胸、美白药物,只要人家说有效,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来试一试;有个头疼脑热,为了不耽误工作,就大把大把地把药物往嘴里塞,完全不考虑用药安全。而如果一个女性突然硬挺着生病不吃药,要么是怀孕了,要么就是正在准备怀孕。“这个时候可不能吃药啊”,无数人会这么说。等生了孩子到了哺乳期,不生病还好,一旦生病妈妈们依然硬挺,生怕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可妈妈们不知道的是,她们遭这些“罪”有时候真的没有必要,其实很多药物在怀孕和哺乳期都是可以在权衡利弊之下使用的。
在稍后的日子里,妈妈们开始迅速积累儿童用药方面的知识,可是这些好不容易积累到的药物知识却难辨真伪——有些是道听途说的,有些则是朋友或者自己的经验总结。这样做的风险其实非常大。而事实是,婴幼儿用药,不能光凭经验,更多的情况下我们要用证据来说话。
根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我国14 岁以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成年人的2 倍,新生儿更是达到了4 倍。临床接诊的中毒儿童中,因药物中毒的比例从2012 年的约53% 上升到2014 年的约73%,中毒年龄则以0 ~ 14 岁儿童所占比例最大,约64%。最近几年虽然没有这部分数据的具体统计,但从新闻报道和我们在临床的实际接触中能看出来,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我国每年大约有3 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合理而致聋。死于不合理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比高达32%。
不要以为这些惨痛的教训和新闻中的负面报道离我们很远,因为现实中的悲剧往往都发生在一念之间。现在家长们给孩子用药的安全意识都很强,都知道要把家里的药箱锁上或者放在高处,也都知道给孩子喂药之前要反复核对剂量和次数。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吗?其实远远不够。
我国不同地区的医疗环境和水平相差很大,即便是发达地区的三级甲等医院,也会有一些“专家”守着几十年的用药经验来用药,不更新药物知识。每当在咨询过程中看到家长递过来一张张不合理的药单,我的心情就无比沉重。这些药单有的来自不发达和偏远地区,如一些县城、村镇;有的来自不靠谱的“黑门诊”“外包科室”;有的则来自正规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之手。这对于不具备医药专业知识的家长们来说,真的是很无奈的事情。
比如,一个刚满3 个月的婴儿,由普通的呛奶引起了轻度咳嗽,竟然被开了复方感冒药、抗病毒药、中成药、雾化药等六七类药物。这是个连水都不建议额外饮用的小宝宝啊,这些药怎么忍心喂得下去?
又比如,无数个患普通感冒的宝宝被开具了头孢等抗生素,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等到我们的孩子“无药可用”的那一天、超级细菌泛滥的那一天,一切就都晚了。
这本书凝聚了我在医院工作15 年以来的用药经验,更包含了我在养育两个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心得。除了占据主要篇幅的儿童用药问题,我还特意加入了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的用药问题。母爱伟大,但妈妈要学会科学用药来保护自己,因为只有妈妈好了,孩子才能真正地好。
书中的儿童用药部分,包含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常见疾病及药物应对措施,还总结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如儿童用药常见误区、家中常用药的配备、儿童喂药必备技能,以及常常让我们纠结无比的海淘药物等。除了用药方面的内容,我还结合了自己在进修营养师方面的心得,总结了妈妈们比较关心的儿童营养素补充问题。同时我还根据这些年来的药物咨询经验,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用药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这本书的每一页我都反复地进行了推敲。要知道,医药学知识的更新速度是以天来计算的,所以我总是力求完美和无误,努力去查阅最新的文献和证据,但又总觉得有的地方还不够完美。直到我认识的一位儿科主任对我说:“你不可能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极致,毕竟有很多情况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而且你也不可能让这本书毫无瑕疵,要知道哪怕医学教科书也可能存在疏漏。只要你通过这本书,教会家长们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应对办法,能够分辨出一张药单上的药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哪些要持怀疑态度就可以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传递了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给他们,这就足够了。
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传递理念远比传递知识更为重要,这就是我心中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本书不能取代医生,也不能取代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本书的目的在于普及用药常识,传递科学用药观念,希望父母们具备理性的判断力,在就医过程中经常向医生提出问题,真正参与到对孩子疾病的治疗决策中,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希望,一个妈妈看了这本书之后,在面对孩子患手足口病的时候,能够不再焦虑,从容地给予孩子正确的药物,耐心地护理孩子直至痊愈。
我希望,一个妈妈看了这本书之后,放弃了海淘的各种补充剂和营养品,把注意力放在合理搭配饮食、正确的洗手方法、积极拥抱大自然等方面。
我希望,一个妈妈在面对家里老人的一些经验性做法和自我心理安慰性质的用药时,可以晓之以理,并且拿出这本书来进一步地说服他们。
我希望,一个深夜要起床喂奶数次的哺乳期妈妈生病了,根据这本书中的介绍,可以及时服用药物缓解症状,在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的同时又不影响宝宝的“口粮”。
