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94194丛书名: 世图双美亲子系列
编辑推荐
近年来,对新生儿成长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年轻父母与祖辈们的殷切之情愈加浓郁了,”赢在起点”的竞争格局左右着当前中国众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虑心态,开放婴幼儿潜能的图书应运而生可谓琳琅满目,那么到底该怎么看待与理解婴幼儿的成长与烦恼,怎么养成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怎么针对每个孩子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因势利导,怎么看待那些经常失败的孩子,诸如此类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本书会带给您有益的启迪。
内容简介
养育孩子,本质上是一门艺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可以用来应对所有的孩子。而且孩子在不断地变化成长,每天都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问题、新的情境,需要母亲对孩子有透彻的了解和领悟。因此唯有凭借爱、理解、尊重和责任心,才能掌握好这门艺术。本书不啻为妈妈的福音,让每一位妈妈都能在孩子的不同阶段扮演好母亲、引导者和朋友的多重角色,进而培养出健康且独特个性的孩子。
目 录
序言 寄语母亲
章 个性是人生的根基
1.文化与个性
2.何为个性
3.母亲与孩子个性的涵养
4.消除对”个性”的偏见
5.”鹰”与”风筝”
第二章 发现孩子的独特个性
6.慧眼识孩子
7.欲速则不达
8.孩子就是孩子
9.因”类”施教
10.摆正期望的天平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2.不要坠入”起跑线”的误区
13.育子无定法
14.让孩子编织自己的梦
15.”望子成龙”
16.顺应孩子的天性
17.总有一项适合他
18.要容忍孩子与自己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别想”复制”孩子的人生
19.抵御大众化
20.孩子不是自己的”拷贝”
21.天下没有一样的树叶
22.条条大路通罗马
23.成人主义的弊端
24.摒弃”伪个性”
第四章 鼓励孩子展现自己
25.欣赏孩子的自发性
26.允许孩子犯错误
27.不要扑灭孩子的好奇心
28.伸展孩子的个性
29.”道而弗牵”
30.让孩子学好合作
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1.改放手时就放手
32.摒弃撒娇的环境
33.独立性的培养
34.尊重孩子的选择
35.责任心的养成
36.独立与依从
37.听话未必好
38.让孩子自己尝试
39.无微不至未必好
40.自由与放任
41.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4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好胜心
43.给孩子一篇自由的”空间”
44.不要”越俎代庖”
45.自由与责任
46.鼓励孩子交朋友
47.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第六章 关注孩子的情感
48.尊重孩子的情感
49.批评的艺术
50.要沟通,不要唠叨
51.”棍棒底下出孝子”吗?
52.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家
53.设身处地
54.自卑与超越
55.自爱与自恋
56.母爱的真谛
57.重视父亲与子女的关系
第七章 磨炼孩子的独特意志
58.让孩子有点野性
59.不经风雨 难成大器
60.没有自律就不会有成功
61.不要管得太严
62.不要让孩子变得任性
第八章 引导孩子个性发展的方向
63.确立合理的目标
64.做个称职的母亲
65.良好品格的养成
66.自尊尊人
67.提升孩子的需求
68.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
第九章 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艺术
69.张弛之道
70.言传身教
71.”不干涉”是一种给予
72.要聆听更要理解
73.育人者自育
74.超越的爱:做个称职的继母
75.爱的缺席
76.赞扬的艺术
77.激励有方
78.完美主义要不得
结语:天高任鸟飞
章 个性是人生的根基
1.文化与个性
2.何为个性
3.母亲与孩子个性的涵养
4.消除对”个性”的偏见
5.”鹰”与”风筝”
第二章 发现孩子的独特个性
6.慧眼识孩子
7.欲速则不达
8.孩子就是孩子
9.因”类”施教
10.摆正期望的天平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2.不要坠入”起跑线”的误区
13.育子无定法
14.让孩子编织自己的梦
15.”望子成龙”
16.顺应孩子的天性
17.总有一项适合他
18.要容忍孩子与自己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别想”复制”孩子的人生
19.抵御大众化
20.孩子不是自己的”拷贝”
21.天下没有一样的树叶
22.条条大路通罗马
23.成人主义的弊端
24.摒弃”伪个性”
第四章 鼓励孩子展现自己
25.欣赏孩子的自发性
26.允许孩子犯错误
27.不要扑灭孩子的好奇心
28.伸展孩子的个性
29.”道而弗牵”
30.让孩子学好合作
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1.改放手时就放手
32.摒弃撒娇的环境
33.独立性的培养
34.尊重孩子的选择
35.责任心的养成
36.独立与依从
37.听话未必好
38.让孩子自己尝试
39.无微不至未必好
40.自由与放任
41.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4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好胜心
43.给孩子一篇自由的”空间”
44.不要”越俎代庖”
45.自由与责任
46.鼓励孩子交朋友
47.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第六章 关注孩子的情感
48.尊重孩子的情感
49.批评的艺术
50.要沟通,不要唠叨
51.”棍棒底下出孝子”吗?
