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45790
第一章绪论1
一、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
二、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2
三、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6
四、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8
第二章实验部分12
实验一恒温槽性能测试及液体黏度测定12
实验二燃烧热的测定15
实验三溶解热的测定20
实验四中和热的测定24
实验五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26
实验六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29
实验七双液系汽液平衡相图31
实验八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34
实验九部分互溶双液系的相互溶解度36
实验十液相平衡38
实验十一溶液偏摩尔体积的测定40
实验十二电导的测定及应用43
实验十三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46
实验十四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试及应用49
实验十五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53
实验十六乙酸乙酯皂化反应56
实验十七丙酮碘化58
实验十八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62
实验十九B-Z化学振荡反应65
实验二十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69
实验二十一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72
实验二十二溶胶的制备及电泳75
实验二十三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78
实验二十四差热-热重分析80
实验二十五偶极矩的测定——小电容仪82
第三章实验技术86
一、温度的测量和控制86
二、折射率的测量和仪器91
三、旋光度的测量和旋光仪94
四、分光光度计97
五、电导率的测量和仪器101
六、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及仪器103
第四章常用数据表109
参考文献121
前言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由青岛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两校合编的物理化学实验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使用了十年。在此期间,物理化学实验技术不断进步,实验仪器也有所改进,编者历经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对本书进行了修订。
与第一版相比,在第二章“实验部分”中,对恒温槽性能测试及液体黏度测定、B-Z化学振荡反应、差热-热重分析等实验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并对部分实验(如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溶液偏摩尔体积的测定等)的体系、内容、思考题和参考资料进行了修改。
参与本次修订工作的有青岛大学的黄震、陈悦、孙典亭、马兆立、薛云、权德、孟洁、薛镇镇、王凤云,山东理工大学的成英之、周子彦、牟景林、王海宁、艾兵、薛莉、孙秀玉、刘卉春、李东鹏,黄震、成英之和孙典亭审阅了全书并任主编。
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青岛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相关领导、同事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读者对第一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版时我们已尽可能作了订正,虽几经校对,仍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9年3月
第一版前言
本书是以青岛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为主编单位合作出版的高等学校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中的一部。该系列教材的编写目的是为普通高等院校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以及近化学、非化学类专业本科生提供一套适用性强的实验教材。
随着物理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科学技术在物理化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化学、应用化学、化工、医学、药学、冶金和材料等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中对“物理化学实验”部分的要求和教育部对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内容中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编写了本实验指导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同类教材,吸收了青岛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近年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和教改的经验和成果,还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基础课教学现状和不同学科专业对“物理化学实验”的不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整合”和“创新”,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材料、医学检验、药学、食品和生物科学类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准确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科学素质。
本书适用于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物理化学实验课教材,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较为系统和详细地介绍了物理化学实验目的要求、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问题、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问题。第二章是实验部分,涵盖了大学物理化学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共25个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多选取多数院校沿用至今的经典实验,每个实验包括目的要求、预习要求、实验原理、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思考与讨论7个部分,在一些实验中还附有实验数据记录格式,可供学生参照使用。第三章是实验技术,介绍了物理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本书在第四章收集化学实验所需的常用数据表,便于查阅使用。
本教材由黄震负责编写书中第一章及第二章中的部分内容;孙典亭编写第二章的实验一、七、十三、二十及第三、四章中的部分内容;陈悦负责编写第二章的实验六、十六、十七、二十四及第三章中的部分内容;周子彦负责编写第二章的实验三、四、十、十四以及第四章中的部分内容等;王凤云负责编写第二章的实验九、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等内容。全书由黄震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内容筹划、审定和统稿,黄志刚副教授为本书编写顾问。
艾兵(山东理工大学)、成英之(山东理工大学)、胡艳芳、王亦军、孙秀玉(山东理工大学)、齐同喜(山东理工大学)、路平等人参与了实验方法探索、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青岛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有关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还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6月于青岛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