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70278
1 | 第一部分 IODP349 航次 2014 年 1 月 26 日—3 月 30 日
3 | 2 月 9 日 动荡的南海深部(一) 刘志飞
6 | 2 月 10 日 “决心号”上的“超微小屋” 刘传联
9 | 2 月 11 日 探究深海生物化石编年(一) 李前裕
12 | 2 月 12 日 解密南海深部磁性“条形码”(一) 赵西西
16 | 2 月 15 日 揭开南海深部微生物的神秘面纱 张传伦
19 | 2 月 16 日 从北大西洋到南海 刘传联
24 | 2 月 20 日 动荡的南海深部(二) 刘志飞
28 | 2 月 22 日 探究深海生物化石编年(二) 李前裕
31 | 2 月 25 日 解密南海深部磁性“条形码”(二) 赵西西
34 | 3 月 2 日 触摸南海深部的大洋玄武岩(一) 李春峰
40 | 3 月 16 日 动荡的南海深部(三):动荡中的平静 刘志飞
43 | 3 月 17 日 触摸南海深部的大洋玄武岩(二) 李春峰
46 | 3 月 18 日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刘传联
49 | 3 月 22 日 南海深部远古的宁静世界 刘志飞
52 | 3 月 22 日 解密南海深部磁性“条形码”(三) 赵西西
55 | 3 月 24 日 “决心号”上幽静但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张传伦
58 | 3 月 25 日 话说南海深水海盆的沉积速率 李前裕
62 | 3 月 27 日 特别的“海上学期” 林 间
66 | 3 月 30 日 同舟共济 寻梦南海 同济大学海洋科学家团队
73 | 第二部分 IODP367 航次 2017 年 2 月 7 日—4 月 9 日
75 | 3 月 8 日 南海深海钻遇砾石层 刘志飞
78 | 3 月 9 日 海上课堂(一) 李 丽
82 | 3 月 10 日 浮游有孔虫讲述的南海神话 黄宝琦
85 | 3 月 20 日 南海的超微世界 苏 翔
89 | 3 月 24 日 南海“大洋红层”的魅力 刘志飞
92 | 4 月 6 日 海上课堂(二) 李 丽
97 | 第三部分 IODP368 航次 2017 年 4 月 9 日—6 月 11 日
99 | 4 月 25 日 IODP368 南海航次行记 丁巍伟
104 | 5 月 5 日 搜寻南海古环境变化的“蛛丝马迹” 钟广法
107 | 5 月 15 日 第二次“赶考”—参加 IODP 南海大洋钻探 368 侧记 李保华
110 | 5 月 15 日 穿越 T60 :见证东亚沧海桑田巨变 黄恩清
114 | 5 月 19 日 来自“决心号”的祝福 刘 畅
118 | 5 月 20 日 “决心号”上的随笔 金海燕
120 | 附录
120 | 本书涉及地质年代及时间
121 |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122 | 中国 IODP 简介
和十多年前不同,深海探索在中国已经从冷门变成了热点。每逢重大航次,媒体都会争相报道,甚至视频转播。然而局外人通常只有“看热闹”的份,很难触及科学家探索生涯的深处,分享到船舱里的喜怒哀乐。
现在你打开的这本小册子,却提供了一个机会:15位中国科学家的 31篇海上手记,向你吐露着探索者的心声。2014到 2017年,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用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在南海执行了三个航次,每次两个月,专门探索南海形成的历史。在三四千米深海底下 12个站位打井,穿过上千米的岩层取上基底岩浆岩。取得的结果推翻了传统认知,发现了改写南海历史的地质依据。
这里发表的 31篇手记,就是这些科学家们给你的汇报。他们尽量用你看得懂的语言,介绍船舱实验室里夜以继日的工作,介绍海底深处取上岩芯带来的惊喜。科学家们采到了 2000万年前海底张裂形成的玄武岩,发现了几百万年来深海底里的浊流沉积。你可以想象他们屏住呼吸等待结果时的心情,仿佛听到了古代火山爆发的隆隆巨响,看到了当年深海泥沙的滚滚浊流。
大洋钻探船是深海探索的航空母舰,每个航次都像是一次深海科学的国际奥林匹克盛会。从甲板到实验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科学家,日夜聚首同舟共济,相互切磋着科学问题。正是这所功能特殊的海上研究院,半个世纪来引领着地球科学革命的国际航程。从本书的这些科学家手记里,你可以分享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像这样科学探索的社会分享,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科学本来就是人类格物穷理、追求真知的产物。从事研究不仅是因为科学有用,更是因为科学有趣。我们尤其欢迎青少年读者参与进来,因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就要在孩提时代为其点燃起求知的热情,使其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而这正是科学家的责任,尤其是海洋科学家的责任。因为深海是人类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区域,深海底下更是一片未知世界。人类要“上天、入地、下海”,但是入地远比上天难。大洋钻探则是下了海再入地,难上加难。知难而进,就是探索的价值所在。
最后,让我们向这本书的作者们致敬,感谢他们在海上不但捕获了深海的奥秘,而且带回了精神粮食的精品。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感谢中国大洋发现计划办公室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劳动。让我们和读者一起,祝愿他们在探索海洋的科学航程里,再接再厉,破浪前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