假如您有用药方面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想起这本书,那我也许做梦都会笑出来。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合理用药,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健康科普是公众需要的,但又是具个性化的公众需求,也是当下非常稀缺的内容资源。《儿童用药家庭必备方案》应该就属于这类稀缺资源,希望它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群。事实上,它也确实能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健康报》社总编辑 周冰
刘子琦老师从事药学工作10多年了,她不仅是一名专业的药师,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过去的合作中,我不仅感受到刘老师在用药方面的专业与严谨,更发觉她作为一个母亲,总是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给大家提供贴心、实用的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制造焦虑,而是帮大家分析问题、舒缓心情。相信这本书不仅能让你收获儿童用药的知识,还能使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加淡定从容。
——“丁香医生”内容总监 杜一单
对家长们来说,万分焦虑的事情无非是孩子生病,而给孩子滥用药、用错药、多用药的情况则随处可见。我国每年约有30 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而失聪,从此陷入无声世界,而用药不当给孩子造成肝脏功能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更是不计其数。刘子琦药师有着10余年从业经验,致力于儿童安全用药的应用和科普。她与“丁香妈妈”策划的关于儿童安全用药的课程,已经帮助了50 000个中国家庭。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掌握孩子安全用药的知识。这本书不仅能缓解你的焦虑,还能给你专业、中肯的建议。
——“丁香妈妈”母婴新媒体内容主编 彭建樱
孩子一生病,家长容易关心则乱,病急乱投医、病急乱用药。每年因为儿童乱用药而发生的悲剧经常见诸报端,我每次看到都十分心痛。如果家长能够储备一些药物知识,很多悲剧和意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尽管如今大家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出自专业人士的书籍才是真正可靠、有效的。刘子琦是一名专业药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家长们的需求能够感同身受,并且考虑周到。这本书覆盖了大家可能会遇到的儿童常见病、儿童常用药,内容既权威可靠,又通俗易懂,相信能够很好地帮助到大家。
——《婴幼儿睡眠全书》作者,知名育儿博主 小土大橙子
子琦药师的科普是非常严谨的,甚至一个药物用量的问题,她都会查好多资料,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专业、靠谱,同时十分接地气和实用。针对婴幼儿常见疾病,书中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并且提出了用药的注意事项,让家长们有据可依,在孩子生病时不再慌张。
——儿科医生,科普达人 孔令凯
想必很多年轻父母和我一样,在宝宝生病时总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或试图求助于有经验的亲友,或试图从互联网上寻得解决办法。但我们往往找得到答案,却换不来心安。这时候,我建议新手父母读一读这本“宝典”,子琦会用她通俗生动的语言,告诉你正确的应对办法!
——“辣妈帮”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安静
孩子生病是家长很揪心的事情,一生病家长就容易病急乱投医,盲目选择一些咳嗽药、抗病毒药、清热泻火的药物,甚至一些自己海淘的网红药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吃药,也并非所有的药都适合年幼的孩子。刘子琦药师拥有10余年的临床药学工作经验,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集合成这本既科学又通俗易懂的《儿童用药家庭必备方案》。为了避免更多的儿童被用药不当伤害,我强烈推荐每个家长都读一读这本书,让更多人知道常见病的用药原则,避免陷入用药误区。
——注册营养师,复旦大学营养学硕士菜妈
普通感冒,缓解症状是关键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4~12 月龄的孩子较少接触外面的环境,所以得流感的概率并不高。流感是传染性疾病,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和已经上学的孩子是高发人群。班级里有一个人得了流感,其他人通常都很难幸免。不过,概率不高并不代表孩子完全不会得流感。
药师小提醒 小于1 岁的宝宝该如何预防流感?
一、小于6 个月的宝宝不能接种流感疫苗,所以建议家庭成员都去
接种,以对孩子形成间接的保护。
二、大于6 个月的宝宝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三、不带孩子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尤其在流感爆发的季节。
四、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大宝得了流感,要给二宝做好隔离工作,
具体的隔离措施会在后面有关流感的章节详细介绍。
以上介绍了流行性感冒,那么普通感冒的正确应对办法是什么呢?
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坏消息是,面对引起感冒的病毒,目前为止没有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好消息是,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而且在发病的过程中,我们给不给孩子吃药,他们康复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患病期间,我们只需要针对孩子的症状,采取一些药物或者护理方式,让孩子较为舒适地度过整个病程就可以了
发热
发热,就是人们俗称的发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病时最常见的一个症状。丁丁小时候第一次发烧,全家担心得不得了,我还特意请假回家照顾他。到东东第一次发烧的时候,我明显就淡定多了。妈妈给我发微信说“孩子发烧了”,我的回复是“精神好的话,先观察一下”,然后继续上班。并不是我对两个孩子厚此薄彼,而是发烧的确是个很常见的症状,并且大多数情况下的发烧对孩子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呢!
