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5517043
周期训练理论先驱邦帕教授重磅之作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陈小平
欧洲运动科学学会会士 王培林
国国家足球队前教练,职业足球俱乐部主教练、体育总监 吴金贵
荷兰国家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 李佼
鼎力推荐
训练计划制定超完备指南,高水平执教宝典
帮助运动员科学激发运动潜能,专业提升竞技表现
深入讲解训练理论
l 技能分类、训练体系、超量补偿、能量来源等训练基础
l 多元化发展与专项化、训练模式发展、训练负荷顺序等训练原则
l 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理论学习等训练准备
l 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频率、负荷指数等训练变量
系统论述训练计划的周期安排
l 力量、爆发力、速度、耐力、灵敏性等身体运动能力的周期安排介绍
l 训练课计划安排依据、原则及示例
l 小周期、大周期计划制定依据、原则及示例
l 年度计划周期安排的依据、原则及示例
详细展示各项身体素质周期化提升的训练方法
l 力量和爆发力发展的训练方法、周期安排
l 耐力发展的训练方法、周期安排
l 速度与灵敏训练的计划设计、周期安排
训练的周期化是把一个训练过程分解成多个小而易于管理的训练阶段的方法。《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分为训练理论、计划和周期,以及训练方法三部分,由周期训练理论先驱图德·O. 邦帕和卡洛·A. 布齐凯利合力写就。首先,《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讲解了训练体系、能量来源、训练原则、训练准备、训练变量等基础理论;其次,从身体运动能力周期训练出发,结合运动专项的特点,分析了训练课计划和周期计划的安排方法及重要性,从而帮助教练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的运动状态;*后,结合力量、爆发力、耐力、速度与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发展这些身体素质的训练安排与计划,以帮助教练为运动员制定更合理、更有目的性的训练计划。《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将训练与训练产生的生理学反应相结合,更加清晰地展示了周期训练产生的积极效果,适合教练、运动员和广大运动爱好者阅读。
译者序 vii
序 ix
前言 x
鸣谢 xii
第一部分 训练理论
第一章 训练基础 3
训练范围 3
训练目标 4
技能的分类 5
训练体系 6
适应 8
超量补偿循环和适应 12
能量来源 18
主要概念总结 26
第二章 训练原则 28
多元化发展与专项化 28
个性化 35
训练模式的发展 38
负荷渐进 41
训练负荷顺序 47
主要概念总结 48
第三章 训练准备 49
身体训练 49
身体练习 52
技术训练 53
战术训练 56
理论训练 66
主要概念总结 67
第四章 训练变量 69
训练量 69
训练强度 71
训练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76
训练频率 82
训练复杂性 83
总负荷指数 84
主要概念总结 84
第二部分 计划和周期
第五章 身体运动能力周期安排 89
周期简史 89
周期术语 90
将周期应用于身体运动能力的提升 97
身体运动能力的并行式和依序式整合 99
力量周期 101
爆发力、灵敏性和动作时间周期 104
速度周期 105
耐力周期 107
整合周期 108
主要概念总结 111
第六章 训练课计划 113
计划的重要性 113
计划要求 114
制定长期计划 114
训练计划的类型 117
训练课 117
每日训练日程安排 129
构建训练课安排模式 131
控制赛前唤醒的训练课安排模式 132
主要概念总结 133
第七章 周期计划 135
小周期 135
大周期 157
主要概念总结 162
第八章 年度计划周期安排 163
年度训练计划及其特征 163
年度计划分类 174
年度训练计划表 181
编制年度训练计划的标准 189
主要概念总结 201
第九章 比赛最佳状态 203
实现最佳状态训练 203
最佳状态 204
减量的定义 205
年度计划的比赛阶段 211
最佳状态的确定 218
保持最佳状态 219
主要概念总结 220
第三部分 训练方法
第十章 力量和爆发力发展 223
主要身体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223
力量 225
力量训练方法 231
训练变量的控制 232
力量训练计划的实施 246
力量周期 252
主要概念总结 256
第十一章 耐力训练 257
耐力分类 257
影响有氧耐力表现的因素 259
影响无氧耐力表现的因素 267
提高耐力的方法 268
发展高强度耐力的方法 276
耐力周期 286
主要概念总结 292
第十二章 速度与灵敏性训练 293
速度训练 293
灵敏性训练 301
计划设计 304
速度和灵敏性的周期 310
主要概念总结 314
参考文献 315
作者简介 353
译者简介 355
运动训练*核心的内容就是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和竞技状态的短期调整;中国运动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与世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上。本书是周期训练理论先驱邦帕的倾心之作,相信它能够帮助读者寻觅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前行。
——陈小平,博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大量关于体能训练和恢复的科学研究表明,合理地使用“周期训练”能加快运动员进步的速度、提升比赛表现水平、避免过度训练。邦帕教授是周期训练研究的国际领导者,本书是他将周期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同时,四位译者均是一线教练或体育科研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科研与实践经验,他们出色的翻译使这本译著更具指导价值。强烈推荐!
——王培林,博士,欧洲运动科学学会会士
中国竞技体育需要国际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帮助,《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详细诠释了训练体系、训练原则、训练计划、训练变量等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些对教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无疑是有力的保障。相信阅读本书,您一定会对周期安排有更深刻的理解。
——吴金贵,中国国家足球队前教练,职业足球俱乐部主教练、体育总监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及比赛密度的增加,训练计划的合理周期安排,对帮助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性影响作用愈加明显。
——李佼,荷兰国家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