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91188
名师引路
002 我接触过的太极拳名家
016 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
019 善推手者,亦善知机造势——难以忘却的刘晚苍老师
026 即势明理,以拳证道——我的师叔王兆基
034 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心意的锻炼”
036 漫谈太极拳的“中”
039 实事求是,道正乃兴
046 境生于象外
055 “明师”石明
067 大智若愚,颖悟过人——记太极拳家杨家仓
074 “太极拳啊,你魂兮归来!”
083 道传有心人
090 “桩法为始”,养基立本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读后之一
093 “先死后生”,本立道生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读后之二
097 道本自然一气游——孙禄堂武学探寻之一
101 “道在阴阳之间”——孙禄堂武学探寻之二
208 理应珍爱真正的“非遗”传承人
211 恩师王培生箴言撮要——纪念恩师王培生先生逝世十周年
体悟走架与推手
220 当前太极拳推手运动的现状与思考
——写在北京奥运胜利闭幕之际
228 我所认知的太极拳走架与推手
233 理有未穷,知有不尽——看“闫芳推手的视频”有感
237 “走二不走一,走一也是为了走二”
——纪念吴式太极拳名家徐致一先生逝世四十一周年
241 太极拳为何难以致用——张全亮师哥一席谈
244 “太极拳推手理论”学习札记
太极拳与健康
250 拳是有形的意,意是无形的拳——小议远离太极操
257 心静用意“站、走、坐”,祛病延年有妙招
260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效应和体悟
266 太极拳与健康长寿
附录.家道有传人
276 春风化雨——法国的中国武术活动掠影
282 王培生师爷爷教我贴墙蹲身功
——纪念吴式太极拳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逝世五周年
285 志存高远写“粘杆”——王洪鄂师父小记
290 后继者的榜样——李琏师父小记
296 我对“拳与道合”的一点认识
——写于师祖吴图南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
提起和太极拳结缘,实属机缘巧合。20 世纪5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总政文工团话剧团任演员。总政排演场邻近积水潭小山,那里有一个汇通武术社,社长高瑞周是李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也是北京武术联谊会会长。山上不但日常习武者众多,而且定期组织各武术社团进行交流,热闹非凡。排演之余我常常到山上去玩。在观赏中,看到高瑞周老师个头不高,人很精干,打起拳来虽不像一般武术家那么快捷刚猛,但内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韧劲,很是吸引人。
特别是在与人推手时,那些年轻体壮的人,不但推不倒他,而且看他也不怎么费力就能顺势将对手扔出去好远,动作非常潇洒。神奇的太极拳立即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此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汇通武术社”习武者的行列。
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
“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这句话出自杨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前辈之口,是我在 70年代初听拳友祝大彤先生转述的。那时,我还没有见过汪老,只是常听大彤谈起他和汪老接触中的一些情况,所以对汪老非常仰慕。
大彤讲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外地太极拳爱好者,练了二十多年拳,出差到北京,手持介绍信拜访汪老,交谈中,提出想跟汪老摸摸手,汪老未予搭理。听后,我留下这样一种印象:汪老是名家,跟他学点东西可能不那么容易。1974年 5月,我开始跟高占魁老师学习,与高老师闲谈中谈起上面听到的那件事,并毫不掩饰地吐露了自己的看法。高老师抿嘴笑了,他对我说:“练二十多年管什么用?汪老说那人连站都不会站,周身僵得像根棍儿,跟他摸手,他能听出什么来呀?还不如多跟他谈谈练拳应该注意些什么更有用!”听他这么一讲,我似乎才懂得汪老当年没有与此人摸手的原因。
从 1976年秋到那一年的春节,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每周星期日一早,我都骑着自行车从万寿寺经公主坟横贯东西长安街,直奔建国门五号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跟汪老学习。那会儿人不多,汪老教得也很细心。每次结束后我都意犹未尽,总是兴致勃勃推着自行车,边走边问,陪汪老回到贡院西街六号的家中,继续聆听教诲。他经常强调:一定要认真按“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要求去练,力求做到“意动形随,形随意动”。他边讲边比画,身体正常时怎么练,精神不佳时怎么练。主要练的是里面的气和外面的形内外协调一致。有一次我终于按捺不住,跟他提起外地人想跟他摸手的那件事,他沉思了一下,感叹道:“那人真爱(太极拳)!可练了二十多年拳,就是不摸门儿。”接着他告诉我:“一个人会不会站,主要看他是不是周身松开,平踏实地。”(“平踏实地”,就是他在《杨式太极拳述真》里讲的“涌泉穴与地吻接”)接着他又补充说:“老谱上讲:‘五趾抓地上弯弓’那只是练拳中的一个状态,指发力前的一瞬间而言的,因为‘力从脚心生啊’。”
我就话茬儿直接向他请教:“听说您曾讲过‘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他慈祥地笑着对我说:“这还不明白吗?老谱上有句话,‘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身体往那儿一站,顶天立地,有下有上。下就是气沉丹田,上就是虚领顶劲。既不偏不倚,中定沉静,又安然舒适,周身节节松展。此外,若再意想由身中垂直线横向散出肩、腰、胯三道气圈,含有向四面八方支撑之意,你仔细揣摩揣摩,感觉感觉,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啊?”经他这么一指点,我顿时全身似有所感,简直乐不可支。可不是吗?“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太形象了!而且越琢磨越有意思。联想到陈鑫讲的
“中气贯脊中 ”和《八法秘诀》第一法 “掤劲意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斤力,漂浮也不难”,而汪老讲的“往那儿一站,顶天立地,有下有上”,不就是“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吗?这时,中气贯脊中,胯以下往下沉,胯以上往上拔,呈对拉拔长、一气二夺之势,如再意想由身中垂直线横向散出肩、腰、胯三道气圈,含有向四面八方支撑之意,自己的身体不就好似一把撑开的伞了吗!这把无形的伞气势均匀,普照全身,正如汪老所说:“这把伞可以撑大,也可以撑小;可以撑开,也可以不撑开。随心所欲,以意为之。”我兴奋地问汪老:“这是不是就是太极拳的掤劲?”汪老笑而不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