发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启动了宝宝的免疫系统,是一种抵抗感染的免疫保护反应。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发烧其实对孩子的疾病康复是有帮助的。而且,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发烧会烧坏脑子,或者烧成肺炎。所以,家长们在面对发烧的时候完全可以更加淡定一些。
铺垫了这么多,主要是为了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发烧了家长就可以袖手旁观。发现孩子发烧了,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测量。
测量体温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耳温、额温等。一般5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配合着测量口温,而耳温的测量则需要把耳道拉直才能测得准确数值,所以不适合6个月以下的婴儿。通常情况下,肛温、耳温或者额温高于38℃,腋温高于37.2℃,孩子就可能是发烧了。这里用到了“可能”两个字,是因为要排除一些特殊原因。如刚洗过热水澡、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之后、腋部的汗水没有及时擦拭、太阳下暴晒之后、穿得太多、天气太热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体温的升高。
第二,观察。
确定孩子发烧之后,仔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与平时没有较大差别,吃睡玩都没有受到较大影响,那就先别慌,再观察一阵子。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家长们有了之前的发烧知识做铺垫,继续观察,可以“让孩子再烧一会儿”。
第三,退烧药物。
如果孩子的腋温超过了38.5℃,或者耳温、额温、肛温超过了39℃,同时状态又不好,就可以考虑服用退烧药物了。但这个温度只是个参考数值,并不是绝对标准。比如,孩子的腋温没有超过38.5℃,可是精神状态不太好,也可以考虑吃退烧药。
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和布洛芬(6个月以上),比较常见的商品名是泰诺林和美林。对乙酰氨基酚的给药剂量为10~15 毫克/公斤,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不能小于4个小时,24小时之内不能超过5次。布洛芬的给药剂量为5~10 毫克/公斤,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不能小于6个小时,24小时之内不能超过4次。一般情况下,药师推荐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它的退热作用比较温和,是安全系数最大的退热药物。但要注意,如果宝宝肝功能异常,或者是蚕豆病患儿,则需要谨慎使用。布洛芬的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更显著一些,但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所以有呕吐症状的宝宝一般不将其作为首选,肾功能不全的孩子也要慎用。
市面上的美林和泰诺林都有两种规格,家长们在给孩子换算服药剂量的时候一定要看准规格。上面推荐的药物使用剂量都是含药量,单位是毫克。家长要根据自己所买产品的含药量将其换算成毫升后才可以给孩子服用。表3-1为各位家长朋友提供了美林的使用剂量。
第四,退热护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其实很多疾病都是“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家庭护理做好了,宝宝会康复得更快,也会较为舒适地度过整个病期。孩子发热的时候,可以考虑给他多摄入一些液体。比如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多喝一些母乳,吃奶粉的宝宝满足正常的饮奶量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摄入水分。6个月以上的宝宝在满足饮食饮奶量的基础上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水。孩子在发热过程中,体内会流失很多水分,补充液体可以预防脱水,也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与此同时,生病期间的孩子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康复很重要。这段时间不要让孩子过于劳累,也不要带他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发烧的时候,内心都十分焦虑,总觉得不做点什么不行,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发烧比自己发烧还要难受。于是这时候各种传统的物理降温法就涌现出来了:捂汗、退热贴、冷水浴、酒精擦身等,层出不穷。早些年,物理降温还是挺流行的,但随着近年来各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证据表明,物理降温其实对孩子退热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帮助,更多的是给家长一个心理安慰作用。同时,物理降温潜在的隐患也不少,比如,捂汗容易引起捂热综合征,严重了还会带来生命危险;退热贴有引起皮肤过敏的风险;冷水浴会引起孩子的不适,而且孩子需要休息,来回洗澡会让他感觉很疲惫;酒精擦身就更不用说了,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和皮肤过敏等问题。
流鼻涕、鼻塞、打喷嚏
感冒引起的鼻部症状通常是短期的,随着身体的康复,这些症状也会自然而然好起来。感冒期间的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症状对孩子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影响到睡眠和生活的话,可以考虑用生理海盐水来冲洗鼻腔。1岁以下的宝宝推荐首选海盐水滴剂冲洗,因为它的作用比较温和,容易被孩子接受。海盐水喷雾比滴剂冲洗得要更彻底一些,但是由于“冲劲儿”太大,有时候喷一下会吓到孩子,孩子可能也会因为感觉不舒服而大哭。哭的过程可能会引起鼻黏膜充血,加重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这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其实,2岁以下的孩子得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的并不常见,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如果连续流清鼻涕10 天以上不见缓解,或者流黄色脓状鼻涕同时伴随发热症状,或者出现其他任何不确定的症状,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就诊。