52.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家
53.设身处地
54.自卑与超越
55.自爱与自恋
56.母爱的真谛
57.重视父亲与子女的关系
第七章 磨炼孩子的独特意志
58.让孩子有点野性
59.不经风雨 难成大器
60.没有自律就不会有成功
61.不要管得太严
62.不要让孩子变得任性
第八章 引导孩子个性发展的方向
63.确立合理的目标
64.做个称职的母亲
65.良好品格的养成
66.自尊尊人
67.提升孩子的需求
68.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
第九章 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艺术
69.张弛之道
70.言传身教
71.”不干涉”是一种给予
72.要聆听更要理解
73.育人者自育
74.超越的爱:做个称职的继母
75.爱的缺席
76.赞扬的艺术
77.激励有方
78.完美主义要不得
结语:天高任鸟飞
前 言
本书强调了人格陶冶、性格养成乃人生重要奠基。这对于不少家庭仅仅重视知识灌输、技能训练,所谓提前去做原本应该在小学阶段重点去做的那些事情是否恰当是一种诚恳有益的提醒。
在线试读
工业革命以前。,一般大众是无名小卒,是N0body,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性向差异似乎设有意义;工业革命以后,二般大众成了Everybody,人们竞相模仿,自己的个性不具价值;但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大家开始渴望与别人不同,人人都设法使自己成为somebody,个性化成为人类生活价值和意义所在。
——林长瑶有三种主要的力量或因素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其一是孩子本身的天性或气质;其二是家庭或父母的作用;其三是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的个性是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父母们各自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育儿的态度和方式必然会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模式,但这些模式仍然包含在社会文化之中。
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一对父母与另一对父母,在对孩子独立性的要求和训练模式方面,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亲理想中的儿童,应当具有认知技能、爱交际、情绪上有安全感、自信,能控制好脾气。待孩子稍大后,母亲还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独居能力,以及好胜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传统上,东方的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大多体现于饮食穿着上,而不是个性的健康成长上。如果家有老人,则此种情况更甚。在西方人的眼中,东方国家的婴儿很受宠爱、保护。东方的母亲不喜欢孩子过于好动,也不喜欢孩子吵架。一般来说,小孩吵架时,大的总要被责骂没礼让弟弟妹妹。很少追究谁是谁非。
注重的是孩子间的协调、和睦。东方母亲对孩子所要求的,并非自主自律,而是如何与人和睦相处。通常,母亲们总叫孩子不要大声嚷嚷、大笑或发脾气,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插嘴。特别是禁止孩子公开表示讨厌、不喜欢、生气、愤怒等被认为“不好”的情感。
如果自己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打架了,大人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家,而不管他们究竟为何打架。
即使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受了委屈,也叫他们忍着,不要再打。西方人看见自己的孩子打架输了,哭着回来,则会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叫自己的孩子回头再去讨回公道。
东方传统文化中有内倾的偏向,不具有强烈要求改变外部世界,改变环境的特性。内倾性格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主体自身的矛盾,而不是主体与环境、主体与他人的矛盾上。
智慧、意志和道德是影响人格的三个层面,而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理想人格则偏重于道德型人格,这显然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也反映在家庭的教养中。
随着时代的改变,东方国家人们的普遍人格也在发生变化,朝着“自尊型人格”和“自我实现型人格”转化。因此,在个体的人格结构上,母亲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让他们能具备应付环境、判断真假和认明方向的能力,具有自尊和自信,而不是把他们驯养成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乖孩子。
如果我们的社会与父母足够健全的话,那么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心智健全、个性突出的人,都会获得成功。当然,在同一种文化中的个体之间,仍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在智力、学习能力、独创性等方面所存在的种种差异。P3-4
——林长瑶有三种主要的力量或因素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其一是孩子本身的天性或气质;其二是家庭或父母的作用;其三是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的个性是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父母们各自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育儿的态度和方式必然会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模式,但这些模式仍然包含在社会文化之中。
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一对父母与另一对父母,在对孩子独立性的要求和训练模式方面,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亲理想中的儿童,应当具有认知技能、爱交际、情绪上有安全感、自信,能控制好脾气。待孩子稍大后,母亲还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独居能力,以及好胜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传统上,东方的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大多体现于饮食穿着上,而不是个性的健康成长上。如果家有老人,则此种情况更甚。在西方人的眼中,东方国家的婴儿很受宠爱、保护。东方的母亲不喜欢孩子过于好动,也不喜欢孩子吵架。一般来说,小孩吵架时,大的总要被责骂没礼让弟弟妹妹。很少追究谁是谁非。
注重的是孩子间的协调、和睦。东方母亲对孩子所要求的,并非自主自律,而是如何与人和睦相处。通常,母亲们总叫孩子不要大声嚷嚷、大笑或发脾气,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插嘴。特别是禁止孩子公开表示讨厌、不喜欢、生气、愤怒等被认为“不好”的情感。
如果自己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打架了,大人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家,而不管他们究竟为何打架。
即使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受了委屈,也叫他们忍着,不要再打。西方人看见自己的孩子打架输了,哭着回来,则会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叫自己的孩子回头再去讨回公道。
东方传统文化中有内倾的偏向,不具有强烈要求改变外部世界,改变环境的特性。内倾性格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主体自身的矛盾,而不是主体与环境、主体与他人的矛盾上。
智慧、意志和道德是影响人格的三个层面,而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理想人格则偏重于道德型人格,这显然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也反映在家庭的教养中。
随着时代的改变,东方国家人们的普遍人格也在发生变化,朝着“自尊型人格”和“自我实现型人格”转化。因此,在个体的人格结构上,母亲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让他们能具备应付环境、判断真假和认明方向的能力,具有自尊和自信,而不是把他们驯养成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乖孩子。
如果我们的社会与父母足够健全的话,那么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心智健全、个性突出的人,都会获得成功。当然,在同一种文化中的个体之间,仍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在智力、学习能力、独创性等方面所存在的种种差异。P3-4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