咳嗽
我在“问药师”平台上接受的儿科用药咨询,有一半以上是关于孩子咳嗽的,可见这个症状有多么地困扰家长。可咳嗽跟发热一样,不全是坏事。因为大多数的咳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孩子正是通过咳嗽的方式,才能将呼吸道内的细菌、病毒和痰液排出体外。盲目地服用止咳药物,有时候不但不能促进身体的康复,还有可能因为阻碍了痰液的排出而延缓了病体康复。而且,实际上也没有适合1岁以下孩子安全使用的镇咳药物,甚至连大家一直推崇的蜂蜜止咳也是无法实施的,因为1岁以下的孩子是禁用蜂蜜的。
孩子有了咳嗽的症状,家长可以先关注一下周围的环境状况。屋子里如果过干,需要把加湿器打开,55%左右是适合孩子呼吸道恢复的湿度。最好用纯净水加湿而不是自来水,并且加湿器每天都要清洗。外面空气好的时候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
多摄入液体(6个月以下宝宝用母乳),能稀释痰液,可以间接起到缓解咳嗽症状的作用。
一些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不建议给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而含有可待因的药物,国家也早已经严令禁止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了。
很多妈妈群都会时不时地交流一些宝宝生病的治疗经验,现在妈妈们的育儿知识都更新得很及时,知道孩子感冒的时候不能服用镇咳药物。但她们通常接下来还会说:“得吃化痰药才行!”其实化痰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会直接把痰“化掉”,而是要分具体情况来使用。并且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哪种化痰药物是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安全服用的。
很多妈妈纠结的地方在于,我的孩子咳不出痰,所以一定要吃化痰药。但事实是,小孩子本身就是不会吐痰的,吐痰这项技能只有3岁以上甚至更大的孩子才可以掌握。如果孩子呼吸的时候有痰音,咳嗽之后痰音有了明显的减轻,而且表情看上去舒服了很多,痰虽然没吐出来,但是稍后咽下去了,也同样代表着痰液从呼吸道排出去了,只不过是被直接吞进了消化道。进入消化道的痰液稍后会被胃酸灭活,对身体不会产生伤害,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1岁以下的宝宝咳嗽的同时还经常伴随着呕吐,而且通常是吃奶后呕吐。孩子又咳嗽又呕吐,很多家长就会慌了神,难道这是孩子又严重了吗?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慌,先来仔细看一下呕吐物。如果里面有很多黏液样物质,同时孩子吐过之后感觉舒服了不少,呕吐的频率也不高,而且吐过之后没有其他异常情况,这就说明之前被孩子咽下去的痰随着奶液一并吐出来了。吐出来之后,孩子的胃部会舒服很多。另外,咳嗽伴随呕吐的过程也可能会清除部分呼吸道内的痰液,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件好事。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有一种咳嗽并非由感冒引起,而是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如果家长改善喂养方式后孩子咳嗽的症状明显好转,那多半就是这个原因了,这也是经常被家长们忽视的原因之一。关于这部分内容我在上一章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有疑虑的朋友可以再去对照着看一下。
喉咙痛
喉咙痛作为一个隐性的症状,不像前面那三种症状表现得那么明显。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时可能想不到去查看孩子的喉咙,也有的时候是孩子根本不配合,或者是我们想看也看不清楚。其实,喉咙痛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孩子的食欲会明显下降。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食欲不好就一定是喉咙的问题,有时候胃肠道疾病也会引起食欲下降。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孩子食欲明显下降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强迫进食,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胃肠道负担。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在孩子能接受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给他多喝一些母乳,这样有利于孩子病体的康复,也会让喉咙更舒服一些。如果是吃奶粉的6个月以下的宝宝,满足其正常的饮奶量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喝水,否则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在满足正常饮食饮奶量的同时,可以额外增加一些液体的摄入,如温水、稀粥等。家长可以把辅食尽量做得温凉一些、好吞咽一些,这样才能被喉咙本身就不舒服的孩子接受。
如果孩子拒水拒食明显,精神状态不佳,同时伴有发热症状,即使腋温没有超过38.5℃,家长也可以酌情考虑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因为退热药确切来说叫作“解热镇痛药”,同时有退热和缓解疼痛的效果。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吃了退热药之后,不但烧退了,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趁机给孩子吃点东西,补充一些液体。孩子食欲和状态好转,一方面是因为烧退了感觉会舒服一些,另一方面就是药物发挥了镇痛的效果,也就是让孩子的头痛、喉咙痛、浑身酸痛等症状缓解了。孩子哪里都不疼了,状态自然好转。小孩子不会装病,这时候你会发现,之前还蔫头蔫脑的宝宝兴许都可以自己玩上一阵子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